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加与减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加与减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加与减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加与减(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一、单选题1.一根绳子长100 米,第一次用去38 米,第二次用去47 米。

现在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列式是( )。

A.100-38-47 B.100-(38+47)C.38+472.最大的两位数减去最小的两位数,再减去34,结果是( )。

A.35B.45C.553.下面算式的得数小于80的是( )。

A.29+37+15B.68+24-15C.90-31+254.书店进了80套《科技连环画》,上周卖了35套,这周卖了28套,求还剩多少套,列式不正确的( )。

A.80-35-28B.80-(35+28)C.80-(35-28)5.奶奶买了10个苹果,7根香蕉,8个桃子,一共买了( )水果。

A.25B.24C.15二、判断题6.计算62-15+35时,可以先算15+35=50,再算62-50=12。

( )7.100-15-25和100-15+25的计算结果相同。

( )8.同学们排成一列,从前数或从后数小明都排在第23个。

说明一共有46个同学。

()9.在一道减法算式里,被减数是70,两个减数都是20,差是30。

( )10.从24数到32,一共数了8个数。

( )三、填空题11.车上原来有52人,到站以后,下去9人,又上来15人。

车上现在有 人。

12.共有84个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 个。

13.3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 袋,还剩 块。

14.76个鸡蛋,每10个装一盒,可以装满 盒,再加 个鸡蛋,就又能装满1盒了。

15.小明第一个月存了5元钱,以后每月都比前一个月多存2元钱,5个月一共能存 元钱。

16.有一些珠子,10个穿一串能串5串;如果5个穿一串,那么能穿 串。

17.亮亮看一本58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8页,第二天看了30页,第三天他应该从第 页看起。

四、计算题18.计算出结果。

(1)24+38+32=(2)97-25-47=(3)53-(9+37)=19.列竖式算一算。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练习一(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练习一(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练习一(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符号及其含义。

2.认识数字0-10,并能对其进行加减运算。

3.掌握横式排列加减法口算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思维独立性,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1.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符号。

2.数字0-10的加减法口算。

3.横式排列加减法口算。

教学重点1.认识数字0-10,并能进行加减运算。

2.掌握横式排列加减法口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横式排列加减法口算的基本方法。

2.在口算过程中保持正确性,避免出错。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2.合作探究法3.教师讲解法4.问题解决法教学手段1.讲义2.习题3.板书4.视频教学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导入新课题,让学生了解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口算中学会使用加法和减法符号,并对数字0-10进行对应的加减操作。

2.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上学期所学习的加法和减法基础知识,来逐步引入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

2. 学习新知识1.对加法和减法概念进行讲解,并通过口算的方式让学生能理解其含义,并掌握其符号。

2.让学生回忆数字0-10,并通过加减口算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这些数字进行加减运算,避免学生对口算挑战性过高而导致的学习阻碍。

3.展示横式排列加减法口算的基本方法,通过示物教学让学生了解横式排列加减法口算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该方法。

3. 学生自主学习1.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生自主学习横式排列加减法口算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2.在学生小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遇到多组加减式,通过小组合作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并逐步掌握横式排列加减法口算的基本方法。

4. 课堂总结1.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监督指导,以及提醒和评价学生的表现。

2.教师利用板书来总结该堂课讲解内容,让学生再次回顾所学习的知识点,尽可能的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课后作业1.针对上课的加减口算进行练习,每个学生完成不低于50道题目。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单元的加与减。

我们将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情景,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我通过PPT展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例题,并进行讲解。

例如,我讲解如何计算“2+3”、“42”等。

3. 随堂练习:我在讲解完例题后,给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例如,“5+2”、“74”等。

4. 小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5个糖果,他给了小红2个糖果,他还剩下多少个糖果?”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加法和减法的符号、运算方法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我布置了一些作业题目。

例如,“2+3=?”、“42=?”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答案,以便学生能够及时核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对于加法和减法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关注和指导。

