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霍乱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霍乱病例分析

主诉,严重水样腹泻伴呕吐30余小时。
现病史:患者2天前从印度旅游回国,30h前突然出现腹泻,开始几次为黄色样 便,24h前变为白色米泔样便,约每小时腹泻一次,每次100—200mL,粪便中 无脓血,无明显腹痛,无里急后重;伴呕吐,喷射状,开始为胃内容物,随后 变为白色水样呕吐物,无恶心、发热、头痛。几小时前出现尿量明显减少、乏 力、反应迟钝,无腰痛。
答:不正常。 说明的问题:(1)WBC偏高、中性粒细胞偏多、淋巴细胞减少
说明此病症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 (2)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偏低的原因是由于腹泻和呕吐导
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 分析:据数据分析
2.患者最可能患什么疾病?是由什么病原体引 起的?
答:患霍乱。 霍乱弧菌。 分析:如下
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手术史。
体格检查 :发育中等,营养可,神志不清,眼窝深陷,唇舌干燥,口渴欲饮, 四肢冰凉,未见抽搐,全身无皮疹,淋巴结不肿大,眼睑及双下肢无水肿,腹 部稍下陷、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扪及,肾脏无压痛叩痛。体温35℃,血 压80/50mmHg,脉搏110次/min。
目前常用选择培养基为TCBS。 成分:酵母粉 5.0 , 蛋白胨10.0, 硫代硫酸钠10.0,
枸橼酸钠10.0, 牛胆粉5.0, 牛胆酸钠3.0 , 蔗糖 20.0 , 氯化钠10.0, 柠檬酸铁1.0 , 麝香草酚兰 0.04, 琼脂15.0, pH值8.6 ± 0.1 原理:氯化钠可刺激弧菌的生长;蔗糖是可发酵的 糖类;胆酸钠、牛胆粉、硫代硫酸钠和柠檬酸钠及 较高的pH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大肠菌群;霍乱弧 菌对酸性环境比较敏感,因此该pH值可增强其生长; 硫代硫酸钠与柠檬酸铁反应作为检测硫化氢产生的 指示剂;溴麝香草酚兰和麝香草酚兰是pH指示剂; 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
霍乱暴发疫情调查

霍乱暴发疫情调查一、背景介绍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水源污染和食物传播。
当疫情暴发时,需要进行调查以了解疫情的传播途径、病例分布情况以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霍乱暴发疫情调查的标准格式。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采集关于霍乱疫情的详细信息,包括病例数量、感染途径、病例分布情况等,以便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疫情的传播和影响。
三、调查方法1. 数据采集:通过采集病例报告、医院记录、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病例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住址等,以及病例的症状、就诊情况和治疗情况等。
2. 病例追踪:对已知病例进行追踪调查,了解其接触史、会萃活动等,以确定可能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源。
3. 采样检测:对病例及其接触者进行粪便和食物样品的采集和实验室检测,以确认霍乱弧菌的存在和传播途径。
4. 环境调查:对可能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包括水源、食品供应链、卫生设施等,以确定疫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四、调查内容1. 病例数量和分布情况:统计已经报告的病例数量,并绘制病例分布地图,以了解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地域分布情况。
2. 病例特征:对病例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等,以确定是否存在高危人群和特定会萃现象。
3. 感染途径:通过调查病例的接触史、饮食史等,确定霍乱的主要感染途径,如饮用污染水源、食用受污染食物等。
4. 传播途径:通过追踪病例和采样检测,确定霍乱的传播途径,如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等。
5. 潜在传播源:通过环境调查和采样检测,确定可能的疫情传播源,如污染的水源、食品供应链等。
6. 控制措施评估:根据调查结果,评估已经采取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数据分析与报告1.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等,以得出疫情的特点和规律。
2. 结果报告: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疫情概况、调查方法、调查结果、控制措施等,以便向相关部门和公众进行通报和沟通。
霍乱暴发疫情调查

