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精要实用复习资料
高三诗歌复习资料

高三诗歌复习资料(16首)⑴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下句“沙”对“渚”,读来富有节奏感。
开篇烘托渲染开阔,壮观之景。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木叶,俯视江水,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萧萧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孤独在高处远眺。
“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此联的“万里”(空间)“百年”(时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相互呼应:写出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久客孤独,悲秋苦病,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
尾联对结。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难排遣。
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64岁时,被召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
金政权日益衰败,并且起了内乱。
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于是起用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辛认为:南宋要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但反遭猜忌。
诗歌鉴赏常识专题复习资料1(终极版)(精校WORD版)

诗歌鉴赏常识专题复习资料1(终极版)诗歌鉴赏常识专题复习资料1(终极版)高原的风诗歌鉴赏常识专题复习资料1(终极版)一、考纲要求: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二、鉴赏诗歌的形象(一)、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
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象即为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象,就是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常见题型】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2、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例:(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捻(nin):持取,捻弄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解题思路与方法】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1、塑造的什么形象(意象)。
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游子怀乡,杨柳的缠绵悱恻、惜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
本词上阙的景物有、、、等。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意象)的特征。
这首诗中的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这些景象皆为之景。
3、总结形象意义。
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
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
这首词应是一首写之情的诗作,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
词的上片写残春之景,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诗歌复习资料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请合理补充相关成分,说说最后两联的意思。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如何逐层深入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变化。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皎洁的月光洒落床前,我忧愁得无法入睡,最初仅是披衣而起,屋内徘徊,但心中的烦闷始终无法排遣。
于是,我轻轻踱出了门外,半夜三更,我独自在月下彷徨,孤独感袭上心头。
忧愁彷徨,我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我情不自禁地向千里之外的故乡云树引领而望,可是故乡在何处?我又只好返回室内,心中愁情却一直在翻腾,忍不住泪如雨下!2、这首诗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写游子因明月而起乡愁,因“忧愁”而“不能寐”,因“不能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户”而“彷徨”,因彷徨无告“入房”,一“出”一“入”把游子心中翻腾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禁不住“泪下沾裳衣”。
诗歌以具体生动的动作,逐层深入地刻画了诗中主人公的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诗歌题型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歌题型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诗歌的类型1. 抒情诗:抒情诗是一种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的诗歌形式。
它的主题通常包括爱情、自然、生活和个人情感等。
2. 叙事诗:叙事诗是一种以叙述故事为主要目的的诗歌形式。
它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情节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3. 讽刺诗:讽刺诗是一种以讽刺、嘲讽为主要目的的诗歌形式。
它通常通过夸张、比喻和反讽等手法来揭示社会和人性的问题。
4. 抒怀诗:抒怀诗是一种以抒发感情和情感为主要目的的诗歌形式。
它通常表现出作者的忧愁、怀念、悲伤和感慨等情绪。
5. 咏怀诗:咏怀诗是一种以歌颂和赞美为主要目的的诗歌形式。
它通常表现出作者对自然、人物和事物的赞美和敬仰。
二、诗歌的结构诗歌的结构通常包括节奏、韵律和形式等方面。
1. 节奏:诗歌的节奏是指其语言和音韵的节奏感。
它可以通过重音、轻音、长短音、升降调等方式来表现。
2. 韵律:诗歌的韵律是指其语言和音韵的韵感。
它可以通过押韵、对仗和平仄等方式来表现。
3. 形式:诗歌的形式是指其排比、押韵、对仗和段落的结构。
它可以通过句子、段落和篇章等方式来表现。
三、诗歌的韵律诗歌的韵律是指其语言和音韵的韵感。
它可以通过押韵、对仗和平仄等方式来表现。
在写作诗歌时,人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韵律知识。
1. 押韵:押韵是指诗句中音节或音韵相同或相近的现象。
它可以通过单韵、双韵、交韵和韵脚等方式来表现。
2. 对仗:对仗是指诗句中相邻句子的语音和语义相互呼应的现象。
它可以通过平起、仄起、平仄起等方式来表现。
3. 平仄:平仄是指诗句中音节的轻重、长短和抑扬等节奏感。
它可以通过清平、浊平、清仄、浊仄和双清等方式来表现。
四、诗歌的修辞手法诗歌的修辞手法是指其语言和表达的修辞方式。
它可以通过比喻、拟人、排比、反衬和寓言等方式来表现。
在写作诗歌时,人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知识。
1. 比喻:比喻是指用具体的事物来暗喻抽象的概念。
