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难点的制定及其教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的制定及其教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的制定及其教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的制定及教学策略

医专任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分清主次,区别轻重,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可以说,课堂教学中的灵魂就是教师如何讲述重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学习重难点。这样的讲法并不为过,这主要是由于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首先,就医学而言,教师对学生传授的是整个医学教育体系,学科门类众多,知识与技能要素浩如烟海,尽管教材已经对课程的容已经了初步筛选,但仍然很庞杂。而且教学中一定存在教学容多与课时少的普遍矛盾,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容再处理时,一定要细致地剥茧抽丝,遴选出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理清教材脉络主线,从而有效地学习教材。因此,准确地把握并有效地实施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是评价一名教师教学能力优劣的重要容。惟其如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为什么在对教师教学日常评估及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将教师教学重难点的掌控能力作为重要指标,在学生学习评价与测量中,将重难点的考核作为主要容。

一、我校教师在教学重难点认知与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在督导听课与教学观摩活动中,我对听课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教学的认识是:愿意主动提高教学水平,教学环节尚完整,但教学预设不够细致,教学生成严重不足,没有形成有效课堂。其中对教学重难点方面,无论是理论认知还是具体实施,都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

1.对教学重难点理论认识不足对教学重难点地位认识不清(在知识体系中);对教学重难点特点理解不足(教学重难点在不同层次学生中的变化);重难点趋同性与差异性。

2.对教学重难点宏观把控不足来源不清、数量不清、资源与重难点之间关系不清、教学预设、教学反馈等活动与重难点之间关系不清。误区:(1)认为教师教材中规定的重点难点就是我们教学的唯一重点难点,不用去调整,直接就可以用。(2)将职业考试的考纲不加整合就是教学重点难点。(3)自己的工作经验就是重难点;(4)无所谓重点难点或处处是重点难点。

3.对教学重难点实施评估不足没有体现、体现不足、手段单一。

二、什么是教学重点与难点

所谓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容,是知识网络中的连接点,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三、教学重难点的分类

教学重点包含两种形态,即静态教学重点难点和动态教学重点难点。静态教学重难点主要是指教材规定的教学重点。这种教学重点侧重于从学科知识体系角度确定的,其强调的教学重难点是指该知识在本章本节知识体系框架中的地位的重要性。这种重难点基本不会有变化,是静态的。动态教学重难点主要是指教师需传授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阅历、经验、知识面等)相脱节的容。换言之,就是“学生不懂的容就是教学重和难点”。这种教学重难点会因人而异,因班而异,也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因教学情景的设置而不断的变化,是一种动态表现形式。

四、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既有区别又是密切相关的。如何正确识别教学重难点及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像刚才列举的那几种对教学重难点的错误认识,显然是把教学重点与难点摆在同等的地位上了,混淆了它们在本质上的区别,忽视了它们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处理方法的不同。我认为,在教学上分清重点与难点的关系,并正确掌握处理它们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从现代科学的系统论和信息论的观点来看,知识系统是一个网络状的立体结构,重点则是处在学科知识系统各个有机部分的结合点上,它往往起着承上启下、沟通左右的作用。因而从系统结构的角度说,重点是客观存在的,是具有确定性的;从信息论的观点看,由于重点是处在知识系统网络状结合点的特殊位置上,故它所储存的信息,一般具有容量大,并具多方向传导的特点。但在知识的网络结构中,难点不一定是处在网络状结合点的位置上,因而从信息的观点看,难点具有不确定性,并且它所储存的信息可辨性一般较低。另外,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有赖于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以及教师的妥善指导。缺乏这两个必要条件,学生对某个知识的理解就会产生困难。故从辩证的角度说,难与易是相对而言的问题,它们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由此说明,难点还具有一定的人为性。

如果从教学、学生、知识这三者所组成的教学系统来考察重难点的关系,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叉性关系,可呈现两种状态:一是当难点也处在知识系统网络状结构的结合点上时,它和重点是重合的。在这种情况下重难点是一致的,即重点本身也是难点;二是当难点不处在知识网络状结构的结合点上时,重点和难点是不一致的,即重点不等于难点。鉴于上述重点和难点关系的两种状态,以及重点的客观性、确定性的特点与难点的可辨性低、不确定性和人为性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本质上的区别,同时也决定了它们在教学中的不同地位与作用,故而处理方法也应有异,并不只存在着强求“使学生当堂理解”这样一种处理方法。

五、制定和实施教学重难点的要求

1.教材和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

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首先要吃透课程标准。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静态的教学重点难点(学科及章节)。

2.学生实际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学重点尤其是教学难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言的。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学改革命题)。

