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与方程的整理与复习》ppt课件1
合集下载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PPT课件

明确指导思想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 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 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 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 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 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 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 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探索并理解平 面直角坐标系,能确定位置。 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 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 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 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 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 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 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 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 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2课时序号复习内容课时过关测试内容时间第1课时实数第2课时二次根式第3课时代数式整式运算第4课时因式分解分式第5课时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一次方程组方程与不等式1课时第6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第7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第8课时不等式的应用第9课时函数概念一次函数函数及其图像1课时第10课时反比例函数第11课时二次函数第12课时函数的应用第13课时平行线三角形与证图形的性质1课时第14课时特殊三角形第15课时多边形平行四边形与证明第16课时特殊平行四边形梯形与证明第19课时投影与视图图形与变换第20课时图形的变换图形与变换1课时第21课时相似形第22课时解直角三角形图形与坐标第23课时图形变换与坐标图形与坐标1课时14概率与统3课时第24课时统计概率测试1课时第5课时概率151620201217重视模块之间的联系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 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 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 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代数式、方 程、不等式、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 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 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 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探索并理解平 面直角坐标系,能确定位置。 3.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 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 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 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 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 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 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 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 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2课时序号复习内容课时过关测试内容时间第1课时实数第2课时二次根式第3课时代数式整式运算第4课时因式分解分式第5课时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一次方程组方程与不等式1课时第6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第7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第8课时不等式的应用第9课时函数概念一次函数函数及其图像1课时第10课时反比例函数第11课时二次函数第12课时函数的应用第13课时平行线三角形与证图形的性质1课时第14课时特殊三角形第15课时多边形平行四边形与证明第16课时特殊平行四边形梯形与证明第19课时投影与视图图形与变换第20课时图形的变换图形与变换1课时第21课时相似形第22课时解直角三角形图形与坐标第23课时图形变换与坐标图形与坐标1课时14概率与统3课时第24课时统计概率测试1课时第5课时概率151620201217重视模块之间的联系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的整理和复习

等 式 方程 方程一定是等式; 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解方程的原理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 等式不变。 (同加同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等式不变。 (同乘同除)
★ 5(X-1.5)=17.5
解方程(打★写出检验过程)
X-1.5=3.5 X-1.5+1.5=3.5+1.5
方程的解实际上是 一个数 .
4、什么叫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实际上是 一个过程 .
练一练:将序号填入圈中。
⑴ 30+2=32 ⑷ 4+A>18 方程 ⑵ 3× X ⑸ 25÷v=Z 等式 ⑶ X-T=6 ⑹ 5.6-4=G 不是等式
⑶ ⑸ ⑹
⑴ ⑶ ⑸ ⑹
⑵
⑷
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4)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
B. 列方程解决问题。 (1)桔树有150棵,比梨树多30棵,梨树有几棵?
解:设梨树有X棵。 梨树棵数+30棵=桔树棵数 x+30=150 (2)桔树有150棵,是梨树的3倍,梨树有几棵? 解:设梨树有X棵。 梨树棵数×3=桔树棵数 3X=150 (3)桔树有150棵,比梨树的3倍还多30棵,梨树有几棵? 解:设梨树有X棵。 梨树棵数×3+30=桔树棵数 3X+30=150 (4)果园运来25捆桔树和梨树,共150棵,已知每捆桔树 4棵,每捆梨树有几棵? 解:设梨树有X棵。 桔树棵数+梨树棵数=150棵 25×4+25X=150 (5)桔树和梨树共有150棵,桔树棵数是梨树的2倍, 桔树和梨树各有几棵? 解:设梨树有X棵,那么桔树有2X棵。 桔树棵数+梨树棵数=150 2X+X=150
解方程的原理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 等式不变。 (同加同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等式不变。 (同乘同除)
★ 5(X-1.5)=17.5
解方程(打★写出检验过程)
X-1.5=3.5 X-1.5+1.5=3.5+1.5
方程的解实际上是 一个数 .
