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合集下载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为各级政府提供传染病发⽣、发展信息的重要渠道。

只有建⽴起⼀套完整的传染病报告制度,那么,下⾯是⼩编给⼤家整理收集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仅供参考。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2 根据<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民共和国卫⽣部令<突发公共卫⽣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案>等相关规定,特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希望相关科室严格遵照执⾏。

1、建⽴健全医院各科室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发挥疫情报告管理组织的职责。

2、各科医⽣在医疗诊治中如发现甲类传染病⿏疫、霍乱及⼄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典型性肺炎、⼈感染⾼致病性禽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喉、流⾏性出⾎热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即报告感染办公室、医务处,填写传染病卡⽚由传染病疫报告员4⼩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报告。

对其他⼄类传染病及病原携带者应于12⼩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瞄⾏报告。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对丙类传染病于24⼩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报告。

3、各科医⽣应认真及时填写传染病卡⽚,并在传染病登记本上登记后,⽴即报告感染办公室,不得迟报、漏报。

传染病检查员每⽇对疫情情况进⾏检查审核,⽴即⽹络直报。

门诊医⽣要认真逐项填写⽬诊⽇志,姓名、性别、⾝份证号、出⽣⽇期、年龄、⼯作单位、联系电话、职业、现住址、发病⽇期、初诊、诊断⽇期等不得漏项,字记清楚。

并⽤红笔注明“报卡”。

住院医师应在住院患者出⼊院登记本上⽤红笔注明“报卡”。

化验室、放射科建⽴传染病登记本,防⽌漏登、漏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4、各科建⽴的门诊⼯作⽇志登记及传染病本要保存三年。

5、各科由传染病监控员检查门诊医师⼯作⽇志及病区患者出⼊院登记本是否填写齐全,传染病是否漏报、迟报。

6、认真执⾏肺结核病疫情报告归⼝管理程序,经治医⽣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含结核性胸膜炎)必须⽴即报卡,⼩时内⽹络直报。

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一)

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一)

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一)近年来,各地频繁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及时、准确的信息管理和快速反应措施成为防范疾病传播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开展传染病疫情监测和管理,建立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优先推进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传染病网络直报是什么传染病网络直报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实现对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上报。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监测效率,缩短信息传递时间,而且通过建立传染病报告信息网络,还可以更好地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专业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传染病网络直报能够准确快速地汇总和处理上报的信息,加速疫情的应急响应,对于及时制定和实现预防控制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的实施建立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是保障疫情监测和上报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制度建设中,首先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医学人员的保密义务及相关技术要求等规定。

其次,建立完善的疾病数据信息采集体系和信息交流机制,保障信息的稳定和准确上报。

最后,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以防止疫情信息泄露和网络恶意攻击。

三、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的意义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大大提高疫情监测和上报的准确度和速度,为疫情的及时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通过网络直报的方式,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及时汇总,使得决策者能够快速了解疾病动态,优化预防和治疗策略。

最后,在推广网络直报的过程中,也能够增强医务人员和公众对于疾病预防和管理的意识和知识,促进公众的身体健康。

总之,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只有在建立完善的技术、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的基础上,加强医务人员、公众、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才能够更好地防范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篇一」1、传染源包括病人、患病动物和带菌者。

首先我们要熟悉各种传染源的特征及各种传染病的早期特点,制定出防治措施。

2、严格执行儿童入园体检制度。

3、严格把好晨检关,一旦发现患儿,就要早隔离、早治疗,早控制传染源。

4、对传染病患者的接触者,采取早预防、早治疗、观察消毒综合性措施,彻底消除传染源。

5、切断传播途径。

不同的传染病采取相应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以达到阻止传染病蔓延流行的目的。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篇二」一、总则(一)目的1、提高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和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质量,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细则》、《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三)疫情报告及信息管理工作的原则1、按照“依法报告,依法管理”的原则。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

2、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的通报与公布,按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试行)》执行。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责任报告单位及人员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熟练掌握传染病诊断、报告、隔离消毒及疫情处理的程序,切实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发现传染病病例要认真做好传染病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时限内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

2、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传染病报告制度(6篇)

传染病报告制度(6篇)

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了做好全区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确保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传染病报告率及各项疫情管理工作质量,使疫情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防病治病提供可靠的疫情信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疾控中心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根据永州市疾控中心疫情管理工作安排____精神,以及湖南省工作规范要求,特制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一、传染病报告信息实时监控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应登录系统,浏览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对其进行实时监控。

2、疫情管理员必须每天至少____次登录系统查询,上、下午各一次。

3、查询内容包括从上次浏览后到本次的卡片及其近期病例分布,查询有无问题卡片及霍乱等特殊、少见病例。

4、关注有无聚集性病例,对可能暴发的疫情进行预警。

5、每次查询后认真填写《传染病疫情信息查询记录本》。

6、对以上监控中发现的各种异常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反馈到各医院。

二、传染病报告卡审核、查重、订正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每天上网浏览疫情报告信息,对报告的卡片进行查询、审核。