它可以通过直接比喻、隐喻、暗喻和拟喻等方式来表现。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情感1、望岳(杜甫)本诗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的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2、春望(杜甫)感时伤别,忧国忧民,思乡念亲的情感。
3、石壕吏(杜甫)本诗描写了差吏到石壕村趁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去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含蓄批判和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4、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这首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
5、使至塞上(王维)这是一首纪行诗。
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6、渡荆门送别(李白)此诗写诗人出蜀至荆门所见两岸如画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7、游山西村(陆游)本诗描绘了一幅和平、富饶的农村风俗画卷,表现了诗人热爱家乡、留恋农村生活的情趣。
8、长歌行(《乐府诗集》)本诗以恰当的比喻说明时间的珍贵,勉励青年人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9、野望(王绩)本诗描绘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孤独、抑郁的心情。
10、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这是一首思乡怀归的抒情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本诗描写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
12、黄鹤楼(崔颢)本诗借楼吊古,由景生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愁。
13、送友人(李白)这首诗通过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4、秋词(刘禹锡)表现了诗人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15、鲁山山行(梅尧臣)对大自然的迷恋和热爱之情。
16、浣溪沙(苏轼)这首词上片表现词人面对清新春景的愉快心情,下片进而由寺前西流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
全词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
、1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强烈的爱国情怀。
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1.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初中诗歌总复习 诗歌主题 初三总复习

诗歌主题忧国、忧民、爱国篇r梦中事未发生:渴望/惧怕梦—i ।梦过去之事:怀念/难忘篇目题材关键字主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应傍战场开(战事)②故园菊(故乡)①对思乡的思念②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③对和平的渴望之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①戍轮台(战事一一个人)②铁马冰河(战事)梦(渴望)渴望战场杀敌、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己亥杂诗》①“落红”化春泥(作者自喻)护花(花指图家)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泊秦淮》①亡国(国运衰颓)②商女唱《后庭花》(统治者听)①对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的统治阶层人物的愤慨;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梁甫行》①剧哉边海民(百姓)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雁门太守行》①黑云压城(敌军压境)、甲光向日(待敌)、角声满天(厮杀)、燕脂(战场景色)、半卷红旗、鼓声(突袭)【一场战争】②为君死①对士气高昂、奋力杀敌将士的赞美;②赞颂将士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①中原乱(国运衰颓)②簪缨散(统治阶层)①亡国之痛;②对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愤慨及复国无望的感叹《式微》①胡不归(百姓)②君之故,君之躬(统治者)①对劳动人民的同情②对统治者的愤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①大庇天下寒士②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①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②舍己为人的博大宽广胸怀《卖炭翁》①夺炭的宫使(统治阶层)②被夺炭的卖炭翁(百姓)①对仗势欺人、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宫使的谴责;②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诗歌主题思念篇篇目题材关键字主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左迁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①对友人的同情、关心 ②对友人的思念③对自己过去遭遇的伤感 《次北固山下》 ①乡书、归雁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天净沙•秋思》 ①夕阳西下/小桥流水人家 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峨眉山月歌》 ①半轮秋 ②思君①对故乡的思念 ②对朋友的思念; 《梁甫行》①剧哉边海民(百姓) 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①月如霜②吹芦管、尽望乡 ①对故乡的思念及满心的哀愁 《夜雨寄北》 ①君②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象) ①诗人飘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②对妻子的思念 《春夜洛城闻笛》 ①玉笛、故园 ①思念故乡和亲人 《逢入京使》 ①故园、报平安 ①对故乡、亲人的思念《黄鹤楼》 ①日暮、乡关 ①抒发寂寞惆怅之感和对故乡的愁思 《渡荆门送别》①故乡水、送行舟①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对故乡的依依不舍;《庭中有奇树》 ①遗所思 ①一位妇女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春望》 ①国破、烽火②家书 ③不胜簪 ①忧国伤时; ②思家 ③悲己《关雎》①求之不得②钟鼓乐之、琴瑟友之 ①小伙子追求思念的姑娘求之不得的痛苦及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蒹葭》①从之①抒发了思慕、追求心上人而不得的诚挚感情梦:旧人旧事旧景+渴望发生的事忆:旧事旧景旧人月/夕阳/雁/边塞乐声(笛、芦管、琵琶、羌管)直接抒情家/故人/故国/君/弟想象(联想)意象(寓情于诗歌主题孤寂、抑郁、惆怅、悲愤篇哀悲]喜爱、愉悦篇喜悦►描绘明丽、美好的景色(一般是春景)/直接抒情:喜、闲适、恬静、淡泊篇恬静k描绘清幽、宁静之景/人境合一豪情篇豪迈►描绘雄伟壮丽之景/借景抒情情感复杂篇哲理篇言志篇►。
语文诗歌复习资料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鉴赏及答题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共38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整理加工:四川省遂宁市语文新课改一、文学常识1、李白(诗仙):太白、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豪放飘逸,想象丰富2、杜甫(诗圣):子美、现实主义。
