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测量及记忆口诀
骨度分寸法记忆口诀

骨度分寸法记忆口诀
骨度分寸法记忆口诀包括:
1.头部前后发际间,肘腕横纹一线连,季胁上至腋以下,十二寸
长就是它。
2.耳后乳骨横线高,腋前纹头肘纹翘,季胁以下至髀枢,十六寸
半须记牢。
3.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酸痛阿是取,胸胁内关谋。
4.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5.酸痛阿是取,胸胁内关谋。
6.背俞穴内旁开一寸半。
7.胸腹内关旁四寸半。
8.腰背委中旁三寸。
9.四肢肘膝下外侧,尺骨纹上四寸循。
请注意,这些口诀可能不完全或适用于所有人,因为它们基于特定的身体测量标准。
如果你对特定穴位的位置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或针灸师。
骨盆测量及记忆口诀

骨盆髂脊髂前上棘耻骨结节骶骨耻骨联合髂棘间径: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23~26cm髂嵴间径: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骶耻外径: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18~20cm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8.5~9.5cm出口后矢状径是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8~9cm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对角径是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12.5~13cm,此值减去1.5~2.0cm为骨盘入坐骨棘间径是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10cm骨盆入口平面入口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上缘,两侧是髂(髂骨)耻(耻骨)缘,后方是骶岬上缘。
入口前后径是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11CM入口横径是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13cm入口斜径是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12.75cm中骨盆的平面中骨盆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下方,中骨盆两侧是坐骨棘,后方是骶骨下端,是最狭窄平面,所以最重要(具有产科临床意义)直接影响胎头内旋转。
有两条经线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11.5cm中骨盆横径:即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呈前后径长左右径短的椭圆形出口出口平面由2个三角形组成,公用一个底边,不在一个平面,两平面向上成角,此平面有四条径线。
(蓝色虚线就是后三角)前三角平面顶端是耻骨联合下缘,两侧是左右耻骨降支(耻骨弓),底边坐骨结节间径后三角平面顶端是骶尾关节,两边骶结节韧带,底边坐骨结节间径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跟对角经差不多。
正常值11.5cm出口前矢状径----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6cm ,就是前三角形的高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8~9cm,就是后三角形的高。
(完整word版)妇产科各个径线记忆口诀

妇产科难记的一些数据歌诀
一:各个经线的记忆口诀
入门要发财
出门责罚我
家中实在好
对门要爱我
见你我生儿
解释:入(入口前后径)门要发(18cm)财
出(出口横径)门责罚我(8.5cm)
家中(中骨盆横径)实(10cm)在好
对(对角径)门要爱我(12.5cm)
见你我(减去1.5)要爱(谐音2,真结合径为11cm,1+1=2)
①入口前后径为骨盆入口最有意义,有两个骨头,一个是耻骨联合上缘,一个是骶髂上缘。
耻骨联合上缘与骶髂上缘的距离就是入口前后径。
②两个坐骨棘之间的距离为中骨盆横径
③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为出口横径,如果它小了,还要测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如果它比较大也可以。
(2)5条线:
①骶耻外径就是上面说的入口前后径,正常值18~20cm对角径:正常值12.5~13cm,减去1.5~2cm就是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称真结合径,正常值11cm。
(1+1=2)
②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就是上面说的中骨盆横径),正常值10cm
③坐骨结节间径:就是上面说的出口横径,正常值8.5~9.5cm。
如果小了不要紧,还可以测出口后矢状径
④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值之和>15cm,说明胎儿也能出来。
<13cm那就真不出来了。
二:子宫增大子宫测量,不同妊娠周数的宫底高度及子宫长度
手测宫底高度记忆歌诀:三月联合上二三
四耻五下六上一
七三八剑九下二
十月正在脐剑间
耻上子宫长度记忆歌诀:我(五月开始)是怕(18cm)死(24cm)溜(26cm)走(29cm)两(32cm)三(33cm)回。
骨盆测量及记忆口诀

