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综合训练题(五)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口的变化》检测题一、单选题读中国1982年、2010年人口数据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有助于我国A.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 B.增加人口合理容量C.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下表为我国某市1990~2015年不同年龄段人口占全国同年龄段人口比重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A.1990~2010年青壮年比重持续上升B.1990~2015年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减轻C.2010~2015年有经验的劳动力净迁入D.1990~2010年黄金年龄劳动力大量迁入4.据此推断,2010年后该城市( )A.基础设施改善B.生态环境趋好C.生活成本降低D.就业机会增多读浙江省某市某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5.下列有关该市迁人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男性迁人人口多于女性迁入人口B.老年迁人人口多于少年儿童迁人人口C.女性迁入人口多于男性迁入人口D.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6.关于大量人口迁人给当地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高了人口死亡率 B.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扩大了联姻的地域范围下图是四类国家的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与我国当前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类型是A.①B.②C.③D.④8.关于④类型国家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B.人口素质偏低C.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大D.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短缺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问题。

9.图中表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A.①B.②C.③D.④10.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2019年1月3日,《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 19》在北京发布,绿皮书根据调查数据称,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检测题(含答案)

《人口的变化》检测题一、单选题我国的人口流动可以分为县级行政区内、县级行政区际—省级行政区内、省级行政区际三种。

读我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10年间( )A.县级行政区内人口流动比重中部增长最快B.省级行政区际人口流动数量中部基本无变化C.省级行政区际人口流动比重东部降低得最多D.西部的省级行政区际人口流动比重有所降低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理解正确的是( )A.县级行政区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B.目前我国省级行政区际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C.大学生跨省级行政区求学会增加县级行政区内人口流动比重D.“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一定会导致省级行政区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3.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4.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D.对外开放程度5.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A.自然环境因素B.政治因素C.婚姻家庭因素D.社会经济因素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到,“十三五”期间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适时出台拥堵费政策,实施居住证制度,稳定推进在京常住人口落户工作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是无限的B.人口合理容量主要决定于生存空间的大小C.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人口合理容量影响很大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7.针对把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作为长期调控目标,北京市应①超出本地区范围过度索取资源,发展生产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人们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④保持北京市较高的人口增长速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示意2006-2015年某国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变化趋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
A、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
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
C、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
D、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下图为“我国2005~2034年各年龄段(0~15岁、16~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结构趋势图”(含预测),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到2034年,我国0~15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 )
A.58% 24%B.19% 24%C.24% 19%D.19% 58%
14.2015年10月29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使( )
A.人口死亡率较目前更高
B.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
C.0~15岁人口比重上升
D.人口向国外进行大规模迁移
贵州省晴隆县三宝乡地处高寒山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脱贫攻坚任务重。贵州省委、省政府通过精准调研和科学决策,提出三宝乡决胜脱贫攻坚可行路径为整乡搬迁,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目前,三宝乡为全国唯一正在实施整乡搬迁的彝族乡。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8~59岁)之比。当老年(>60岁)抚养比和少儿(0~17岁)抚养比均较高时,储蓄率降低,从而削弱经济增长动力。人口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G值衡量,G值越大,则贡献越明显。下图示意1961~2050年中国和印度每十年平均G值的变化情况(含预测)。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试题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章末检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2017年的最新数据当中印度人口增加到13.26亿人,而中国人口为13.7亿,相比之下印度人口的增长率远高于中国,在不久之后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

据此完成1~2题。

1.现阶段,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为()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无法确定2.影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1.B 2.A解析第1题,印度人口还在快速增长,说明自然增长率高,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模式。

第2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和人们生育意愿较高会影响出生率,导致出生率较高。

印度的医疗卫生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高。

(2017·安徽亳州质检)1949年初期我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13年11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下图为“我国1949~2014年出生人口统计图”。

据此完成3~4题。

3.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①育龄妇女教育程度提高②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③育龄妇女人数少④抚养成本太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若第四次婴儿潮在2016~2020年之间如期而至,其后几年内就业人数增加的职业是() A.中学老师B.建筑设计师C.外科医生D.家政护理人员答案 3.D 4.D解析第3题,第四次婴儿潮的推迟是因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以及人的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导致生育观念发生了改变和现在社会抚养成本的增加,所以D正确。

第4题,第四次婴儿潮后的几年,社会对家政服务、幼儿教师等相关岗位需求人数会增加,所以D正确。

下图为“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练习题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练习题、单项选择题读右图,回答1 —3题:1•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A① B .② C .③D2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 .①B .②C .③D3-02.0④(.0④■0KO*©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②③读右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以上三个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