要判断是否为教学难点,就要分析学生学习难点形成的原因,一般形成学习难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对于学习的容,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而难以开展抽象思维活动,不能较快或较好地理解;第二种是在学习新的概念、新的软件模块时,缺少相应的已知概念基础,或学生对已知概念、基本操作掌握不准确、不清晰,使学生陷入了认知的困境;第三种是已知对新知的负迁移作用压倒了正迁移作用。即已学过的知识在对学习新知识时,起了干扰作用,因而在已知向新知的转化中,注意力常常集中到对过去概念、操作的回忆上,而未能把这些概念、操作运用于新的学习之中,反而成为难点;第四种是教材中一些综合性较强、时空跨越较大、变化较为复杂的容,使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而这些容往往非一节课所能完成,这些问题讲好了,可以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任务,讲不好则成为生硬的说教。因此这类容在教材处理和教学方法选择上都是难点。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教学难点做出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出教学预设,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际。从而确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科学切合实际的静态和动态重点难点。

从教育学的活动要求来看,培养学生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学重难点;从情感教育和品德养成来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学重难点。总之,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为教学重点难点。3.知识容是指教材中最主要的容,在知识结构中起纽带作用的知识,它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

六、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原则

要做好教学工作,首要的任务是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课堂结构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选好教学重点与难点,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1.以“课程标准”要求为准绳,合法实施因为课程标准是教学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具有法规性质的文件,具有“法”的严肃性、强制性、不可更改性,所以确定教学重点要遵循这一合法的前提条件。“课程标准”规定了总体教学的要求,确定了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应掌握的能力的总体水准,这一切

当然是教师在确定教学重点首先要遵循的条件。学习课程标准并领会精神,而且在课程标准规定的畴对知识结构系统加以精确的分析,然后制定出具体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2.以学生实际为参数,合情处理。在确定教学重难点时要充分考虑到“校情”、“班级”的实际,这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合情”原则。机械地照搬教材而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那就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甚至是劳而无功。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每个环节必须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本。只有这样教学才有针对性,进而克服盲目性。要做到“合情”,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这包括学生的认识能力、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求知欲等个体因素,也包括优生和差生的比例和他们的能力差别等总体情况。反复权衡这些因素后,才能正确确定教学重难点。

3.以知识结构为网络,合理系统。知识结构系统化、网络化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重要条件,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有自身的体系,知识点之间都有在联系,而这些联系往往具有有序性。正是这个特点决定了我们教学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所以在确定教学重难点时,必须考虑知识结构的有序性,从而合理安排。

4.以知识迁移为目的,适时转化。注意知识向智力和能力方向的迁移,是确定教学重难点必须遵循的要求,这就是教学重难点“适时”性。在设计教学重难点时,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应该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虽然这里面牵涉到教学方法、手段等问题,但我认为只有在教学重难点中反映发展智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意识,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的实施才能得到保证。

“合法、合情、合理、适时”的原则是互为依据,互相联系的。其中“合法、合情”为依据,“合理、适时“为目的。我们在确定教学重点时,必须认真处理好这个系统工程,力争做到教学有“格”(方法),教时有“核”(核心),教后有“果”(学有所得)。关于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原则问题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具体实践,不断探索,使它更加完善。

七、教学重难点的突出与突破

我认为,善喻、善导、善联、善点、善讲和善写是实现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的最好方法。1.善喻。“喻”,即打比方,以此物喻彼物。善喻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比喻,使重点和难点问题由难变易,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汉代向认为运用比喻就是要“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运用比喻教学,它能使知识由未知变有知,增强教学的可操作性;由抽象变具体,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由繁难变平易,增强教学的通俗性;由枯燥变生动,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在运用比喻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选富有启发性、典型性的比喻。即要精选“此”物,使之与“彼”物(难点)性质相同,道理相似,情理相通,有着一定的在联系。然后联类而发,自然而然地引“此”入“彼”,切入正题,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二要相机穿插、择机而喻。即要将比喻用在“刀

刃上”,该喻则喻,不喻则免。切忌喻不择时,喻不择机,甚至喻而不当,引喻失义。如果那样,就失去了比喻教学的作用。例如:老师在硬盘时,学生没有接触,也没有见过,这时老师将硬盘喻作“仓库”,学生知道仓库的作用,那通过这样一个比喻,学生也就知道硬盘的作用。

2.善导。“导”,即引导、指导。善导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问题症结和难点实质,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多角度地启发学生,使之产生多方联想而有所感悟。疑难、重点问题的多样性,决定了引导手段的多样性。一方面,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引导既可以导之以趣、导之以思、导之以情,也可以导之以理、导之以法;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容的多重性,教学难点的多样性,思维方式的多向性,决定了教师被问题“将军”的复杂性。所以,教师必须多备几手“导”的技能,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一法不灵,再换一法,或激趣导思,或设疑诱思,或唤情促思,或悟理深思,或理序畅思,或换法巧思。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激活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善导还必须讲究分寸,适可而止,做到导而不死,导而不露。因为“善导”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善学”,而不是包办和替代。倘若导而无度,全盘授予,背离了“导”的宗旨和意义,就会“导”而无功。