骨盆髂脊髂前上棘耻骨结节骶骨耻骨联合髂棘间径: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23~26cm髂嵴间径: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骶耻外径: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18~20cm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8.5~9.5cm出口后矢状径是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8~9cm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对角径是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 12.5~13cm ,此值减去1.5~2.0cm 为骨盘入口的前后径长度,称真结合径,正常值11cm 。
(对角径不等于真结合径)骶岬上缘坐骨棘间径是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 10cm骨盆入口平面入口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上缘,两侧是髂(髂骨)耻(耻骨)缘,后方是骶岬上缘。
入口前后径是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11CM入口横径是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13cm入口斜径是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12.75cm中骨盆的平面中骨盆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下方,中骨盆两侧是坐骨棘,后方是骶骨下端,是最狭窄平面,所以最重要(具有产科临床意义)直接影响胎头内旋转。
有两条经线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11.5cm中骨盆横径:即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呈前后径长左右径短的椭圆形出口出口平面由2个三角形组成,公用一个底边,不在一个平面,两平面向上成角,此平面有四条径线。
(蓝色虚线就是后三角)前三角平面顶端是耻骨联合下缘,两侧是左右耻骨降支(耻骨弓),底边坐骨结节间径后三角平面顶端是骶尾关节,两边骶结节韧带,底边坐骨结节间径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跟对角经差不多。
妇产科女性骨盆的测量及记忆口诀

妇产科女性骨盆的测量及记忆口诀骨盆髂脊髂前上棘耻骨结节骶骨耻骨联合骶耻外径: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18~20cm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8.5~9.5cm出口后矢状径是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 8~9cm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对角径是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 12.5~13cm,此值减去1.5~2.0cm为骨盘入口的前后径长度,称真结合径,正常值11cm。
〔对角径不等于真结合径〕骶岬上缘坐骨棘间径是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 10cm骨盆入口平面入口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上缘,两侧是髂〔髂骨〕耻〔耻骨〕缘,前方是骶岬上缘。
入口前后径是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11CM 入口横径是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13cm入口斜径是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12.75cm中骨盆的平面中骨盆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下方,中骨盆两侧是坐骨棘,前方是骶骨下端,是最狭窄平面,所以最重要〔具有产科临床意义〕直接影响胎头内旋转。
有两条经线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11.5cm中骨盆横径:即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呈前后径长左右径短的椭圆形出口出口平面由2个三角形组成,公用一个底边,不在一个平面,两平面向上成角,此平面有四条径线。
〔蓝色虚线就是后三角〕前三角平面顶端是耻骨联合下缘,两侧是左右耻骨降支〔耻骨弓〕,底边坐骨结节间径后三角平面顶端是骶尾关节,两边骶结节韧带,底边坐骨结节间径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跟对角经差不多。
正常值11.5cm出口前矢状径----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6cm ,就是前三角形的高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8~9cm,就是后三角形的高。
骨盆测量及记忆口诀

骨盆测量及记忆口诀骨盆髂脊髂前上棘耻骨结节骶骨耻骨联合髂棘间径: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23~26cm髂嵴间径: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骶耻外径: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18~20cm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8.5~9.5cm出口后矢状径是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 8~9cm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对角径是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 12.5~13cm ,此值减去1.5~2.0cm 为骨盘入口的前后径长度,称真结合径,正常值11cm 。
(对角径不等于真结合径)骶岬上缘坐骨棘间径是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 10cm骨盆入口平面入口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上缘,两侧是髂(髂骨)耻(耻骨)缘,后方是骶岬上缘。
入口前后径是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11CM入口横径是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13cm入口斜径是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12.75cm中骨盆的平面中骨盆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下方,中骨盆两侧是坐骨棘,后方是骶骨下端,是最狭窄平面,所以最重要(具有产科临床意义)直接影响胎头内旋转。
有两条经线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11.5cm中骨盆横径:即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呈前后径长左右径短的椭圆形出口出口平面由2个三角形组成,公用一个底边,不在一个平面,两平面向上成角,此平面有四条径线。
(蓝色虚线就是后三角)前三角平面顶端是耻骨联合下缘,两侧是左右耻骨降支(耻骨弓),底边坐骨结节间径后三角平面顶端是骶尾关节,两边骶结节韧带,底边坐骨结节间径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跟对角经差不多。
骨盆测量记忆口诀

