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高中生物第一册(旧人教版)(原创)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高中生物第一册(旧人教版)(原创)课题: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一、【自主学习】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常见的主要有多种,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基本元素是。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
3.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的不同,可分为::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以上的元素,例如等;:通常是指生物生活所,但是需要量却的一些元素,例如等。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1.大量元素中,是最基本的元素;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约占细胞总量的97%。
生物体的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是由上述6种元素组成的。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却是维持正常不可缺少的。
2.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多种多样的。
3.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
例如,微量元素B能促进萌发和的伸长,当和中积累了大量B时,有利于的顺利进行。
在缺少B时,和萎缩,发育不良。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这个事实说明。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1.在生物体内,由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构成。
由各种共同组成。
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又分化为、和等部分。
2.一般情况下,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占细胞鲜重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旱生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一、水1.水是活细胞中含量的化合物。
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中,水的含量;不同的组织、器官中,水的含量。
2.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和两种,与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约占;自由水以的形式存在,是细胞内的,也可以直接参与,还可以运输。
总而言之,。
二、无机盐细胞内无机盐大多数以状态存在,其含量虽然很,但却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如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许多无机盐离子有重要作用,如血液中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现象;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也很重要。
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教案标题: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复习生物基础知识,巩固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
2.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对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性认识,为高考复习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
1. 生物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梳理。
2. 生物学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 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性认识和整合能力的培养。
2. 帮助学生理清生物学知识的脉络和内在联系。
教学内容安排:
1. 复习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复习生物学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3. 复习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巧。
4. 复习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估:
1. 利用课堂小测验和作业检查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
1.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感受,及时进行个性化辅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
学习潜能。
以上是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的大体框架和内容安排,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有
其他需要,欢迎继续咨询。
高中生物选修一复习课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复习课教案
时间:1课时
目标: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生物选修一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
教学内容:
1. 遗传基础知识的复习
2. 植物生长发育的复习
3. 动物的生活与生存的复习
教学步骤:
1. 开场(5分钟)
- 通过带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生物的学习热情。
2. 遗传基础知识的复习(15分钟)
- 复习基因、染色体、遗传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印象。
3. 植物生长发育的复习(20分钟)
- 复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4. 动物的生活与生存的复习(15分钟)
- 复习动物的生存方式、生活习性、适应能力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规律和特点。
5. 总结与提问(5分钟)
- 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检
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6. 作业布置(5分钟)
-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成果,为下一次复习课做好准备。
教学手段:
-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 通过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评价与反思:
-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 教师要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改善教学质量。
(以上为参考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况进行调整)。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篇1一、指导思想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重点讲解和练习能够拿分的知识点。
二、学科目标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二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
三轮作好模拟训练,增加高考经验,争取__年取得优异成绩。
三、具体措施1、备课中对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怎样呈现给学生要进行充分研究。
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案。
教师要多作题,多参考资料。
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课堂效率。
2、认真搞好练习和试卷讲评,每次训练测试全批全改,分数登记入册。
有练必改,有考必评,练考必讲。
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个问题及原因。
考后及时巩固。
3、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5年高考试卷。
总结高考经验,指导好复习4、二轮专题复习时间3月13日至4月30日,共分12个专题。
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
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
三轮复习时间5月1日至30日,这段时间主要是查漏补缺,全面巩固,综合训练,深化知识,加强学生应考能力。
四轮复习5月30日至6月3日,进入考前知识再现阶段。
主要是回归基础和课本,教师答疑解惑,增强应考信心。
5、教师广泛搜集资料,选择最适合学生的习题进行练习,每练必改,每考必评。
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收到更大效果。
6、认真做好辅优工作,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
1-2-1高中生物必修一一轮复习

第1讲 细胞膜与细胞核
开始上课
揭密 3个 必 考点
澄清 2个易 错点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及特性 ➢细胞核的结构、功能及实验探究 ➢细胞膜的制备及成分鉴定