分析回答 4 —5 题:4.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B .②C .③D .④5. 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正确的是A 70 % 鼓励生育B . 60%C. 15 % 采取移民政策D . 30% 计划生育鼓励人员出国右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 读图完成6 —9题:④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阶段AB.C.D. 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反映印度人口状况的可能是A① B .② C .③ D .④图中①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A C. 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增长过快问题Y两国人口金字塔图, 回答9 —119. 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D 3.0 AM1U4D .③②①④岁20•人口基数过大问题•失业人口增加问题题: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0 .造成X 、Y 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 经济水平B .教育水平C .历史条件 D .自然条件11.属于Y 类型的国家有A 尼日利亚B .印度C泰国D .日本12.对目前中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严重老龄化B人口多,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 D .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13.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正确理解是 A 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 均为人口迁移B. 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C. 我国大学生赴美国留学属于人口迁移D. 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14 .关于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政治因素基本上不影响人口迁移B. 造成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是地区之间的人口数量不平衡C. 随着生活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迁移越来越明显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D. 难以改变的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地区分布与迁移的主要因素15 .下列四幅示意图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年来的人口迁移状况,这些国家是16 .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 从北美迁往拉美B .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亚洲A ①德国②俄罗斯③日本④美国B C.①美国②日本③俄罗斯④德国D.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 .①日本②美国③德国④俄罗斯F 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人口的变化》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人口的变化》综合测试题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的变化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

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A.3%B.6%C.6、2%D.3、2%2.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

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B。

生育率逐渐增加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D。

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答案】1、A 2、C【解析】第1题,解题关键是读懂坐标图.第2题,近三十年来该城市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生率低,少年儿童比重小,青壮年人口比重大.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读“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完成3~5题。

3。

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①吉林、安徽②广西、湖南③湖南、贵州④江西、福建A。

①② B.②③C。

①④ D.②④4.深圳户籍人口中,来自四川的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①四川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②四川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③政府安排外迁入人口多④生态移民较多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5。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①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②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经济差异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3、D 4、A 5、B【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内容即可作答.第4题,四川作为一个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相对缺乏、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比较利益的推拉作用下,四川成为人口迁移流动大潮中的领头羊,流动规模不断扩大。

第5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缩小了地区间经济差异。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1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测试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1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测试 含答案

第1章人口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第1-2题。

1. 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2. 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英国一位人口学家根据人口发展过程的特点,将人口增长划分为图示五个阶段。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第3-4题。

3.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线表示死亡率B.A线表示出生率C.B线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D.C线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4. 根据图中反映的世界人口增长的转变,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B.阶段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死亡率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性别结构C.世界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阶段三开始的D.目前大多数国家处于阶段五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 影响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经济水平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D.自然条件6. 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是( )A.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B.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C.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D.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读下图,完成第7题。

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1990—2014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7.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第8-10题。

8. 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9.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 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读下面“浙江省人口流动柱状图”,完成第11-12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含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单选题(共48 分)1.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

【详解】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存条件的改变导致了死亡率的下降,因此转变过程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下降,最终二者均达到较低水平,完成转变过程。

故正确的排序为②③①。

故选D。

2.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因。

【详解】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从原始型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到传统型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随着生产力逐步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不断进步,死亡率首先降低,所以首先变化的是死亡率。

故选B项。

3.下图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答案】B【解析】图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不断下降,可能是由于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的结果,故持续下去可能导致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4.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不同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推动人口增长模式变化是生产力水平,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

自然灾害、战争爆发,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不同,农业和工业的出现,这些对人口增长模式影响不大,所以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二(新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综合训练题(五)
1. 引起春节期间下图城市人口巨大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洪涝灾害B.疾病传播 C.旅行度假 D.民工返乡
2.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量 B.科技水平 C.生产能力 D.消费水平3.2006年某地区某个月份人口死亡率骤然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B.遭遇大的自然灾害
C.医疗卫生水平下降 D.经济发展速度减慢
4. 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
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读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5~6题。

5. 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类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 图中国家类型④所反映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 B.少年儿童比重大,就业压力过重
C.城市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过剩 D.人口总数太少,劳动力严重缺少
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7-8题。

7. 图示信息显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人口消费水平
C.经济发展程度
D.资源丰富程度
8. 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是()
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
D.环境的限制性
读“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回答9~10题。

9.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 )
A.甲B.乙 C.丙D.丁
10.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11.在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12.读下列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问题。

(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

(2)图示各省、市、自治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_。

(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型。

(5)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________;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________。

13.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12年4月11日,我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

材料2:201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 370 536 875人,其中大陆人口共1 339 724 852人,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73 899 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材料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

(1) 从材料中分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人口的特点是什么?
(2) 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多、增长快,社会、资源、环境承受的压力过大
B.人口的年龄结构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C.稳定低生育水平可以有效解决老龄化问题
D.稳定低生育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全球的人口增速
(3)从材料中可看出,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____模式,形成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人口增长模式会给我国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答案:
1.D
2.D
3.B
4.C
5. C
6.A
7.D
8.C
9.A 10.A 11.D
12.(1)上海宁夏
(2)江苏西藏
(3)上海老年人口偏多,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
(4)现代
(5)负相关(经济越发达,出生率越低)负相关(经济越发达,自然增长率越低)
13.(1)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或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

(2)A
(3)现代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4)老龄人口比重增加,社会负担加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