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

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为何发出逝者如斯的感慨

孔子为何发出“逝者如斯”的感慨?丁启阵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字面意思,容易理解。
孔子站在江河岸边,说:“时光的逝去,就像这水吧,日夜不停地向前流淌,一去不复返!”有学者主张,孔子说这一番话,就是这字面传递的意思。
他只不过是在感慨时光流逝,最多加上劝诫学习者要爱惜时光的意思——朱熹就是这么讲的,并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
这个说法,当然也讲得通。
但是,如果我们结合孔子其人特别爱看流水的特点和几次跟水有关的故事,孔门弟子煞有介事地记录下这一情节,是可能另有深意的。
孔子喜欢观看流水。
《孔子家语·三恕》“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他为何“所见大水必观焉”,孔子答以水具有德义道勇法正察志等品德,“是故君子见必观焉”。
《孟子·离娄下》孟子答徐辟问孔子因何面对流水发表感慨时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无源之水,即使一时间看起来不少,沟坑满溢,但干涸起来也很快。
由此可见,孔子观看流水的时候,脑子里并非单纯的水,而有德性的不同,有优劣的评价。
孔子常把流水视作人世的一面镜子,思考社会问题。
孔子曾经面对黄河发出感慨。
《孔子家语·困誓》、《史记·孔子世家》均记载:孔子离开卫国后,准备往西去见赵简子。
走到黄河边的时候,得到窦犨鸣犊、舜华被赵简子杀害的消息,于是面对黄河,感慨道:“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问孔子什么意思。
孔子告诉他,窦隼、舜华都是晋国的贤大夫,赵简子的发达,离不开这俩人的帮助。
赵简子发达之后,却杀了他们。
像赵简子这样残忍嗜血之人,麒麟、蛟龙、凤凰都会躲他远远的,更何况我孔丘呢。
于是,孔子当即决定,还车陬乡,在那里谱了首《陬操》琴曲,以示哀悼。
然后,回到了齐国。
由此可见,孔子由黄河的滔滔流水,想到了人世的艰难与凶险,悟到了命运不可抗拒的道理。
逝者如斯的意思

逝者如斯的意思
逝者如斯[ shìzhěrúsī]
【解释】: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流水一样。
逝:流逝,离去。
如:就像。
斯:近指代词,这样。
【出自】:成语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川上:河边。
川,河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这个成语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近义词:似水年华
例句
1、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时光如梭,人生苦短。
2、人生苦短,白驹过隙。
短其实不在于时间“逝者如斯”,而在于我们总在彷徨中迷失,在正确和错误的选择间徘徊。
3、吉士思秋。
实感物化。
日与月与。
荏苒代谢。
逝者如斯。
曾无日夜。
嗟尔庶士。
胡宁自舍。
4、逝者如斯夫,活着的人本不必永远沉溺悲伤里。
5、流年似水,逝者如斯。
躺在岁月的河底,看着落叶、浮木、空玻璃瓶一样一样地从身边漂过,我睁着空洞的眼神,却无能无力。
孔子、孟子:儒家之道,道则高矣,美矣(原文及译文赏析)

孔子、孟子:儒家之道,道则高矣,美矣(原文及译文赏析)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陆洋【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禅解】此叹境也,即叹观也。
盖天地万物,何一而非“逝者”?但愚人于此,计断计常。
今既谓之“逝者”,则便非常;又复如斯“不舍昼夜”,则便非断。
非断非常,即缘生正观。
引而申之,有逝逝,有逝不逝;有不逝逝,有不逝不逝,非天下之至圣,孰能知之?孔子在川岸上看水时,说了这两句感叹的话:逝者就像这水,日夜不停的流去。
不舍昼夜的舍字,当止字讲,不舍就是不停止的意思。
逝者的逝字,依古注,当往去讲。
逝者,指世间一切人事物,无一不像川水,迁流无常,谁也不能使其常有。
孔子这两句话,有诗意,有禅意,只许意会,难以讲解。
【原文】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1)日‘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2)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3)放乎四海。
(4)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5)沟、浍皆盈,(6)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7)君子耻之。
”【注释】(1)徐子:即本书《滕文公上》篇中提到的孟子弟子徐辟。
仲尼亟称于水:徐子所提到的孔子言论今已无可究桔,仅《论语子罕》中有“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之言。
(2)混混:朱熹《集注》云:“涌出之貌。
”(3)科:赵注、朱熹均训为“坎”,即洼地。
朱熹《集注》云:“言其进以渐也。
”(4)放:赵注云:“至也。
至于四海者,有原本也。
”(5)七八月之间:周页的七八月,相当于农历的五六月,正是北方的乡雨季节。
(6)浍:朱熹《集注》云:“田间水道也。
”(7)声闻:朱熹《集注》云:“名誉也。
”清:赵注训作“实”,即实际。
【译文】徐子说:“孔子多次对水加以赞誉,说‘水呀,水呀’,水有哪一点可取呢?”盂子说:“从源头流出的水滚滚向前,昼夜不停,注满了低洼才继续向前,一直流入海洋。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中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快;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生气,发怒;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曾参;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为,替,给;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于自己不利的意见能正确对待。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温:温习,复习。
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中

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选自论语中的经典原句及翻译

【导语】《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简练,⽤意深远,有⼀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
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动中展⽰⼈物形象。
同时语⾔浅近易懂,接近⼝语,也是⼀个特点。
下⾯是分享的选⾃论语中的经典原句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夫仁者,已欲⽴⽽⽴⼈,已欲达⽽达⼈。
”(《论语·雍也》) 【译⽂】孔⼦(在回答弟⼦⼦贡关于仁的问题时)说:“所谓仁,是说⾃⼰站得住,也让别⼈站得住。
⾃⼰事事⾏得通,也让别⼈事事⾏得通。
” 2、⼦⽈:“默⽽识之,学⽽不厌,诲⼈不倦……”(《论语·述⽽》) 【译⽂】孔⼦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努⼒学习⽽不满⾜,教导别⼈⽽不厌倦……” 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 【译⽂】孔⼦说:“⼀个⼈的培养⽬标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处理⼈际关系依靠仁,还要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 【译⽂】孔⼦说:“(教导弟⼦时)不到他想求明⽩⽽不得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启发他。
如果教给他东⽅,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便不必再教下去了。
” 5、⼦⽈:“饭疏⾷饮⽔,曲肱⽽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译⽂】孔⼦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弯着胳膊做枕头,也⾃得其乐。
⽤不正当的⼿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不去要,不理采)。
” 6、⼦⽈:“三⼈⾏,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论语·述⽽》) 【译⽂】孔⼦说:“⼏个⼈⼀起⾛路,其中⼀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
我选取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改正⾃⼰。
” 7、曾⼦⽈:“⼠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论语·泰伯》) 【译⽂】(孔⼦的弟⼦)曾⼦说:“⼀个读书⼈不可以不刚强⽽有毅⼒,因为他肩负重任,路程遥远。
[总结范文]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总结范文]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4387158a417866fb84a8e47.png)
[总结范文]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总结归纳精选(1):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能够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对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传统的解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优,朱熹从理学家的立场出发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进学不已”,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孔夫子的本意也包涵了这一层意思,与孔子一生“学而不厌”的治学态度是吻合的。
然而,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
时光如流水,在我们身边静静地淌过,我们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
青春易逝、韶华难在,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