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天生不是一对吗?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的影响

器官功 能衰竭 。近几 年报道பைடு நூலகம்无创 双水平 正 压通气 ( i B一 P P 治疗急 性左 心衰竭效 果显 著 , A) 可减 少气 管插 管 和
前 后 比较用配 对 t 验 , P < .5为差 异具 有统 计 检 以 00
【 e od 】 N n i a v b — ee psi i a pe u ; ct l etcl i r K yw rs o — n s e i l l o te n y r sr A u fvn i a f l e v i v iv a v s e ee t r u rau
fi r al e u
He a nn
L n eat etfC rio y teFr e l ̄ o i l S ag i i ,h n qu4 6 0 , I .D p r n o ado g , it o e s t h n q Ct S a g i 7 10 Mi m l h sP p s p a o H f u y
mi .Co cuso No i v sv ilv lp stv iwa r s u e c u d i c e s x g n d l e a i l o a od n n l in n n a ie b —e e o iie ar y p e s r o l n r a eo y e e i r r p d y t v i vy
维普资讯
・
3 ・ 4
医 刊 20 07年 1 】 3 2 第 4卷 第 2 3期
C nrl lisMeia Ju n l e 2 X 7.V0 3 N0 2 eta an dcl o ra D c ( ) P 1 4. . 3
无创正压通气(NPPV)

无创正压通气(NPPV)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的正压通气,常通过鼻/面罩等方法连接病人。
临床研究证明,在合适的病例中NPPV可以减少急性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需要以及相应的并发症,改善预后;减少慢性呼吸衰竭呼吸机的依赖,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提高生活的质量。
NPPV可以避免人工气道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但同时不具有人工气道的一些作用(如气道引流、良好的气道密封性等)。
由于NPPV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漏气,使得通气支持不能达到与IMV相同的水平,临床主要应用于意识状态较好的轻、中度的呼吸衰竭,或自主呼吸功能有所恢复、从IMV撤离的呼吸衰竭患者,而有意识障碍、有并发症或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严重呼吸衰竭应选择IMV。
NPPV与IMV各自具有不同的适应证和临床地位,两者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28-30]。
1 适应症和禁忌症推荐意见:具有呼吸功能不全的表现,并且无使用NPPV 的禁忌症均可试用NPPV。
推荐级别 E级原因与解释: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的动用,而常规氧疗方法(鼻导管和面罩)不能维持满意氧合或氧合障碍有恶化趋势时,应及时使用NPPV。
NPPV并发症较少,可随时停用、间断使用,故可以早期试用。
但患者必须具备使用NPPV的基本条件:较好的意识状态、咳痰能力、自主呼吸能力、血流动力学状况和良好的配合NPPV的能力。
应用NPPV的禁忌症:意识障碍,呼吸微弱或停止,无力排痰,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大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未经引流的气胸或纵隔气肿,严重腹胀,上气道或颌面部损伤/术后/畸形,不能配合NPPV或面罩不适等[31-33]。
推荐意见:NPPV可作为急性加重期COPD和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
推荐级别 A级推荐意见:合并免疫抑制的呼吸衰竭患者可首先试用NPPV。
推荐意见 B级原因与解释:Girault等人总结2年应用NPPV的临床实践表明:64%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避免了气管插管,而NPPV失败后改用有创通气者,其死亡率仅为10.5%,因此NPPV可作为是临床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线选择[34]。
无创呼吸机工作原理

无创呼吸机工作原理无创呼吸机是一种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医疗设备,它通过提供正压气流来帮助患者呼吸。
与传统的有创呼吸机相比,无创呼吸机不需要插入气管导管,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并发症的风险。
无创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基于两个主要的机制:正压通气和呼气末正压。
正压通气是指通过向患者提供正压气流,使气道保持开放,增加肺容积,改善通气功能。
当患者呼气时,呼吸机会提供一定的正压气流,使气道内的气压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防止气道塌陷和肺泡萎陷,从而保持通气。
呼气末正压(EPAP)是指在患者呼气时,呼吸机提供的正压气流仍然存在,以维持气道的稳定性。
这种正压气流可以减少气道阻力,改善气体交换,防止呼气时气道塌陷,从而提高通气效率。
无创呼吸机通常由以下几个组件组成:呼吸机主机、面罩或鼻罩、管路和滤芯。
呼吸机主机是无创呼吸机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控制系统和电源系统。
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用于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和气流量,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调整呼吸机的工作模式,电源系统为呼吸机提供电力。
面罩或鼻罩是与患者接触的部分,用于将正压气流传递给患者的呼吸道。
面罩通常覆盖患者的口和鼻,鼻罩则只覆盖鼻子。
这些接触部位通常配有柔软的垫子,以确保患者的舒适性。
管路用于连接呼吸机主机和面罩/鼻罩,将正压气流传递给患者的呼吸道。
管路通常由柔软的材料制成,以便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移动和转身。
滤芯是用于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微生物的部件,以确保患者吸入的气体是干净和安全的。
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和参数。