忧国忧民(诗史)、沉郁顿挫、格律工整3、白居易(诗魔、诗王):乐天、香山居士、白文公、现实主义、。
新乐府”“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讽喻现实、通俗易懂4、李商隐(小李杜):义山、玉溪生。
咏史诗、无题诗、辞藻华丽、构思新奇二、诗歌分类诗歌常见题材(内容)有:送别诗、思乡诗、闺怨诗、隐逸诗、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写景抒情诗、咏物诗、托物言志、怀古诗、咏史诗(抒怀、讽今)、哲理诗、日常生活诗等。
1.体裁(格律):古体诗、近体诗(律诗,8句,首联、颔联、精练、尾联。
绝句,4句)三、附本册课本诗歌单元的主要表达技巧1、典故《锦瑟》庄生梦蝶,望帝化鹃、鲛人泣泪2、对偶律诗的颔联和颈联3、比喻《琵琶行》(音乐描写)4、拟人《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5、夸张《蜀道难》6、互文《蜀道难》《琵琶行》7、对比《琵琶行》《马嵬》(其二)8、拟物《蜀道难》“所受或匪亲,化为狼与豺”9、衬托《琵琶行》“东船···”10、排比、反复、赋比兴、重章叠唱 1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1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相生、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托物言志四、中国古诗的审美心理中国古诗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传统的审美习惯。
屈原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馋佞”中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望月则怀远思乡念亲”“女伤春,士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流逝,观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听子规夜啼则悲伤思归”“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诗意回归自然”诸如此类的审美心理都与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系。
在历史的积淀中被赋予了某些固定的言外之意和感情色彩。
唐诗宋词更是以悲愁为美,“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离别的,隐逸是解脱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
把握了这个特点,对很多古典诗词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五、鉴赏诗歌的形象1.诗人形象(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景物形象如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3.意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
4.意境“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常见的意境有:孤寂冷清,清幽静谧,雄浑壮阔,苍凉悲怆,清新明丽,恬淡闲适等。
例1 野菊 [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支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鉴赏诗歌的语言1.精炼传神的词抓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
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
①传神显旨的词。
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
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句中的“尽”是“都”的意思,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②以动衬静的词。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句中的“喧”和“动”二字,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以便更好地表现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③化静为动的词。
如“乱石穿空”的“穿”字。
“山青花欲燃”的“燃”字。
④含有修辞手法的词。
如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弄”字便将花写得摇曳多姿起来。
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
“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2.叠音妙用的词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
如《迢迢牵牛星》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濯细手,札扎弄机杼。
”3.颜色渲染的词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欣赏时,首先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
如杜甫《绝句四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二句中黄与翠、白与青,互相映衬,物象的色相、明度、彩度之间是那么协调,整个画面展现出清晰的空间感与和谐的暖色感。
例3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 阅读《沁园春•长沙》,然后回答第2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请从词的上下片中各找出一个起领起作用的字,并简要阐明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的使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景物描摹,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叙事抒情、写人抒情、用典抒情、咏史抒情等)。
(二)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衬托、抑扬结合,赋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用典等。
(三)行文结构:开门见山、总领全诗(词)、全诗诗眼、承上启下、起承转合、铺垫、伏笔、照应、卒章显志、以景作结等。
(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双关、对偶、排比、对比、夸张、反问、设问、用典、反复、互文等。
在实际的运用中,多种修辞又往往是一起连用的。
例5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下列思想内容值得关注:忧国忧民、当道昏庸、山河沦丧、离乱痛苦、同情百姓、怀古咏史、借古讽今、昔盛今衰、国家前途、建功立业、感奋振作、蔑视权贵、愤世嫉俗、仕途感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登高览胜、寄情山水、青春易逝、触景生情、伤春悲秋、闺思春怨,忆友怀旧、激励友人、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离情别绪、羁旅愁思、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归隐田园、田园情趣、坚守节操、表现哲理等。
九、综合训练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一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分析诗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