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坏死影像诊断
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影像诊断与介入及康复治疗

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一种常见病,常规保守治疗疗程长,疗效不理想,致残率高,病因复杂。
近年来,ANFH患者日趋增多,有关ANFH介入治疗的报道也较多[1-2],但对何时及怎样能早期发现病变、早期治疗的具体细节及术后康复指导的重要性报道较少,大多只强调了局部环节的重要性。
本研究收集了2004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眉山市人民医院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并行介入治疗的ANFH患者52例(64髋),全部追踪、随访并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旨在探讨ANFH早期影像诊断与介入及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患者中男42例,女10例,年龄32~68岁,平均46岁。
单侧病变40例,双侧病变12例。
参考Ficat[3]分期标准分期。
Ⅰ期:股骨头外形正常,关节间隙正常。
Ⅱ期:股骨头轮廓正常,出现单发或多发囊状透亮区及骨质硬化区,关节间隙正常。
Ⅲ期:股骨头外形不整,有软骨下塌陷或股骨头变扁。
Ⅳ期:关节间隙狭窄及髋臼继发性退行性改变,CT分期同X线平片。
X线平片与CT检查的阴性结果,尚不足以排除早期病变的存在,MRI检查是确诊本病及对本病进行准确分期的最佳方法[4]。
Ⅰ期16髋,MRI见股骨头双线征;Ⅱ期22髋,股骨头外形正常,MRI见双线征,带状长T1、长T2信号,FSEIR序列可见骨髓水肿,股骨头内散在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部分在异常信号周围可见长T1、短T2环状信号,或表现为广泛的不规则高、低等混杂信号;Ⅲ期18髋,股骨头轻度变形或皮质塌陷,表现为股骨头内新月状长T1、长T2信号,异常信号周围见长T1、短T2环状信号,部分患者可见骨髓水肿改变;Ⅳ期8髋,关节间隙狭窄,髋臼退行性变,MRI表现为股骨头变形或塌陷,其内见长T1、长T2信号及周围硬化信号。
病程2周至4年,52例中曾有用激素类药物治疗史14例,酗酒史18例,其余20例无明显原因。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股骨头坏死是指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的疾病,多见于中年男性和长期服用激素的患者。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股骨头坏死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包括X线摄片、磁共振成像(MRI)和骨扫描。
X线摄片:X线摄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股骨头坏死早期X线摄片可能无明显异常,但在进展期可出现以下表现:1.坏死区的密度增高:股骨头坏死区的密度会增高,呈骨质硬化表现。
2.坏死区的骨小梁变细:由于坏死区的缺血,骨小梁逐渐变细。
3.坏死区的骨缺损:股骨头坏死区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缺损。
4.坏死区的囊性变:部分股骨头坏死区可以呈现囊性变。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目前最敏感、特异性最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股骨头坏死在MRI上的表现包括:1.T1加权图像上,坏死区呈低信号强度,与周围正常骨组织对比明显。
2.T2加权图像上,坏死区呈高信号强度,可显示坏死区的边缘征和骨髓水肿征象。
3.螺旋CT或增强MRI可进一步评估血管供应情况。
骨扫描:骨扫描是一种评估骨代谢活动的方法,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和病程跟踪具有一定的价值。
股骨头坏死的骨扫描表现主要为局部骨代谢增加,较早出现阳性结果。
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附件包括股骨头坏死的X线摄片、MRI图像和骨扫描结果。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股骨头坏死:骨头缺血、坏死、塌陷的疾病。
2.缺血:局部组织供血不足。
3.坏死:组织细胞死亡。
4.密度增高:骨骼密度增加。
5.骨质硬化:骨骼密度增高,硬度增加。
6.骨小梁:构成骨骼的细小骨束。
7.骨缺损:骨骼上出现形态不规则的凹陷或孔洞。
8.囊性变:指组织或实质出现液体聚集形成囊性结构。
9.信号强度:影像学上显示的图像明暗程度,可表征组织病变或正常变化。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起 的股 骨 头 缺 血 性 坏 死 ,其 病 理 改 变 都 是 相 似 的 。 早 期 表
现 为细 胞 坏 死 ,中 、晚 期 表 现 为 细 胞 坏 死 与 修 复 反 应 共 存_ 4 ] 。其 发 病 机 制 尚不 十分 清 楚 ,但 其 共 同特 征 都 是 供 血
