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古今贤文》示范教案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古今贤文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古今贤文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课文
逐段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mò) 戒(jiè) 逆(nì) 寝(qǐn) 锻(duàn) 炼(liàn) 腐(fǔ)
:前鼻音“寝 锻 练”。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分类指导。
1)“朱 孰 加勉 枢 蠹”等词语由教师讲解。
2)学生互帮互学,理解部分词语。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⑦这句话是说什么意思?]良药苦口利于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要善于听取忠言,分辨好赖话。][⑧“逆耳”
]
段导读:是说应该知错就改,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多听忠言,利于行。
“朱”指朱砂,“赤”指红色。
②这句话是说明“人贵有自知之明。”
④“孰”是“谁”的意思。
古今贤文△
1.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如何修身养性、规范言行举止的。 2.学会本课的生字。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
1.体会贤文的句子意思。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和上下文体会贤文的内容。
一课时。
教学课件
跟我学课文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要经常通风透光,保持室内空气
]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运动锻炼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④“三九”、
]坐如钟,卧如弓,站如松,走如风。[⑤这是告诉我们些什么?]
段导读:多运动,注意养生保健,勤奋练功,规范自己的举止行为。
用下面的字组词,再用词语写一句话。
(戒掉)我劝告爸爸戒掉吸烟的不良习惯。
(锻炼)多多运动,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

古今贤文教案范文

古今贤文教案范文

古今贤文教案范文教案:古今贤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学习古今贤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领会古今贤文中的智慧和道理,提高学生的品格修养。

3.学会运用贤文中的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学习。

二、教学内容:1.古今贤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选择几篇代表性的古今贤文,以及其中的智慧和道理。

3.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运用贤文的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学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老师给学生展示几个贤文的典故,引导学生回想过去是否听过类似的故事或引言。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所了解的贤文。

2.讲授古今贤文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老师简要介绍古今贤文的概念和特点,注重重点智慧和道理的表达与传递。

3.学习代表性的古今贤文(30分钟)教师选择几篇代表性的古今贤文,如《论语》、孟子等名著的摘录,辅以一些现代贤人的语录。

带领学生共同阅读,并解释其中的智慧与道理。

4.讨论古今贤文的智慧(2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古今贤文中所蕴含的智慧和道理,鼓励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如何运用贤文中的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5.练习运用贤文的智慧(20分钟)教师以情境故事或案例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应的贤文智慧,并指导学生写一段话,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情况,描述自己如何运用贤文中的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学习。

6.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总结归纳古今贤文的特点和智慧,以及如何运用贤文来提高自己的品格修养。

同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学习和运用贤文的智慧。

四、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古今贤文,学生可以接触到优秀的智慧和道理,提高自己的品格修养。

通过讨论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贤文中的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学习。

同时,学生也能培养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热爱,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古今贤文教案(共5篇)

古今贤文教案(共5篇)

古今贤文教案(共5篇)第一篇:古今贤文教案《古今贤文》诵读教案★ 教材说明《古今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

书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明朝万历年间。

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古今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

★ 教学目标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 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 教学策略: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背诗导入:师:同学们,诗歌是人间最美的艺术花朵。

我们会背很多的诗。

这节课我们就先来个诵诗会,把这学期要求背诵的25首诗展示一下。

同学们背过几首了?我们从背诵的25首诗中找出5首,由一个同学领诵,其他同学打好节奏背诵,注意每首诗的最后三个字的节拍要慢。

生齐背。

古代的诗歌写得太好了!吟诵着如此美妙的古诗文,我们觉得这些古代的大诗人真是太有文采了。

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那么,你们想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小时候是读什么书入门的吗?《千字文》就是其中一本。

我们学习《千字文》的时候是这么说的,现在我们要学习《古今贤文》。

2、简介《古今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

书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明朝万历年间。

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部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今贤文》精品课件

部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今贤文》精品课件

24
古今贤文
积累拓展
……
……
……
24
古今贤文
结构梳理
古今贤文 勤俭篇 勤俭节约 珍惜劳动果实 戒骄篇 谦虚自省 不满足于现状
24
古今贤文
大家现在理解这篇课文了吗?还 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吗?说出来,我们
一起讨论一下吧!
24
随堂练习
选出正确的字,组词。
(廉 谦)虚 √ (距 拒)绝 勤(检 俭)
古今贤文


