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及食品安全性

合集下载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随着人类对农作物需求的不断增长,为了满足需求以及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转基因技术应运而生。

转基因生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来自其他物种的DNA序列插入到目标生物中,使目标生物具有一些新的特征或性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食品加工等领域。

转基因生物的引入,确实带来了许多好处,但是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其中最大的争议之一就是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人们对其安全性问题充满了担忧和质疑。

那么,转基因生物的真正安全性如何呢?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究呢?一、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转基因生物还存在着环境安全问题,与传统农作物相比,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更多的影响。

转基因作物可能有更强的抗除草剂和杀虫剂等性质,对于其他植物和昆虫等其他生物可能会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同时,转基因生物的杂交现象也可能会对其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二、转基因生物的食品安全性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在转基因生物中也有非常多的研究。

由于转基因技术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食品安全不仅仅涉及到人体的健康问题,还牵涉到环境健康和食品质量的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都实行了对转基因食品的相关监管,确保人们能够食用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三、转基因生物的遗传污染问题转基因技术所引发的遗传污染问题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由于转基因作物的杂交现象的存在,转基因作物的种子可能会对传统作物产生遗传污染,特别是在野生母体的存在时,可能会对野生种群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四、转基因生物的社会影响转基因生物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农民群体的影响;二是市场竞争的影响。

转基因作物的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而这些都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和支持。

因此,如果对农民群体的支持不充分,则转基因作物的推广难度将会很大。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的影响也是转基因生物的一个重要问题。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评价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评价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评价当今社会,许多人对于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性和环境影响颇感担忧。

由于转基因技术的出现较为新颖,因此也缺乏充分的科学研究,这一情况也给食品安全评价和环境监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旨在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转基因食品是通过基因技术手段改变了一个或几个物种的基因,使其获得某些新的性状,进而应用于食品生产和农业生产中。

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毒性评价在发展转基因食品之前,必须充分评价转基因食品的毒性。

这是确保转基因食品不是有害的一项基本保障。

毒性评价旨在评估转基因食品是否产生某些有害异常变化。

许多研究工作表明,转基因食品和普通食品在毒素含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自1996年以来,许多我国和世界各地的相关机构对数千种转基因食品进行了研究、评估和批准。

2.过敏原评价一些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某些人产生过敏反应。

因此,在食品安全评价中,必须进行过敏原性评价。

转基因食品的过敏原性评价是评估该食品是否具有导致变态反应的能力。

在过敏原性评价中,还需要测定该食品是否含有过敏原。

许多转基因食品已在一些地区使用10年以上,仍未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从而证明转基因食品的过敏原性评价是非常正确的。

3. 毒素和营养素评价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影响毒素和营养素的含量。

因此,在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时,需要加强毒素和营养素的评价。

4.人类营养学评价食品可以提供人类大小所需的全部营养,从而影响人的成长和发育。

评估转基因食品对人类营养的影响,可以有效衡量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人类营养学评价旨在评估转基因食品对人类营养的贡献和影响,以及食品是否含有过多的一个或多个成分,从而影响营养吸收。

二、转基因食品的环境影响评价除了食品安全评价外,还应对转基因食品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评价转基因食品的环境影响,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基因污染的潜在风险转基因作物也会产生花粉、种子、孢子和其他带有潜在基因污染的物质。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及食品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及食品安全性

张馨之 山东省青岛第十六中学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及食品安全性 配情况十分复杂,而转基因植物也会影响非靶物种。

在对照研究转基因植物以及正常植物过程中,转基因植物如马铃薯、水稻等不会影响土壤的情况。

在一些研究中还发现,转基因植物会对昆虫产生一定的影响。

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分析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情况。

对此,我国更为注重食品安全。

对于转基因食品中,我国也严格对其进行安全检查,使其质量达到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由于转基因食品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相关专业人员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深入检查,主要是观察转基因食品营养因子是否安全,是否存在毒性物质和过敏蛋白。

同时相关技术人员也要加强在转基因食品中可能出现的过敏情况,进而避免在食用人群中出现过敏情况。

技术人员依照植物过敏蛋白研究情况,对一些转基因植物进行检测,如果发现转基因植物食品可能存在过敏情况,那么就需要禁止其流入食品市场。

转入蛋白以及已知过敏蛋白是属于同源氨基酸序列。

在一些专业研究数据中可以发现两者是具有同源氨基酸。

同源氨基酸需要具有连续8个氨基酸。

在转入蛋白中,一些属于小分子量蛋白的过敏蛋白,它们在真菌以及脊椎动物中具有极高的存在率。

依照植物种类的不同,一些植物的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比如水果、蔬菜以及花粉中含有的小分子量蛋白都是过敏原,其作用是肌动蛋白对蛋白进行抑制。

