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7年中考语文 古诗文必考必练 第一部分 八下 与朱元思书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风烟俱. 净(都)B.一百许. 里(许多)C.皆. 生寒树(都)D.窥谷忘反.(返回)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3.“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答案1.B.(许:约数,左右)2.D(春天,错。

应为秋天)3.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4.B(“缥碧”三个特点,错。

特点:清,急)
试题2: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练习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急湍.()泠.泠()缥.碧()轩邈.()横柯.()嘤.嘤()鸢飞戾天()()好鸟相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风烟..()..作响()轩邈..()泠泠..俱净()缥碧经纶..世务()直指.()任意东西..()..()横柯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使动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6.省略句可以补充进去省略的词。

仔细判断,明显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A.千丈见(于)底。

B.猿则百叫(于)无绝。

C.急湍甚(于)箭。

D.任意(于)东西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8.按提示及相关内容用原文填空。

(1)总领全篇的句子:(2)写水清澈的句子是:(3)用工整对偶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4)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无穷生命力的两句是:(5)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的句子是(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9.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二、提高训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螵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烟雾都散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的绝妙。

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有寒意的树木,山峦凭借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高笔直地向上插入云天。

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嘤嘤声和谐动听。

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的啼叫不停。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险峻的山峰心就会平静下来;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美丽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在白天也像黄昏一样;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能见到阳光。

重点注释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从:跟,随。

东西:向东或向西。

2.一百许.里,许:表示约数,左右。

3.天下独绝.。

绝:绝妙。

4.缥碧:浅青色。

5.猛浪若奔.。

奔:飞奔的骏马。

6.皆生寒树,寒:寒意。

7.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负:凭借。

上:向上,轩:高。

邈:远,8.泉水激石,激:冲击,撞击。

9.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转:通“啭”,蝉鸣声。

穷:不停地、穷尽。

绝:消失。

10.鸢飞戾天者,戾:至。

1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筹划、治理。

窥:看反:通“返”,返回。

12.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

《与朱元思书》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与朱元思书》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与朱元思书》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南北朝〕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注释: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共色:同样的颜色。

共,同样。

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跟,随。

任意东西: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东西,向东或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自:从。

至:到。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皆:全,都。

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浅青色。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译文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译文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译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朱元思书》原文:吴均〔南北朝〕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译文:没有一丝风,烟雾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与朱元思书》赏析:本文是用骈体写成的一篇山水小品。

一共140多个字。

骈文常用四字六字组织,故亦称“四六文”。

但文章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与朱元思书体裁:文言文题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作者:名字:吴均年代:南北朝描述: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

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主簿。

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翻译: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原文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文:(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

原文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原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译文: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原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原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原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原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文: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原文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原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那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专题小练习:《与朱元思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专题小练习:《与朱元思书》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1、熟读背诵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目标3、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一、掌握下列词语: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3、水皆缥碧,()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皆生寒树,()6、负势竞上,()()7、互相轩()邈,()争高直指,()8、泠泠作响;()9、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0、蝉则千转不穷,()千,();转,()11、鸢飞戾天者,()()1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3、横柯上蔽,()二、翻译下列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简答题:1、第一段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第二段描绘异水时,作者抓住和的特点;第三段写山之奇,它奇在、、。

由此可见,本文是按照的顺序写景。

2、就描写角度看来,作者从人的、两个方面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3、作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流连忘返,感慨横生,文中的;表明作者的感受。

这句话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了解词类活用①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往东西飘逸)②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③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④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停止)⑤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⑥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⑦皆生寒树(“寒”:形容词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人感到有寒意)⑧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⑨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的意思)课后反思:。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导语: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任意东西()②从流飘荡()③天山共色()④争高直指()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百许里杂然相许B、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余,大喜曰D、在昼犹昏神龟虽寿,犹有竟时3、翻译下列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富春江山“奇”水“异”的特点。

山“奇”水“异”______________5、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

D、该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文的佳作,共同表达出与知音共赏美景,传情达意的高雅志趣。

1、①任凭,听凭;②随着(跟随);③同样,一样;④向上2、C3、①(那些山)凭依(高峻的)地势竞相向上,(好像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延伸。

②(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意东西:随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情趣。 意 宾客意少舒(《口技》):情绪,心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意思。 急湍甚箭:甚于,胜过。 甚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可爱者甚蕃(《爱莲
说》)/ 君美甚(《邹忌讽齐王纳谏》):很,非常。 奇山异水:奇异的。 父异焉(《伤仲永》)/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 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属引凄异(《三峡》):怪异。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不同于。
中考真题
一 名句默写
1. 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 啼”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王安石借“闻说鸡 鸣见日升”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吴均在《与朱元 思书》中“_蝉__则__千__转__不_穷_____,_猿__则__百__叫_无__绝___” 的两句,同样善借动物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2015梅州) 2.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经__纶__世_务__者____,窥 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2015临沂)
知识归纳
一 词语积累
1.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指鸟叫声。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2. 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许 一百许里:表约数,来、 左右。 义应允(如许诺),可能、 也许。
戾 鸢飞戾天者:至,到。 罪过,乖张。
3. 一词多义
风烟俱净:散净,消散。 净
亭亭净植(《爱莲说》):洁净。 争高直指:向上。 指 手有百指(《口技》):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口技》):指出,指明。 从流飘荡:顺、随。 从口入(《桃花源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 从 潭记》):由,自。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跟,向。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跟从,跟随。
2.结构梳理 总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下文)
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正面)+
水之异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
分叙
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 所见:山高,树多
所闻:泉水泠泠,百鸟和鸣,知了千 水之异
转, 猿猴百叫(以动衬静)
所感:望峰息心,窥谷忘反(触景生
情)
3.内容精析 (1)文章脉络分明。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 绝”八字总领全篇,第2、3自然段分“异水” 和“奇 山”展开描摹。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这句话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雄奇壮 美,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对官场政务的厌 倦。 (3)本文是骈文,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大 量运用对偶句,取得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 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二 文言文阅读(2014十堰)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 鸢飞戾天者(叫)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B. 互相轩邈(比长远)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C. 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D. 猿则百叫无绝(绝译下面的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湍__急_的__水__流__比__射_出__的__箭__还__快_,__迅__猛__的__巨_浪__就__像__飞___ _奔__的_骏__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下册古文精析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作品与作者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本文
选自《艺文类聚》卷七(中华书局1982年版),是作者写 给友人朱元思,讲述旅途所见的信,同时也是一篇写山 水的小品文。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富春江从 富阳到桐庐那一段沿途百里的秀丽风光。
吴均的诗清新自然,内容大多数反映社会现实。他 的诗文擅长描写山水景物,在当时文坛有很大影响,人 称“吴均体”。
(4)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如写水的清澈,正面 描述——“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侧面描写——“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多角度结合。如从视觉角度写景的有“风 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等;从听觉角度写的有“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等。
(6)动静结合。“水皆缥碧”写出水晶莹清澈 的静态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勾勒出急湍猛浪 的动态美,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了富春江水 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
4. 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状语,向东、向西。 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伸展,
向远处伸展。 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二 课文理解
1.主旨感情 本文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 秀丽风光,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的生活情 趣,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追逐利禄之徒的蔑视,表达 了作者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