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容斥原理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容斥原理的基本应用

容斥原理的基本应用

容斥原理的基本应用什么是容斥原理容斥原理,又称为容错原理、排容原理,是组合数学中一种常用的计数原理。

容斥原理用于解决计数问题,特别是解决两个或多个集合的并、交、差等计数问题。

它通过将复杂的集合拆分成简单的部分,并根据不同情况逐步计算得到最终的结果。

容斥原理有助于简化计数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得问题的求解更加简洁明了。

容斥原理的应用场景容斥原理在组合数学、概率论、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解决一些复杂的计数问题,包括排列组合问题、概率计算问题、鸽巢原理问题等。

容斥原理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以极大地简化计算的复杂度,提高解题效率。

以下是容斥原理的基本应用场景:1.列表中元素的多重选择问题2.集合的并、交、差运算问题3.满足多个条件的计数问题4.重复计算问题容斥原理的基本原理容斥原理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来说明。

假设有A、B两个集合,记其元素个数分别为|A|和|B|。

那么A和B的并集的元素个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A∪B| = |A| + |B| - |A∩B|其中,|A∩B|表示A和B集合的交集中的元素个数。

上述公式中的两次求并集都将交集的元素计算了两次,所以需要将交集的元素个数减去一次,以避免重复计算。

这就是容斥原理的基本思想。

容斥原理的基本应用举例列表中元素的多重选择问题假设有一个列表,其中有苹果、橙子、香蕉、草莓这四种水果。

现在需要从这个列表中选择1种、2种、3种甚至全部4种水果的可能性有多少种?根据容斥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计算只选择1种水果的情况,共有4种可能性。

2.计算只选择2种水果的情况,共有C(4,2) = 6种可能性。

3.计算只选择3种水果的情况,共有C(4,3) = 4种可能性。

4.计算选择全部4种水果的情况,共有1种可能性。

根据容斥原理,计算总的可能性的公式为:总可能性 = 只选择1种水果的数量 - 只选择2种水果的数量 + 只选择3种水果的数量 - 选择全部4种水果的数量带入上述计算结果,得到总可能性为4 - 6 + 4 - 1 = 1种。

容斥原理的应用举例

容斥原理的应用举例

容斥原理的应用举例什么是容斥原理容斥原理是概率论、组合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它用于求解多个事件的并或交的概率或数量。

容斥原理是以集合论为基础的一种推理思想,通过排除重复计数,从而得到准确的计数结果。

容斥原理的公式容斥原理的公式可以表示为:|A1 ∪ A2 ∪ ... ∪ An| = |A1| + |A2| + ... + |An| - |A1 ∩ A2| - |A1∩ A3| - ... - |An-1 ∩ An| + |A1 ∩ A2 ∩ A3| + ... + (-1)^(n-1) * |A1 ∩ A2 ∩ ... ∩ An|其中,|A1 ∪ A2 ∪ … ∪ An| 表示事件 A1、A2、…、An 的并的概率或数量,|A1| 表示事件 A1 的概率或数量,|A1 ∩ A2| 表示事件 A1 和 A2 的交的概率或数量,以此类推。

容斥原理的应用举例容斥原理在组合数学和概率论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容斥原理的具体应用。

例子1:求解有限集合的元素个数假设有三个集合 A、B、C,它们分别有 |A|、|B|、|C| 个元素,求这三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

根据容斥原理的公式,有:|A ∪ B ∪ C| = |A| + |B| + |C| - |A ∩ B| - |A ∩ C| - |B ∩ C| + |D|其中,|A ∩ B| 表示集合 A 和 B 的交的元素个数,以此类推。

例子2:求解排列组合中不满足条件的情况假设有两个集合 A 和 B,它们分别有 |A|、|B| 个元素,要求从 A 和 B 中选择指定数量的元素排列组合,但要满足某个特定的条件,那么可以使用容斥原理来计算不满足条件的情况。

Count = |A| * |B| - |A ∩ B|其中,|A ∩ B| 表示满足条件的情况。

例子3:求解事件的概率假设有三个事件 A、B、C,它们分别发生的概率分别为 P(A)、P(B)、P(C),求这三个事件的并的概率。

容斥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容斥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容斥原理的理解及应用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一种常用的计数方法,用于解决一些复杂的计数问题。