3.善联。“联”,即联系、联结。善联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尽快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中找到位置,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对学生来说,书本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它只有和直接经验相结合,获得直接经验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学得牢固扎实。所以,教学不宜空讲知识,尤其是照本宣科,枯燥分析,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那样只能倒人胃口,诱发“厌学”心理,弱化教学效果。善联,一要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将时代的气息引入课堂。同时,也可以运用身边的一些生活实例,将其转化成教学“营养”,去暗示,使学生若有所悟,豁然贯通。二要联系学生原先学习并掌握的旧知识。这些旧知识既是新知识的生长点,也是新知识的固着点。因而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教学容的纵横联结,注意教学容的整体与局部、前与后、因与果的衔接与递进,在联系中将新旧知识融为一体。三要联系教师自身的学习感悟。教学既是教与学的传导过程,也是师生双向交流沟通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若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感悟,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自己化解难点的做法和体会,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看得真切,悟得透脱,听得有味,学得有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4.善点。“点”,即点化、拨窍。教学是知识的传递和转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知识的学习者必然遇到解不开的“疙瘩”,迈不过去的“门槛”;学生也会经常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向教师请教或质疑,这就要求辅导教师必须掌握一些点拨的技巧。叶圣说:“一本教材学生大概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教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罗里罗唆,能使他们开窍就行。”在这里,叶老提出了点拨的三个要求。一是点拨要择机。点拨,要选择在“教材深奥些的地方”而学生又“未必能够领会”的时候进行。假若学

生没有疑难,自己能够看懂,教师何必去“点”?二是点拨要精炼。点拨时,“不要罗里罗嗦',不着边际地讲解;要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言两语”道破症结,切中要害。三是点拨要点明。点拨总是有疑而“点”,有难而“拨”,因而要点明、点透、点到“开窍”为止。否则,点而不化,点而不明,岂不徒耗精力?总而言之,点拨不能“瞎点”,必须点在关键处,点在症结处,点在困惑处;不能“滥点”,必须简洁明了,画龙点睛,惜墨如金;不能“白点”,必须点破、点醒,点出实效。

5.善讲。“讲”,即课堂讲授。善讲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说会讲。善讲,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上做到清楚明白,不含糊其词;通俗易懂;优美生动,不干瘪枯燥。进而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做到形象生动,情感饱满,幽默风趣,优美适听。然而这还不是善讲的全部。因为一位善讲的优秀教师的语言功力不独体现在语言表达上,还体现在善于驾驭和处理教材上,把厚书教薄,把死书教活。要做到这一点,一要善于把书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施教,对教材容做到懂、熟、透、化,融会贯通,然后将经过自己智慧加工的教学容重新编排组合,传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由于掺( chān ) 和( huo ) 着教师的理解感受,流淌着教师实践的“真知灼见”,必能话由己说、言从衷来,受到学生的欢迎与认同。二要善于提炼出精华讲。一本教材要讲授的容很多,由于课时数量的有限性,教师必须对它进行提炼、压缩。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核心容,精讲这些容。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或是从教学难点出发,以生活为源泉,善于创设情景、或是运用板书突出重点与难点。

6.善写。善写就是利用板书这一形式。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口头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板书的作用主要有:(1)提示要点;(2)抽象概括板书的过程往往是将图片、视频等直观信息,将教学语言等详实的信息进行简约、抽象,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表达在黑板上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精心设计板书,使抽象概括过程外显。在教学过程,要在语言等其它媒体的配合下,流畅地完成这一教学过程;(3)回忆再现。有经验的老师会精心设计一节课的板书,随着学习进程板书逐渐展开,一节课结束,在黑板上的创造也结束。随着教学进程逐渐积累板书,前面的重点学习容在黑板上清晰地重现,驻留在学生的视觉中,达到再现、重复、巩固的目的。利用板书以视觉方式驻留信息的特点,实现教学信息的随时存储和及时调用,以此简化教学中口头语言的表述,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连贯的思考;(4)良好示。教师精心设计的板书简洁、明了、巧妙,表现出老师缜(zhěn)密的思维,在帮助学生梳理了知识线索的同时,其对比、推理、概括等的思维方法同样给学生以良好的示。学生会随着老师的思维方法,进行自学。

