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必备】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1部分 经济生活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考点16 征税与纳税(过模
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1、商品有哪些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基本职能?(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4)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5)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3、纸币的供应规律是什么?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4、常见的结算工具是什么?信用卡和支票都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5、什么是外汇和汇率?(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
(2)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外币汇率跌落。
6、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有什么意义?什么金钱观才是正确的?(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是财富的象征。
(2)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把钱用到有利于社会、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7、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哪些?(1)价值是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也是根本因素,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通过改变商品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
(2)此外,国家的宏观调控、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国内商品价格的变化。
【人教版】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

第1部分经济生活专题一生活与消费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华中师大一附中期中,12)生产和经营企业在国家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有自主制定商品价格和劳务收费标准的权利。
当企业给某种新产品确定其进入市场的初次价格时,该价格的确定( C )A.主要考虑该产品实际的市场需求热度B.取决于该产品对顾客带来的使用价值C.以该产品内含的社会劳动价值为基础D.由市场交换中的供求、竞争机制决定【解析】企业给某种新产品定价应主要考虑价值,其次考虑供求关系,A观点错误;使用价值不决定价格,B 不选;C符合题意;供求、竞争是价格的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D不选。
2.(2018·山东青岛城阳期中,1)在国际市场上黄金价格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大的波动。
当英国宣布脱欧、一些地区局势动荡时,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增加,投资者大量购买黄金,金价上涨;当美国加息,美元升值时,金价则下跌。
由此可见 ( A )①黄金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②黄金的价格由美元的币值决定③黄金作为商品其价格受供求变化影响④黄金作为货币仍具有价值尺度职能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增加,投资者大量购买黄金”的原因是黄金具有保值增值功能,①正确;②观点错误,不选;题意中强调黄金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波动,③正确;④与题意不符。
3.(2018·福建六校联考月考,1)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公告,全面叫停代币融资。
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材料表明( B )①代币不具有与人民币同等的法律地位②电子支付代替现金结算不利于防范金融风险③代币发行融资创新了企业的融资方式和渠道④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加强货币管理,维护金融秩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题意中强调代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因此不具有与人民币同等的法律地位,①应选;金融风险与电子支付无关,②不选;代币发行融资不合法,③不选;七部委联合发布公告,这是一种行政手段,④正确。
2020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归纳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自然属性]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②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社会属性]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3、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4、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5、货币的职能①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②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③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6、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7、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8、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②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③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
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9、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10、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2、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总结整理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1课神奇的货币1、人民币币值变化的影响2、影响汇率的因素①根本因素是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和相对的通货膨胀率。
②直接因素是本币、外币的供求关系。
③其他因素有:利率水平、汇率政策、重大国际政治事件及信息、心理、对币值的预期、投机等。
3、人民币的国际化第2课多变的价格1、相关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1)甲乙互为替代品:甲商品价格上涨→甲的需求量下降→替代品乙的需求量增加,可见甲商品价格与替代品需求量呈正向变动。
(2)甲乙为互补品:甲商品价格上涨→甲的需求量下降→互补品乙的需求量减少,可见甲商品价格与互补品需求变动呈反向变动。
2、有关价格命题的思维模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1)影响价格的因素记公式供求+价值+货币+政策背术语①供求影响价格。
供给增加或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供给减少或者需求增加,价格上涨。
②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量大,价格高;价值量小,价格低。
③货币供应量影响价格,货币供应量过多,价格上涨;货币供应量过少,价格下降。
④经济政策影响价格,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积极货币政策,会导致价格上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价格下降。
⑤税收影响价格,加税,商品价格上涨;减税,商品价格下降。
(2)稳定物价的措施记公式科技管理+发展生产+货币供应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流通环节背术语①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3)价格变动的经济影响记公式生活+生产+对外贸易背术语①价格上涨,消费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消费需求增加。
②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