它基于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思想:通过减去重复计数来得到所需的计数。

容斥原理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枚举每个事件的包含情况来计算事件的并集。

它主要分为两步:1. 枚举所有的事件组合。

容斥原理将事件集合划分为若干个子集合,每个子集合代表一个事件的包含情况,通过枚举这些事件的包含情况来计算事件的并集。

例如,对于一个问题,A、B、C三个事件,我们可以枚举8种情况:A、B、C以及AB、AC、BC以及ABC、空集。

这样可以保证每个事件都被包含到,并且不会重复。

2. 计算每个事件组合中的事件的并集。

容斥原理的关键在于计算每个事件组合中事件的并集。

考虑每个子集合的事件个数的奇偶性,通过加减计算得到事件的并集。

以A、B、C三个事件为例,我们可以通过计算“A或B或C”减去“AB或AC或BC”再加上“ABC”来得到所需的计数。

容斥原理主要应用于解决计数问题,特别是计算事件的并集问题。

以下是容斥原理的几个应用示例:1. 求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

假设有两个集合A和B,我们想要求并集A∪B中元素的总个数。

根据容斥原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A和B的元素个数再减去A∩B的元素个数来得到并集的元素个数。

这是因为A∪B中的每个元素都会被计算两次,而A∩B中的元素被计算两次后又被减去了一次,所以最终得到的结果是正确的。

2. 求多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

若要求多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可以使用容斥原理的推广。

假设有n 个集合A1, A2, ..., An,我们可以使用容斥原理的思想,通过计算每个子集合中的元素个数再根据子集合的个数的奇偶性进行加减操作来得到并集的元素个数。

3. 求满足多个条件的数的个数。

假设有n个条件P1, P2, ..., Pn,每个条件Pi代表一个谓词,我们想要求满足所有条件的数的个数。

我们可以使用容斥原理的思想,通过计算每个子集合中满足条件的数的个数再根据子集合的个数的奇偶性来得到满足所有条件的数的个数。

组合数学 第二章 容斥原理

组合数学 第二章 容斥原理

500 5
100,|A
B|
500 15
33
根据容斥原理,从1到500的整数中被3或5除尽的数的个数为
|A B| |A|+|B||A B| 233
§2.1 容斥原§理2例.41 容斥原理
2.1.3 容斥原理
例题
例4、求有a,b,c,d四个字符构成的n位符 号串中,a,b,c至少出现一次的符号串的 数目。
A BA B
A BA B
注:De Morgan定律可推广到n个有限子集。
S
A
S AB
§§22..11容容斥原斥理原定理理1-1
2.1.2 计数定理
定理 2.1
|A B| |A||B||A B|
可用Venn图说明该定理的正确性。 或通过组合分析法,若A代表具有性质a的元素集合,B代表具有 性质b的元素集合,等式左端表示至少具有性质a、b之一的元素 个数,|A|表示具有性质a的元素个数,|B|表示具有性质b的元素个 数,但二者相加时,同时具有性质a、b的元素计数重复加了一次, 故需要减去重复的数|A∩B|。 注:加法法则相当于该等式A∩B=Φ的一个特例。
解:设S为26个字母的全排列集,令Ai分别为出现dog, god, gum, depth, thing的排列集,i=1,2,3,4,5。出现dog的排列,可把dog作 为一个元素看,|A1|=24!,同理|A2|=|A3|=24!,|A4|=|A5|= 22!。因 dog, god不可能同时出现,故|A1∩A2|=0,同理|A2∩A3|=|A1∩A4|= |A1∩A5|= 0,gum, dog可以在dogum中同时出现,故|A3∩A1|=22!, 同理|A2∩A4|=|A3∩A4|=|A5∩A2|=|A5∩A3|=20!, |A4∩A5|=19!。同理 |A1∩A2∩A3|=|A1∩A2∩A4|=|A1∩A2∩A5| =|A2∩A3∩A4|=|A2∩A3∩A5|=|A1∩A4∩A5|=|A1∩A3∩A4| =|A1∩A3∩A5|=|A2∩A4∩A5|= 0,|A3∩A4∩A5|=17!,其他4个、5 个子集的交集均为空集。 根据容斥原理,所求的排列数为