2、审核发现有问题的卡片要及时核对,确保疫情报告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每天至少上、下午各一次登录系统查询传染病报告卡片。

4、对初次审核后诊断等报告信息有变动的卡片,要及时进行订正。

5、定期进行查重,每天至少查重一次。

6、以上审核、查重、订正中发现的问题均要向领导汇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三、传染病报告信息分析与应用制度1、每月对直报网中获取的疫情信息进行分析一次,并形成疫情简报,于每月____日前完成。

2、每年对网报数据会审后,根据发病时间对全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年度疫情报告。

3、通过对疫情资料的分析,结合其它相关信息,分别于____月____日和____月____日前完成夏秋季、冬春季主要传染病预测预报。

2024年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例文(4篇)

2024年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例文(4篇)

2024年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例文医院传染病报告与管理规范一、疫情报告制度1. 责任制度:实行负责制,严格执行门诊全员登记制度。

一旦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丙类传染病中的特定病种(如具体疾病名称需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甲型H1N1流感等病人和疑似病人,应立即电话报告防保科,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上报。

2. 报告时限:疫情报告人员应在规定时限(如2小时内)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上报,并同时电话报告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对于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在另一规定时限(如24小时内)内完成网络直报。

3. 报告流程: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并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属地CDC的按要求进行)。

二、疫情管理与学习4. 法律法规学习: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在接到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片或电话)后,需做好登记并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卡片需妥善保存一定年限(如三年)。

5. 系统维护:防保科负责传染病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安装并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定期查杀病毒,确保网络系统正常运行。

三、报告卡审核与保密6. 报告卡审核: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需对收到的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存疑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

每月对各科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核对、自查,主管院长需每月检查一次疫情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

7. 信息安全: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

一旦发现账号或密码泄露或被盗用,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四、病例追踪与补充录入8. 病例追踪:疫情报告人员需每月在规定日期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有变化需及时进行订正报告。

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为了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以及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上级疾病控制中心相关检查要求,特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附件:附件1: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该小组负责对全院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的领导,定期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并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

此外,该小组还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

同时,该小组还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和报告流程,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并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对违反法律法规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附件2:公卫科(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公卫科(预防保健科)是中心内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的综合、组织、协调、检查职能的具体承担者。

该科负责组织中心内相关部门落实各项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包括传染病、免疫规划管理、慢病监测与管理、死因监测与报告、精神卫生防治、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调查、卫生应急处置等,以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务。

公卫科(预防保健科)在上级卫生局领导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开展工作,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此外,该科还应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免疫规划管理、慢病监测与管理、死因监测与报告、精神卫生等相关知识。

最后,该科还应建立健全信息系统,能够与其他相关科室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并实现与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网络连接。

5.每定期到相关科室和卫生服务站收集有关信息,包括传染病报告卡、疾病的发病、诊疗、随访和转归情况,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以及免疫规划相关报表等。

这些信息需要及时上报县疾控中心和卫生局。

6.定期检查各相关科室和卫生服务站的工作开展情况,并提供指导。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及职责为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工作,及时、准确、规范上报疫情信息,成立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孔西海(院长)副组长:耿会卿(副院长)成员:白建学(医务科科长)、许风秀(护理部主任)、刘艳铭(防保科科长)、赵爱丽(感控科科长)、孔艳疃(质控科科长)及各临床科室主任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疫情管理工作,保健科科长兼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刘艳铭成员:各临床科室感控医生徐二曼、张兵营、常林、李明明、刘海超、刘亚郡、李春博、刘洪帅、李洲峰、李光源、崔雅词、徐金永、刘晓、孔繁君、臧磊、许云鹏、李世杰、魏东耀(一)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如下:1、负责对全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每月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

2、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展工作.3、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

4、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

5、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6、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

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职责:各科室的感控医师为传染病监控医生,负责本科室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死亡病例监测上报管理工作,食源性疾病监测上报管理等防保工作。

二、预防保健科工作规范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预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3、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以及死亡病例报告工作。

4、每天到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对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及某些特殊病例可及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在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对于结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排除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及时上报。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39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冠病毒感染。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上报通渭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详细登记电子门诊系统和传染病登记本,规范设立肠道门诊和发热门诊,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检验科和影像科室要将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首诊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
作职责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
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
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
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
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
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
报告卡进行审核。
①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
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②发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Ⅰ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
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
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Ⅱ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Ⅲ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
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
如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属实,应立即电话报告当地县CDC,并按
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每月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
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5、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
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6、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
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确保帐号安全。
7、按时参加辖区疾控中心召开的疫情例会制度。
8、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有关法规信息和知识。
9、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
响,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