为了保障人们食用食品的健康以及市场流通食品的安全性,就需要对食品进行质量检测,使其达到质量标准。

对此,相关人员需要检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排除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食品,将质量达到标准的食物纳入流通市场。

转基因技术是一项新兴发展的技术,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食品上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转基因植物对生长环境具有相应的要求,同时也会对生长环境造成相应的影响。

在农作物向食品转化的关键环节就是食品安全检测;只有通过食品安全检测才能使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得以保障,进而进入食品市场流通领域,这样到人们手中的食品才是安全食品。

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

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

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实现某些特定的目的。

因此,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的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基因组,用于生产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提高农作物产量:转基因技术可让作物获得农艺性状方面的改良,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

2.抗虫、抗草:转基因作物能表达细菌、真菌和其他植物的毒素或抗性基因,从而增加植物的自然免疫能力,抗虫抗草。

3.规模化生产: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生产出高质量和廉价的食品,并且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更有优势。

缺点1.不安全因素:使用转基因技术改造生物体时,会向其添加人工合成的DNA,这种DNA并非来自于自然界,因此可能会带来新的不安全因素。

不同的基因可能会发生重组,导致新的毒素产生,从而对人或动物产生伤害。

2.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转基因作物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污染,例如转基因作物带有抗生素学基因,这些基因有可能逃逸到农业生产中,成为细菌或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

3.社会反对和争议:一些人认为转基因食品会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潜在风险,因此对转基因食品持反对态度。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涉及到食品本身、人体的消化吸收和人类的健康。

虽然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存在一些争议和不同的看法,但从现有的科学数据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转基因食品与自然获得的食品相比,对人体的消化吸收没有明显的差异。

2.尽管有一些科学研究显示一些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但是这些科学研究并未得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种风险是实际的。

3.转基因食品可能引起一些人体过敏反应,例如花生、大豆和玉米等转基因作物常常为过敏原,人体对其消化和吸收后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因此,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审慎对待,并寻求更多科学研究的支持。

如何保障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转基因食品上市前的风险评估应当充分开展,评价技术和产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和风险。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及食品安全性研究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及食品安全性研究

易产生基因扩散从而改变周围植物的基因。转基因植 且转基因植物在其繁殖过程中会不断影响周围植物的
物在小环境下容易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及其内部植物 基因组成,并不断促进其自身基因的完善与发展,进
的生产生活,从而间接引起生态效应;也可在大环境 而使自身基因转化成对生长环境具有最高适应性的基
中进一步引发一系列的基因改造,在生态系统中形成 因。然而,最适应某地生长环境的植物பைடு நூலகம்旦出现,就
生存力。人类对于植物的品质特征与生产具有某种期 失,这就需要人们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的生长进行
待,才催生了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植物的出现。获得新 调试,以实现最优程度的物种生长,保护当地的生物
基因的植物身上寄予了人类深厚的希望,其对环境的 竞争性与环境安全性。
适应性与耐受力大大提升,相较于非转基因植物,转 基因植物更加抗旱、抗涝、抗寒,抗养分不足,抗有 害生物,抗各种污染与化学成分的影响 [1]。转基因植
3 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
随着转基因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普及,转基因植物
物所获得的新基因可使该植物基因中的优势基因所占 所制成的转基因食品比较常见。而最初人们对于转基
比例不断提高,而其他基因在基因组中的占比不断下 因植物所制成的转基因食品的定义是有益于人体身体
降,新的基因抗体开始产生,使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实 健康的食品,但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国历
摘 要: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时代的发展,也为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转基因植物较传 统植物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与耐受性,且转基因植物的生存力强与繁衍率高,因此转基因植物的产量也较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生产需求。但由于各个方面的影响以及转基因技术本身所存在的不确定性, 人们无法对其生存环境的安全性及食品安全性做出完全的肯定,因此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怀疑转基因植物的生存 环境安全性及其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第四节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核酸检测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连接酶链式反
应(LCR)、指纹图谱法、探针杂交法等。 蛋白质检测法:蛋白质单向电泳、蛋白质双向电泳、 ELISA、Western杂交分析。 酶活性检测法:
酶联免疫检测仪
PCR检测法简介:
一、基本原理 以特定的DNA片段为模板,利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为引物, 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底物,在耐高温DNA聚合酶作用下,经过变 性-退火-延伸3个阶段的多次循环,使模板DNA扩增。
工程或分子生物学技术(不包括传统育种、细胞及原生质体融
合、杂交、诱变、体外受精、体细胞变异及多倍体诱导等技
术),将遗传物质导入活细胞或生物体中,产生基因重组现象,
使之表达并遗传的相关技术
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 :遗传物质通
过转基因技术改变的生物。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微生物、
转基因动物。
第三节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一、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原则
实质等同性原则: 如果某种新食品或食品成分与现有的食品或食品成分是 实质等同的,那么它们是同等安全的。 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目的,不是要了解该食品的绝 对安全性,而是要评价它与非转基因的同类食品比较的相对安 全性
除以上总原则外,应采取:
1、个案分析的原则 2、逐步完善的原则 3、在积累数据和经验的基础上,使监控管理趋向宽松化和 简单化的原则。
在科学上无法证明它有危险性,就不应该限制。
中国政府对于转基因食品也持谨慎的态度,对于市场上销售 的转基因食品,要求必须予以明确标识。
二、转基因食品的管理
国务院出台《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卫生 部出台《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和配套的《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的平安性生物技术如同其他新出现科学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有其对人类有利的一面。