容斥原理讲解

容斥原理讲解

容斥原理讲解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容斥原理。

你说这容斥原理啊,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拼图游戏。

咱就打个比方吧,比如说你有一堆各种各样的糖果,有巧克力糖、水果糖、奶糖。

然后呢,你想知道总共有多少颗糖,但是这里面有些糖果它既是巧克力味又是水果味的呀,还有些可能既是奶糖又是巧克力糖。

这时候容斥原理就派上用场啦!它能帮你理清这些重复的部分,准确算出糖果的总数。

你想想看,在生活中不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嘛。

比如说你参加了好几个兴趣小组,篮球小组、绘画小组、音乐小组。

那在统计参与人数的时候,可不能简单地把各个小组的人数一加就完事儿了,因为有些人可能同时参加了好几个小组呀,这就需要用容斥原理来好好算一算啦!再比如说班级里评选优秀学生,有的同学学习好,有的同学品德好,还有的同学文体好。

但也有同学是好几方面都好呀,那在统计优秀学生人数的时候,不就得考虑到这些重叠的部分嘛,不然可就不准确啦。

容斥原理不就是这样嘛,它让我们能更清楚、更准确地去理解和处理那些有重叠、有交叉的情况。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处理各种关系一样,朋友之间可能有共同的爱好,工作中可能有交叉的任务,都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分辨和处理呀。

它不是那种死板的理论,而是非常实用的工具呢!它能让我们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不慌乱,能有条理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你说这容斥原理是不是很神奇呢?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理解复杂世界的大门。

让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避免重复计算或者遗漏重要信息。

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容斥原理,它在很多地方都能派上大用场呢!无论是在数学领域,还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都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帮助和启示。

我们要好好去理解它、运用它,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精彩和便利呀!这容斥原理,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东西呢,大家难道不这么觉得吗?。