障碍 导 致 股 骨 头 缺 血 、坏 死 ,以 及 随 之 出 现 的 修 复 反 应 ,
进 而 发 生 股 骨 头 塌 陷 及 髋 关 节 退 行 性 关 节 炎 。缺 血 、坏 死 、塌 陷是 股 骨 头 坏 死 的 不 同 病 理 阶 段 ,缺 血 是 可 逆 的 ,
后 二 者 不 可 逆
骨 头缺 血性 坏死 的 特 征性 表 现 。 当然 , 股 骨 头 缺 血 性 坏 死 需 要 与 其 他 类 似 表 现 的 疾 病 鉴 别 。 主要 有 : ①暂 时性骨 质疏松 症 : 多 见 于 中青 年 , 以 急 性髋部疼痛 为主要症状 , 无 长期 应用激 素及酗酒 等致 病 因 素, 多 为 单 侧 发 病 。T1 wI 为 弥散低 信号 , T 2 WI 为 高 信 号 或 中信 号 。6 ~ 8个 月 症 状 可 自行 缓 解 , MR I检 查 恢 复 正 常 。② 软 骨 下 不 全 骨 折 : 常 见 于 中老 年 股 骨 头 骨 质 疏 松 者 , 过 量 活 动后 或 不 明原 因 的 突发 髋 部 疼 痛 变化 的同时, 还 能 提 供 有 关
的病 理 及 生 化 方 面 的 信 息 。早 期 股 骨 头 缺 血 性 坏 死 在 T1
加 权 像 上呈 低 信 号 , 在 T2 加 权 像 上 呈 高 信 号 或 低 信 号 或 高
低混杂信号 , 非 常 敏 感 。在 T 2加 权 像 上 , “ 双线征 ” 是 肉 芽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与早期影像学诊断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与早期影像学诊断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早期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从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60例,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对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三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表现、诊断结果,以及其分期表现。
结果①X线平片检查及结果:0期29个,I期38个,II期16个,III期7个;②CT扫描检查及结果:0期9个,I期43个,II期19例,III期9个;③MRI扫描检查及结果:0期0个,I期25个,II期32个,III期13个;④X线平片检查阳性率为67.8%,CT扫描为90%,MRI为100%,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及早期诊断上,MRI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临床值得推荐。
标签: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影像学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简称ANFH)是临床上常见的骨关节病,其发病率较高,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病率有着上升的趋势[1],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临床上如果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有效的防治该病的进展[2],当前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早期发现病变,本研究旨在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X线、CT及MRI三种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三种检查手段的早期表现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从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60例90个髋关节,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从16~60岁,平均年龄为(34.1±3.6)岁,所有患者均行X线、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
临床表现主要为:患侧的髋部、腹股沟或大腿前疼痛,伴或不伴内收、外展、屈曲及内旋功能受限,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跛行,少数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存在不一致。
1.2方法X线检查使用数字化X线片,带滤线器,距离为1m,参数为:68-72KV,20mA,检查时患者仰卧,足尖内旋,充分显示双侧股骨头及股骨颈,双侧髋关节正侧位平片。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诊断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诊断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回顾分析2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X、CT、MRI表现及临床资料。