(恒 桓)心
24
古今贤文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沉静下来要经常自省自己的过失, 闲谈的时候莫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
24
古今贤文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 河不拒细流,故能成其深。
泰山之所以有这样的高度,正是因为不拒 绝渺小的土壤,堆砌而成才能形成如今的成就。 江河之所以有这样的深度,正是因为不拒绝细 微的溪流,汇流而成才能形成如今的规模。
一粥一饭,应当想到得来是不容易的; 一丝一线,应常想到,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 很艰难的。
24
古今贤文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 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 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资丰富时要 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
24
古今贤文
24古今贤文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4古今贤文同学们我们学了不少名人格言警句今天我们将集中学习由16句组成的古今贤文勤俭24古今贤文古今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目
苏 24 教版 古今 语 贤 文 文三年级 下册
24 古今贤文
24
古今贤文
同学们,我们学 了不少名人格言、警 句,今天我们将集中 学习由16句组成的 《古今贤文》(勤俭 篇、戒骄篇)。

2018最新苏教版24古今贤文

2018最新苏教版24古今贤文

2.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这段共有几句话?(3)每句话说明了什么意思呢?3.师生交流:(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接近朱砂容易变红,接近墨容易变黑。

强调客观环境具有很大影响。

(2)梅贵高洁,人贵自知。

梅花责在具有高尚纯洁的品质,人贵在正确地认识自己。

(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用铜做镜子(古代都用铜镜)可以照见衣服和帽子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一个国家的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

4.齐读第1自然段。

5.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6.师生交流:(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2)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见微知著”指看到事情的一些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防微杜渐”指在错误或坏事刚萌发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凡有所知,都毫无保留地讲出来。

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7.齐读第2自然段。

8.小组内熟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指名读第1自然段。

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齐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2自然段。

师生交流,汇报每句话的意思。

齐读第2自然段。

小组内熟读课文。

古今贤文之勤俭篇PPT公开课课件苏教版2019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4课

古今贤文之勤俭篇PPT公开课课件苏教版2019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4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今译:我们吃每一顿粥饭时,都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
辛勤劳动和付出,它来之不易;我们生活中需用哪怕是半根丝线, 也要常常想想其中又包含多人的心血和智慧。
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今译:今年取得丰收的时候,不要奢侈浪费,要考虑明年有可能
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唯勤能补拙,省俭可养廉。
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宋· 邵雍《弄笔吟》
今译:只有勤奋能够
弥补智力的不足。节俭可
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三国· 蜀· 诸葛亮《诫子书》
以培养廉洁的作风。
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细水
长流年年有,好吃懒做福不久。
想想背背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马有四蹄行千里,人有两手创奇 迹。唯勤能补拙,省俭可养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 奢。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
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细水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 大也。”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 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
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
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
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方针。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歉收,以丰补歉,度过难关。千万不要等到贫困之日才来思念富足之 时,那样就后悔莫及,为时已晚。

2018苏教版24古今贤文.doc

2018苏教版24古今贤文.doc
齐读第2自然
意见和批评。
段。
7.齐读第2自然段。
8.小组内熟读课文。
小组内熟读课
四、拓展延伸
文。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修身的名言或谚 语俗语吗?
收集关修身的名 言或谚语俗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保健篇》。3、体会保健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审题重在保健。你们知道哪些有关保健 的知识呢?
交流回答。
今天,我们就來学习《古今贤文)中的《保健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口由读课文,圈画
1.自由读课文,圈画出生字。
出生字。
2.ill示生字:
寝锻炼腐
3.认读生字,教师强调:“寝” “腐”都要读三声。
4.指名读生字。
认读生字。
5.从课文屮,你知道了什么呢?
指名读第1自然
三、熟读课文,感悟道理
每句话的意思。
坏事刚萌发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 戒。
凡有所知,都毫无保留地讲出来。进言的人没 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有利于治病;而 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动听的,但有利于人 们改正缺点。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 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4熟读第2自然段。
5、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保健的知识呢?搜集一 下,与同学分享。
思考回答。
交流回答。
板书
设计
修身篇
以铜为镜知无不言良药苦口

《古今贤文》教学设计(三篇)

《古今贤文》教学设计(三篇)

《古今贤文》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如何修身养性、规范言行举止的。

2.学会本课的生字。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贤文的句子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和上下文体会贤文的内容。

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辅助环节)1.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古今贤文》,了解古人是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修身养性的。