教学重难点的制定及其教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的制定及教学策略 医专任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分清主次,区别轻重,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可以说,课堂教学中的灵魂就是教师如何讲述重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学习重难点。这样的讲法并不为过,这主要是由于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首先,就医学而言,教师对学生传授的是整个医学教育体系,学科门类众多,知识与技能要素浩如烟海,尽管教材已经对课程的容已经了初步筛选,但仍然很庞杂。而且教学中一定存在教学容多与课时少的普遍矛盾,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容再处理时,一定要细致地剥茧抽丝,遴选出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理清教材脉络主线,从而有效地学习教材。因此,准确地把握并有效地实施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是评价一名教师教学能力优劣的重要容。惟其如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为什么在对教师教学日常评估及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将教师教学重难点的掌控能力作为重要指标,在学生学习评价与测量中,将重难点的考核作为主要容。 一、我校教师在教学重难点认知与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在督导听课与教学观摩活动中,我对听课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教学的认识是:愿意主动提高教学水平,教学环节尚完整,但教学预设不够细致,教学生成严重不足,没有形成有效课堂。其中对教学重难点方面,无论是理论认知还是具体实施,都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 1.对教学重难点理论认识不足对教学重难点地位认识不清(在知识体系中);对教学重难点特点理解不足(教学重难点在不同层次学生中的变化);重难点趋同性与差异性。 2.对教学重难点宏观把控不足来源不清、数量不清、资源与重难点之间关系不清、教学预设、教学反馈等活动与重难点之间关系不清。误区:(1)认为教师教材中规定的重点难点就是我们教学的唯一重点难点,不用去调整,直接就可以用。(2)将职业考试的考纲不加整合就是教学重点难点。(3)自己的工作经验就是重难点;(4)无所谓重点难点或处处是重点难点。 3.对教学重难点实施评估不足没有体现、体现不足、手段单一。 二、什么是教学重点与难点 所谓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容,是知识网络中的连接点,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三、教学重难点的分类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

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重难点复习课程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 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教学重难点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果的主要线索。教学难点是教学中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本文主要就新课标下语文课如何通过确定重难点实现基本的“三维教学目标”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钻研教材,直击文本中的重难点 (1)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每一课的“精华鉴赏”提示来确定; (2)根据文本特征来确定; (3)根据教材后面的“思考探究练习”题来确定 (4)根据教师备课时觉得不易理解的“难处”来确定等。 从钻研教材来确定重难点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以教材为本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曾经我在教授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时,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把人物形象分析设计为一课时,把鉴赏小说中最富有感染力的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上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让他感动的精彩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并试着阐明原因。一个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如果这是一条健康的狼,那末,他觉得倒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是,一想到自己要喂这么一只令人作呕、剩下一口气的狼,他就觉得非常厌恶。他就是这样吹毛求疵。”这是有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学生分析: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是有生命的尊严,被这样恶心的病狼咬死,是对生命的亵渎,所以主人公拼了最后一丝力气咬死了狼。我为他对生命尊严的维护而震

撼,从这段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勇气和意志。另一个学生又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起初,他只是轻轻地哭,过了一会,他就对着把他团团围住的无情的荒原号陶大哭;后来,他又大声抽噎了好久。”从“轻轻地哭”到“号啕大哭”到“大声抽噎”体现了一个细节动作的变化过程。学生分析: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个人真不是个男人,动不动就哭,但是读完全文再回过来看这一细节的时候,我能体会到他的心情了,并且深深地被感动了,因为哭过后他并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而是更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坚强、有毅力的男子汉。由于教学重难点明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能够从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中去发现小说人物的人性的闪光点,有感而发。反之,可以想象不熟悉教材的课堂教学是很难开展的。曾经看过这么一个课例:一位老师在讲曹操的《短歌行》时,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在众多同学讲“喜欢”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却站起来说:“老师,我能提出一个最不喜欢的诗句吗?我最不喜欢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谈阔宴’。曹操既然‘求贤若渴’,那他为什么不能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呢?”对一个饶有风趣的问题,这位教师也没有因势利导。为什么没有因势利导而就此拓展开去呢?评委们认为这恐怕是对教材没有吃透的缘故吧。这样的“偶发事件”我想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会遇见的,这也提醒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以扎实的知识储备来从容应对。 二、关注学生,化“质疑”为重难点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教学过程中认知的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宋代教育家程颐又指出:“学者必先会疑。”可见,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提出疑问的那(些)

