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李清照上课资料
合集下载
《一剪梅》李清照精品PPT课件

这三首词是作者分别在少女时期、 少妇时期、晚年寡居写的作品,它们在 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之处?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 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三杯两盏 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一剪梅
--
作者简介 李 清 照 ( 1084.2.5.
-1155.4.10.)号易安 居士,宋朝杰出女文 学家,山东济南人, 婉约派词人,生于北 宋元丰七年,逝于临 安,享年七十二岁。 她的作品主要有: 《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漱玉 词》。
对李清照的评价
"一代词宗"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
自主鉴赏
结合全词,找 出你觉得写得好 的句子,并说明 理由。
关于愁的诗句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醉花 阴》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 陵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点绛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 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三杯两盏 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一剪梅
--
作者简介 李 清 照 ( 1084.2.5.
-1155.4.10.)号易安 居士,宋朝杰出女文 学家,山东济南人, 婉约派词人,生于北 宋元丰七年,逝于临 安,享年七十二岁。 她的作品主要有: 《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漱玉 词》。
对李清照的评价
"一代词宗"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
自主鉴赏
结合全词,找 出你觉得写得好 的句子,并说明 理由。
关于愁的诗句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醉花 阴》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 陵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点绛唇》
一剪梅李清照完全版精品PPT课件

❖ 3、浅俗清新,明白如话,也多用偶句,琅琅 上口,声韵和谐。
阅读《一剪梅》和《声声慢》两词 ,两篇中都写“愁”绪,所谓“一般 愁字别样情”。细品两词,体会两者 之愁有何区别?
《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玉簟秋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 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 的来到,那么“玉簟秋”就是作 者的直观感受(触觉)了,暑退 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 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 ”之意, 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独: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 寞的方法,其正面意思是,如 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 该多好啊!
本词牌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 “一剪梅花万样娇” , 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李清照(1084-1155)
❖ 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 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
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 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孤苦,郁 郁而终。
(1084-1155)
李清照
作品
§ 以南渡为界 § 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
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 的思妇情结; § 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 其词风大变,转为凄苦 悲怆、哀婉动人。
3
❖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 首诗作。
❖ 这是一首闺情词。结 婚不久,赵明诚就到 远处去上学,李清照 “殊不忍别,觅锦帛, 书《一剪梅》以送 之。”(引自元人伊 世珍《嫏环记》)
•流水落花不解人情,两个“自”更增愁绪。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
阅读《一剪梅》和《声声慢》两词 ,两篇中都写“愁”绪,所谓“一般 愁字别样情”。细品两词,体会两者 之愁有何区别?
《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玉簟秋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 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 的来到,那么“玉簟秋”就是作 者的直观感受(触觉)了,暑退 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 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 ”之意, 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独: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 寞的方法,其正面意思是,如 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 该多好啊!