2.出示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如何修身养性、规范言行举止的。

(2)学会本课的生字。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第一次先学后教)出示自学指导一:1.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在课文中标出字音,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读通读顺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通过查字典和结合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词,无法理解的做上记号。

5分钟后交流(一)自学自测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篇课文。

(二)小组纠错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课后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质疑拓展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1)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如果他读对了,大家和他一起读,如果他读的不对,大家帮他指正后,再齐读。

墨(mò) 戒(jiè) 逆(nì) 寝(qǐn) 锻(duàn) 炼(liàn) 腐(fǔ)读准这些字的读音:前鼻音“寝锻练”。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分类指导。

(1)“朱孰加勉枢蠹”等词语由教师讲解。

(2)学生互帮互学,理解部分词语。

理解生词的意思三、读通课文,理清脉络(第二次先学后教)出示自学指导二:1.想想《修身篇》讲了如何修身养性?2.《保健篇》主要讲了如何保健身体?(一)自学自测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课文,尝试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古今贤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补、拙、廉、恒、益、泰、拒、壤”等8个生字。

2.了解“勤俭篇”和“戒骄篇”中,贤文的出处,初步掌握它们的意思。

3.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语言的优美,学习古人修身养性,培养学生成为
一个有修养,会自省,能自律的有用人。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学了不少名人格言、警句,今天我们将集中学习由16句组成的《古今贤文》(勤俭篇、戒骄篇)。

教师板书:
2.教师板书课题:古今贤文(勤俭、戒骄)。

3.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贤文”、“勤俭”、“戒骄”吗?
生:“贤文”是指教导人们做有德行、有才能的人的文章,有警句、格言、谚语等。

生:“勤俭”是勤于劳作而生活俭朴的意思,是从古到今与勤俭有关的警句、格言等。

生:“戒骄”是警惕产生骄傲和急躁的情绪的意思,是从古到今与骄傲有关的警句、格言等。

二、整体感知,指导读通
1.学生自学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全文,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和结合上下文理解。

(2)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3)全文共多少句话,分几部分,每部分大意是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正音。

(2)画出句子,鼓励学生质疑。

(3)再让学生读读自己理解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大体说说意思。

三、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采用“读读——议议——再读读”的方法来理解。

1.“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羽毛”。

(1)指名学生读好这一句;
(2)这句话的意思是:就是说人要勤劳,劳动者是最美的。

鸟的美是在外表,也就是它的羽毛。

这句是比喻比喻,是说衡量一个人美不美首先要看他的心灵和对劳动的态度。

(3)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体会句中意思。

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指名学生读好这句话。

(2)说说它的意思:生活环境从节衣缩食变成丰衣足食,轻而易举;若是丰衣足食变成节衣缩食,那就面有难色。

(3)再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满招损,谦受益”。

(1)指名学生读好这句话。

(2)说说“满”、“招”、“损”、“谦”、“受”、“益”的意思:满:骄傲、自满;招:招来;损:损害、损失;谦:谦虚;受:受到;得到;益:益处。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它的意义在于教导人们谦虚是一项美德。

自己自满于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而时时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3)再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1)指名学生读好这句话。

(2)说说它的意思:这两个成语常连用,比喻能人之外还有能人,激励人不能满足于现状。

(3)再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组用上面的方法合作学习。

6.班级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感”,从而理解课文。

四、诵读感受,指导读好
1.学生放声诵读,感受这些警句、格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同时一会每句话的意思。

2.指名读。

3.学生积累。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的名言、警句、格言。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加拼音,标调。

()()()()()
补拙.养廉.受益.不拒.泰.山
二、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骄傲—()勤劳—()短—()
三、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鸟()在羽毛,人美在()()。

()招损,谦受()。

人为有(),天外有()。

参考答案:
一、zhuō lián yì jù tài
二、谦虚懒惰长
三、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满招损,谦受益。

人为有人,天外有天。

板书设计:
《古今贤文》
勤俭戒骄
【教学反思】
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这一维度,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根据本节课的课堂效果以及学生教师的综合表现,特做如下反思: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所以在教学设计之初,我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除了制定了“反复诵读,理解贤文表达的意思”这个基本目标外,还制定了“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的形式美,并能熟练诵读;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

”这两个教学目标。

现在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生除了积累一定的知识,更多的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常常发现,孩子们是储备了一些知识,但是能力上很欠缺,表现在不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表达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要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和阅读教学的要求是相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