结果:病变不同时期有不同程度的影像学改变,在病变同一时期对不同的影像检查敏感性不同,Ⅰ、Ⅱ期X线为阴性;CT可以较早期发现病变,显示骨结构;观察晚期增生、硬化、囊变、碎裂、塌陷变形,MRI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特别对Ⅰ、Ⅱ期病变均能诊断。
结论:MRI、CT 及X线对诊断本病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标签: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磁共振成像;X线断层摄影; X线摄影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临床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诱因较多,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逐渐年轻化。
而对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预防或延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改善髋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影像学检查已成为诊断本病重要手段。
现就淮北矿工总医院集团总院2005年7月~2008年6月检查出22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2例均经X线平片、CT、MRI检查证实为ANFH。
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18~70岁,平均45岁。
7例有激素服用史、5例股骨颈骨折、4例有结缔组织病史、4例有外伤史、1例长期饮酒史、1例原因不明。
临床表现髋部疼痛11例,其中8例腰部及下肢疼痛。
病例中单侧18例,双侧4例。
1.2 方法所有病例先行骨盆X线平片。
使用日本东芝型号ASTEION螺旋CT机轴位扫描,扫描层厚5 mm,间隔为5 mm; MRI检查使用PHILIPS 1.0 T超导磁共振扫描机,采用SE序列T1加权横断面、冠状面成像,TR 550 ms,TE 18 ms;TSE序列T2加权,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成像,TR 2500 ms,TE 115 ms,SPIR序列冠状位扫描,层厚、层距均为4 mm。
1.3 分期标准参照Friberg等影像学分期标准,将X线平片及CT影像学表现分为0~Ⅴ期。
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梗死、剥脱性骨软骨炎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剥脱性骨软骨炎
Ø X线:常见发病部位为股骨内外侧髁、距骨上关节面、肱骨
小头、髌骨后方关节面等。表现为关节软骨下骨局灶性碎裂, 或伴软骨钙化特征性表现为自关节面剥脱的小骨块,密度较 高,边缘锐利,周围环绕透亮线,其下为容纳骨片的骨床,有明 显的硬化环形成。完全剥脱并移位者表现为关节面下透亮缺 损区,周边明显硬化,关节腔内可见游离体。早期有的仅为 关节软骨局灶剥脱而又无钙化,X线平片不能显示。
骨梗死
Ø MRI:可较早发现病变。骨梗死病灶大小不一,呈典型地
图样表现,在T2WI上病灶外缘呈高信号,蜿蜒如地图上某区 域的边界,向内可有或没有不完整的低信号边,再向内可 以是不均匀高信号,也可以是低信号。也有的边缘呈三层 结构,即高-低-高信号,边缘粗细不均,形态各异,颇似 地图,具有特征性。T1WI上都有低信号边缘,与T2WI的高 信号边相-致。再向内为不规则略高信号或低信号。骨外 形不变,周围软组织一般不肿胀。
股骨头缺血坏死
Ø 高密度硬化周围和边缘部出现条带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区。
Ø 另一例
股骨头缺血坏死
股骨头缺血坏死
Ø 同一患者经多种方式重建
股骨头缺血坏死
Ø MRI:大多表现为股骨头前上部边缘的异常条带影,T1WI上为
低信号、T2WI亦为低信号或内高外低两条并行信号带,与CT 上的硬化带或并行的透光及硬化带相对应,此即为“双线 征”( double line sign) ,为较特异的诊断征象。“双线 征中,外侧低信号带为增生硬化骨质所致,内侧高信号带为肉 芽纤维组织修复的结果。条带影所包绕的股骨头前上部可呈 三种信号特点:①正常骨髓信号;②长T1、长T2,组织信号;③ 长T1,短T2,组织信号。早期病变除周边低信号环外呈正常骨 髓信号,晚期病变则呈低信号,提示骨髓脂肪被纤维增生组 织或骨质增生硬化替代。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及MRI诊断比较

行 图像 后 处理 及 重组 。重组 间 隔设 置 为 5 %, 别 进 行 软组 0 分 织 算 法和 骨算 法 冠状 位 及其 他 方位 多平 面 重组 观察 。
1 . H I检 扫 描 髋 关 节 MR 扫 描 采 用 G i a1 .2 R 2 I E Sg . T核 n 5