本词牌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 “一剪梅花万样娇” , 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李清照(1084-1155)
❖ 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 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
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 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孤苦,郁 郁而终。
(1084-1155)
李清照
作品
§ 以南渡为界 § 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
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 的思妇情结; § 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 其词风大变,转为凄苦 悲怆、哀婉动人。
3
❖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 首诗作。
❖ 这是一首闺情词。结 婚不久,赵明诚就到 远处去上学,李清照 “殊不忍别,觅锦帛, 书《一剪梅》以送 之。”(引自元人伊 世珍《嫏环记》)
•流水落花不解人情,两个“自”更增愁绪。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
一剪梅-上课课件资料

这样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 一起了。
这七个字先声夺人,写凄凉而不见一“凄凉”字 ,含蓄委婉。同时也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即就 是“凄凉哀愁”。
所以说, “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3、下片用哪几种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花飘水流:移情于物、借景抒情——韶光易逝青春难再 揭
}示
一种、两处: 直抒胸臆——合写夫妻双方此刻望月思
红藕香残 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
独上兰舟 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孤独)
云中锦书 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思念)
月满西楼 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 子。(思念)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 舟中所想 (虚实结合)
思念(愁)
古诗词中的景与情
• 古诗词大部分都是抒情诗,是作者在某种特定情境下喜、 怒、哀、乐等情感的载体。但它又不是直接抒情,而是通 过某些形象来表现。这就构成了诗歌的含蓄性,诗词之所 以耐人寻味、引人喜爱也正在于此。
她出生创于作官宦轨之家迹,出嫁前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生活闲适。十早七岁期嫁与多宰写相之闲子赵情明趣诚,事夫妻,志趣相投,
琴瑟和鸣。
崇宁元年中(1期102多)九写月后离,愁词人别因为绪政治,原因开始 了与丈夫断断晚续续期的分多离写生活家。到国赵之明诚愁去世。,他们仅有
在青州老家十年相知相守。丈夫在世时,词人作词多写离 情别绪。 (本词作于1103年)
赏析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词人将无形的愁思隐隐透露眉间心口。 表面看似已经平静,实际内心依然愁 思涌动,这种相思愁绪绵绵不断无法排遣。 情感的再次强化。
词中意象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
具 体 赏
这七个字先声夺人,写凄凉而不见一“凄凉”字 ,含蓄委婉。同时也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即就 是“凄凉哀愁”。
所以说, “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3、下片用哪几种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花飘水流:移情于物、借景抒情——韶光易逝青春难再 揭
}示
一种、两处: 直抒胸臆——合写夫妻双方此刻望月思
红藕香残 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
独上兰舟 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孤独)
云中锦书 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思念)
月满西楼 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 子。(思念)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 舟中所想 (虚实结合)
思念(愁)
古诗词中的景与情
• 古诗词大部分都是抒情诗,是作者在某种特定情境下喜、 怒、哀、乐等情感的载体。但它又不是直接抒情,而是通 过某些形象来表现。这就构成了诗歌的含蓄性,诗词之所 以耐人寻味、引人喜爱也正在于此。
她出生创于作官宦轨之家迹,出嫁前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生活闲适。十早七岁期嫁与多宰写相之闲子赵情明趣诚,事夫妻,志趣相投,
琴瑟和鸣。
崇宁元年中(1期102多)九写月后离,愁词人别因为绪政治,原因开始 了与丈夫断断晚续续期的分多离写生活家。到国赵之明诚愁去世。,他们仅有
在青州老家十年相知相守。丈夫在世时,词人作词多写离 情别绪。 (本词作于1103年)
赏析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词人将无形的愁思隐隐透露眉间心口。 表面看似已经平静,实际内心依然愁 思涌动,这种相思愁绪绵绵不断无法排遣。 情感的再次强化。
词中意象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
具 体 赏
公开课-一剪梅-李清照-PPT

云中: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鸿雁从空中飞来,故称“云中”。
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据《晋书》 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 璇玑图诗》,寄给他的丈夫,后来 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 信。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 的丈夫给妻子的信。
夫妻不和原因?