容斥原理及其应用

容斥原理及其应用

容斥原理及其应用1 序言数学知识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数学已不仅是一门单一的科学,而是一种普适性的技术,正广泛地渗透到物质世界的每一个领域内,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起着日益突出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向前推进,时代的进步,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与内容伴随着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屈指记数到现在的办公自动化而日趋完善.人类的现实生活需要数学,而国家的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更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具备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和一定数学思想方法,是现代人才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组合数学是带着数学趣味性和益智魅力的问题,逐渐与数论、概率统计,以及后来新兴的拓扑学、线性规划等学科相互交织在一起,在二十世纪下半叶与电子计算机相结合足以显示了数学的用途.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解决计数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是离散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容斥原理在排列、组合、概率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长足进步,给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组合数学和离散数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使它们与其他基础数学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让应用数学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发挥出极为重要的作用.2 容斥原理定理2.1 设S 是有限集,P 表示某种性质,令A 表示S 中具有性质P 的元素的集合,则S 中不具有性质P 的元素的个数为: A S A =-.定理2.2 设S 是有限集,12,P P 表示某种性质,令,A B 表示S 中具有性质12,P P 的元素的集合,则S 中不具有性质12,P P 的元素的个数为:A B S A B A B =--+I I .定理2.3 设S 是有限集,123,,P P P 表示某种性质,令,,A B C 表示S 中具有性质123,,P P P 的元素的集合,则S 中不具有性质123,,P P P 的元素的个数为:A B C S A B C A B A C B C A B C =---+++-I I I I I I I定理2.4 设S 是有限集,()1,2,,i P i n =L 表示某种性质,令()1,2,,i A i n =L 表示S 中具有性质()1,2,,i P i n =L 的元素的集合,则S 中至少具有某一性质()1,2,,i P i n =L 的元素的个数为 1121121211n i i i i ni i nA A A A A A ≤≤≤<≤=-++∑∑U UL U I L()()12121112111k k k n i i i n i i i nA A A A A A --≤<<<≤-++-∑L I I L I L I I L I()12121111k k n k i i i k i i i nA A A -=≤<<<≤=-∑∑L I I L I .现给出这个公式的证明. 证明[]()145P 当2n =时, 121212A A A A A A =+-U I因为 12112A A A A A -=-I ,12A A A ⊆I ,所以 12112112A A A A A A A A -=-=-I I ,所以 当2n =时,结论成立.假设当()2n s s =≥时结论成立,则当1n s =+时,111111111n s n ss i i i s is i s i i i i i A A AA A A ++++=====⎛⎫⎛⎫A =A ==+- ⎪ ⎪⎝⎭⎝⎭U I U U U U U ()1111ssis i s i i AA A A ++===+-I U U()11212111211kk sk i i i i i s k i i i sA A A A -≤≤+=≤<<<≤=+-∑∑∑L I I L I ()()1212111211111k s ksi i s s s k i i i sA A A A A A A -++=≤<<<≤+-+-∑∑L I I L I I I L I I 111i i s A ≤≤+=∑()()1212112121111211111k k k k s s k k i i i i i i s k i i i s k i i i s A A A A A A A ----+=≤<<<≤=≤<<<≤⎡⎤+-+-⎢⎥⎣⎦∑∑∑∑L L I I L I I I L I I ()1211ss A A A ++-I I L I ()()1121211211121111k k sk si i i i s i s k i i i s A A A A A A A -+≤≤+=≤<<<≤+=+-+-∑∑∑L I I L I I I L I ()1212112111kk s k i i i k i i i s A A A +-=≤<<<≤+=-∑∑L I I L I()12121211k k nk i i i k i i i nA A A -=≤<<<≤=-∑∑L I I L I所以 当1n s =+时,结论成立.由数学归纳法可知,对任意的自然数()2n n ≥结论成立.S 中不具有性质()1,2,,i P i n =L 的元素的个数为: ()121212111k k nkn i i i k i i i nA A A S A A A =≤<<<≤=+-∑∑L I I L I I I L I .3 应用举例3.1 容斥原理的一些简单应用例3.1.1 由1至300的整数中, 有多少个整数能被7整除且能被2或5整除?解 设所求为N , 令{}1,2,,300S =L , A ={能被7214⨯=整除的整数},B ={能被7535⨯=整除的整数},A B I ={能被72570⨯⨯=整除的整数},则N A B A B A B ==+-U I 3003003007275725⎡⎤⎡⎤⎡⎤=+-⎢⎥⎢⎥⎢⎥⨯⨯⨯⨯⎣⎦⎣⎦⎣⎦218425=+-= 例 3.1.2 有2008盏亮着的电灯,各有一个拉线开关控制着,现将其顺序编号为1,2,3,,2008L .将编号为2的倍数的灯线拉一下,再将编号为3的倍数的灯线拉一下,最后将编号为5的倍数的灯线拉一下,拉完后还有几盏灯是亮的?解 令A ={不大于2008的2的倍数},B ={不大于2008的3的倍数}, C ={不大于2008的5的倍数}, 则200810042A ⎡⎤==⎢⎥⎣⎦, 20086693B ⎡⎤==⎢⎥⎣⎦, 20084015C ⎡⎤==⎢⎥⎣⎦. 又 A B I ={不大于2008的236⨯=的倍数},A C I ={不大于2008的2510⨯=的倍数},BC I ={不大于2008的3515⨯=的倍数}, A B C I I ={不大于2008的23530⨯⨯=的倍数},200833423A B ⎡⎤==⎢⎥⨯⎣⎦I , 200820025A C ⎡⎤==⎢⎥⨯⎣⎦I , 200813335B C ⎡⎤==⎢⎥⨯⎣⎦I , 200866235A B C ⎡⎤==⎢⎥⨯⨯⎣⎦I I ,所以拉过开关的灯的只数为:A B C A B C A B A C B C A B C =++---+I I I I I I I 1004669401334200133661473=++---+= (只)所以没拉开关的灯的只数为:20081473535-=(只) 只拉两次的开关的灯的只数为:3A B A C B C A B C ++-I I I I I 334200133366469=++-⨯=(只)所以最后亮着的灯的只数为:5354691004+=(只)3.2 容斥原理在重排问题中的应用 例3.2.1[]()21P 4只小鸟飞入四个不同的笼子里,每只小鸟都有自己的一个笼子(不同的笼子,笼子也不同),每个笼子只能飞进一只小鸟,若都不飞进自己的笼子,应有多少种不同的飞法?分析 设4只小鸟是甲、乙、丙、丁,相对应的笼子分别是1号、2号、3号、4号,由题意可推算出有9种不同的飞法,分别是乙甲丁丙;乙丙丁甲;乙丁甲丙;丙甲丁乙;丙甲丁乙;丙丁乙甲;丙丁甲乙;丁甲乙丙;丁丙甲乙;丁丙乙甲。