霍乱暴发疫情调查一、背景介绍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它通常导致急性腹泻和呕吐,严重时可引发脱水和死亡。
近期,某地发生了霍乱暴发疫情,为了及时控制疫情蔓延,我们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以了解疫情的来源、传播途径和感染人群,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目的1. 确定霍乱疫情的爆发范围和趋势。
2. 掌握疫情的传播途径,分析可能的污染源。
3. 了解感染人群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4. 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三、调查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疫情报告、医院就诊数据、患者病例记录等。
2. 现场调查:赴疫情发生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卫生状况、饮水和食物供应情况等。
3. 随机抽样:对疫情爆发地区的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
4. 实验室检测:对患者的粪便样本、饮水和食物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霍乱弧菌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四、调查内容1. 疫情爆发地点:确定疫情的爆发地点,并绘制疫情地图,标注疫情的扩散范围。
2. 潜在污染源:调查当地的饮水供应情况,包括自来水管网、水源地和水处理设施等,以确定是否存在水源污染。
3. 食品供应链:调查当地的食品供应链,包括供应商、生产加工环节和销售渠道等,分析可能的食物污染途径。
4. 患者特征:调查已确诊和疑似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分析感染人群的分布情况。
5. 接触史调查:对病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接触史和旅行史等,以确定可能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
五、调查结果分析1. 疫情分析:根据收集的疫情数据和调查结果,分析疫情的爆发趋势和扩散规律。
2. 污染源分析:结合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传播途径。
3. 人群特征分析:对感染人群的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感染的高风险群体。
4. 防控措施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建议,包括加强卫生监管、提高饮水和食品安全、加强健康教育等。
一起霍乱疫情的调查处理

一起霍乱疫情的调查处理摘要:分析一起霍乱疫情引发的原因和风险因素,进一步完善霍乱防控措施。
关键词:霍乱;疫情处理;分析2022年6月18日,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报告我市一例霍乱病例,达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1],分析该起霍乱引发的感染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防控策略:1病例资料1.1基本情况患者冯某,男性,55岁,职业为干部职工,家庭住址在城区某小区。
患者既往因胃恶性间质瘤行胃切除术10年,长期病休在家。
家庭成员:妻子王某枝、女儿王某、女婿胡某林、外孙胡某某。
女婿在外地工作,其余3人与冯某共同居住生活。
1.2主要症状及发病就诊经过2022年6月15日15:30左右患者开始出现频繁腹痛、呕吐、腹泻,大便呈清水样,腹泻、呕吐频次无法统计(3次以上),大量出汗,病情进展迅速,出现意识模糊;约19:00入住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患者出现休克,经会诊转入ICU治疗,20:56霍乱弧菌快检结果阴性;于21:20采大便培养,18日7:30培养结果为霍乱弧菌O139阳性。
因病情无好转于16日13:00左右转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治疗,霍乱弧菌快检结果均阴性。
患者经救治后于27日痊愈出院。
2流行病学调查及感染来源分析2.1近5天活动轨迹及饮食患者每天上午与妻子步行至住址附近曹记鸡汤面馆吃早餐(猪血面、豆浆),然后到接官路友好菜场买菜(摊位不详),公旺街汉味新农牛肉店(以下简称卤菜店)购买凉拌菜豆筋、海带丝;晚饭后夫妻二人在小区内或附近小南湖散步,未与他人接触,无其他外出史、无上公厕史。
患者中餐、晚餐均在家与家人共同进餐,共用餐具,食物主要为豆角、茄子等时令蔬菜和米茶,饮水为自家白开水。
冯某日常有把凉拌菜当零食的饮食习惯。
凉拌菜带回家后放冰箱冷藏,全天当零食吃。
6月14日购买的凉拌豆筋、海带丝当天未吃完,6月15日再次购买,和14日剩菜一起食用。
除6月14日、15日冯某单独食用凉菜外,其余饮食与其他家庭成员基本一致。
霍乱

流行病学:
霍乱的发源地:古典生物型:印度恒河三角洲
埃尔托生物型: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
霍乱自1817年迄今曾有过7次大流行;
