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构造节点统一规定一

合集下载

网架结构杆件和节点的设计与构造

网架结构杆件和节点的设计与构造

(2) 拉力支座节点
常用的拉力支座节点有下列两种型式: 1)平板拉力支座节点 对于较小跨度网架,支座拉力较小,可采
用与平板压力支座相同的构造,利用连接 支座与支承校的锚栓来承受拉力。 2)弧形拉力支座节点 弧形拉力支座节点的构造与弧形压力支座 相似。
6mm时,圆钢管杆件与空心球之间可采用 角焊缝连接,圆钢管内可不加设短衬管。 此时,按与杆件截面等强的条件可计算所
需角焊缝焊脚尺寸hf:
角焊缝的焊角尺寸hf还应符合以下要
求:
① 当t≤4mm时,hf≤1.5t,且不宜小于
4mm;
② 当t>4mm时,hf≤1.2t,且不宜小于 6mm。t为与空心球相连的圆钢管杆件的壁
3)螺栓球节点的设计
(1)螺栓钢球体的设计 螺栓钢球体直径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高强度
螺栓的直径,高强度螺栓拧入球体的长度 及相邻两杆件轴线之间的夹角。 当网架中各杆件所需高强度螺栓直径确定 以后,螺栓钢球直径的大小应同时满足两 个条件: ① 保证相邻两螺栓在球体内不相碰; ② 保证套筒与钢球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
式中,Nmax——网架杆件(弦杆或腹杆)中的最大拉力
设计值,N;
Nbt——高强度螺栓的抗拉承载力设计值,N;
ψ——螺栓直径对承载力影响系数,当螺栓直径<30mm时, ψ=1.0;
当螺栓直径>30mm时,ψ=0.93。
fbt——高强度螺栓经热处理后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对40Cr
钢、40B钢、20MnTiB钢为430N/mm2;对45号钢为 365N/mm2;
网架杆件的最小截面尺寸应根据网架跨度 及网格大小确定,
角钢不宜小于∟50×3, 圆钢管不宜小于Φ48×2。 薄壁型钢的壁厚不应小于2mm。
五、网架结构的节点设计与构造

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构造技术规程

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构造技术规程

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构造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结构中,梁柱节点连接是承受荷载的关键部位。

因此,梁柱节点的连接构造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保证其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梁柱节点的构造设计、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对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构造技术规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梁柱节点的构造设计1. 建立合理的节点模型节点模型是指将梁柱节点简化成一个具有一定刚度和强度的单元,以便进行分析和设计。

建立合理的节点模型是梁柱节点构造设计的基础。

节点模型的建立要考虑节点的形状、尺寸、材料和连接方式等因素,同时要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2. 确定节点的荷载和受力状态节点的荷载和受力状态是节点构造设计的核心。

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节点受力的特点和荷载的大小和方向,以便进行合理的节点构造设计。

在节点的受力分析中,要考虑节点的刚度和强度等因素,以保证节点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选择合适的节点连接方式节点连接方式是指梁柱节点连接的具体构造方式。

要根据节点的受力特点和荷载大小,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以保证节点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常见的梁柱节点连接方式有焊接连接、螺栓连接、钢板剪切连接、拉钉连接等。

三、梁柱节点的施工工艺1. 确定节点的施工方案节点施工方案是指节点的施工过程和施工方法。

要根据节点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保证节点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考虑节点的形状、尺寸、材料和连接方式等因素,同时要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

2. 预制节点构件的制作预制节点构件是指在现场之外,通过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等材料制作好的节点构件。

预制节点构件的制作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同时要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以保证节点构件的质量和尺寸精度。

3. 现场节点的施工现场节点的施工包括节点构件的安装、加固和连接等工作。

在现场节点的施工中,要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操作,同时要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以保证节点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要求规范GB50010-2018-(29279)

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要求规范GB50010-2018-(2927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引用标准名录1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93 基本设计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混凝土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 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结构选型、传力途径和构件布置;2 作用及作用效应分析;3 结构构件截面配筋计算或验算;4 结构及构件的构造、连接措施;5 对耐久性及施工的要求;6 满足特殊要求结构的专门性能设计。

3.1.2 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3.1.3 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应包括: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出现疲劳破坏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结构的连续倒塌;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

3.1.4 结构上的直接作用(荷载)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及相关标准确定;地震作用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确定。

间接作用和偶然作用应根据有关的标准或具体条件确定。

直接承受吊车荷载的结构构件应考虑吊车荷载的动力系数。

预制构件制作、运输及安装时应考虑相应的动力系数。

对现结构,必要时应考虑施工阶段的荷载。

3.1.5 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 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中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

对其中部分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可根据其重要程度适当调整。

对于结构中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宜适当提高其安全等级。

7月1日新规《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钢筋排号保护层计算搭接锚固计算构件节点等方面变化巨大