容斥原理实际的应用

容斥原理实际的应用

容斥原理实际的应用1. 什么是容斥原理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技巧,用于解决计数问题。

它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通过合理的组合和排除来得到最终的结果。

容斥原理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计算相互排斥的事件的总数,来求得它们的并集的总数。

通过按照包含的事件数量递减的顺序逐步计算,并利用排斥原理,最终可以得到所求的结果。

2. 容斥原理的应用场景容斥原理可以在各种计数问题中使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与集合有关的问题容斥原理常用于解决与集合有关的计数问题。

例如,在一个集合中,有多少个元素满足某些特定的条件。

2.2. 划分问题容斥原理还可以用于解决划分问题。

例如,将一个集合划分为若干个子集合,求满足某些特定条件的划分方案的总数。

2.3. 排列组合问题容斥原理在排列组合问题中也有实际的应用。

例如,求解某些特定的排列或组合问题,容斥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出结果。

3. 容斥原理的实际应用案例下面以两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为例,说明容斥原理的应用方法和计算过程。

3.1. 求解包含特定元素的集合数量假设有一个集合A,包含了100个元素。

我们希望计算出来满足以下条件的子集合的个数:每个子集合中至少包含3个特定的元素,但不能同时包含另外2个特定的元素。

首先,可以通过排斥原理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

我们分别计算包含1个元素、包含2个元素、包含3个元素和包含4个元素的集合的个数。

•包含1个元素的集合数量:C(100, 1)•包含2个元素的集合数量:C(100, 2)•包含3个元素的集合数量:C(100, 3)•包含4个元素的集合数量:C(100, 4)然后,利用容斥原理,计算出满足条件的子集合的总数:总数量 = 包含1个元素的集合数量 - 包含2个元素的集合数量 + 包含3个元素的集合数量 - 包含4个元素的集合数量最后,将上述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计算即可得到最终的答案。

3.2. 求解划分问题的方案总数假设有一个集合B,包含了10个元素。

容斥问题公式及运用

容斥问题公式及运用

容斥问题公式及运用在计数时,必须注意无一重复,无一遗漏。

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一、容斥原理1:两个集合的容斥原理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两类,那么,先把A、B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发现既是A类又是B类的部分重复计算了一次,所以要减去。

如下图所示。

【示例1】一次期末考试,某班有15人数学得满分,有12人语文得满分,并且有4人语、数都是满分,那么这个班至少有一门得满分的同学有多少人?解:数学得满分人数→A,语文得满分人数→B,数学、语文都是满分人数→A∩B,至少有一门得满分人数→A∪B。

A∪B=15+12-4=23,共有23人至少有一门得满分。

二、容斥原理2:三个集合的容斥原理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C三类,那么,将A、B、C三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后发现两两重叠的部分重复计算了1次,三个集合公共部分被重复计算了2次。

如下图所示,灰色部分A∩B-A∩B∩C、B∩C-A∩B∩C、C∩A-A∩B ∩C都被重复计算了1次,黑色部分A∩B∩C被重复计算了2次,因此总数A∪B∪C=A+B+C-(A∩B-A∩B∩C)-(B∩C-A∩B∩C)-(C∩A-A ∩B∩C)-2A∩B∩C=A+B+C-A∩B-B∩C-C∩A+A∩B∩C。