谈如何有效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浅谈如何有效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这句话体现出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度重视,的确,就学校而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而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已下是本人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突破重难点的一点体会: 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学生有了读书、思维的自由和空间,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避免平推式和繁琐的分析,更避免牵着学生,使之完全没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如《匆匆》一文的教学,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质疑问难以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至于为了时间的流逝而满脸是汗,满眼是泪么?由这一个句子出发,辐射全文,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去品味,正所谓一句引动全文。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抓住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是变填鸭式,灌输式,注入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或者说需要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授来反复说明阐述文章的重难点,但常常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它能化静为动,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将事物很形象的表现出来。因此,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火烧云》一课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快、奇,感受大自然之美是本课的重难点。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并不能仔细地观察,所以无从领略到火烧云的神奇的美。那么,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呢?我事先请美术老师画出各种颜色的火烧云,然后用电脑把二者合而为一,并制成动画效果,让学生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通过电脑屏幕观看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由红通通到金灿灿,到半紫半黄,再到半灰半百合色而其形状也在悄悄变化着:开始像马,接着变成了狗,狗又变成了狮子这样,把呆板的课文内容变成了颜色绚丽、充满童趣的动画效果,使学生在朗读欣赏之余体会了火烧云变化之快之美之神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又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中,对于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学生较难体会,对于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罪行,也难以理解和想像。如何解决这二方面的问题呢?教学时,我借助图片、录音、影视等合而为一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强化了学生对圆明园毁灭前所产生的一美一惨、一爱一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首先,借图画想像。我先出示画好的由星星、月亮组成的彩色简笔画图片,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教学重难点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果的主要线索。教学难点是教学中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本文主要就新课标下语文课如何通过确定重难点实现基本的“三维教学目标”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钻研教材,直击文本中的重难点 (1)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每一课的“精华鉴赏”提示来确定; (2)根据文本特征来确定; (3)根据教材后面的“思考探究练习”题来确定 (4)根据教师备课时觉得不易理解的“难处”来确定等。 从钻研教材来确定重难点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以教材为本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曾经我在教授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时,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把人物形象分析设计为一课时,把鉴赏小说中最富有感染力的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上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让他感动的精彩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并试着阐明原因。一个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如果这是一条健康的狼,那末,他觉得倒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是,一想到自己要喂这么一只令人作呕、剩下一口气的狼,他就觉得非常厌恶。他就是这样吹毛求疵。”这是有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学生分析: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是有生命的尊严,被这样恶心的病狼咬死,是对生命的亵渎,所以主人公拼了最后一丝力气咬死了狼。我为他对生命尊严的维护而震撼,从这段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勇气和意志。另一个学生又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起初,他只是轻轻地哭,过了一会,他就对着把他团团围住的无情的荒原号陶大哭;后来,他又大声抽噎了好久。”从“轻轻地哭”到“号啕大哭”到“大声抽噎”体现了一个细节动作的变化过程。学生分析: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个人真不是个男人,动不动就哭,但是读完全文再回过来看这一细节的时候,我能体会到他的心情了,并且深深地被感动了,因为哭过后他并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而是更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坚强、有毅力的男子汉。由于教学重难点明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能够从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中去发现小说人物的人性的闪光点,有感而发。反之,可以想象不熟悉教材的课堂教学是很难开展的。曾经看过这么一个课例:一位老师在讲曹操的《短歌行》时,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在众多同学讲“喜欢”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却站起来说:“老师,我能提出一个最不喜欢的诗句吗?我最不喜欢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谈阔宴’。曹操既然‘求贤若渴’,那他为什么不能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呢?”对一个饶有风趣的问题,这位教师也没有因势利导。为什么没有因势利导而就此拓展开去呢?评委们认为这恐怕是对教材没有吃透的缘故吧。这样的“偶发事件”我想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会遇见的,这也提醒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以扎实的知识储备来从容应对。 二、关注学生,化“质疑”为重难点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教学过程中认知的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宋代教育家程颐又指出:

从教学案例中反思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从教学案例中反思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个发现、一处质疑、一句插嘴,这些微小的细节,有时竟藏着一个个教学生成点,关注了这些细节,就是捕捉住了课堂动态生成。在《凡卡》(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我及时关注了课堂中的两个细节,致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成的活力,充满了思辨与灵性。 【片段一】凡卡为什么会写信 生1:老师,凡卡没有读过书,他根本不识字,为什么会写信? 生2:是啊!小凡卡家里很穷,他才九岁就被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他哪有钱去读书?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凡卡为什么会写信呢?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出答案吗? 生3:我知道,凡卡会写信,是他爷爷教的。 师:是吗?请你说说理由。 生3:因为从文末对凡卡梦境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凡卡的爷爷识字,说不定爷爷在平时生活中曾教过凡卡。 师:说得很好!还有谁认为凡卡会写信是爷爷教的? 生4:从文中“砍圣诞树”一节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小时候在乡下,家里虽然穷,但爷爷很疼爱凡卡,闲暇的时候,爷爷一定会教小凡卡识字。 生5:我很有感触,我也有一个非常疼爱我的爷爷,小时候,爷爷常常教我写字,教我背古诗,给我讲故事,晚上还抱着我数天上的星星。我想凡卡的爷爷那么疼爱他,一定也会这么做吧!这样凡卡会写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师:说得多好啊!原来凡卡会写信是爷爷教他的。谁还有不同的解释? 生6:老师,我认为凡卡会写信,还与另外一个人有关。 师:哦!那是谁呀?是文中的人物吗? 生6:不是。我曾经看过小说的原文,文中说凡卡的母亲在世时曾在席瓦列维父老爷家里当女佣,老爷的女儿很喜欢聪明的小凡卡,教他念书、写字、数数,还教他跳四组舞。由此可以看出,凡卡之所以能写信,是老爷家小姐教他念书、写字的结果。

