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24课古诗两首课前预习当堂检测|苏教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语文课件-24古诗两首_苏教版(20201201234557)

五年级下语文课件-24古诗两首_苏教版(20201201234557)

五年级下语文课件・24古诗两首_苏教版题临安邸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西湖诗I \西湖诗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读,解句意,明诗意。

1.读诗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2.诗中共写了哪些景物?雨■风■水;山.船.地.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o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赤壁赋》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云怎样7风怎样?:卷地而来的大风 < 忽然把乌云和雨点吹散了,水怎样?望湖楼下水如天。

:望湖楼下面的水像天空一样<水天—6 f —片汪洋。

二读,看画面,想诗境。

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三读,品诗味,体诗情。

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疾雨急来急去f令人惊叹)六月二十七曰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北宋苏轼到处相逢是偶然, 梦中相对各华颠。

还来一醉西湖雨, 不见跳珠十五年。

杨万里(门27T206),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

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尤袤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o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读,解句意,明诗意。

1. 诗题什么意思?交代了什么?(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朋友林子方。

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

)2. 此时有什么感觉,见到什么景色先议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苏教版语文五下24古诗两首PPT文档40页

苏教版语文五下24古诗两首PPT文档40页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苏教版语文五下24古诗两首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4古诗两首精品PPT课件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4古诗两首精品PPT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4
生字词学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 hēi yún fān mò wèi zhē shān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bái yǔ tiào zhū luàn rù chuán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juǎn dì fēng lái hū chuī sàn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wàng hú lóu xià shuǐ rú tiān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修辞
• 倒装句: • 毕竟西湖六月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 • 意为: • 西湖六月中风光, • 毕竟不与四时同。 • 夸张句: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对偶句: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 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该作品无比生动的描 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是歌 咏该景致的经典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从“别 样红”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欢快的心态 送友。读者可以体会出:作者一边陪着朋 友走在路上,一边和朋友谈笑风生。因为 只有具有如此“谈笑风生”的心态,才能 体会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的诗情画意。
•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这个词让我 们感受到:碧绿荷叶很多,一眼望不到边。
• 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
• 为什么荷花会这样红?
• 答:因为荷花在阳光照耀下,在莲叶衬托 下,显得特别红艳。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4.古诗两首[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014优秀课件

24.古诗两首[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014优秀课件
风光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风景。
假如你是杨万里,漫步西湖边上送别友人时, 看到风景如画的美景,你会对友人说些什么?友 人又会对杨万里说些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 来。
站在杨万里、林子方的角度朗诵古诗。
结合他们的身份、送别时的情景背诵古诗。
பைடு நூலகம்
根据记忆填空:
晓出净慈寺送 林子方 杨万里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 姿英发(fā)。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 (qiáng)橹(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 (huán)酹(lèi)江月。
这首诗以贴切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 向我们描绘了西湖的疾雨来也汹汹去也 匆匆的神奇。在科学家眼里,雨就是从 空中落下的水,让地球有了生命;在画 家眼里,雨是最神奇的刷子,轻轻拭去 尘埃,让景物如此美丽;在诗人眼里, 雨却是一种心情的流淌,诗人以雨来抒 发情感、表达志向。
1、背诵古诗。
2、课外收集描写“雨”的古诗, 读一读。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 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 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 云翻墨未遮山, 白 雨跳珠乱入船。 卷 地风来忽吹散, 望 湖楼下水如天。

《24 古诗两首课件》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5445.

《24 古诗两首课件》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5445.

1.用横线画出字形较繁琐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字,并重点把握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2. 欣赏诗歌朗读——六月二 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自行尝试朗读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4.小组内汇报朗读
5.小组间开火车式的朗读 (一组一行诗)
望湖楼下∕水‖如天。
6.选1—3个表现良好、组织
智慧之星
要想欣赏到独特的 西湖美景,我们必 须闯过“三道大关”
我我 我 会会 会 演悟 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① 各小组根据具体要求认 真组织。
②以配音朗读为示范先在组 内汇报朗读。
③在12个小组中评选出1个 优秀阅读小组作为本轮的 “闯关王”。
望湖楼下水如天
而那望湖楼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轻声吟诵 漫步诗行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现在,我们一起穿越,穿越到 1072年的6月27日,这一天,我和 苏轼在望湖楼喝大酒,突然…… (简要描绘诗的情景);于是,他 起身踱着方步、放眼西湖、遥指远 山,口中吟道……
疑惑知多少?
1.认真反思,再现课堂学习情景,想一想自己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搞清楚。
2.带着自己的问题,在小组内寻求帮助。如果 你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那就晒出来吧!我们一 起来帮你。
理你 解对 的这 ?首
诗 是 怎 样
首你 诗能 歌背 吗诵 ?、
备注:本课件所使用的图片、 影音均来自互联网。




家 县 新

五年级语文下册 24《望月》课件2 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24《望月》课件2 苏教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 索地回答。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 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 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 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 圆地睁大一次……
shuò
bān mù
tóng
•闪烁 光斑 沐浴 瞳仁


suǒ hē qiàn
•比喻 云絮 封锁 呵欠
shēng dù
cāng
•外甥 镀上 船舱
谁望月?再次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我独自望月 ↓
和外甥一起望月 ↓
再次独自望月
• 月亮出来了,安安详详地吐洒 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 里,江江面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 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 光光斑斑在跳动。江江两两岸岸,芦荡、 树林和山峰的黑黑色色剪剪影影,在江 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 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月亮的美文片
段和诗句,摘抄并背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