前六次大流行与古典生物型有关;始于1961年的第七次大流行持续至今,以埃尔托霍乱弧菌为主
便常规:粘液、少量红、白细胞
血生化检查:血清钾、钠、氯正常或降低,碳酸氢钠下降,尿素氮、肌酐升高
尿常规:有少量蛋白;镜检有少许RBC、WBC、管型;
(二)血清免疫学检查:
抗菌抗体和抗毒抗体检查(抗凝集素抗体双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有诊断意义)
便常规:粘液、少量红、白细胞
(三)病原学检查
涂片染色:鱼群样排列,G-性弧菌
O抗原特异性高:分群和分型的基础
群特异性抗原、型特异性抗原、不耐热的鞭毛抗原(H)
H抗原为霍乱弧菌所共有
4.霍乱弧菌的致病力包括:
鞭毛运动、黏蛋白溶解酶、黏附素;
霍乱肠毒素;神经氨酸酶、血凝素;
内毒素及其他毒素。
霍乱肠毒素是一种不耐热的毒素,56℃30min即被破坏,有A、B两个单位。
小带链接毒素能影响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增大细胞间隙,使液体漏出,引起腹泻。
发病机制:霍乱肠毒素引起的分泌性腹泻
典型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剧烈腹泻、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循环衰竭,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
轻重不一,轻症多见,带菌者较多,重症及典型患者病死率极高。
病原体:霍乱弧菌
(一)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点
1.染色及形态
属弧菌科弧菌属,革兰染色阴性(G-),逗点状或弧形杆菌,长约1.5-3.0微米,宽0.3-0.4微米,菌体末端有一根菌体5倍长的鞭毛,运动活泼,在暗视野悬滴镜检时见有穿梭状运动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有关××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状况的初步调查报告2 月 25 日上午 10 时 30 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小朋友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疗为肺炎。
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
”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刻和该学校获得联系,核算有关状况,并及时将初步核算状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
为进一步理解发病状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 10 时 45 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解决状况报告以下。
(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区××路××号。
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 48 个班级,在校学生 1380 名,教职工工 165 名。
(二)发病状况:自 2 月 17 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 2 月 25 日下午 3 时,累计发生 91 例,分布在 22 个班级。
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 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
该患者于 2 月 17 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疗为“上感”,予以抗炎、对症治疗后,现在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状况见表 2—4。
患病学生班级分布状况为:四(6)班 12 人、四(2)班 6 人、五(3)班 5 人,其它班级都有1~2 人。
91 名发热学生中,现在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 50 人,其它 41 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
对 2 月 25 日发病的 8 名学生调查表明,8 名学生都有发热(38~39.5℃)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体现。
其中有 2 名学生已就诊,1 人诊疗为肺炎,1 人诊疗为病毒性感冒,其它 6 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现在诊疗成果不详。
一起霍乱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结果分析

床 症 状 者 依 次 用 统 一 的霍 乱 个 案调 查表 作 详 细记 录 。 霍 乱 弧 菌分 离培 养鉴 定 。对 当 天 的 菜谱 及食 源追 踪 , 宴 主 的 对 家 居 环 境 及 生 活 饮 用 水 、 生 设 施 等 进 行 流行 病 学 调 查 。依 据 卫
村 , 于 茂 名 市 中 部 , 平 原 丘 陵 地 区 , 离 海 边 较 远 。宴 主 家 位 为 距