骨盆髂脊髂前上棘耻骨结节骶骨耻骨联合髂棘间径: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23~26cm髂嵴间径: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骶耻外径: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18~20cm坐骨结节间径又称出口横径,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8.5~9.5cm出口后矢状径是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8~9cm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对角径是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12.5~13cm,此值减去1.5~2.0cm为骨盘入口的前后径长度,称真结合径,正常值11cm。
(对角径不等于真结合径)骶岬上缘骨盆入口平面入口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上缘,两侧是髂(髂骨)耻(耻骨)缘,后方是骶岬上缘。
入口前后径是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11CM入口横径是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13cm入口斜径是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12.75cm中骨盆的平面中骨盆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下方,中骨盆两侧是坐骨棘,后方是骶骨下端,是最狭窄平面,所以最重要(具有产科临床意义)直接影响胎头内旋转。
有两条经线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11.5cm中骨盆横径:即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呈前后径长左右径短的椭圆形出口出口平面由2个三角形组成,公用一个底边,不在一个平面,两平面向上成角,此平面有四条径线。
(蓝色虚线就是后三角)前三角平面顶端是耻骨联合下缘,两侧是左右耻骨降支(耻骨弓),底边坐骨结节间径后三角平面顶端是骶尾关节,两边骶结节韧带,底边坐骨结节间径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跟对角经差不多。
正常值11.5cm出口前矢状径----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6cm ,就是前三角形的高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8~9cm,就是后三角形的高。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考点速记:骨盆