③价格上涨,互补品需求减少,替代品需求增加;价格下降,互补品需求增加,替代品需求减少。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高考知识点总结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高考知识点总结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第二,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第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第二,消费调节生产。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第三,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第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社会再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3.大力发展生产力(1)发展生产的意义: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二,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第三,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第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4.公有制为主体(1)内容: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2.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1)国有经济:是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它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2)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基础知识总结

2020年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讲义)社会再生产:生产(二)分配(三)交换(一、四)消费(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货币、价格和消费)主要讲交换和消费环节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线索:商品---货币---纸币---结算和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一)商品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含义)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良好的使用价值有利于价值的实现。
(基本属性)3.商品交换:(1)W----W (物物交换) (2)W---G---W(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二)货币1.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价格、标价)------------------观念的货币流通手段(购买了,买卖,现场同时交易--手交钱,一手交货)--现实的货币其他职能:贮藏手段(黄金白银)------------------------------现实的、足值的货币支付手段(赊销、赊购、还债、交租金、利息、税款、工资)----表现在商品和货币交换的“时间差”上世界货币(金银或美元、英镑、欧元、日元、人民币等纸币---用于购买外国商品,平衡国际收支、国际结算)3.货币流通公式:商品价格总格﹦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三)纸币(含义、优点略)1.纸币的发行规律: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导致通货膨胀(供不应求,物价上涨,纸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低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导致通货紧缩(供过于求,物价下跌,纸币升值,购买力上升)(3)纸币作为现行的货币,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部分纸币)等职能。
纸币的这些职能,是从它取代黄金的流通手段职能开始的,然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经济生活单元整合热点聚焦(一)生活与消费讲义

单元整合热点聚焦(一)生活与消费框图解读一条主线:立足于人民生活水平这条主线分析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以及消费的作用。
两个难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三个核心概念:货币、价格、消费。
四个重点:汇率变化的影响、价格变动的原因及影响、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正确的消费观。
1.货币、纸币、价格、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关系(1)货币、纸币与价格:纸币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所以纸币发行多少,可以调节市场上商品的需求量,从而引起价格的波动;纸币发行量过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纸币发行量过少,导致纸币升值,物价下跌。
(2)货币、价格、货币政策、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可以分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节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稳定物价。
当经济发展过热时,一般采用从紧的货币政策;当经济发展滞缓时,一般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
2.汇率与企业生产、经济发展方式、消费水平、经济全球化的关系(1)企业生产: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可以实现出口企业的稳定发展。
(2)经济发展方式:协调出口、投资、消费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消费水平:减少国外市场活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利润共享,资源互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3.价格、消费、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系(1)价格变动影响居民消费。
价格升高,居民购买力降低;价格降低,居民购买力提高。
价格变动有利于引导居民消费趋向。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从而刺激消费,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
(3)宏观调控是市场调节的有益补充,国家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或法律手段,调节物价,从而引导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聚焦价格改革引导资源配置注:把左栏的“信息提取”与右栏的“信息解读”通过“连线”形式一一对应。
《考案》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经济生活 第3单元 单元总结

保障标准
③对垄断行业过高的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进行调控
④增加居民消费信心,降低居民储蓄率 A.①②③ 【解析】 【答案】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增加居民消费信心,降低居民储蓄率是扩大内需的措施, A
与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无直接关系,故④排除,①②③正确,选A。
6.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下列
法程序规定》,是因为( ①价格由价值决定 靠市场规则来维护 A.①② B.①③ )。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弊端 ③市场秩序依 ④加强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前提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与题意无关;应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宏
观调控,④说法错误;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 C
2.2013年中国外交白皮书强调,中国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
题干中常用“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
是”“影响是”等来设问。一般来讲,存在因果关系的两对现象之 间需要符合两个条件,其一是两者在时间上存在发生的先后,原因在 前,结果在后;其二,最为关键的一点,原因和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引起 和被引起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都是存在的, 不能说一果只有一因,也不能说,一因只有一果。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凭借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
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根据题意,这些管理人员的收入属于按管 理要素分配所得。
【答案】
D
5.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要逐步形成中等 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下列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