( e at n f a i oy teFrt s i l f e i gCt, iag 4 0 0 C ia D pr me t do g ,h i pt ia i Ne in 6 1 0 , hn ) oR l s Ho a o N j n y j [ sr e jcie T smaetei g ieec n h rcei i f T a dMR ig oi o vsua er- Ab ta f Obet : oet t edf rn ea dc aatr t o I oda n s naac l n co l v i h ma sc C n t s r s f h e rl e d r F . to s 4 ainsw ow r u p c dAN H i l ia rc i dd tcigwt T i o efmoa h a AN H)Meh d : 6p t t h eess et F nci c eev eet i C s t e e nl e n h
讨 论 决定 , 并依 据影 像 学特 点 进行 影 像学 诊 断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及影像分析论文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及影像分析附28例病例【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25-0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初期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及轻度破行,特点为髋关节深部隐痛、钝痛、间歇痛,夜间加重,可放射至腹股沟及粗隆间部位。
行走或活动过多时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
检查时髋关节内旋、外展受限,“4”字实验(+)。
臀肌及股四头肌轻度萎缩。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出现患肢短缩,肌肉萎缩,行走困难。
行走、活动疼痛加重,动则即痛,静则痛止或减轻。
1 临床资料与检查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性26例,女性12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46岁。
1.2病因:长期或大量应用皮质固醇类激素14例,髋关节外伤10例,长期大量饮酒10例,不明原因4例。
1.3检查方法:本组全部采用照射髋关节正斜位x光片,ct检查21例,mri检查32例,ect检查8例,血管造影2例,未做骨功能检查。
2 影像学表现:2.1 x线平片:早期:股骨头外形和关节间隙正常,仅在持重区软骨下出现1-2mm新月形透光带(新月征)或持重区软骨下骨密度相对增高,骨小梁增粗,可见囊变带状吸收区,此期16例。
中期:可见一定程度的软骨下塌陷或股骨头变平,但关节间隙无变窄,此期9例。
晚期:股骨头塌陷加重,承重区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呈混合性死骨改变。
髋臼继发性退行性变和股骨头半脱位。
股骨颈变宽,此期13例。
2.2 ct平扫:早期表现为股骨头星芒征变形,负重骨小梁缺少或部分增粗、增多、紊乱,骨性关节面部分吸收、中断或增厚,髋臼边缘有轻微骨质增生,此期5例,股骨头出现大小不等局限性囊变或疏松区,关节间隙变窄,此期6例,股骨头散在硬化灶或碎骨片3例。
中晚期股骨头星芒征消失,股骨头变形、塌陷、碎裂、硬化等,关节间隙变窄及髋关节退行性变7例。
2.3 mri:早期表现为股骨头边缘均匀或不均匀的局限性线状或片状低信号,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或略高信号,且与外侧低信号带并行构成“双线征”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特征性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股骨头血供
由旋股内、外侧动脉所发出的支持带动脉, 占股骨头血供的70%。
闭孔动脉或旋股内侧动脉所发出的股骨头 韧带动脉,占股骨头血供的5%。
股深动脉所发出的股骨滋养动脉,占股骨 头血供的25%。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股骨头
1、呈球形,表面光滑,覆盖有软骨, 2、中心有一浅凹,即股骨头凹。 3、股骨头骨小梁的排列有一定方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髋臼
1、髂骨:位于上2/5,构成髋臼顶。 2、坐骨:位于下2/5,构成髋臼后侧壁。 3、耻骨:位于下1/5,构成髋臼前内侧壁。 4、半球形深窝,占球面的170o~175o,
酗酒:长期酗酒者,AVN的发生率在10%~20%之 间。
减压病(潜水病)。 高歇病 镰形细胞病。 放射治疗。
股骨头骨骺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好发于4~8岁儿童。 与过度活动、外伤、体重过重及髋臼发育
不良有关。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关节囊牵拉、嵌顿、挤压,导致关节囊动 脉损伤、受压,影响股骨头血供。
上支持带动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7支(平均3.7支),绝大部分为旋股内侧 动脉的末支。
向上发出外骺动脉,向前下发出上干骺部动 脉。
C、成年后外骺动脉分布于股骨头上、内、 中央和外侧区。当股骨颈骨折时,外骺动脉 在股内收时易遭撕裂,致股骨头缺血坏死。
