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阶梯教学模式下《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难点突破
二年级语文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板书阅

二年级语文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板书阅《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1人教版第五个单元主要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
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科学性、知识性非常强的文章,处置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识课,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
如何让小朋友觉得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是那么神秘、那么有趣……于是在自身对课改新大纲感悟和认识上,具体体现以下几点:1、品味美感。
诗歌教学应更强调多读少讲,让同学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情感,读出味道。
在读本文时,让同学边读边考虑,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
而不是一味的讲解灌输,让小朋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而理解文章。
这也防止了将本文变成常识课。
让小朋友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同学的评价,重视发挥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同学人文素养和品味。
2、重交流。
这堂课里首先做到教师和同学语言的融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不是问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亲切的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
其次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如:教学第二段时,教师扮演迷路的小孩,同学当太阳指点方向;又如:教学第三段,让同学当北极星考一考同学怎样区分方向;再如教学第四自然段,让同学演大树,自我介绍大树指点方向的方法。
让同学根据理解充沛的说,很好的锻炼了同学的表达能力。
3、拓展。
在本课中我重视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视通过钻研、利用教材,引导同学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
如教学“第五自然段”,通过实验同学知道沟渠里的雪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后。
让同学改写这节诗句,实现了读写迁移;如在教学完四种天然指南针后,把它们是怎样准确指点方向归纳为“我会填”,让同学自由说、开火车说、没有发过言的站起来说,全面参与,大面积练习。
在最后,我提出了“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不只是拓展同学的思维,更是引导同学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并培养同学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加强了同学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
小学二年级语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语⽂是⼯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学好语⽂有利于提⾼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我们的写作能⼒和语⾔表达能⼒,有利于提⾼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若是语⽂你都不⾏,别的是学不通的。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原⽂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会帮助你辨别⽅向。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 它永远⾼挂在北⽅。
要是你能认出它, 就不会在⿊夜⾥乱闯。
要是碰上阴⾬天, ⼤树也会来帮忙。
枝叶稠的⼀⾯是南⽅, 枝叶稀的⼀⾯是北⽅。
雪特别怕太阳, 沟渠⾥的积雪会给你指点⽅向。
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得慢, 就可以分辨北⽅和南⽅。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只要你仔细观察,多多去想。
【篇⼆】⼩学⼆年级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 教学⽬标: 1、懂得怎样利⽤⾃然现象辨别⽅向。
2、学会本课的13个⽣字,认识⼨字旁,理解“野外、迷路、千万慌张、⼤⾃然、天然、指南针、准确、忠实、向导、指点、树影、北极星、永远、阴⾬天、观察”等词语的意思。
3、会⽤“千万、永远”各写⼀句话。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3个⽣字,理解新词,会⽤“千万、永远”写句⼦,能背诵课⽂。
教学难点:怎样识别⽅向。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初读课⽂,学习理解第1—4节。
2、能正确朗读课⽂1—4节。
3、学习第⼀⾄第四节中出现的⽣字。
教学过程: ⼀、揭⽰课题: 1、读题:11、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2、教学⽣字“迷”,区别“谜”,理解“迷路”的意思。
3、理解“要是、野外”,换词理解“要是”。
4、⽤⾃⼰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2023年最新-《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优秀3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优秀3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小学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争取背诵。
2、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并掌握用课文中说到的四种天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并掌握用课文中说到的四种天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野外迷路时辨别方向的方法。
2、老师准备好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第一节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可以像《爸爸去哪儿》那样,经常到野外游玩多好啊。
不过万一不小心迷路了,这可怎么办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0课,(学生读课题),认识了几个迷路的小朋友,(老师出示)。
当时你们可会安慰他们了,还记得你们是怎么说的吗?(学生齐读第一节诗歌)2、复习四种天然的指南针。
师:听了你们的安慰,几个小朋友没那么慌张了。
你们还告诉他们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呢,它们分别是……(指名回答,老师板书)这几种指南针又是怎样为我们辨别方向的呢?我们这节课将深入学习。
二、学习第二节诗歌。
1、出示图片,设疑,初读第二节。
师:大家看这幅图,你会用什么东西帮助我们辨别方向?(学生答)你是怎么知道用太阳来辨别方向的?原来书上告诉我们了。
请读(出示第二节诗歌,学生齐读。
)2、填表格,了解和掌握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师:(出示表格)哪位同学可以根据课文完成这个表格?(指名答)你真会从课文中找答案。
原来在中午的时候,太阳给我们指点方向,我们抬头看天空,太阳所在的方向是南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老师引导,学生口头填空。
)3、小练习,指出图中的南方和北方。
师:那你现在可以告诉我,这幅图中,哪边是南方吗?(指名答,出示)4、理解“忠实的”师:看来你已经学会用太阳辨别方向了。
这里有个词语“忠实的”,是什么意思?(学生答)“忠实的”是忠诚的,诚实的,可靠的,可以信任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基于阶梯教学模式下《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难点突破 名师教学教案