的做法有(
)。
②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
①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世界,④中“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说法错误。 【答案】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6 征税与纳税
1.(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月考,3,2分)自2017年1月1日起,中国调整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关税;
以进口暂定税率方式降低集成电路测试分选设备、飞机用液压作动器、热裂解炉等高技术含量商品的进口关税;降低金枪鱼、北极虾、蔓越橘等特色食品和雕塑品原件等文化消费品的进口关税;降低生产抗癌药所需的红豆杉皮和枝叶、治疗糖尿病药所需阿卡波糖水合物的进口关税;
取消氮肥、磷肥和天然石墨等商品的出口关税,适当降低三元复合肥、钢坯等商品的出口关税。
以下对此项关税调整理解正确的是 ( A )
①有利于消除各种关税壁垒,抵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②有利于引进国内亟须的先进设备,助
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降低出口税负,提升国产商品出口竞争力以扩大国际贸易顺差④丰富国内消费者的购物选择,更好地满足国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①中“消除各种关税壁垒”说法错误,排除;根据题意,中国降低高技术含量商品的进口关税,有利于引进国内亟须的先进设备,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降低文化消费品、部分药物的进口关税,有利于丰富国内消费者的购物选择,更好地满足国民对医疗和健康的消费需求,②④符合题意;降低出口税负的目的不是扩大贸易顺差,③不符合题意。
2.(2018·山东枣庄八中月考,15,2分)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总要求,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通过进一步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有效地发挥税收对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的作用。
关于“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施与作用发挥,传导正确的是 ( B )
①提高个体工商户增值税起征点——增加财政收入——稳增长②营业税改增值税——减轻中
小企业负担——稳增长③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退税率——优化外贸出口结构——调结构
④清理部分行政事业收费——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扩内需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提高个体工商户增值税起征点,会使企业税负减轻,不会增加财政收入,①不选;
营业税改增值税属于结构性减税政策,它会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实现经济稳增长,②正确;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退税率属于结构性减税政策,它有利于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实现“调结构”,
③正确;清理部分行政事业收费不属于“减税”,④不选。
3.(2018·湖北荆州中学,11,2分)2017年3月7日,新任财政部部长肖捷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设计和论证中,总的考虑是将部分收入项目,比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等实行按年汇总纳税。
此外,养老、二孩、房贷利息等家庭负担也有望纳入抵扣。
这是继营改增、资源税改革之后的又一税改的重点。
按照这一思路,个人所得税改革后可能引发的传导路径是 ( A ) A.个人所得税改革→工薪阶层可支配收入增加→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B.个人所得税改革→优化国家税种结构→减轻公民税负负担
C.个人所得税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个人所得税改革→增加困难家庭财产性收入→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
【解析】个人所得税改革总的考虑是将部分收入项目,实行按年汇总纳税,养老、二孩、房贷利息等家庭负担也有望纳入抵扣,会使工薪阶层可支配收入增加,缩小收入差距,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A正确且符合题意;个人所得税改革与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无关,也不属于社会保障体系,B 、C说法错误;个人所得税改革不能增加困难家庭财产性收入,D说法错误。
4.(2018·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13,4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进一步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有专家提出,发展绿色经济需充分发挥消费税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国家通过对企业提高资源消耗类商品的消费税来引导消费者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消费税提高,对资源消耗类商品和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影响曲线分别是(注:P为该商品本身的价格,Q为需求量,d1为消耗类商品在消费税提高后的曲线,d2为其替代品在消费税提高后的曲线)
( C )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消费税提高,消耗类商品的价格提高,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居民对资源消耗类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属于沿着曲线的点移动,①正确,②排除;对替代品的需求增加,不是由于替代品本身价格引起的,因而是需求曲线的线移动,④正确,③排除。
5.(2018·安徽巢湖烔炀中学月考,15,2分)于2018年1月1日施行的新《环境保护税法》明确
规定,对超标、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的,加倍征收环保税;对依照环境保护税法规定征收环保税的,则不再征收排污费。
这表明 ( B )
A.税收的征收标准具有不固定性
B.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C.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具有强制性
D.税收是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解析】税收具有固定性,A说法错误;《环境保护税法》对征收环保税作了法律规定,说明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保障,B符合题意;C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6.(改编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减税降费同样是积极的财政政策,2016年,我国大规模减税降费,特别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新增试点行业全部实现总体税负只减不增的预期目标,全年降低企业税负超过5 000亿元。
2017年个人所得税改革获得实质性进展,按照“增低,扩中,调高”的总原则,立法先行,渐进突破,逐步形成“综合扣除+专项扣除”的税制框架。
2017年,在税制改革方面,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健全税制与税法,继续深化各种税收项目的改革。
例如资源税改革,扩大水资源税试点范围,起草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等。
请结合材料谈谈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2分)
【解析】本题设问指向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税收调节居民消费行为;税收引导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有关知识回答。
【答案】①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主要来源)。
(2分)②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如果经济发展过热,增加税收;如果经济发展过冷,减少税收)。
(2分)③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2分)④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2分)⑤税收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通过调节税收,比如对奢侈品消费征税、征收白酒税等,可以调节居民消费行为。
(2分)⑥税收引导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政府通过调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环保税等税率,可以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