4、什么叫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实际上是 一个过程 .
练一练:将序号填入圈中。
⑴ 30+2=32 ⑷ 4+A>18 方程 ⑵ 3× X ⑸ 25÷v=Z 等式 ⑶ X-T=6 ⑹ 5.6-4=G 不是等式
⑶ ⑸ ⑹
⑴ ⑶ ⑸ ⑹
⑵
⑷
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4)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
B. 列方程解决问题。 (1)桔树有150棵,比梨树多30棵,梨树有几棵?
解:设梨树有X棵。 梨树棵数+30棵=桔树棵数 x+30=150 (2)桔树有150棵,是梨树的3倍,梨树有几棵? 解:设梨树有X棵。 梨树棵数×3=桔树棵数 3X=150 (3)桔树有150棵,比梨树的3倍还多30棵,梨树有几棵? 解:设梨树有X棵。 梨树棵数×3+30=桔树棵数 3X+30=150 (4)果园运来25捆桔树和梨树,共150棵,已知每捆桔树 4棵,每捆梨树有几棵? 解:设梨树有X棵。 桔树棵数+梨树棵数=150棵 25×4+25X=150 (5)桔树和梨树共有150棵,桔树棵数是梨树的2倍, 桔树和梨树各有几棵? 解:设梨树有X棵,那么桔树有2X棵。 桔树棵数+梨树棵数=150 2X+X=15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式与方程》整理和复习课件

5.下面是明明用火柴棒摆成的金鱼,摆1条金鱼要几 根火柴棒?摆2条金鱼要多少根火柴棒?摆n条金 鱼要多少根火柴棒?38根火柴棒可以摆几条金鱼?
摆1条金鱼:2+6=8(根) 摆2条金鱼:2+6×2=14(根) 摆n条金鱼:2+6n(根) 38根可以摆:(38-2)÷6=6(条)
《式与方程》解方程
练习
考点 1 方程、等式的性质、方程的解、解方程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2)5x=0是方程。
()
(3)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等
式仍然成立。
()
(4)x=140是方程4+0.7x=102的解。 ( ) (5)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 )
答:杉树有 160 棵,松树有 200 棵。
提分点 1 列方程解盈亏问题
4.徐老师将一盒糖分给大班的小朋友,若每人分得5
块,则余下46块,若每人分得8块,则少了2块。 这盒糖有多少块? 解:设小朋友有x人。
5x+46=8x-2
x= 16
5×16+46=126(块)
答:这盒糖有126块。
提分点 2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
6 整理和复习
式与方程
方程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九 章算术》是在我国东汉初年编定的一部现有传本的、最古老的 中国数学经典著作.书中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其他问题的 解法,分为九章,“方程”是其中的一章。
“方程”一词是中国发明的词汇,但方程本身却不是发源于 中国。
十六世纪,随着各种数学符号的相继出现,特别是法国数 学家韦达创立了较系统的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的符号后,“方 程”这一专门的概念就出现了
五年级下数学- 方程整理与复习-苏教版PPT课件(12张)

解:设经过χ秒军军第一次追上红红。 5.5χ-4.5χ=400
χ=400 答:经过400秒军军第一次追上红红。
解:设经过χ秒军军第一次追上红红。 (5.5-4.5)χ=400
χ=400 答:经过400秒军军第一次追上红红。
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1)一个三角形的底是50厘米,高是22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550平方厘米,高是22厘米,底是多少厘米?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是9米,宽是1.5米。它 的长是多少米?