• 父亲之故
• 才气之故
• 赵挺之成亲前做了个梦,梦见一篇作文,醒了就 记住“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这么一 句。
•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 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 呢?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倒装句 •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
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 谁——赵明诚 • 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
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
上阕:红藕香 残玉簟秋,轻 解罗裳,独上 兰舟。云中谁 寄锦书来?雁 字回时,月满 西楼。
红藕香残玉簟秋
• 《白雨斋词话》 中说:“易安佳句, 如《一剪梅》起七 字云:‘红藕香残 玉簟秋’,精秀绝 伦,真不食人间烟 火者。”
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 翻译:荷花凋谢了,只有芳香残留,竹席 上有了新秋的凉意。
鉴赏:
金兵入侵,无 限感慨,针对宋 高宗君臣逃跑误 国偏安江南表示 愤慨的一首诗歌 。这首绝句颇受 后人推崇。
清照园梅花泉
清照漱玉泉
李清照纪念馆
山东青州李清照纪念祠
献给一代词宗李清照
谢谢
《一剪梅》与《声声慢》比较阅读
• 这两首次都写“愁”,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剪梅》 闲愁(南渡前): 《声声慢》 哀愁(南渡后):
知 识 面 扩 展: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李清照讲课

上片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眼,却句句包含,极为含蓄。 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通过鸿雁、 月光、水流等形象把思夫之情具体化,形象地表达了词人思念 丈夫的深情,缠绵感人。 全词轻柔自然,歇拍三句尤为行家称赏。
我想到荷塘里的荷花凋谢了,它的香味也点点离散, 那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秋凉 换下夏日丝裙,独自登上兰舟。 云中的鸿雁啊,你可否会带来书信给我? 可是只见大雁列队而过,留下的只有皎洁浸人的月光,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 楼。 花儿洒在水中飘零,水默默东流。
同样的相思,本是你我同心,只因身
处异地,惹起两处闲愁。 这种情意呀,无法消抹,才从紧蹙的
眉头上消除,却又悄然上了心头。
一剪梅 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虞美人 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 1请比较一下这两首诗中愁的异同点。 意,渲染环境的呢?明确: 作者从多个角度入手描写秋意的冷落萧条,不仅刻画了四 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相同;1同是愁,文中虽写愁,却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触景生情。
2把愁具体化。易安运用“月”“雁”“水流”——明月自满,人却未圆 雁字空 回,锦书 1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现象,又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 无有 肤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李煜运用水—绵绵的愁 2以点代面。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点明了时节,透露 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 不同:1内容: 易安诗写了相思之愁这愁是她与丈夫两处的闲愁,是对两人心心相 3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印、情投意合美好爱情的联想,所以苦也甜蜜。 4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李煜的愁主要是亡国之仇,只有苦中苦。 2手法:易安全词感情真挚,深沉,热烈,格调清新,运用烘托,比喻,动作描 写,景物描写,对偶以及视觉、嗅觉、触觉等方法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愁 李煜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 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 发出亡国之愁的感慨
我想到荷塘里的荷花凋谢了,它的香味也点点离散, 那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秋凉 换下夏日丝裙,独自登上兰舟。 云中的鸿雁啊,你可否会带来书信给我? 可是只见大雁列队而过,留下的只有皎洁浸人的月光,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 楼。 花儿洒在水中飘零,水默默东流。
同样的相思,本是你我同心,只因身
处异地,惹起两处闲愁。 这种情意呀,无法消抹,才从紧蹙的
眉头上消除,却又悄然上了心头。
一剪梅 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虞美人 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 1请比较一下这两首诗中愁的异同点。 意,渲染环境的呢?明确: 作者从多个角度入手描写秋意的冷落萧条,不仅刻画了四 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相同;1同是愁,文中虽写愁,却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触景生情。
2把愁具体化。易安运用“月”“雁”“水流”——明月自满,人却未圆 雁字空 回,锦书 1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现象,又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 无有 肤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李煜运用水—绵绵的愁 2以点代面。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点明了时节,透露 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 不同:1内容: 易安诗写了相思之愁这愁是她与丈夫两处的闲愁,是对两人心心相 3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印、情投意合美好爱情的联想,所以苦也甜蜜。 4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李煜的愁主要是亡国之仇,只有苦中苦。 2手法:易安全词感情真挚,深沉,热烈,格调清新,运用烘托,比喻,动作描 写,景物描写,对偶以及视觉、嗅觉、触觉等方法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愁 李煜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 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 发出亡国之愁的感慨
【课件】第一剪梅-李清照》ppt课件

2021/8/14
11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轻解罗裳,独 上兰舟”是作 者在孤寂中所 想到的排遣寂 寞的方法,她 排遣掉寂寞吗?