7月1日新规《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钢筋排号保护层计算搭接锚固计算构件节点等方面变化巨大

11G101与03G101变化解析11G101系列新平法2011年9月1日正式实施:《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1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11G101-311G101系统平法图集较03G101系列图集较大变化有:一、适用范围变化:11G101-1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包括基础顶面以上的现浇混凝土柱、剪力墙、梁、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等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

11G101-3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下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施工图设计。

包括常用的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内容。

二、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等一般构造变化:11G101系列平法图集依据新规范确定了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以及锚固长度la、lae的计算方式。

较03G101系列平法图集取值方式、修正系数、最小锚固长度都发生了变化。

三、构件标准构造详图变化:11G101-1中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筋构造,较03G101有如下变化:1、新图集中各个节点可以进行组合使用;2、柱外侧纵筋不少于柱外侧全部纵筋的65%伸入梁内;(与原图集一致)3、A节点,外侧伸入梁内钢筋不小于梁上部钢筋时,可以弯入梁内作为梁上部纵向钢筋。

(新增的构造)4、所有节点内侧钢筋按中柱节点走;5、BC节点,区分了外侧钢筋从梁底算起1.5labe是否超过柱内侧边缘;超过的,外侧配筋率>1.2%分批截断,错开20d;没有超过的,弯折部分要>=15d,总长>1.5labe,同样错开20d;6、D节点是未伸入梁内的外侧钢筋构造,(与原图集一致)7、E节点是梁、柱纵向钢筋接头沿节点柱顶外侧直线布置的情况,与节点A组合使用;外侧柱纵筋到柱顶截断;梁上部钢筋伸入柱1.7labe。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建质函[2014]119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建质函[2014]119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建质函[2014]119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交委、规划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总后基建营房部工程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现将《2014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在工作中予以支持和配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5月14日2014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2014年5月建筑专业:序号标准图类别计划建议项目名称编制内容主编单位完成日期备注1标准图挡土墙本图集拟编制重力式、悬臂式、扶壁式三大类挡土墙。

其中重力式包括仰斜式、俯斜式、直立式、衡重式等内容。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16年4月修编2标准图建筑节能门窗本图集以铝合金、塑料、玻璃钢、塑木、铝木、钢木、铝塑门窗为主,同时增加一些新材料门窗。

以满足常用一般标准的民用建筑为主,适当兼顾部分较高标准的要求。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天王董国际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2016年2月修编3标准图公共建筑卫生间本图集以《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为依据,编制各类公共建筑厕位配置数量表、常用公用建筑卫生间平面尺寸基本要求、平面设计、细部构造、基本卫生洁具与配件的常用规格及安装要求与详图。

中国昆仑工程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16年2月修编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本图集拟编制外墙、楼梯间隔墙、屋面、门窗以及不采暖地下室楼顶板和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地面等部分节能改造措施;墙面、屋面改造的施工要求、主要材料的性能要求,并列出了部分保温隔热层厚度选用表等内容。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参考)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参考)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参考)xxx项目xxxxxxxxx公司xxxx.xx.xx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与配筋原则一、设计遵循的规范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含2015年局部修订)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含2016年局部修订)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8)广东省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BJ 15-101-2014)9)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 15-92-2013)10)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11) 广东省标准《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94-2013)12) 广东省标准《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22-2008)1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121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1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1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018-2008)规范》二、主要设计参数1、风荷载1)基本风压2)地面粗糙度类C类, 体形系数µ s =1.30。

2、抗震设防要求及抗震等级1)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γo=1.0。

2)本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场地类别为Ⅱ类,本工程结构计算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构造措施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均为7度,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3)本工程各栋抗震等级见下表:4)主楼相关范围以内的地下室区域:地下一层结构抗震等级同地面结构第一层,地下二层及以下层的结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主楼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区域,地面一层结构抗震等级可采用三级或四级。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住宅类)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住宅类)

XX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浙江住宅类)一、工程概况·地区:浙江·1#高层住宅: 地上13层,地下一层2#高层住宅: 地上18层,地下一层3#高层住宅: 地上26层,地下一层集中商业:地上2 层,地下1层;售楼处:地上2 层地下车库:地下1层,带人防(常六核六)。

二、设计参数,荷载,材料1.自然条件注:高度大于60米的高层,承载力设计时风载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2.抗震设计基本参数注:嵌固端基础顶,车库在各单体周边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四级。