解:设它的长是χ厘米。 (χ+1.5)×2=9
χ+1.5=4.5 χ=3
答:它的长是3厘米。
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1)少先队员采集了24
(2)少先队员采集植物标
件昆虫标本,采集的植物标
本和昆虫标本共60件。植
本的件数是昆虫标本的1.5
方程整理与复习
复习等式与方程
用合适的式子表示下面各题中的数量关系。
1.一根红彩带比一根黄彩带长78厘米,一根红彩带长136 厘米,一根黄彩带长58厘米。
2.一根红彩带比2根黄彩带长20厘米,一根红彩带长136 厘米,一根黄彩带长58厘米。
3.一根红彩带比2根黄彩带长20厘米,一根红彩带长136 厘米,一根黄彩带长χ厘米。
红红跑的路程+军军跑的路程=400米 50×22÷2=550(平方厘米)
1.5χ件。
(复1习)列一方个2程长4解×方决形实1的际.长5问是+题32米4,=6宽0是(1. 件)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米,宽是1.
χ+1.5χ=60 2.5χ=60
红红和军军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她们从同一个地点同时起跑,相背而行,经χ过=420秒4 两人第一次相遇。
χ=400 答:经过400秒军军第一次追上红红。
解:设经过χ秒军军第一次追上红红。 (5.5-4.5)χ=400
χ=400 答:经过400秒军军第一次追上红红。
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1)一个三角形的底是50厘米,高是22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550平方厘米,高是22厘米,底是多少厘米?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是9米,宽是1.5米。它 的长是多少米?
解:设它的长是χ厘米。 (χ+1.5)×2=9
χ+1.5=4.5 χ=3
答:它的长是3厘米。
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1)少先队员采集了24
(2)少先队员采集植物标
件昆虫标本,采集的植物标
本和昆虫标本共60件。植
本的件数是昆虫标本的1.5
方程整理与复习
复习等式与方程
用合适的式子表示下面各题中的数量关系。
1.一根红彩带比一根黄彩带长78厘米,一根红彩带长136 厘米,一根黄彩带长58厘米。
2.一根红彩带比2根黄彩带长20厘米,一根红彩带长136 厘米,一根黄彩带长58厘米。
3.一根红彩带比2根黄彩带长20厘米,一根红彩带长136 厘米,一根黄彩带长χ厘米。
红红跑的路程+军军跑的路程=400米 50×22÷2=550(平方厘米)
1.5χ件。
(复1习)列一方个2程长4解×方决形实1的际.长5问是+题32米4,=6宽0是(1. 件)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米,宽是1.
χ+1.5χ=60 2.5χ=60
红红和军军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她们从同一个地点同时起跑,相背而行,经χ过=420秒4 两人第一次相遇。
《式与方程的整理与复习》ppt课件

学校买来9个足球,每个ɑ元,又买来b 个篮球,每个58元。 9个足球的总价 个足球的总价 9 ɑ表示 58 b表示 b个篮球的总价 个篮球的总价 58- ɑ表示 篮球的单价比足球的单价贵多少钱 9 ɑ+ 58 b表示 学校买足球和篮球的总价钱 如果ɑ = 45 , b = 6 × × 则9 ɑ+ 58 b= 9×45+58×6=753
级一共有学生( )名。 (3)三个连续偶数,中间的一个是m,另外两个分别是 )三个连续偶数,中间的一个是m ( )和( )。 (4)学校有图书6000册,借给六年级4个班,平均每个 )学校有图书6000册,借给六年级4 班借a 班借a册,还剩( )册没有借出。 (5)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 ),如果 a=4,h=3,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a=4,h=3,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 (6)如果3x+5=20,那么4x-7=( ) )如果3x+5=20,那么4x-
用字母表示计算方法
c b a + a
=
b+c a
注意: 注意:
①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 中间的乘号可以作“•”,也可以省 略不写。 ②省略乘号时,应当把数写在字母 的前面 ③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加 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
考考你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
1、一只青蛙每天吃a只害虫,100天吃掉 、一只青蛙每天吃 只害虫 只害虫, 天吃掉 只害虫。 ( 100a )只害虫。 2、小明今年b岁,再过十年是( b+10 、小明今年 岁 再过十年是( 岁。 3、一堆货物 x 吨,运走 吨,还剩 、 运走24吨 ( X-24 )吨。 4、水果店有 x 千克苹果,一共装 箱,平均 、 千克苹果,一共装6箱 每箱装( 千克。 每箱装( x÷6 )千克。 5、m 表示一个偶数,与他相邻的两个偶数 、 表示一个偶数, 是( m-2)和(m+2 )。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7单元 整理与复习|苏教版(秋) (共19张PPT)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a×a×a
1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长 V=Sh
17、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除千米外)的进率都是10,每相邻 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 的进率都是1000。