2021/8/14
12
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
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 称。
独:为了排遣心中的冷漠孤寂, 我换上秋装,独自荡舟水上。
一个“独”字用的好,一个人的
•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 情、离别——
• 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 有异曲同工之处。
21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周杰伦《菊花台》 • “花落人断肠”
赏• 刘禹锡 析•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 李煜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承上启下,用自然界没有情感体验的落花 2021流/8/14水来衬托、暗示作者心中的“闲愁” 22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通过这句你是如何 领略词人“一种相 思,两处闲愁”中 所表露的旖旎、纯 洁、心心相印的爱 情的?
2021/8/14
23
•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 写自己相思之苦、
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 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 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 面的,而是双方的,足 见两心相印。
2021/8/14
4
《一剪梅》朗读节奏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021/8/14
5
上阕:红藕香 残玉簟秋,轻 解罗裳,独上 兰舟。云中谁 寄锦书来?雁 字回时,月满 西楼。
2 鸿雁从空中飞来,故称“云中”。
一剪梅(李清照)(完全版)上课讲义

▪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 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 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 遣得了呢?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 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 中哪些意象指向离别相思 ?
锦书 雁 月 西楼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倒装句
❖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 —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红藕香残玉簟秋
《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 ,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 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 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红藕香残
▪
是以点代面的写法,
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
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
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
起到了衬托作用。
▪
同时,秋天来了荷花凋
谢,其实也暗含青春易逝、红
勾勒环境 叙写情事 神驰遐思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15
▪ 词的上片主要写 女词人的独居生活, 借景抒情,词的下片 以直接抒情为主,全 词主要抒写作者的相 思离愁。
此词特点
❖ 特点:
❖ 1、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 印的,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 其趣;
❖ 2、大胆歌颂自己的爱情,象蜜甜、象水清, 磊落大方;
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
思之情无法排遣。 ❖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
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 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的变幻起伏,真 实形象,给人以遐想。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 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 中哪些意象指向离别相思 ?
锦书 雁 月 西楼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倒装句
❖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 —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红藕香残玉簟秋
《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 ,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 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 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红藕香残
▪
是以点代面的写法,
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
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
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
起到了衬托作用。
▪
同时,秋天来了荷花凋
谢,其实也暗含青春易逝、红
勾勒环境 叙写情事 神驰遐思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15
▪ 词的上片主要写 女词人的独居生活, 借景抒情,词的下片 以直接抒情为主,全 词主要抒写作者的相 思离愁。
此词特点
❖ 特点:
❖ 1、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 印的,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 其趣;
❖ 2、大胆歌颂自己的爱情,象蜜甜、象水清, 磊落大方;
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
思之情无法排遣。 ❖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
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 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的变幻起伏,真 实形象,给人以遐想。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课件(上课用)

诵读指导 结构特点:注意韵脚,每阕四句,每句四
拍,与七律相似,节奏整齐。
诵读节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 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感知全词
一剪梅
李清照
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情”指什么?作者怎么表现出“此情” 之深?”才-却-”句式用得妙在何处?
“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 重“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 “才——却——”有连接关系, 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 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 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 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 真实形象,给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遐想。
一剪梅
李清照
最近,电视剧 《李清照》中有这 样的情节:当赵明诚 踏上征船外出求学 时,歌曲就唱起 《一剪梅》这首词。 你认为把这首词的 内容和题材理解为 送别之作恰当吗?