1.骨盆的组成:包括骨盆的骨骼、骨盆的关节及骨盆的韧带。
(1)骨盆的骨骼: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
每块髋骨又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骶骨由5~6块骶椎融合而成,形似三角,前面呈凹形,上缘向前方突出,形成骶岬,骶岬为产科骨盆内测量对角径的重要标志;尾骨由4~5块尾椎合成。
(2)骨盆的关节:包括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
(3)骨盆的韧带:有两对重要的韧带:一对是骶结节韧带;另一对是骶棘韧带。
骶棘韧带宽度即坐骨切迹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指标。
2.骨盆的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方为假骨盆(又称大骨盆),为腹腔的一部分,其前为腹壁下部,两侧为髂骨翼,后为第5腰椎。
下方为真骨盆(又称小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骨产道。
真骨盆的上口为骨盆入口,下口为骨盆出口,其间为骨盆腔。
骨盆腔呈前浅后深形态,其前壁为耻骨及耻骨联合,后壁是骶骨与尾骨,两侧为坐骨、坐骨棘、骶棘韧带。
坐骨棘位于真骨盆中部,是分娩过程中衡量胎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
耻骨两降支的前部相连构成耻骨弓,其角度大小影响分娩。
骨盆腔的中轴称骨盆轴,分娩时胎儿循此轴娩出。
3.骨盆的类型:依据骨盆形状分为4种类型。
(1)女型:骨盆入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呈横椭圆形,髂骨翼宽而浅,耻骨弓较宽,两侧坐骨棘间径≥10cm.为女性正常骨盆,最常见。
(2)扁平型:骨盆入口前后径短而横径长,呈扁椭圆形。
耻骨弓角度宽,骶骨失去正常弯度,变直向后翘或呈深弧型,故骨盆浅。
较常见。
(3)类人猿型:骨盆入口为长椭圆形,骨盆入口、中骨盆和骨盆出口的横径均较短,前后径略长。
坐骨切迹较宽,两侧壁稍内聚,坐骨棘较突出,耻骨弓较窄,骶骨向后倾斜,故骨盆前部较窄而后部较宽。
骶骨多有6节且较直,故较其他型骨盆深。
较少见。
(4)男型:骨盆入口略呈三角形,两侧壁内聚,坐骨棘突出,耻骨弓较窄,坐骨切迹窄呈高弓形,骶骨较直而前倾,致出口后矢状径较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5~ 13cm,此值减去 1.5~ 2.0cm 为骨盘入
口的前后径长度,称真结合径,正常值 11cm 。(对角径不等于真结合径)
骶岬上缘 坐骨棘间径 是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 10cm
骨盆入口平面
入口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上缘,两侧是髂(髂骨)耻(耻骨)缘,后方是骶岬上
缘。
入口前后径 是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
7 骶耻外径: 20 或减 2,即 18- 20 厘米。
8 坐骨结节结径: 8(或 9)加半拉。 8+ 0.5= 8.5, 9+ 0.5= 9.5。即 8.5-9.5 厘
米。
9 耻骨弓角是 90 度,小于 80 度为不正常(说小于 8 是为了歌诀顺口,因为耻骨 弓角不可能是 8 度)。
10 真结合径为 11 厘米,这个数字再加上 1 指(约 1.5-2 厘米),就变成 12.5-
11CM
入口横径 是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 13cm
入口斜径 是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 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
为右斜径 12.75cm
中骨盆的平面
中骨盆平面前方是耻骨联合下方,中骨盆两侧是坐骨棘,后方是骶骨下端,是最狭窄平面, 所以最重要(具有产科临床意义)直接影响胎头内旋转。有两条经线
6cm ,就是前三
角形的高
出口后矢状径 : 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 8~ 9cm,就是后三角形的高。 出口横
径+后矢状径> 15cm,表明骨盆出口无明显狭窄,一般大小的胎头可利用后三角形经阴道娩
出。
骨盆本来分真假,耻骨髂耻骶岬上。 女盆入口横径长,再加弓宽称扁平。 横径三短类人猿,三角弓高窄男型。 棘间为 10 上下 1,上记前后中下横。 出口横径若稍短,加上后矢大 15。 髂棘 20 加 3、 6,髂嵴 20 加 5、 8, 骶耻 20 或减 2。 结节 8、9 加半拉。 耻骨弓角是 90,不正常时小于 8, 真结合径常 11,增长一指( 1.5-2 厘米)角对了(角对了,即对角径) 。 漏斗骨盆入口好,中盆出口都小啦。 骨盆倾斜乘以 3,不多不少 18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骨盆
髂脊
髂前上棘
耻骨结节
耻骨联合
骶骨
髂棘间径: 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 23~ 26cm 髂嵴间径: 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 25~ 28cm
13,这是对角径。角对了(哪个角呢,耻骨联合下缘是一个角,骶岬上缘中点是 一个角。这两个角之间的距离是对角径。 这里面有个上缘下缘容易记混, 这样记:
生孩子总是从Biblioteka 骨联合下面出来,自然是耻骨联合下缘了) 。
11 漏斗型骨盆:入口径线正常,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都小。
12 骨盆倾斜度指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水平面所成夹角,正常为 为了押韵,记成骨盆倾斜乘以 3,不多不少 180。
条径线。(蓝色虚线就是后三角)
前三角平面顶端是耻骨联合下缘,两侧是左右耻骨降支(耻骨弓)
,底边坐骨结节间径
后三角平面顶端是骶尾关节,两边骶结节韧带,底边坐骨结节间径
出口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至 骶尾关节间 的距离,跟对角经差不多。正常值 11.5cm
出口前矢状径 ----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
注解: 1 以耻骨联合上缘、 髂耻缘、骶岬上缘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真骨盆和假骨盆。 (记 住:真假骨盆分界用耻骨联合上缘,而对角径用的是耻骨联合下缘) 2 骨盆分女型、扁平型、类人猿型、男型等 4 类。女型:入口横径较长,耻骨弓 (较)宽,呈横椭圆形。扁平型:在女型的基础上,横径长,耻骨弓宽,呈扁椭 圆形。类人猿型:三条横径均短(骨盆入口、中骨盆、骨盆出口横径均短于前后 径)。男型:男型者最少见,往往造成难产,入口呈三角形,耻骨弓较窄,坐骨 切迹窄呈高弓型。 3 棘间为 10 上下 1,上记前后中下横:骨产道有三条重要的径线,我们先记坐 骨棘间径 10,坐骨棘间径就是中骨盆横径。 在中骨盆的上面是入口前后径 11(记 住啊,先记中骨盆 10,入口在中骨盆的上面,因此加 1,10+ 1= 11。出口在中 骨盆的下面,就减 1,10- 1= 9,那么出口横径(即坐骨结节间径)就是 9)
记正常径线的时候,上口(骨盆入口)记前后径,中骨盆及下面的骨盆出口记 横径。为什么呢?因为正常骨盆上口前后径短,中骨盆及骨盆出口以横径为短。 而我们只记最短的径线。 4 如果出口横径稍短,出口横径加上后矢状径大于 15 厘米时也可正常产。 上面说的是骨产道,下面我们来看骨盆外测量: 5 髂棘间径: 20 加 3 或 6,即 23-26 厘米。 6 髂嵴间径: 20 加 5 或 8,即 25-28 厘米。
骶耻外径: 测量第 5 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18~ 20cm
坐骨结节间径 又称 出口横径 ,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 8.5~ 9.5cm
出口后矢状径 是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
8~ 9cm
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 90°,小于 80°为不正常
对角径 是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
中骨盆 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
11.5cm 中骨盆 横径 :即 坐骨棘间径 ,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
10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
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中骨盆平面呈前后径长左右径短的椭圆形
出口
出口平面由 2 个三角形组成,公用一个底边, 不在一个平面, 两平面向上成角,此平面有四
60 度。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 ü r den pers?nlichen f
ü 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 é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