18、正方体的棱长扩大n倍,表面积会扩大n 的平方倍,体积 会扩大n 的立方倍。
3、 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 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
4、 分数连乘:通过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直接 约分再进行计算。
倒数的认识
1、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求一个数(不为0)的倒数,只要将这 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 换位置。 【整数是分 母为1的分数】 3、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4、 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或者说 不大于1);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长方体和正方体
1、 长面是长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8个12条相对的棱
长度相等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6个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8个12条全面相等 2、 表面积概念及计算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算法: 长方体(长×宽+长×高+宽×高)×2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 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 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 作分母。
4、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5、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6、一个数乘真分数(比1小的数)积比原数小;一个数乘比1
一个数除以比1小的数商会比原数大。
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1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长 V=Sh
17、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除千米外)的进率都是10,每相邻 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 的进率都是1000。
18、正方体的棱长扩大n倍,表面积会扩大n 的平方倍,体积 会扩大n 的立方倍。
3、 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 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
4、 分数连乘:通过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直接 约分再进行计算。
倒数的认识
1、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求一个数(不为0)的倒数,只要将这 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 换位置。 【整数是分 母为1的分数】 3、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4、 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或者说 不大于1);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长方体和正方体
1、 长面是长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8个12条相对的棱
长度相等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6个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8个12条全面相等 2、 表面积概念及计算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算法: 长方体(长×宽+长×高+宽×高)×2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 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 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 作分母。
4、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5、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6、一个数乘真分数(比1小的数)积比原数小;一个数乘比1
一个数除以比1小的数商会比原数大。
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课件

解决问题练习题
1
总结词: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与数学应用意识
练习题1:应用题训练
2
3
一个农场有100只鸡,其中母鸡有60只,公鸡有 多少只?(用两种方法解答)
解决问题练习题
• 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作业,小明的作业需要30分钟完成,小华需 要45分钟,他们同时开始做,谁会先完成?
解决问题练习题
练习题2:逻辑推理题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图形与几何类例题
总结词
培养空间观念