常见的呼吸机模式包括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自主通气(CPAP/BiPAP)等。
这些模式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来调整呼吸机的工作方式和压力水平。
总而言之,无创呼吸机通过提供正压气流来帮助患者呼吸,并通过正压通气和呼气末正压机制来改善通气功能和气体交换。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论文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抢救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及临床应用。
方法 5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观察,通气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hp.pao2.sao2.paco2)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50例患者中,48例病情好转,2例死亡,通气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
结论对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能及时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低氧血压,是抢救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辅助措施。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急性呼吸衰竭[中图分类号] r56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11-01急性呼吸衰竭是呼吸内科急症,抢救急性呼吸衰竭有效纠正缺氧是治疗关键[1]。
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ippv)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治疗已取得了良好效果。
经鼻/面罩行无创正压通气,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简便易行,与机械通气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本文对2007年6月—2010年10月我院5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男26,女24),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0.5±6.5)岁。
其中急性中毒(有机磷农药、毒品、老鼠药等毒物)24例,冠心病(包括急性、亚急性心肌梗塞)11例,慢阻肺13例,重症肺炎2例,其中35例(83.3%)合并ⅰ型呼吸衰竭,15例(16.7%)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1.2 方法符合下列条件予以有创正压通气治疗。
(1)清醒能够合作;(2)血流动力学稳定。
(3)不需气管插管保护(即患者无误吸,严重消化道出血,气道分泌物过多且排痰不利等情况);(4)无影响使用鼻/面罩的面部创伤;(5)能耐受鼻/面罩;(6)动脉血气分析出现明显酸碱失衡,达到呼吸衰竭的标准(ⅰ型呼吸衰竭;pao2<60mmhg;ⅱ型呼吸衰竭:po2<60mmhg,合并pa-co2>50mmhg)[1]。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疗效分析论文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6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标准治疗,观察组在进行标准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然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1到6小时、paco2、pao2改善情况明显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失败、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标准治疗,比如给予慢阻肺患者糖皮质激素、氧疗、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等;给予心力衰竭患者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氧疗等。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标准治疗的同时,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
让患者取半卧的体位,启动呼吸机,将面罩放在患者面部,在机械通气10分钟左右时,患者逐步适应以后,协调好呼吸机和患者呼吸,然后固定面罩。
将psv上调到5到20cmh2o[1],观察患者能耐受的理想参数。
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上调peep。
根据患者的自主呼吸情况调节触发敏感度,一般在第一天时,应用nppv 的时间长。
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如果患者的呼吸困难问题得到了缓解,而且动脉血气也得到了改善,那么就可以间歇性的停止通气,拿下面罩,给予患者鼻塞吸氧,然后让患者饮水、进食、咳痰。
随着患者病情不断好转,可以减少每天的无创正压通气时间,延长停止面罩通气的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6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使用t 来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卡方来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则没有统计学意义,如果p<0.05,那么就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3 讨论很多病因都会引起急性呼吸衰竭,而且进行有创通气会引起很多并发症。
无创正压通气能够让患者避免插管,这样就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很多患者都乐于接受。
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此项技术也日趋完善,和etmv一样,是抢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
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吴峰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一.概念1. 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是指不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而增加肺泡通气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