即得到:【示例2】某班有学生45人,每人都参加体育训练队,其中参加足球队的有25人,参加排球队的有22人,参加游泳队的有24人,足球、排球都参加的有12人,足球、游泳都参加的有9人,排球、游泳都参加的有8人,问:三项都参加的有多少人?解:参加足球队→A,参加排球队→B,参加游泳队→C,足球、排球都参加的→A∩B,足球、游泳都参加的→C∩A,排球、游泳都参加的→B ∩C,三项都参加的→A∩B∩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a1a2 ) N (a1a3 ) N (a1a4 ) N (a2a3 ) N (a2a4 ) N (a 3a4 ) 3[ N (a1a2a3 ) N (a1a2a4 ) N (a1a3a4 ) N (a2a3a1 )] 6 N (a1a2a3a4 )
例 在1至100的整数中,有多少个整数能且仅能 被 2, 5,这4个整数中的两个整除 ? 3, 7
解 令S {1, 2,,100}.
s S,称s具有性质a1 , a2 , a3 , a4,如果s能被2, 3,5,7整除
4
N (2) ( 1)
k 2
k 2
k N (ai1 ai2 aik ) 2 1 i1 i2 4
例 求由n( n 4)个相异元a1 , a2 , , an作成的a1与 a2 不相邻,a3与a4也不相邻的全排列的个数.
解 S 全排列的集合 A { S中a1与a2 相邻的全排列} B { S中a3与a4 相邻的全排列}
则 N | S A B || S | | A | | B | | A B |
则 hn | S A1 A2 A3 | 3n 32n 3
定理 设s是有限集,Ai S ( i 1, 2, , n, n 2), 则 | Ai |=
i 1 n 1 i1 n
|A
i1
|
1 i1 i2 n

| Ai1 Ai2 |
i 1 k 1 n n 1 i1 i2 ik n

| Ai1 Ai2 Aik |
例 以gn 表示2n( n 2)个相异元a1 , a2 , , an , b1 , b2 , , bn , 作成的ak 与bk ( k 1, 2, , n)均不相邻 的不同的全排列的个数,求gn的计数公式.
1 i1 i2 ik n

N (ai1 , ai2 , , aik )
令N 0 | S |, 以N ( m )表示S中恰好具有a1 , a2 , , an中 m (0 m n)个性质的元素的个数,则 N (m )
k m
(1)
n
k m
k Nk . m
第二章
容斥原理及其应用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principle
§1
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
定理 设S 是有限集,A, B S , 则 (1) | S A || S | | A |; (2) | A B || A | | A B |; (3) | A B || A | | B | | A B |; (4) | S A B || S | | A | | B | | A B | .

| Ai1 Ai 2 Aik |
| Ai1 Ai 2 Aik | 2k (2n k )!
于是 n k gn (2n)! ( 1) 2 (2n k )! k 1 k n k n k = ( 1) 2 (2n k )! k 0 k
n ! - 2( n 1)! - 2( n 1)! + 4( n 2)!
例 以hn 表示把n件相异物分给3个小孩,使得每个小 孩至少分得一件物件的不同方法数,求hn的计数公式. 解 S {把n件相异物分给3个小孩的不同方法}
| S | 3n
Ai {第i 个小孩没有分得物件的方法} i 1, 2, 3 | Ai | 2n
容斥原理的符号形式
约定 N (a b) N (a ) N (b), N (1) N
定理 (容斥原理的符号形式) 定理 设S 是有限集,a1 , a2 , , an 是n个性质,对任意 k (1 k n)个正整数i1 , i2 , , ik (1 i1 i2 ik n), 以N (ai1 , ai2 , , aik )表示S中同时具有性质ai1 , ai2 , , aik 的元素的个数,以N (a1a2 , an )表示S中不具有 a1 , a2 , , an中任一性质的元素的个数,则 N (a1a2 , an ) N [(1 a1 )(1 a2 ) (1 an )]
定理 设n, k 都是正整数,S {1, 2, , n}, 则S中能 n n 被k 整除的正整数的个数为 , 其中 表示不大 k k n 于 的最大的整数 . k
例 由1至300的整数中,有多少个整数能被 7整除 且能被 2或5整除 ?
解: A={能被7和2同时整除的数} B={能被7和5同时整除的数}
k 1 n 1 i1 i2 ik n