详细描述
这类例题涉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等计算,有助于学生理解 图形的属性和计算方法,培养他结词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详细描述
这类例题通常给出实际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类例题的练习,学生可以提升问题解 决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小华、小丽、小强三人中,一人是工人,一人是农民,一人是知识分子。已知:小强比农民年龄大;小丽如果与知识分子结 婚,那么小丽比小强年龄大;如果小华是工人,那么小丽不是农民;小华比所有人的年龄都小。根据以上信息,推断出每个 人的职业。
05
总结与展望
本单元学习总结
知识点回顾
本单元主要涉及小数乘除法、分 数混合运算、几何图形的面积计
算等知识点。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在于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 法和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难点在 于理解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 导过程。
易错题解析
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类型进行 解析,帮助学生避免类似错误。
下一步学习计划
01
02
03
提前预习
提前预习下一单元的学习 内容,了解学习重点和难 点。
练习巩固
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点,提高解题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整理复习》教学课件

(1)行驶x小时,动车和普通列车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220x+120x=(220+120)x=340x
深化知识 二、动车的速度为220千米/ 时,普通列车的速度为120 千米/ 时。
(2)行驶x小时,动车比普通列车多行了多少千米? 220x-120x=(220-120)x=100x
深化知识
4、解简易方程
深化知识
二、在( )中填上适当的字母或数。 ( 3 )+b= ( b ) +3 x×(2.6 )=2.6×( x ) 25×a+b×( 25 ) =[( a )+( b )]×25
深化知识
三、连一连。 比 a 多 2的数 比a 少 2 的数 2个a相加的和 2个a相乘的积
a的2倍
a2 2a a+2
一、仓库里有货物96吨,运走了12车,每车运b吨。 (2)根据这个式子,当b等于5时,仓库里剩下的货 物有多少吨? b=5,96-12b=96-12×5=36 (3)这里的b能表示哪些数? b能表示1、2、3、4 等,但应该小于车的 最大载重量。
深化知识 二、动车的速度为220千米/ 时,普通列车的速度为120 千米/ 时。
4x= 6 x= 1.5
7.2x+5.8x=52
16(x+7)=256
解: 13x= 52 x= 4
解: x+7= 16 x= 9
点拨: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列方程解决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从粮票、布票、现金、银行卡到
第三方支付,人们的支付方式变得越来越方便。 某店顾客扫码支付的有120单,扫码支付的单数 是现金支付的3倍多15单。有多少单是现金支 付的?
(2)我国青少年(7~17 岁)在1980 年平均身高x cm, 到2000 年,平均身高增长了6cm。2000年我国青 少年平均身高( x+6 )cm。
深化知识 二、动车的速度为220千米/ 时,普通列车的速度为120 千米/ 时。
(2)行驶x小时,动车比普通列车多行了多少千米? 220x-120x=(220-120)x=100x
深化知识
4、解简易方程
深化知识
二、在( )中填上适当的字母或数。 ( 3 )+b= ( b ) +3 x×(2.6 )=2.6×( x ) 25×a+b×( 25 ) =[( a )+( b )]×25
深化知识
三、连一连。 比 a 多 2的数 比a 少 2 的数 2个a相加的和 2个a相乘的积
a的2倍
a2 2a a+2
一、仓库里有货物96吨,运走了12车,每车运b吨。 (2)根据这个式子,当b等于5时,仓库里剩下的货 物有多少吨? b=5,96-12b=96-12×5=36 (3)这里的b能表示哪些数? b能表示1、2、3、4 等,但应该小于车的 最大载重量。
深化知识 二、动车的速度为220千米/ 时,普通列车的速度为120 千米/ 时。
4x= 6 x= 1.5
7.2x+5.8x=52
16(x+7)=256
解: 13x= 52 x= 4
解: x+7= 16 x= 9
点拨: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列方程解决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从粮票、布票、现金、银行卡到
第三方支付,人们的支付方式变得越来越方便。 某店顾客扫码支付的有120单,扫码支付的单数 是现金支付的3倍多15单。有多少单是现金支 付的?
(2)我国青少年(7~17 岁)在1980 年平均身高x cm, 到2000 年,平均身高增长了6cm。2000年我国青 少年平均身高( x+6 )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饲养场今年养猪2009头,比去年养猪头数的3倍少220头 去年养猪多少头?
3.明明正在读一本科普书,第一周读了90页,还剩下这本 书 的 没读。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 3
列方程 解应用题(三)
4.六年级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共有45人,其中女生 是男生的 3 ,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男女生各有多 少人? 2
)
下列式子哪些是方程? 为什么?