D、上干骺部动脉分布于股骨颈外2/3,与股 骨滋养动脉上升的末支吻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股骨头韧带动脉
在骺软骨消失前,它是股骨头血供的主要 来源,在成人不占主要地位。
是分布于股骨头诸多动脉中唯一不经过股 骨颈者,股骨颈骨折时,该动脉可保持完 整,可部分代偿外骺动脉血供,但股骨头 多发生缺血坏死。
髋关节脱位时该动脉可撕裂,但很少发生 股骨头缺血坏死。
组成股骨颈基底部血管环的旋股内、外血 管可发生扭曲、牵拉、受压,甚至断裂。
如不及时复位,上述血管可继发血栓,影 响股骨头血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高危因素
医源性类固醇激素:系统性红斑狼疮、牛皮癣、 重型支气管哮喘、肾移植患者,长期、大剂量使 用激素,约50%患者为双侧性,预后最差。
Ⅲ期(修复期)
大量新生血管和增生的结缔组织、成纤维 细胞、巨噬细胞向坏死区生长。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脱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囊内骨折有移位时,支持带血管均 有不同程度的撕裂。
骨折无移位时,支持带血管虽保持连续性, 可因关节囊内出血,囊内压增高,使支持 带血管受压而影响股骨头血供。
髋关节脱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导致圆韧带动脉撕裂,关节囊均有不同程 度撕裂。
股骨滋养动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来自股深动脉的穿动脉。 滋养骨骺及髓腔骨内膜。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外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高危因素 股骨头骨骺炎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外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受关节内压的影响,好发Legg-Perthes病。 当股骨头出现多骨化中心时,其供应动脉分离,
在幼年可产生股骨头部分缺血坏死。
前支持带动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发自旋股外侧动脉,平均1.3支,管径较细。 发出骺支分布股骨头前区。 发出短的干骺动脉,分布于股骨颈前面。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演变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Ⅱ期
坏死组织分解,周围出现组织修复。
镜下可见各种坏死组织,与周围活骨交界 处发生炎性发应,存在反应性充血,局部 骨质吸收。
早期的修复反应包括少量毛细血管、胶原 纤维增生,以及新骨对死骨的“爬行性替 代”。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演变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后支持带动脉
发自旋股内侧动脉,平均2.3支,管径较细。 发出骺支分布股骨头后区。 发出短的干骺动脉,分布于股骨颈后面。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股骨头韧带动脉
又称内骺动脉。 发出浅支供应股骨头凹周围。 深支与来自股骨颈部的外骺动脉吻合,形
成内、外骺动脉弓。 来自闭孔动脉的占54.5%。 来自旋股内侧动脉的占14.9%。 来自两条动脉吻合支的占29.6%。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股骨头的血供特点
支持带动脉 股骨头韧带动脉 股骨滋养动脉
支持带动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又称关节囊动脉或颈升动脉。 由旋股外侧动脉(股骨颈前面)和旋
股内侧动脉(股骨颈后面)的分支, 在股骨颈基底部形成股骨颈基底动脉 环,又叫囊外动脉环。 有股骨颈基地动脉环发出上(后上、 外侧)、下(后下、内侧)、前、后 四组支持带动脉。
髋臼发育不良,使股骨头前上部局部受力 过大,导致股骨头皮质下血管损伤
患者手法复位蛙式石膏固定,股内旋血管 可能被挤压于粗隆间与髋臼之间,或腰大 肌与耻骨臼缘之间,影响血运。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演变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Ⅰ期
骨缺血后6小时,髓腔造血细胞开始坏死。 约在血流中断后6~12h,造血细胞最先死亡。 12~48h后,为骨细胞和骨母细胞死亡。 1~5天后脂肪细胞死亡。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下支持带动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2支,较其它支持带动脉粗,分为干骺端支和 骺支。
骺支与外骺动脉吻合,分布于股骨头下后区。 小儿1~4岁时股骨头主要有下支持带动脉供血,
除严重外伤外,股骨头缺血坏死很少发生。 4~9岁时,股骨头主要有外骺动脉供血,反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