对于拓展延伸,我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习,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同时,我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他们深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和发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加与减-测试卷标准卷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加与减-测试卷标准卷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加与减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一只青蛙一天吃42只害虫,两只青蛙一天吃()条害虫。

A.84B.80C.42D.442.72与最小的两位数的和是()。

A.82B.73C.273.下面算式结果最接近70的是()。

A.46+25B.47+34C.100-94.算式73-45不可能表示()。

A.73比45多多少B.73与45的和是多少C.45比73少多少5.算式63-(23-5)的得数是()。

A.45B.55C.356.45+3()43+5。

A.=B.>C.<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30个小朋友排队,笑笑前面有18人,她后面有12人。

()2.如果☆-12=8,那么☆=20。

( )3.笔算加、减法都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

()4.()5.计算26+30时,先算6+30=36,36+20=56。

()6.有18枝红玫瑰,康乃馨比红玫瑰多6朵,郁金香比康乃馨少3朵。

郁金香比红玫瑰多3朵。

()三.填空题(共6题,共17分)1.填一填。

57=________+7 35=30+________ 68=60+________2.填上“<”、“=”或“>”。

(1)48+3_______45+8 (2)5+77_______70+5 (3)38+10_______30+183.请帮我填上“>”“<”或“=”.(1)38-9______30 (2)56-7______50(3)63-5______60 (4)48-8______404.在横线上填上>、<或=。

(1)47+5________43+7(2)98-70________45-75.在横线上填上“>”、“<”、“=”。

(1)73+2______37 80______75(2)60+38______50+38 30+66______3+606.小刚和小明共有邮票90张,小刚送给小明18张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小明原有邮票()张。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PPT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PPT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略
(2)美美一共收集了多少节废旧电池? 24+38+29=91(节) 答:美美一共收集了91节废旧电池。 (3)笑笑一共收集了多少节废旧电池? 26+34+32=92(节) 答:笑笑一共收集了92节废旧电池。
归纳总结:
三个数连加的方法多样化,竖式计算时,
台)
北国电器 百汇家电 太盛家电
电扇 冰箱 洗衣机 35 10 21 32 33 12 12 20 40
(1)三个超市一共卖出多少台电扇? 35+32+12=79(台) 答:一共卖出79台。
(2)三个超市一共卖出多少台冰箱? 10+33+20=63(台) 答:一共卖出63台冰箱。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略,答案不唯一。
=98
=87 4 9 6 6 + 11 7 + 3 2 6 6 9 8 3 3 6 2 + 21 9 + 2 5 6 2 8 7
4.下表是我国运动运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1)2000 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28 +16 +15 =44 +15 =59(枚)
答:2000 年一共获得奖牌59 枚。
4.下表是我国运动运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2)2008 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51+21 +28 =72 +28 =100(枚) 答:2008 年一共获得奖牌100 枚。 (3)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并尝试解答。
如:2012 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38 +27 +23 =65 +23 =88(枚) 答:2012 年一共获得奖牌88 枚。
+ 30
54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数线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比如“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加法?”
具体内容包括:
- 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运用数线、计数器等工具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
-列式计算:10以内加法和减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
-解决涉及加法和减法的实际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加与减》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使其能够理解数的概念,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和计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加与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东西变多或变少的情况?”比如,你的玩具多了几个,或者分给了朋友一些。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加与减的奥秘。
举例:购物时计算总价,已知部分商品价格,求解总价。
2.教学难点
(1)进位与退位:在加法和减法运算中,当某一位数相加等于10或者不够减时,需要进位或退位。这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举例:计算58 + 7时,个位数8和7相加等于15,需要进位到十位数。
(2)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运算中,当个位数不够减时,需要从十位数退位,学生容易在这一环节出现错误。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1.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加与减》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但加减法的运算还是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加减法的运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正确进行加减法的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加减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实例等,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2.学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用于学生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的加减问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用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的加减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加减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加与减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 10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