利用生物技术改造农作物,使其自身能够对病虫害产生抵抗力;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农药,提高药效的同时,减少落解时刻和对人畜的毒性;利用生物技术改造家畜和家禽,使其对病害的抵抗力增加,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等等。

因此,生物技术能够改善食品生产的环境、提高食品的营养、消除食品的污染源,在改善和保障食品平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同时,也有其对人类不利的一面:要是对生物技术不加以治理,就会对人类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好在生物技术的潜在危害在其开展的初期就被科学家们熟悉到,在开展转基因食品的同时,相应的治理和平安性评价也在世界各国展开。

一,概念1.转基因技术(GeneticallyModifiedTechnique)使用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技术,将遗传物质导进活细胞或生物体中,产生基因重组现象,使之表达并遗传的技术.2.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指遗传物质是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的生物,而不是以自然增殖或自然重组的方式产生.它包括转基因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类.3.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Foods)用转基因生物制造或生产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物和食品.现时期商品化的仅为转基因植物性食品,与一般食品的差异在于含有来源于其他生物体的外源基因.二,转基因食品的作用1.增加产量2.改善食品品质3.操纵成熟期4.生产功能食品5.抗病,抗虫,抗除草剂6.是现代科技开展的必定产物.三.转基因技术的开展70年代发现了能在特异位点切开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DNA的连接酶,为转基因技术奠定了根底.1983年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1989年美国政府批准在奶牛中使用重组牛生长激素(rBST),以增加产奶量,并证实与一般奶一样平安.1990年美国Pfizer公司的遗传工程凝乳酶获准用于奶酪生产.1993年美FDA批准Calgene公司研制的FlavrSavr延熟番茄进进商品化.此后转基因食品迅猛增加.1996年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200万公顷,1999增加到4000万公顷,占全球播种面积的2%-3%2000.7.11,巴西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印度科学院,美国科学院等全球七大科学院发表白皮书,公开支持转基因技术研究,指出此技术在消除饥饿和贫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同时,应促进而不是限制其开展.1、外源基因的平安性转基因植物性食品中的外源基因要紧包括两大类,即目标基因和标志基因。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转基因技术定义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种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二、转基因技术的产物转基因植物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

它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有可能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

而且可用转基因植物或离体培养的细胞,来生产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如人的生长素、胰岛素、干扰素、白介素2、表皮生长因子、乙型肝炎疫苗等基因已在转基因植物中得到表达。

转基因动物就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动物。

它是按照预先的设计,通过细胞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再以生殖工程技术,有可能育成转基因动物。

通过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基因转移,可能育成生长周期短,产仔、生蛋多和泌乳量高,转基因超级鼠比普通老鼠大约一倍。

生产的肉类、皮毛品质与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已在牛、羊、猪、鸡、鱼等家养动物中取得一定成果。

不可否认,转基因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未知才是最可怕的。

三、转基因食品的危害(1)转基因化食品改变了我们所食用食品的自然属性,它所使用的生物物质不是人类食品安全提供的部份,并未进行较长时间的人体安全性试验,这会对人体构成极大的健康危害。

(2)转基因化食品会产生不可预见的生物突变,会在食品中产生较高水平和新的毒素。

(3)过敏或变态反应:基因技术会在食品中产生不能预见的和未知的变态反应原。

科学家把巴西胡桃的特性移植到黄豆上去,结果却使一些对胡桃过敏的人在摄取黄豆后有产生过敏性反应的可能。

(4)转基因食品中减少食品的营养价值或降解食品中重要的成份:美国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具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大豆中,异黄酮类激素等防癌的成份减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工程进展》1997,V o l.17,N o.6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及食品安全性贾士荣(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1)摘要 本文就国际上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作了评述,描述了已积累的科学数据和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安全性评估和监控的总趋势作了讨论。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安全性评估 环境 食品 国际上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进入商业化阶段。