《富饶的西沙群岛》重难点教学策略

全文围绕题眼“美丽、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所以是教给学生写作的很好的凭借。 一、抓住构段方式,教给写作的方法。 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本堂课我凭借本篇课文句群种类多,结构典型的有利条件,进行句群结构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其特征,掌握由句子——句群——段落的组合规律,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读书时,能利用句群判断、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作文时,采用各种句群的表意功能,写好片断。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总——分——总句群,属总分句群的一种。总分句群是表达一个意思时,采用总结概括和分开具体写相结合。总结句概括本段中心意思,分开说的句子都是对准总说的句子展开的,其形式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分总分等,分句间用分号隔开。文中第三、五自然段是并列句群。并列句群有时虽然是分别写了不同的事物,但必须有一条暗线串着,即要同属一定的意义范围。如第三自然段,分别写珊瑚、海参、大龙虾,这些动物生活的地方同在海底。第五自然段分别写了贝壳和海龟,它们同在海滩上。文中第二自然段是因果句群,其结构顺序先果后因。 二、抓住构段方式,引导学生仿写。 1、围绕一句话把句子写具体、写清楚。 (1)“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总述句,随后从海鸟多、鸟蛋多、鸟粪多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也让我们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确是“鸟的天下”。 (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静态的概括的描写,其后补充具体的颜色,并写成动态,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引导学生围绕“公园里百花盛开,美丽极了。”进行仿写,将这句话写具体,写清楚。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节课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否被突破。如何把握重点、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主体,教师只有把握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能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呢? 一.课前研讨,分析教材,初步确定重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重点并突破的解决好重点,是教好课的基本条件。教材的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它在整个教材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大量知识的相互关系中它是主要矛盾,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确定教材重点,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具有关键性的知识内容,然后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有那些方法? 1、明确重点问题,引起学生重视。 2、讲解重点问题,要做好充分准备。 3、巩固重点问题,做必要的练习。 4、处理好重点问题和非重点问题的关系。

教材的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所教的内容,有难有易,如果教师不把难点加以解决,不但影响当前学生的学习,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根据各种难点的具体特点,有以下解决方法: 1、缺乏基础知识造成的难点 学生新知识的获得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方法。 2、由于知识抽象造成的难点 解决的办法有:讲解时多联系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讲解抽象的东西。 3、对新知识过于生疏造成的难点 对于一些新知识,运用原有的思维很难理解,需要在认识上有个新飞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演示、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4、其他情况造成的难点 有的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同时综合的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对这类问题,切勿急躁,要仔细分析问题的复杂因素,逐个解决,然后综合的运用所掌握的现有知识,灵活的解决新课题。 综上所述,对待各类问题,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切不可千篇一律的用一种方法解决。