① X - 0.25 = 4
1
② 2 ( b + 3 ) = 8.8
③ 3 x + 5>20 ⑦ X+y=z
x ④ 1 8 - 2 x ⑤ 4 = 30 %
⑥ 2+4+3=9
⑧ 2.5 : 1.2= a : 4.8
⑨ 4 + 0.7 y = 102
⑩ x=1
方程有: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连起来
3.学校买来9个足球,每个ɑ元,又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
9 ɑ表示 (
9个足球的总价 b个篮球的总价
) ) ) )
58 b表示 (
58- ɑ表示( 篮球的单价比足球的单价贵多少钱 9 ɑ+ 58 b表示( 学校买足球和篮球的总价钱 如果ɑ = 45 , b = 6 则9 ɑ+ 58 b=( 9×45 + 58×6 = 753
1 还剩下这本书 的 3 没读。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解:设这本书一共有x页。
1 X - 3 x = 90
2 X = 90 3
方法二:
1 90 ÷( 1- 3
)
2 =90÷ 3
X = 135
=135(页)
答:设这本书一共有135页。
做一做
2.食堂运进大米和面粉共2400千克,其中大米比面粉的
3倍还多400千克,粮店运进大米和面粉各多少千克?
除法的性质: a÷b÷c=a÷(b×c)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
1)、一只青蛙每天吃a只害虫,100天吃掉( 100a )只害虫。 2)、小明今年b岁,再过十年是( b+10 )岁。 3)、一堆货物 x 吨,运走24吨,还剩( X-24 )吨。 4)、水果店有 x 千克苹果,一共装6箱,平均每箱( x÷6 ) 千克。 5)、m 表示一个偶数,与他相邻的两个偶数是( ( m+2 )。 m-2 )和
C = vh
4.正比例关系式:
y x
反比例关系式:
xy k(一定)
y k (一定) x
y x
表示计算公式
a a a b h a
c=4a S=a2
h a
c=(a+b) ×2 S=ab
a h
S = ah
d r
S = a h 2
S=(a+b)h2
b
c=π d=2π r S=π r2
表示计算公式
s h a h b a s h
v=abh
v=a3
v=sh
v=sh3
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交换律: a+b = b+a 乘法交换律: ab = 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性质: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① ② ⑤
⑦
⑧ ⑨ ⑩
1 X - 0.25 = 4
6 2x= 7
1 x÷ 4
=10
5 +2 x=1 9
1 xx=0.6 4
1 1x = 0.6 4
x = 1.25 : 0.25 4
3 - 2x = 0.5 4
2 ( x + 3 ) = 8.8
12÷(0.5x-1)=6
赠言: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决时,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写下了一个公式:w=X+Y+Z, w代表成功, X代表艰苦的劳动, Y代表正确的方法, Z代表少说空话。
五年级同学植树,一班比二班多植56棵,一班有42人, 平均每人植树8棵。二班平均每人植树7棵,二班有多少人 粮店运进大米和面粉共2400kg,其中大米比面粉的3倍 还多400kg,粮店运进大米和面粉个多少kg?
列方程解应用题(二)
1.金桥镇去年植树3600棵,是今年植树棵数的80﹪ , 今年植树多少棵?
式与方程的整理和复习
泸溪县明德小学六一班
看到这些字母你能想到什么? CCTV
NBA
UFO
SOS
kg
mp3
你能说出他们的数量关系吗?
1.路程( s ) 速度( v )时间( t )
y x
S = vt
y x
2. 总价( c )
数量( n )
单价( a ) C = an
3. 工作总量 ( c ) 工作效率( v ) 工作时间( h )
5.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325 千米的两城相对开出, 一列火车每小时行60千米,另一列火车每小时行 7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解:设食堂运进面粉x千克. x + 3 x + 400 = 2400 4 x = 2000 X = 500 大米:3 ×500 + 400=1900(千克)
答:食堂运进面粉500千克,大米1900千克。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
妈妈给小星买来一套衣服和一双运动鞋共用去540元, 已知一套衣服的价钱是一双运动鞋的1.7倍。一套衣服 和一双运动鞋的价钱各是多少元?
用方程解决问题
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走3.8km,3小时 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 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解:设平均每小时走了x千米。 2.5 x = 3.8 × 3 X= 11.4 ÷ 2.5 X = 4.56 答:平均每小时走了4.56千米。
做一做1.明ຫໍສະໝຸດ 正在读一本科普书,第一周读了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