1995年生物技术产品在美国的销售额约100亿美元,预计到2006年可达340亿美元,年增长约12%。

在1995年的销售额中,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占75%,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只占3%。

但据预测,生物技术的第一个浪潮是医药,第二个浪潮将是农业、环境和海洋生物技术。

在农业生物技术中,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最为突出。

1983年转基因植物问世,1986年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据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A PH IS)的数据,截止1997年1月31日,美国已批准的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达2584例。

Calgene公司研制的延熟蕃茄FLAV R SAV R TM于1994年首例被批准商业化,此后被批准商业化的转基因植物迅速增加,截止1997年1月31日,美国批准了17例(表1),加拿大18例(表2),澳大利亚4例,日本7例。

我国也于今年上半年批准了转基因延熟番茄的商业化。

表1 美国APH IS,US DA批准的转基因植物的商业化(1997.1.31前)序号名称研制者批准时间1延熟番茄Calgene19942延熟番茄 Zeneca P lant Sci.&Peto seed Co,Inc.1995.63改熟番茄 M onsanto1995.94改熟番茄 A gritope Inc.1996.35抗虫玉米 C iba Seeds1995.56抗虫玉米 M onsanto1995.87抗虫玉米 N o rth rup K ing Co.1996.18抗虫棉 M onsanto1995.69抗甲虫马铃薯M onsanto1996.510抗除草剂玉米A grEvo1995.611抗除草剂玉米D eKalb Genetics Coop.1995,1212抗除草剂玉米P lant Genetics System s Inc.1996.213抗除草剂棉花M onsanto1995.714抗除草剂棉花D uPont A gr.P roducts1996.115抗除草剂大豆A grEvo1996.716抗病毒西葫芦A sgrow Seeds1996.617抗病毒番木瓜Co rnell U&U.H aw aii1996.9 ——根据A PEC A gricultural B i o techno logy W o rk shop资料,Canberra,A ustralia,M arch327,199773表2 加拿大批准转基因植物的非监控释放(截止1996.7.1)序号名称研制者来源批准用途1N CN92,抗除草剂油菜(B.nap us)A grEvo r DNA环境 食品 饲料2HCN28,抗除草剂油菜(B.nap us)A grEvo r DNA环境3GT73,抗除草剂油菜(B.nap us)M onsanto r DNA环境 食品 饲料4GT200,抗除草剂油菜(B.nap us)M onsanto r DNA环境 食品 饲料5N S738 1471 1473,抗除草剂油菜(B.nap us)P i oneer H i2B red突变 体细胞变异环境 食品 饲料6M S1 R F1,油菜(B.nap us)新杂种体系PGS r DNA环境 食品 饲料7M S2 R F2,油菜(B.nap us)新杂种体系PGS r DNA环境 食品 饲料8高月桂酸油菜(B.nap us)Calgene r DNA环境 食品 饲料9GT2402322,抗除草剂大豆M onsanto r DNA环境 食品 饲料10抗除草剂玉米P i onerr H i2B red突变 体细胞变异环境 食品 饲料11抗除草剂玉米BA SF体细胞变异环境12抗除草剂玉米A grEvo r DNA环境13抗除草剂玉米Zeneca Seeds突变环境14抗除草剂玉米D eKalb r DNA环境 食品 饲料15CDC T riffid,抗除草剂亚麻U.Saskatchew an r NDA环境 饲料16176,B t抗虫玉米C iba Seeds M ycogen r DNA环境 食品 饲料17B t抗虫玉米N o rth rup K ing r DNA环境 食品 饲料18B t抗甲虫马铃薯M onsanto r DNA环境 食品 饲料 ——根据A PEC A gricultural B i o techno logy W o rk shop资料,Canberra,A ustralia,M arch327,1997 从本质上讲,转基因植物和常规育成的品种是一样的,两者都是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对其部分性状进行修饰,或增加新性状、或消除原来的不利性状。

有意识的杂交育种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并不要求对常规育成的品种作系统的安全性评价,为什么要对转基因植物进行安全性分析?这是因为常规有性杂交仅限于种内或近缘种间,而转基因植物中的外源基因可来自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人们对可能出现的新组合、新性状会不会影响人类健康和生物环境还缺乏知识和经验,按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可能完全精确地预测一个外源基因在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相互作用。