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设计中得重点与难点问题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主要就是指关于如何确定教学得重点与难点、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得问题。具体而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什么就是教学得重点与难点?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有何重要性?怎样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即采用那些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本文作者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得教学心得,供大家教学参考。 二、众所周知,教学得重点就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得知识与技能,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简称“双基”。基础知识就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由一些基本事实即其相应得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与公式等组成得、相对稳定得知识。技能就是指应用基础知识去完成某些实际任务得能力,它就是通过练习获得得能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得一种能力;而基本技能则就是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重要、最常用得技能。通过反复训练达到自动化得技能称为技巧。 那些对进一步学习其它知识与技能起决定作用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称为教学得关键。它就是教学活动中解决主要问题得着手点。例如,在平面几何中,教学得重点应就是公理、定义与定理。定理就是由公理与定义推导出来得。公理与定义就就是教学得关键。可见,教学得关键也可以说成就是教学重点中得重点。 需要指出得就是,学科或教材得知识与技能体系,具有相对稳定得内在逻辑联系。这就决定了学科或教材得教学重点具有相对得稳定性。深入领会与掌握教学重点得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避免与克服确定教学重点中得盲目性与随意性,从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重点。 教学得难点一般就是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得那部分教材内容。需要指出得就是,在教学过程得三要素中,教学难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于作为认识客体得教材内容;然而它主要决定于作为认识主体得学生与指导主体认识客体而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得教师,即主要决定于教师与学生得素质与能力。例如,对同一项材内容,有得教师较易讲请楚,不成为难点;而有得教师较难讲请楚,成为难点。同样,对同一项教材内容,有时绝大多数学生较难理解,成为难点;有时绝大多数学生较易理解,不成为难点。因此,学科或教材得教学难点具有相对得不稳定性。深入领会与掌握教学难点得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克服确定教学难点中得盲目性与固定性,从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难点。 三、正确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而合理选择与灵活应用各种行之有效得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就是确保教学效果与质量得关键。如果每一堂课得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不当,而且重点不突出,难点未突破,那末不但谈不上本堂课得教学效果与质量,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章节甚至整门学科或课程得教学效果与质量。因为,这样一来,学生未掌握得重点与难点知识与技能会不断积累,越来越多。这就必然会导致整门学科或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得降低。所以,必须从每一堂课着手,尽全力解决好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在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中,合理选择与灵活应用各种行之有效得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尤为重要。它就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得重点与难点,就是确保教学效果与质量得关键得关键。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就是比较容易得。事实表明,几乎所有得教师都能在教案中写出重点与难点得项目与内容,然而在教案中没有写出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得方式方法得情况却屡见不鲜;甚至有个别教师还不知到什么就是教学得重点与难点或有那些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得方式方法。 总之,正确确定重点与难点,尤其就是合理选择与灵活应用各种行之有效得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不仅就是确保教学效果与质量得关键,而且就是衡量一个教师得教学态度就是否端正、教学责任心与教学能力强弱以及教学水平高低得重要标志,就是教师必须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有效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 点的有效策略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有效策略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来说是依据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知识面广而深的问题;有的则是知识内容相近、相似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或者是由于学生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而导致使所学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 在这里,我以郭文姬老师讲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学为例,就这篇文章的重难点的突破策略,谈谈我认识到的几点看法: 一、一课一难点,重难点能否突破,即在于重难点的确立 一堂课重难点明确了,突破也就有了方向,方法也就会应运而生,围绕重难点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好突破的策略,才会让学生学得懂,弄得明白。 本节课中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重难点。这个难点确立好了,那么在教学时方向就很明确。 二、注意教学中重点、难点的充分性与延展性 充分性是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作必要的充分适度的展开与延伸,但绝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的同义反复,教学中既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并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都要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施行言传身教;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也要依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做出全面的调控。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本节课郭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点自己喜欢的写景词语或者句子,并作批注。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接下来,由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向全体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教师反馈,及时点拨引导。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难点就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地被分解并消化了。 三、课堂深刻性:即一课一得 课堂深刻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精心备课,用心上课,扮演好课堂的主导角色,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课堂岂能不深刻? 然而,语文课堂是否深刻,不能简单的以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解决了多少问题或是学生的活跃度、参与面来衡量。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它不像非文字学科那样,用单位时间内知识点掌握的多和少来判断教学效果。语文偏于感性,更注重读和悟。可以说,语文课堂深刻性就是能调动学生感性思维的课堂,就是能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课堂。 因此,语文课堂应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空间!教师应多方式、多途径,创设多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我们知道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是要学生通过同化或顺应去实现的,在同化或顺应的过程中出现教学难点。由于难点与重点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形成难点,还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区分好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几条主要策略 1.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是深钻教材,从知识结构上,抓住各章节和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备足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并考虑到不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前的精心准备、准确定位,就为教学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2.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条件。 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人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联系,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因此,新知识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识生长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可依据以下3点找准知识生长点:(1)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难点;(2)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突出“连接点”,进而突破重、难点;(3)有的新知识由某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每个策略都有其适用的题目,但是在形成新策略的过程中要综合应用已有的策略,如学习替换与假设策略时要用到画图、列表等策略,且综合法与分析法贯穿始终。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数学认知结构改造的过程,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 3.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 (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

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

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突破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几乎每节课都有重、难点,许多知识内容的重、难点基本上是融为一体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及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对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上。在“备好课”专题理论的引领下,在我的教学实践的摸索和探究下,我的教学观也与时俱进,特别重视在备课中怎样去突破教学重、难点,设计和运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备课中,我除了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更注重对重、难点的突破。依据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我设计了恰当的多媒体课件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运用直观手段强化学生的感知,让学生在“做”中去主动建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知识带来的乐趣,从而实现了重、难点的突破,将教学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多媒体具有声、光、音、像特点和直观、灵活的优势,能充分刺激和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能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和属性,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和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标强调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充分地做,要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去主动建构,去突破重、难点。 以上是我工作实践中的点滴体会,其实,备课中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这昭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待进一步学习、汲取、摸索、探究和应用,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伴学生共成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重难点策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重难点及策略 王玉逵 一、本册教材阶学习目标 (一)识字写字 1、继续识字200个,会写150个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字。 (二)阅读教学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意思。 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扩展阅读面,拓展课外阅读量。 (三)、本册教材八个专题的读写重点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3、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4、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5、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6、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7、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8、抓住主要内容,揣摩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四)习作要求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学写简单的书信、发言稿、研究报告等应用文。 3、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二、教学建议 (一)、加强目标意识,认真学习(修改后)新课标,全面准确地落实本册语文学习目标。