包括体外负压通气、经鼻面罩正压通气、胸壁震荡及膈肌起博等。
2.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是目前最常用的无创通气技术,主要是指经鼻/面罩进行的正压通气。
3. BiPAP(Bilevel Positive Air Pressure)通气一种对有自主性呼吸但呼吸不足的患者进行的一种无创正压通气模式,它和经鼻或面罩CPAP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经鼻或面罩PSV(Pressure Surport Ventilation)同属于NIPAP,不同的是CPAP的吸气正压(IPAP)和呼气压力(EPAP)相同,面BiPAP的吸气压大于呼气压,PSV的EPAP=0。
二.机械通气的目的1、改善肺泡低通气2、改善气体交换3、纠正低氧血症4、纠正呼吸性酸中毒5、缓解呼吸窘迫6、降低呼吸肌作功及氧耗7、缓解呼吸肌疲劳8、改变压力—容积的关系9、预防和治疗肺不张10、改善肺顺应性11、预防和减少肺进一步损伤12、便于肺和气道的修复和愈合13、避免并发症三.NIPPV治疗呼吸衰竭的作用机制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呼吸衰竭病理生理的主要环节均有影响。
吸气气道压力(IPAP)能增加肺泡通气,改善呼吸肌功能和降低呼吸功耗,从而纠正高碳酸血症;呼气气道正压(EPAP)能解除上气道的阻塞,改善氧合及通过克服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降低呼吸功,改善呼吸肌疲劳。
四.NIPPV患者的选择、通气优点、并发症和禁忌证(一).患者的选择:有自发性呼吸;有足够的意识来维持气道通畅;有清除气道分泌物的能力;可以较好的配合治疗;能够较好的保持面罩的密闭性;血液动力学较稳定。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低氧血症论文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低氧血症【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并低氧血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对21例急性左心衰竭并低氧血症患者应用(resmedstcpap)呼吸机治疗,观察其通气后动脉血气分析及临床表现变化。
结果 19例患者的动脉氧气分压和血氧饱和度与通气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情好转,顺利脱机。
结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并低氧血症患者的疗效较为肯定,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临床应用效果好。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急性左心衰竭低氧血症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03-02急性左心衰是临床上的常见急症,常病情危重,迅速合并呼吸衰竭,大多数患者目前仍接受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呼吸机功能的增加和性能完善,人工通气技术不断提高,并逐渐扩大其应用范围,有创机械通气由于需要行气管插管,并发症多,不易为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nppv)已成为急危重症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我院于2007年9月——2010年9月使用nppv治疗21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疗效明显,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急诊住院患者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65岁。
基础疾病为copd伴冠心病8例,冠心病10例,ⅲ级高血压病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
应用nppv治疗的指征①存在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双肺底湿罗音或广泛哮鸣音。
②x线片有肺淤血表现,③经常规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仍低于85%或是进行性下降。
④动脉血气分析pao2<60mmhg,paco2<55mmhg。
1.2 方法全部患者在应用西地兰,速尿及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resmedstcpap呼吸机,通气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使其自然放松。
选择患者合适的鼻面罩,然后固定头带,松紧度适合,通气压力由低向高逐渐过渡,一般初始压力为4cmh2o,渐升至7-8 cmh2o,面罩侧孔氧流量为5-10l,烦躁不安的病人可给予吗啡部分镇静。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ppt课件

Design: Prospective, multiple-center cohort study Setting: 3 European ICU having expertise with NPPV Patients: Between March 2002 and April 2004 479 patients with ARDS were admitted to the ICU 332 ARDS patients were already intubated 147 were eligible for the study
Mwbazaa A, et al. Crit Care Med, 2008, 36 :S129–S139
无创正压通气应为AHF的一线治疗手段!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HF指证:应用时机
无禁忌证 尽早应用
较明显呼吸困难或/和缺氧表现而常规氧疗效果不 佳
对伴有CO2潴留者应不失时机
男性,45岁,肾移植术后3月,PCP
Shock: all 19 pats with shock failed to NPPV Metabolic acidosis:7.37 (7.26–7.43) vs 7.39 (7.32–7.45) Severe hypoxemia:112 (70–157) vs 147 (118–209)
9-6
9-7
男性,45岁, PCP,肾移植术后3月
9-20
最终死于VAP以及气压伤
04-9-27
04-9-28
文献复习:免疫抑制患者行有创通气的存活率
有创通气病死率高
系统回顾(System review)
干细胞移植术后接受IPPV的患者病死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