但从理论上讲,植物基因工程中所转的基因是已知的有明确功能的基因,它与远缘有性杂交中的高度随机过程相比,其转基因后果应当可以更精确地预测,在应用上也应更加安全。

安全性评价的总原则是:11促进而不是限制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同时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21考虑到基因、转基因植物种类及环境的多样性,应采取个案分析的原则(case2by2case)。

31逐步完善的原则(step2by2step)。

41在积累数据和经验的基础上,使监控管理趋向宽松化和简单化的原则。

根据国际上近十年间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所积累的科学数据及经验,本文就环境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两方面综述如下: 1 环境安全性环境安全性分析包括生存竞争性、生殖隔离距离(通过花粉传播引起的转基因漂流)、与近缘野生种的可交配性及对非靶生物的影响等[3]。

111 生存竞争性11111 生长势:转基因水稻、马铃薯、杨树、甜瓜、亚麻、芦笋等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以下简称T P)的生长势与非转基因植株差别不大,一般情况下T P的生长比非转基因植株差[3]。

11112 种子活力及越冬能力:转基因棉花、油菜、烟草、水稻、番茄、马铃薯等的种子活83力及越冬性均没有提高[3]。

11113 抗病及抗逆能力:除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的转基因植物外,不可能提高其生存竞争性。

一旦离开特定的选择压,生存竞争性就不再增加,甚至会丧失[3]。

112 生殖隔离距离生殖隔离是田间试验中为防止基因漂流至临近作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所需的隔离距离随作物的生殖特性、传粉方式及环境条件而定。

由于转基因植物中通常都含有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标记、除草剂抗性标记等,因此是迄今研究花粉传播距离最有效的一种方法,积累了不少数据和经验[3],详见表3。

值得指出的是,在转基因作物周围设置缓冲作物带(buffer area ,即表3中的ba ),对减少花粉传播距离有明显的作用,M on san to 公司对油菜T P 所得的数据表明,10米缓冲作物带的作用相当于400米的隔离区[3]。

113 与近缘野生种的可交配性T P 与近缘野生种的可交配性视物种及地理环境而定,在自然条件下,可交配性一般很小。

例如,迄今还没有发现马铃薯与其近缘野生种龙葵(S olanum n ig rum )及欧白英(S .d u lca 2m a ra )发生杂交;栽培的陆地棉(Gossyp ium h ir 2su tum )、海南岛(G .ba rbad ense )也不能与近缘野生种G .thu rberi 、G .to m en tosum 杂交;在距烟草T P 200米处生长的近缘野生种S .n ig rum 及S .d u lcam a ra 植株上,未检测到Kan R 种子。

在油菜上,因芸苔属中包括B rassica cam p estris 、B .oleracea 、B .n ig ra 、B .nap us 、B .juncea 和B .ca rina ta 等,它们之间发生杂交的情况很复杂,但尚未发现基因可从B .cam p estris 、B .nap us 或B .juncea 转移到最重要的杂草野白芥S .a rvensis 中[3]。

114 对非靶生物的影响11411 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转基因矮牵牛、马铃薯、棉花、水稻、番茄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对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没有影响。

但Hoffm ann 等发现转基因油菜中的基因可转至黑曲霉(A sp erg illus n ig er )中,转移机制尚不清楚[3]。

表3 生殖隔离距离作物种距离(m )传粉率(%)作者番茄1182219<01005M onsanto (美)A PH IS 批准10m油菜(虫媒)46211Dow ney 等(加)137111366016800011Casper 等(德)47ba 0100034Scheffler 等(英)70ba 012ba 017法100ba 0M onsanto (美)225ba 0100110m ba =400m烟草(自交)210104Paul &D unw ell (英)马铃薯4150T ynan 等(新西兰)3210D ale 等(英)100101720欧洲:5m 隔离区+15m 测控区棉花(虫媒)1ba 014F itt 等(澳)10ba 010620ba 010********张长青等(中)501611001162001095001031000水稻(自交)015(温室、风扇)4A jisake 等(日)几米T ada 等(日)黄瓜502173Hokanson 等(日)50(10m ba )0107550(20m ba )0白三叶草(虫媒)100102W oodfield 等(新西兰)2401023209601120101建议:100m甜瓜(虫媒)100T abei (日)矮牵牛01528216A sh ikari 等(日)甜菜(风媒)30ba种子生产要求1000m大豆高度自交,只需采取物理隔离措施11412 对有益和有害昆虫的影响:研究表93明,转B t基因或几丁质酶基因的油菜对密蜂的传粉及觅食偏爱没有影响;抗TM V的转基因番茄对采花类昆虫无影响;抗水稻条纹病毒的水稻T P也对昆虫无影响[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