居 为 普 通 楼 房 , 围 卫 生 环 境 较 差 , 中 随处 可 见 苍 蝇 , 通 设 周 家 三
资 料 与 方 法
1对 象 . 2 进 行 询 问 调 查 , 临 有 对 所 有 就 餐 者 进 行 肛 拭 采 样 , 采 样 标 本 进 行 对
小, 圆形 、 扁平稍 凸起 , 滑 、 润 , 缘 整齐 , 透 明 , 光 湿 边 较 似水 滴
例 标 本 中 9 阳性 , 性 率 为 4 . 7 。其 他 与 本 组 事 件 相 关 例 阳 7 3 的标 本 , 报 告 延 迟 , 因 没有 及 时 采 到 食 物 及 水 源 标 本 进 行 检 验 。
结 论
l基 本 情 况 _
茂 港 区 羊 角 镇 南 华 管 区倪 屋 村 为 一 自然
茂 港 区 羊 角 镇 南 华 管 区倪 屋 村 村 民 廖 某 于 2 0 0 5年 7月 3
日下 午 (7 0 ) 办 生 日宴 , 餐 人 数 1 例 , 中 男 性 1 1 :0 举 就 9 其 O例 ,
女性 9 。次 日早 晨 出现 首 发 病 例 , 当 地 卫 生 院 诊 治 而 病 情 例 到 未 见好 转 , 中午 及 以后 的 2d相 继 出现 继 发 病 例 8例 , 死 至 无 亡 病 例 , 而 引 起 临 床 医 师 重 视 而 逐 级 报 告 给 疾 控 中心 。 从
霍乱的基础知识和防控措施

㈡切断传播途径: 对病人、带菌者的排泄物严格消毒。杀蛆灭蝇。 ㈢保护易感人群。 尚无有效的疫苗投放使用。
十、流行因素
(一)地理位置 (二)传染源不能及时发现与及时隔离 (三)卫生设施不完善 (四)农贸市场卫生管理跟不上 (五)不良卫生饮食习惯 (六)交通日益发达,人群、物流的流动性增大 (七)外来打工者激剧增加 (八)基层防疫网络不健全
㈣临床类型:主要根据脱水程度分为轻、中、 重三型。此外尚有罕见的暴发型(中毒型), 又称干性霍乱。
五、实验室检查
㈠血常规及血液生化: 失 水 引 起 血 液 浓 缩 , RBC 、 Hb 增 高 。 WBC 可 > 10×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 多。失水期间血清钾、钠、氯可正常或降低, 碳酸氢钠下降,可有氮质血症。
谢谢
教学资料整理
• 仅供参考,
㈡疑似诊断标准:具有下列两项之一者。 1、有典型症状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 未一定前。 2、流行期间有明确的接触史,并发生泻吐症 状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㈢鉴别诊断 应和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病毒性肠炎等感 染性腹泻鉴别。
八、治疗
治疗原则: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 对症治疗。 ㈠严格隔离:⑴按甲类传染病行消化道隔离; ⑵报告疫情;⑶确诊患者与疑似病例分别隔离; ⑷排泄物彻底消毒。
2、肌肉痉挛:低钠引起腓肠肌或腹直肌等痛 性痉挛。
3、循环衰竭:脱水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肢冷, 脉细,血压下降甚至不能测到,少尿或无尿。 反应迟钝。
4、代谢性酸中毒:大量HCO3-丢失可产生代谢 性酸中毒,出现呼吸增快甚至库斯莫尔呼吸。
㈢恢复期及反应期:脱水纠正后症状逐渐消失, 少数病人出现发热,以儿童多见,体温38~ 39℃,持续1~3天可自退,可能与肠毒素吸收 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8 Nov,17(33) ・5187・ 嘉善县霍乱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赵淙鸣 ,陶华兴 (1.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嘉善314100;2.浙江省嘉善县第二人民医院,浙江嘉善314100)
[摘要] 目的 分析嘉善县霍乱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做好霍乱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方法对 霍乱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9—10月,嘉善县共报道霍乱确诊病例114例,疫情来势猛,发 病人数多,爆发点较多,病原学分型为O1群霍乱弧茵稻叶型。结论今后政府应增加财政投入,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 设,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强化疾控队伍建设,重点做好农村、城郊结合部、外来人口聚居地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加强防病 知识宣教,提高群众防病能力,防止疫情再度暴发。 [关键词] 霍乱;流行病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0181.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08)33—5187—02