➢离子过膜都必须通过主动运输 ➢蛋白质进入细胞核要穿过几层膜
规避 2个 误区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功能特性 ➢大分子能通过核孔,小分子也能 ➢高考真题演练 ➢备选素材展台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揭秘高考必考点
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及特性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1.细胞膜的成分
2.细胞膜的功能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揭秘高考必考点
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及特性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看视频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揭秘高考必考点
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及特性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 种运典输例方1式】,(改下编列题叙)述下正图确表的示是细(胞多膜选的) 亚(显A微C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澄清2个易错点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1.离子过膜的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一般为主动运输,因为离 子都带电荷过膜时需要载体和能量。但是也有例外, 如神经细胞中的K+流出细胞外,只通过离子通道进行, 属于协助扩散。
2.蛋白质进入细胞核要穿过几层膜? 蛋白质分子进入细胞核是通过核孔,不穿过核膜。
1.美西螈细胞核移植 2.横溢蝾螈受精卵 3.将变形虫切成两半 4.伞藻嫁接实验
实验结论
美 是 蝾 化 变 再 伞 细西由螈是形生藻胞螈细的由虫、核“帽皮 胞 细 细 的 应 控”的肤核胞胞分激制形颜控分核裂性的状色制裂控、是是遗的和制生由由传分的长细、 胞核控制的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一轮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回顾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概念。
2. 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3. 提供学生进行高中生物考试的有效准备。
教学重点:1. 复习高中生物的核心知识和概念。
2. 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第一课:细胞生物学复习活动1: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分享自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活动2:细胞分裂和遗传- 学生回顾细胞分裂的过程和重要性。
-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染色体的变化,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 学生通过解决遗传问题和计算基因型的方式,巩固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课:生物进化复习活动1: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学生回顾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自然选择的原理。
- 学生通过分析不同物种的适应性特征,理解进化的重要性和机制。
活动2:人类进化- 学生回顾人类的进化历程和人类智慧的发展。
-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类化石和基因数据,了解人类进化的证据和推测。
第三课:生态学复习活动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学生回顾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和组成要素。
- 学生通过研究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相互作用,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活动2: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学生回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原则。
- 学生通过讨论和研究案例,探讨如何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课:分子遗传学复习活动1:DNA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回顾DNA的结构和功能。
- 学生通过模拟DNA复制的实验,理解DNA复制的过程和重要性。
活动2:基因表达和调控- 学生回顾基因表达和调控的机制。
- 学生通过分析基因调控的模型和实验数据,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方式和影响因素。
教学评估方法:1. 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检查学生对复习内容的理解程度。
高中生物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生物复习
教学目标:
1. 复习生物基础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2. 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等相关知识;
3. 解决生物学习中的难点和疑惑。
教学方法:
1. 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促进学习氛围;
2. 设计生物实验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导入生物复习主题;
2. 概念复习:回顾生物基础知识,让学生复习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案例分析:通过生物案例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实验操作:设计生物实验,让学生亲身操作,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5. 综合复习: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生物知识框架;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继续复习生物知识。
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参加生物竞赛和科研活动,提高生物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2. 主动关注生物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导学生跟进学习;
3. 拓展生物学习范围,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1巩固夯实基础一、商业中心1.形成:以公共活动中心或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自发形成的。
2.特点:商品多、流通快、人口多。
3.作用(1)城市发展的`紧要标志。
(2)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
(3)是组织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商品流通的枢纽。
4.组织形式商业街商业小区:由多种营业点构成,建在住宅区内二、商业网点1.形成:自然条件是形成和发展的必需前提。
如山区、平起因于自然条件不同、产品品种不同,产生分工,导致商品流通,显现商业网点。
2.密度:经济发达、人口多、交通便利,则密度大。
山区的商业网点少于平原。
3.效益扩展阅读高中总复习第一轮地理第二部分第2单元第二节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巩固夯实基础一、城市化及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1)含义:一般是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变化成城市地区的过程。
(2)标志:城市人口加添、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加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城市化进程(1)18世纪中叶以前,低水平缓慢增长。
(2)18世纪中叶财产革命以后,加速发展。
(3)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后,空前发展。
二、国家差别1.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显现逆城市化现象。
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发展快,城市发展不合理。
三、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途径1.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4)贫困人口增多及老年人问题;(5)内城衰落。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2巩固夯实基础一、全球变暖1.表现: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6—0.9℃。
2.人为原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大量燃烧煤、石油和自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绝加添。
二氧化碳能猛烈汲取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3.影响(1)引起海平面上升,对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直接威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