N (ai1 , ai2 , , aik )
例 以g( m , n)表示把m件相异物分给n( m n) 个人,使得每人至少分得一件物体的不同的 分配方法数,求 g( m , n)的计数公式.
解 S {把m件相异物分给n个人的方法} | S | nm
1 i1 i2 ik n

w(ai1 ai2 aik ).
以w (0)表示S中所有元素的权和,E ( m )表示S中恰好具有 a1 , a2 , , an中m (0 m n)个性质的元素的劝和,则 E (m )
k m
(1)
n
k m
k w( k ) m
推论 设S 是有限集,a1 , a2 , , an 是n个性质,对任意 k (1 k n)个正整数i1 , i2 , , ik (1 i1 i2 ik n), 以N (ai1 ai2 aik )表示S中同时具有性质ai1 , ai2 , , aik 的元素的个数,以N (a1a2 ak ak 1 , an )表示S中同时 具有性质a1a2 ak 但不具有ak 1 , an中任一性质的元素 的个数,则 N (a1a2 ak ak 1 , an ) N [a1a2 ak (1 ak 1 ) (1 an )]
容斥原理的一般形式
定理 (容斥原理的一般形式) 设S 是有限集,S中的任一元s都被赋予了唯一的权w ( s ), a1 , a2 , , an 是n个性质,对任意k (1 k n)个正整数 i1i2 ik (1 i1 i2 ik n), 以w (ai1 ai2 aik )表示 S中同时具有性质ai1 ai2 aik 的元素的权和,令 w( k )
则 | N || A B |
故 N | A | | B | | A B | 300 300 300 35 7 2 5 25 14
例 由1至1000的整数中,有多少个整数能被2整除但 不能被3整除也不能被5整除?
解 S {由2n个相异元作成的全排列}
| S | (2n)! Ai {ai 与bi 相邻的排列} i 1, 2, n | Ai | 2(2n 1)!
n n
则 gn | S Ai || S | ( 1)k
i 1 k 1
1 i1 i2 ik n
称分配方法具有性质ai , 如果第i 个人没有分得物件.
则 N (ai1 ai2 aik ) (n k )m
g ( m , n) | S | ( 1)k
k 1 n m k n
1 i1 i2 ik n

N (ai1 ai2 aik )
n 1 n m k n =n ( 1) ( n k ) = ( 1) ( n k )m k 1 k 0 k k n n k n m = ( 1) k k 1 k
解 A={能被2整除的数} B={能被3整除的数} C={能被5整除的数}
则 N | A B C || A | | A ( B C ) | = | A| | A B | | AC | | A B C | 1000 1000 1000 1000 = 2 3 2 5 2 3 5 2 =267
推论 设S 是有限集,a1 , a2 , , an 是n个性质,对任意 k (1 k n)个正整数i1 , i2 , , ik (1 i1 i2 ik n), 以N (ai1 , ai2 , , aik )表示S中同时具有性质ai1 , ai2 , , aik 的元素的个数,以N (a1a2 ak )表示S中同时具有性质 a1a2 ak 的元素的个数,令 Nk
例 由1至1000的整数中,有多少个整数能被 4 整除但不能被 3也不能被10整除?
解 令S {1, 2,,1000}
s S , 称s具有性质a1 , a2和a3,若s能被4, 3,10整除.
则 N (a1a2a3 ) N [a1 (1 a2 )(1 a3 )] =N ( a1 ) N ( a1a2 ) N ( a1a3 ) N ( a1a2a3 ) 1000 1000 1000 1000 = 4 3 4 5 4 3 5 4 =133
定理 设S 是有限集,A, B , C S,则 (1) | A B C || A | | B | | C | | A B | | B C | | A C | | A B C |; (2) | S A B C || S | | A | | B | | C | + | A B | | B C | | A C | | A B C |
+( 1)k 1
1 i1 i2 ik n

| A1 A2 An | = ( 1)k 1
k 1 n 1 i1 i2 ik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