霍乱(cholera)是由0。群霍乱弧菌和0 群霍乱弧菌引 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点防控的两个甲类传染病之一。 2005年9—10月,嘉善县发生的由输人性病例引发的霍乱疫 情,病原学分型为0 群霍乱弧菌稻叶型。此次疫情来势猛, 发病人数多,爆发点较多,它的散发、流行、暴发给人民健康、 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带来了严重影响。为探讨本病流行规 律,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笔者应用 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此作了调查和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05年9—10月嘉善县霍乱病 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及现场流行调查资料,应用描述流行 病学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分析。收集确诊为霍乱的114例均 为住院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其中男69 例,女45例,男女之比为1.53:1;年龄最大87岁,最小7个 月,其中16~45岁年龄组共98例,占总例数的86%。职业: 外地民工95例,学前儿童6例,学生10例,其他人员3例。 按卫生部卫防司1987年编印《霍乱防治手册》标准,全部病例 均经县疾病控制中心或我院取样培养阳性并确认,中型病例 105例,轻型5病例,重型4例。 1.2临床表现 病例均有腹泻,里急后重1例,水样便92 例,稀便20例,洗肉水样便1例,脓血样便1例;呕吐28例, 腹痛21例,发热7例。失水情况:轻度3例,中度29例,重度 4例,声音嘶哑和指腹螺纹干瘪各1例。 I.3转归全部病例治愈出院,其中4例出现休克和急性肾 功能衰竭,属于重型。 2流行情况 2.1地区分布疫情波及全县魏塘、大通、大云、惠民、姚庄 5个乡(镇),其中魏塘镇发病数最多,涉及城东、城桥、魏中、 城南等5个行政村,共104例,占总例数的9l%。 2.2时间分布9月21日大云出现首发病例;9月25—29 日发病50例,形成第1次流行高峰;10月2—4日发病41 例,形成第2次高峰;10月9日起无新病例上报。 2.3疫情暴发点集中在和病源地相邻的乡镇,感染人群集 中在城乡结合部、新建工业区、学校等地。 2。4疾病类型经过对患者、其他人群粪便和外环境样品的 检测,确定病原学为0 群霍乱弧菌稻叶型。 2.5流行因素 由相邻的平湖市输入性病例引发,食物、粪 便传播是主要途径。患者户籍:本地户口仅8例,外地户口 106例,说明此次疫情主要感染群体为外来流动人口。 3扑疫措施 3.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积极配合此次疫情发生 在国庆长假前后。疫情发生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县政 府成立了扑疫指挥部,协调卫生、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及 (乡)镇政府开展工作,统一指挥扑疫工作,制定科学的扑疫措 施,确保财力、人力和急需物品的及时到位,保证了扑疫工作 顺利进行。为防止食品污染,杜绝食源传播,卫生监督员巡回 于大街小巷,对菜场、餐饮店、副食品店(摊)等公共场所进行 采样监测、监督;加强饮水保护和监测,确保居民饮用水的安 全,防止水源性传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设专题节目 向公众通报疫情;卫生防疫、社区中心等部门走村串户,广泛 宣传霍乱防治知识,提高群众防护意识,避免群众恐慌和疫情 蔓延。 3.2深入开展病情调查,全力进行扑疫工作 早期发现患 者,及时处理疫点,是扑疫的关键一环。疫情发生后,县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及医院防保科及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嘉善 县第一人民医院、嘉善县中医院等医疗单位对患者进行了及 时有效的隔离和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留验和医学观察;规 范采样,及时进行病源学诊断;严格按照霍乱防治和消毒技术 规范进行扑疫工作,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了流行。疫情扑 灭后,加强疫后疫情监测和随访,防止其死灰复燃。疫情暴发 期间,卫生部、省市疾控中心专家组来本县实地调研,指导工 作,省市领导深入疫区,认真督导,对疫情及时控制起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 4讨 论 近年来,我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全国百强县中的排名 ・5188・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8 Nov,17(33) 从第34位上升到第29位。在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居环境优 良的地区,暴发霍乱疫情,其深层次问题值得思考。针对疫情 中暴露出的问题,笔者认为今后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 分认识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强化 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及依法实施的基本理念。制定 并落实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和控制 机制。