题
解
一剪梅,词牌名, 亦称“腊梅香”,得名 北宋于周邦彦词中的 “一剪梅花万样娇”。 本词按其内容和题材来 分类,这是一首闺怨词。
注释:魏夫人,名玩,字玉汝,北宋女词人。是 诗论家魏泰之姊,北宋丞相曾布之妻。 写此词时 丈夫曾布常年被贬谪在外。这是一首望远思夫词。 试从借景抒情的角度赏析本词,从而揣摩作 者借所写之景生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手法,找意象,说画面(意境),谈主 观感受,叙述画面中之事,概括作者情感。
此词,写乐景以抒哀情,情 因景生. 词人描绘了一幅,夕阳斜 照下,微风泛波,青山、楼台交 相影动,鸳鸯嬉戏,岸边人家杏 花盛开,绿柳飘絮的生机勃 勃的春景图。借美好春光里 丈夫却不能和自己共享,抒 发了一位三年来徘徊溪边的 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离 别相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藕香残玉簟秋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 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 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
这样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 一起了。
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 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 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 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以点代面。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 更难见到。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 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
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 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 逝、红颜易老之意。
照写了大量的诗歌怀念自
己的丈夫。这些诗歌都很
伤感。
作品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怨相思,明快妍 丽;南渡之后,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 深哀入骨,词情凄黯。
李词工于造句,善于创意出新。形式上善 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 强调协律,崇 尚典雅、情致,提出词 “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 词。并能诗,留存 不多,部分篇章感时 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花自飘零水自流
“
花自红藕香残”、“独上兰舟” 相拍合
•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 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 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 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 逝。
•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 情、离别——
• 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 有异曲同工之处。
与李璟的《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 风愁起绿波间 ”有异曲同工之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是 作者在孤寂中 所想到的排遣 寂寞的方法, 她排遣掉寂寞 吗?
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 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 称。
独:为了排遣心中的冷漠孤寂, 我换上秋装,独自荡舟水上。
—思及谁寄锦书来 • 谁——赵明诚 • 明月自满,人却未圆;
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
踪,盼望锦书到达, .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 雁足传书的遐想, 不管白日月夜,无 论舟上楼中,萦绕 于词人心头。
上阕
写女诗人的独 居生活
下阕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此情 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云中: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鸿雁从空中飞来,故称“云中”。
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据《晋书》 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 璇玑图诗》,寄给他的丈夫,后来 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 信。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 的丈夫给妻子的信。
• 倒装句 •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
《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
《漱玉词》
故居
清照故居
李清照称自己的 屋子为“易安 室”,自号为 “易安居士”, 把放书和研讨学 问的地方叫做 “归来堂”。
不幸
李易安人生之五不幸——
国家飘摇 丈夫病逝 再婚不幸 金石遗失 晚年无子
评价
李清照的词在群花争艳的宋 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 一家,人称“易安体”。 “易安体”雅而不难,易而 不俗,生活气息浓厚,是宋 代婉约派的典范。
一个“独”字用的好,一个人的 世界,牵挂的是远方。在孤寂 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 —背面敷粉的写法,其正面意 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 起去划船该多好啊!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 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 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 遣得了呢?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 字回时,月满西楼。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 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 句,其意味是什么?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 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 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 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 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 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 大宗矣”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得名于 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词
谱》以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一首与 吴文英“远目伤心楼上山”一首为正体, 周词上、下片各三平韵,吴词各四平韵, 又列别体五种。此调因周邦彦词起句有 “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又韩淲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 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 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词牌格式, 双调六十字,前后阙句句用平韵,一韵到 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通过这句你是如何 领略词人“一种相 思,两处闲愁”中 所表露的旖旎、纯 洁、心心相印的爱 情的?
•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 写自己相思之苦、 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 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 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 面的,而是双方的,足 见两心相印。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阕:红藕香 残玉簟秋,轻 解罗裳,独上 兰舟。云中谁 寄锦书来?雁 字回时,月满 西楼。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
• 名句赏析:“此情无 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句式 “才——却——”的 运用有什么妙处?
“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
•本首词是李清照早 期作品,是一首闺 情词。易安结婚不 久,赵明诚就到远 处去上学,李清照 “殊不忍别,觅锦 帛,书《一剪梅》 以送之。”(引自 元人伊世珍《嫏环 记》)
朗诵练习
一剪梅
李清照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 相似,节奏整齐。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 字。 诵读节奏:
李清照(1084-1155),
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
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
人。早期生活优裕, 与明
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
搜集整理 ,其夫赵明诚是
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
照夫妇雅好词章,长相唱
和。1127年,靖康之乱,
李清照随家颠沛南下。
1129年,其夫赵明诚染
病去世,临终前取笔作诗,
绝笔而逝。自此以后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