基于阶梯敎學模式下《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难点突破课文简介:《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介绍自然常识,拓宽學生视野的课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學生来讲是多么有趣。
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把我们带入大自然那美丽的境界。
难点预设: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突破思路:在野外迷路如何根据天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是这一节课的敎學难点,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范例學习、讨论探究、方法指导、理论提升”等方法引导學生學文。
这样做有三个目的:1、引导學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
2、螺旋上升的敎學步骤,突破敎學重难点。
3、训练學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步骤:第一步:敎师引领,渗透學法太阳就是天然的指南针,它是怎样告诉我们方向的呢?在學生发现太阳怎样指明方向后,再利用课件进一步明确方向,给學生直观的印象。
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早上太阳在哪呢?傍晚呢?谁能说说太阳的生活规律?并归纳成两个词—日出东方,夕阳西下。
知道了太阳的生活规律,晴天人们就不会迷路了,谁想读读这小结,进行朗读练习。
然后小结,同时课件出示表格,引领學生學会填写表格,为下面的自學奠定基础。
第二步:學生自學、运用學法學生独立朗读课文后,和學习伙伴合作填写表格,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结合课件、版画着重理解怎样利用大树和沟渠里的积雪辨别方向,同时理解“稠”和“稀”的意思。
用沟渠里的积雪辨别方向是一个难点,若不细读课文,详加分析,老师也一时难以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想到了简笔画给學生直观形象,學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在沟渠里的积雪,北面化得快,南面化得慢这一现象,再进一步拓展,结合冬天时學校操场的事例进一步理解。
第三步:创设情境、实践运用创设小朋友去郊外迷路了,需要有人帮助指点方向的情境,让學生进行口语交际。
本环节把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如同一首交响乐,让學生沉浸在其中朗读体会、思考讨论、表达运用,使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创新教案(通用6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创新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创新教案(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创新教案1 教学目标l、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结合文中插图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能力。
5、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6、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重点、难点1、学习生字、新词,朗读和背诵课文。
2、如何运用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观赏,如果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呢?2、板书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当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二)初读课文,识字,把课文读正确1、出声试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用波浪线画出你认为不容易读正确的字、词、句,反复读一读。
3、圈出不懂的词语,或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
4、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检查初读情况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把句子读通顺。
3、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指导朗读1、导学第1小节:(l)指名读第1小节,说一说读后知道了什么?(2)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是指些什么?(“指南针”原指用磁针制成的能指示南北方向的一种仪器,在课文中指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等。
)(3)小结:第1小节讲如果在野外迷了路,天然的指南针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优秀教案10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优秀教案10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在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培育同学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观测自然的爱好。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会用:万、确、察、积、辨、实、导、针”几个字口头组词。
3.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在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培育同学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观测自然的爱好。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在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
教学预备生字卡片、小翻板教学过程第一节一、谈话导入1.谈话:同学们都喜爱到大自然中去游玩、欣赏,假如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呢?2.板书课题,我们一起学习第27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二、自己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标出小段。
三、找6个同学读全文,其他同学思索: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四、指导仔细阅读,深入理解课文1.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说说这节说了什么?〔2〕理解课文中的“指南针”。
2.学习课文第2~5节。
〔1〕指名朗读这一部分课文,思索: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在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方法。
〔2〕默读第二节课文,找出文中介绍“什么时候,什么状况,用什么方法辨别方向”的重点词语,并画下来。
〔板书:时候位置指什么方向〕〔3〕回答下列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4〕读一读第一节诗,并试着背诵下来。
〔5〕小结第二节的学习步骤,根据这个步骤学习第三、四、五小节。
各节重点:第三节中理解“指路灯”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把北极星比做指路灯。
第四节中明白“大树”是怎样帮忙的'。
第五节中理解为什么北方的雪化得快。
〔6〕分节背诵后连起来背诵。
3.学习课文最末一节。
〔1〕朗读这一节,比较找出与第一节的异同。
〔2〕回答:怎样才能找到自然指南针。
〔3〕背诵第一、六两节。
五、背诵全文,老师小结。
争论:你还知道别的“指南针”吗?板书第二节一、练习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二、检查背诵课文三、自同学字要求:读准音,重点在分析字形上。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
我在教学中大胆放手,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我对课文的讲解、分析。