(1)、以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以单元为基本结构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达到目标。 (3)、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进行自我矫正和教学评价。 (二)、识字教学 1、五年级识字教学要以字义为重点,同时以字义带动字音和字形学习, 注意读音和书写的难点,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抄写以词语为单位,减少机械的单字抄写。 3、通过句子的抄写和默写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同时练习书写的行 款整齐。 三、改进阅读教学,着力有效学习。 (一)、加强读的基本功,着力学生的语感培养 阅读教学仍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注意要引导学生有要求地读,有层次地读,多种形式地读,入情入境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悟,以读传情,培养语感。 (二)、把握课文内涵,着眼学生的能力发展 1、加强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1)、落实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 (2)、经常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高年级阅读教学基本的任务之一,概括能力的养成足以使学生受益终身。要根据不同文体,让学生逐步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记叙的要素、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大意等做法都有助于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 《丝绸之路》、《白杨》、《童年的发现》、《晏子使楚》、《金色的鱼钩》、《桥》、《景阳冈》、《草船借箭》、《金钱的魔力》等有具体情节的课文,都要求学生在朗读或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而像《草原》、《祖父的园子》、《再见了,亲人》一类课文也要让学生简要地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一、编写儿歌让他们念:二分音符小猫叫小猫唱歌喵四分音符小鸭叫小鸭唱歌嘎嘎 八分音符小鸡叫小鸡唱歌叽叽叽叽 十六分音符马儿跑马儿唱歌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这样既可激发兴趣,又能够活跃气氛,不难看出,从学生的拍节奏、模仿动物叫声的动作中,已经把所掌握的音符时值牢牢记住了,同时也增加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二、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 (1)请一个小朋友打击乐器,从教室走向教室外面,再回到教室,让教室里的同学听声音的变化。 (2)请同学们模仿火车逐步开来和逐步远去的声音,从中体会声音的变化。 (3)请一组同学先唱一句,其他同学一组一组的跟入,一组一组停唱,从中体会声音的变化。 能够想象,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对渐强渐弱的感受远比单一的说教效果好,并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三、使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在教学中,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

要买整票)。把顿号比喻成啄食的鸡嘴,应该唱得短而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通过上述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教师要善于制作通俗、明了、规范的教具 1、用铅笔、小树枝等制作成各种尺寸长度的小棒,拼成各种不同节奏型或某一旋律所唱的节奏。 2、制作活动音符卡片,用它在黑板上作不同节奏型的组合。 五、唤起学生的情感表现 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歌》一课,则通过讲述革命先辈的动人事迹,启发学生对前辈的崇敬情感,然后引导他们回顾,想象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时,站在领奖台上,望着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庄严的旋律冉冉升起的场面,从而领会运动员那热泪盈眶的心情,激起学生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唤起学生的情感表现,能更好地表达歌曲,唱好歌曲。 总来说之,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只使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实行精雕细刻。根据教材的重要难点抓住关键,着眼于突破难点,解决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但让学生初步理解音乐基础知识,培养感受音乐的水平,而且能激发高

语文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语文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就要想办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是因为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知识面广而深的问题;有的则是知识内容相近、相似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混淆的问题;或者是由于学生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而导致使所学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这里,我以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老山界》一文的教学为例,将我认识到的关于突破语文教学中重难点的策略在这里浅谈几点: 一、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 直奔重点,辐射全文这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学生有了读书、思维的自由和空间,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就要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老山界》这篇文章记叙了红军战士历经千辛万苦翻越老山界的故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红军战士们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了解红军战士的的品质及其情感。教学时,我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质疑问难以后,引导学生由“从哪里可以看出环境的艰难?红军战士是如何翻越老山界的?”这两个问题出发,

辐射全文,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去品味,成功地变填鸭式、灌输式、注入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高效解决重难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授来反复说明文章的重难点,但常常事倍功半。而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它能将事物很形象地表现出来。因此,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老山界》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时期,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学生缺乏直观感受。于是,我通过多媒体出示长征相关的资料,播放红军过草地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真切的画面感受长征的艰险和革命英雄的顽强毅力、崇高人格,奠定了学生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的基础。 三、学练结合抓牢训练点,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于“用”。 在学习《老山界》一课,寻找表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语句段落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的形象,先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出示的图片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再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指导他们进行分角色表演朗读,在一步步融入感情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人物的品质。到此仍未结束,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