政府应逐步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增加人员培训、检测设 备、应急物资等经费投入;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加强卫生系统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强化疾控中心、定点医院 及规范化肠道门诊建设;加快卫生信息系统网络建设,确保信 息畅通,以便在疫情暴发时及时、准确地发布疫情,减少人为 因素造成疫情失控的现象。 4.2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截止2005年底,本地人口38 万,暂住人口25万,总人口中暂住人口达到40%。这次霍乱 疫情,93%的病例发生在外来人口中,其中绝大多数是民工, 他们的生活、居住条件比较差,且大多缺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 惯。为此,农村、新建工业区、城乡结合部和外来人口聚居地 是防治重点。卫生职能部门要加强上述区域的监管工作,加 强疾病监测和疫情通报,以多种形式宣传防病知识;切实解决 好饮用水、厕所、食堂等基本卫生设施的管理,加强水源和粪 便管理,减少疫情发生的几率。 4.3强化疾病检测队伍建设 必须坚持“积极防治,以防为 主”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积极采取综合性预 防措施_l J,建立严密的疫情报告网,发现疫情,做到早发现、早 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并就地处理。健全各级肠道门 诊,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防止交叉感染。要切实提高疾控中 心的人员素质和业务技能;加强传染病专科建设,增加常见、 多发性传染病诊治技术的培训,提高诊断水平;加强实验室建 设,开展流行病学、病原学科学研究,不断提高防治专业水 平¨2 ;强化对高危人群的保护和定期体检工作。本次疫情由 输入性病例引发,高峰期又在国庆长假,为此,疾病检测部门 要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检疫、监测工作,尤其是夏秋季霍乱高 发期和节假日前后。 4.4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从流行因素上看,本次疫情暴 发以食物型传播为主。工商管理、卫生监督、城管等部门要加 强对宾馆酒店、餐饮店、街头摊贩、农贸市场等地的卫生管理、 监测和监督;加强对海产品、水产品监测,提倡科学食用海 (水)产品,控制指导聚餐活动。本次疫情中本地户口病例8 例,学生病例10例,前者均为私房出租者,后者均为民工学校 学生,由于出租者和外地承租者混居,学生密切接触而交叉感 染。今后,要加强民房出租户、民工学校等地易感人群的食品 卫生监督和常态化管理,防止霍乱疫情及其他传染病的再度 暴发和流行。 [ 参 考 文 献 ] [1]谢立,舒丽萍,杨楚春当前霍乱流行的特点[J].湖北预防医学 杂志,2000,1l(2):142 [2]钟玉清加强霍乱实验室建设,提高执法水平[J].中国国境卫 生检疫杂志,2000,23(3):162~163 [收稿日期]2008—05 25
复合性溃疡21例分析 许宏吉 ,庄垂田 (1.福建省晋江市永和镇卫生院,福建晋江362235;2.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关键词] 复合性溃疡;内镜;幽门螺杆菌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8)33—5188—02
笔者2003--2007年经内镜检出消化性溃疡(PU)患者 326例,其中复合性溃疡(CU)21例,占同期PU总数的6 4%,现将其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1例CU患者中,男18例,女3例,男女之 比6:1;年龄2O~65岁,40岁以上者15例(7l%);病程6个 月~27 a。21例患者皆有溃疡病史,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 初发者19例,胃溃疡(GU)初发者2例。 1.2临床症状典型GU疼痛性质与规律者lO例(48%), 典型DU疼痛性质与规律者6例(29%),以出血为首发症状 者2例(10%),有黑便者7例(33%);其他症状:反酸12例, 嗳气l1例,消瘦9例,食欲减退1O例。所有患者上腹部均有 不同程度压痛。 1.3内镜检查2l例均经内镜检查确诊。溃疡部位:21例 CU中GU分布的部位依次为胃角儿例,胃窦4例,幽门管3 例,体部2例,胃底1例;DU分布的部位依次为前壁1O例,后 壁6例,小弯侧2例,大弯侧2例,降部1例。溃疡大小与形 态:GU直径0.5~1.9 cm 18例,2.0~2.5 em 2例,>2.5 cnl 1例;DU直径0.3~i.0 cm 20例,>1.0 cm I例。GU与DU 的形态以圆形或椭圆形为多,少数为不规则形、线形及菱形 等。伴随病变:糜烂性胃炎4例,胆汁反流12例,幽门变形或 狭窄l0例,胃潴留4例。 1.4病理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检查对2l例GU病灶 黏膜进行活检,符合溃疡16例,浅表性炎症3例,萎缩性炎症 1例,不典型增生1例。取胃窦黏膜组织行快速H.pylori尿 素酶试验,阳性19例(91%)。 1.5治疗与转归本组除2例因出血而住内科治疗外,其余 l9例皆为门诊治疗,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