首先,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和小伙伴出去玩,迷路了会怎么办?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通过小组讨论、集体汇报等形式,学习课文中的四种方法。
在小组学习时我及时巡视指导,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到的'方法,并找到相应的段落再读,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或书中的句子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小组学习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集体汇报、进行总结。
如学习大树一节:学生说我知道大树也能告诉我方向。
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我又问:“为什么会一面稠,一面稀呢?”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从而也更进一步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知识。
在学习第五节时,孩子们遇到了一点困难,到底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南方还是北方呢?课文中没有明确说出来,于是我就通过画某某某引导他们思考,通过这种直观的形式,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应该是北方。
最后,在拓展环节我提出问题:“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天然指南针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课后孩子纷去查找资料,也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过程中,我请同学说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是如何为人们指明方向的?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在冬天沟渠里的积雪,融化比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较快的是南面。
”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而另一部分孩子似乎有不同的意见,但也说不出我们来。
一同学说:“融化比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较慢的是南面!”他的话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但是没有谁能说服对方。
当时我想课本上已经写了,怎么会这样呢?我说:“冬天的`太阳在偏南边,大家看。
小学语文_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和常识,引导学生结合实物和图片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讨论理解雪化得快的是南面还是北面。
课程资源:1、CAI课件、彩色图片。
2、了解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读书交说一说自己最近读书收获了哪些科学小知识。
指名回答大自然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就行。
二、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如果你在城市迷了路,会怎么办呢?生1:找叔叔、阿姨问路。
生2:可以看路牌或是站牌找方向。
生3:我找交警叔叔帮忙。
生4:打出租车回家。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呀!如果是在茫茫的野外迷了路,到处荒芜人烟,身边也没带辨别方向的工具,那可怎么办呀?生1:看太阳找方向。
生2:晚上可以看北极星。
生3:向日葵也能帮助找方向。
师:大家说的这些都可以当作什么呢?生:天然的指南针。
师:对。
你们想知道怎样用这些天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吗?生:想。
师:那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板书课题)师:上节课我们还认识了一些字词朋友,一起来再读一读吧。
(多媒体出示字词,学生以开火车形式认读。
)三、检查预习,初读感悟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生字,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谁能准确把这些字都出来。
1、我会读慌辨忠实导盏闯碰稠稀渠积2、词语认读慌张-惊慌分辨-辨别忠实-忠诚向导-导游永远-永久3、指导书写帮、助今天老师要教大家认识几个新的字,同学们请看;a、范写指导b、练习书写c、书写评价四、精读课文,朗读感悟师:你们找到好办法了吗?(找到了)哪一组同学愿意帮助迷路的小朋友指方向?(一)学习第三小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阶梯教学模式下《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难点突破课文简介:《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介绍自然常识,拓宽学生视野的课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多么有趣。
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把我们带入大自然那美丽的境界。
难点预设: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突破思路:在野外迷路如何根据天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是这一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范例学习、讨论探究、方法指导、理论提升”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
这样做有三个目的:
1、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
2、螺旋上升的教学步骤,突破教学重难点。
3、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步骤:
第一步:教师引领,渗透学法
太阳就是天然的指南针,它是怎样告诉我们方向的呢?在学生发现太阳怎样指明方向后,再利用课件进一步明确方向,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早上太阳在哪呢?傍晚呢?谁能说说太阳的生活规律?并归纳成两个词—日出东方,夕阳西下。
知道了太阳的生活规律,晴天人们就不会迷路了,谁想读读这小结,进行朗读练习。
然后小结,同时课件出示表格,引领学生学会填写表格,为下面的自学奠定基础。
第二步:学生自学、运用学法
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后,和学习伙伴合作填写表格,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结合课件、版画着重理解怎样利用大树和沟渠里的积雪辨别方向,同时理解“稠”和“稀”的意思。
用沟渠里的积雪辨别方向是一个难点,若不细读课文,详加分析,老师也一时难以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想到了简笔画给学生直观形象,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在沟渠里的积雪,北面化得快,南面化得慢这一现象,再进一步拓展,结合冬天时学校操场的事例进一步理
解。
第三步:创设情境、实践运用
创设小朋友去郊外迷路了,需要有人帮助指点方向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本环节把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如同一首交响乐,让学生沉浸在其中朗读体会、思考讨论、表达运用,使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第四步:拓展延伸、创编诗歌
先让学生说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再利用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创编诗歌。
语文教学,要让学
生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学生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受到美的启发,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诗歌就会从他们的心里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