3.荷载3.1楼板恒载3.2填充墙线荷载(1)外墙采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取8kN/m3200厚墙每米高(含双面抹灰):8×0.20+20×0.02×2=2.4 kN/m2(2)内墙采用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取8kN/m3200厚墙每米高(含双面抹灰):8×0.20+20×0.02×2=2.4 kN/m100厚墙每米高(含双面抹灰):8×0.10+20×0.02×2=1.6kN/m2(3)卫生间、厨房墙:200厚墙(含双面抹灰):7×0.20+20×0.02×2+0.3(瓷砖贴面)=2.5 kN/m 100厚墙(含双面抹灰):7×0.10+20×0.02×2+0.3(瓷砖贴面)=1.8kN/m (4)梁或墙上荷载按《填充墙荷载计算表》计算值选取。

3.3活荷载取用应不低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4章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构》第2章规定;并不小于实际使用统计荷载3.4主要材料三、计算软件及计算参数1.计算软件采用YJK。

2.整体计算参数假定取值:高层住宅:嵌固端为基础顶集中商业:嵌固部位为一层楼面。

独立售楼处:嵌固端为基础顶。

2.1 YJK有关参数定义2.1.1 、模型荷载输入(2)必要参数:混凝土容重26梁、柱保护层厚度:20。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统一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筑结构设计的统一标准应包括建筑材料的选用和使用规范。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依赖于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统一标准应当规定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强度等参数,以及其使用范围和限制,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并能够满足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

其次,建筑结构设计的统一标准还应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建筑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以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结构失稳、倒塌等安全事故。

因此,统一标准应当规定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承重结构的合理布局、受力分析的准确性、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等,以及相关的设计规范,如抗震设计规范、抗风设计规范等,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符合国家标准,并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另外,建筑结构设计的统一标准还应包括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规范。

建筑结构设计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得到严格执行,才能够最终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统一标准应当规定施工工艺的要求,如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构件安装等,以及质量控制的规范,如质量检测、验收标准等,确保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符合国家标准,并能够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设计的统一标准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统一标准,才能够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建筑结构设计的统一标准,加强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为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和建设安全保驾护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设计构造节点统一规定(一)
前言:
本规定针对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纠正预防和每个室所、每个设计人的一些节点构造做法统一,特制定本规定,本规定会不断的增加、更新和完善,及时发现及时补充。

1、楼、屋面结构梁的布置原则
对于结构楼、屋面梁的布置,除考虑结构自身承载、稳定、穿洞加强(设备、管线、天窗等)、净空要求和抗震等构造需要外,还应考虑相邻下部楼层的墙、门窗隔断(尤其洞口宽度大于4200mm应特别注意),上部楼、屋面梁的平面投影位置应尽量与下部墙、隔断对应,避免下部楼层墙体与上部梁形成错台或者轻质墙龙骨立樘无法与上部梁连接,实在无法对应时,应与建筑专业协商确定。

2、地下室或特构在卷材防水时的桩头节点
对于建筑物或构筑物地下室和特构(主要包括水池、地坑、风道、地下生产线设备基础等等)的桩基础,当底板或承台下有建筑设计卷材外防水时(应与建筑专业核对),结构设计桩头节点应注意,除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4.2.4条桩与承台的连接构造要求外,还应参照国标图集《地下建筑防水构造》10J301页59之节点1具体情况设计。

3、柱脚插入式杯口尺寸
柱与杯口基础的连接,对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与杯口基础的连接构造尺寸可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2.4和8.2.5条中的图8.2.4和图8.2.5-1设计,对于钢柱与杯口基础的连接构造尺寸,尤其是上下口的放大尺寸各室不统一,为便于施工(因实腹式插入式柱脚的埋入深度一般都较大,按规范应由计算确定,且不得小于钢柱截面高度的2.5倍),现统一为钢柱插入式杯口底部每边扩大尺寸100mm,杯口上口每边扩大尺寸150mm,均为钢筋混凝土柱与杯口基础的连接构造尺寸的两倍,见下图示意; 延续老厂区子项的,需所审是否按此规定。

4、基础短柱配筋
基础短柱的配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构造可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2.5条中的图8.2.5-2设计,主筋的配置,尤其是箍筋的配置各室不统一,现统一下列建议配筋,但具体项目尤其是同一客户、同一厂区还需专业负责人统一确定绘图,图示见下,纵筋配置原则如下:当短柱高度小于2000mm时,5号角筋不小于4|c20,3、4号纵向钢筋不小于|c12@250, 当短柱高度小于3500mm且大于2000mm时,5号角筋不小于4|c22,3、4号纵向钢筋不小于|c14@250, 当短柱高度大于3500mm 时,5号角筋不小于4|c25,3、4号纵向钢筋不小于|c16@250;箍筋配置原则如下:当短柱长边或短边均不大于1000mm时,箍筋直径d不得小于8mm,当短柱长边或短边有一边大于1000mm且小于2000mm时,箍筋直径d不得小于10mm,当短柱长边或短边有一边不小于2000mm时,箍筋直径d不得小于12mm,箍筋间距参照下图,基础底板高度h不大于500mm时可仅设置6号箍筋2根,h大于500mm时设置6号箍筋3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