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诗歌——大长征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详解及练习(解析版)

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详解及练习(解析版)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七律•长征(一)开卷有益1.课文简介《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2.课文主旨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知人论世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手不释卷七律①·长征②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③,万水千山只等闲④。

五岭⑤逶迤⑥腾细浪⑦,乌蒙⑧磅礴走泥丸⑨。

金沙⑩水拍云崖暖○11,大渡桥○12横铁索○13寒○14。

更喜岷山○15千里雪,三军○16过后尽开颜○17。

(1)词句注释①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②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③难:艰难险阻。

④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⑤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⑥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描写长征的诗歌有哪些

描写长征的诗歌有哪些

描写长征的诗歌有哪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飘扬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强无畏的象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长征的诗歌,欢迎大家阅读!1、《无题》——聂荣臻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

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

2、《无题》——杨成武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

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

3、《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过草地》——张爱萍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5、《长征》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6、《七律》——乌兰夫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7、《三十五岁生日寄怀》——陈毅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8、《清平乐·会昌》——毛泽东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9、《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0、《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七律●长征》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知识点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五、理解词义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长征诗歌——精选推荐

长长征诗歌——精选推荐

长征诗歌-纪念长征(21首)一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

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

横空出世入天将,绝地逢生穿铁蹄。

一曲悲歌多壮烈,千秋正气树丰碑二滚滚红流染碧空,飘飘巨练舞长虹。

千山飞越云追月,万马奔腾虎啸风。

天地低昂歌正气,江山驰骛走英雄。

梦随万里长征路,凭吊忠魂觅旧踪。

三千古江山吊英雄,红流磅礴走工农。

湘江血战连天浪,泸定飞行绝地风。

走马南天人似铁,挥鞭北地气凌虹。

江山不负英雄志,遗有风流天地中。

四博古先生羞博古,翻云覆雨一言行。

兵临赣水狼烟滚,苦战湘江腥雨倾。

将士阵前纵喋血,书生纸上尚谈兵。

古城遵义英雄出,力挽狂澜日月擎。

五古城遵义出真龙,一代伟人毛泽东。

赤水河边遗妙笔,金沙江畔走神工。

兵胜诸葛不毛地,将越达开绝境中。

三面红旗期陕北,英雄弯弓引雕弓。

六一曲悲歌天地荡,红军血雨染湘江。

惊涛骇起连天雪,烈火熊燃彻夜光。

战马长嘶偎侠骨,飞鸿凄唳俯沙场。

湘江呜咽湘君泣,今古英灵是国殇。

七一代枭雄石达开,安顺兵败不胜哀。

江河横断英雄路,风雨终消霸世才。

身陷重围孤奋战,军临死地久徘徊。

风云巧遇百年后,万里长征走疾雷。

八一桥飞越风云里,大渡河头兵马行。

号角齐鸣穿地裂,炮弹俱发向天倾。

满腔正气冲霄汉,千古悲歌泣鬼灵。

深褐斑斑看铁索,终为壮士血凝成。

九天风浩荡天神怒,一面红旗上雪峰。

背顶寒天吹面雨,足踏冻土打头风。

漫山壮士猛如虎,动地豪情矫胜龙。

一代伟人衣雪点,风流儒雅赋苍穹。

十窃国窃军张国焘,红军队里一飞枭。

朝违北上搞分裂,暮作南冠降敌曹。

狼子心肠血开口,阴阳权术暗藏刀. 奴才面目一朝现,人物风流也折腰!十一万里长征歇远行,茫茫草地久纵横。

兵濒死地不曾灭,祸起萧墙但又生。

同室操戈千古恨,扬镳分道五更星。

才超益德板桥上,喝退曹操万甲兵。

十二地缘深处莽千里,天宇尽头红一边。

千曲蜿蜒过草地,三军磅礴走泥丸。

马革饥餐粮食尽,河流渴饮血拼干。

人间风雨出奇迹,正气悲歌动九天。

十三一道鬼门腊子口,长征北上挡头行。

《七律·长征》古诗欣赏

《七律·长征》古诗欣赏

• 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 情, 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
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 受, 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 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 一首八行
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 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首联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 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 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 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 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 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 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 “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 是红军精神的外显。一般说来,以地名入 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但毛 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 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 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 文字锤炼的功底。
•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 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 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 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 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长征 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 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 其中包括了多少
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 泣鬼神的故事。 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 《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 《念奴娇·昆仑》、 《清平乐·六盘山》,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 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 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 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 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 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 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 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 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 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 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

关于红军长征的诗歌五首

关于红军长征的诗歌五首

关于红军长征的诗歌五首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红军长征的诗歌五首,欢迎大家阅读!一、《七律·长征》近现代: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白话文释义: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二、《江城子•忆长征》近现代: __民长征万里路迢迢,风萧萧,雨飘飘。

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

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

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

身居京华,常盼归鸿早。

抽出心丝填旧句,写往事,万年骄。

白话文释义:长征路迢迢万里,风萧萧,雨飘飘。

崔浩气比天,一千军势如潮水。

为了洗雪国家的耻辱洒热血,真理在,恨不能消融。

梦见断推窗听鼓角,冷月色皎洁,流萤高。

身在首都,常看归鸿早。

抽出心丝填原句,写往事,万年骄傲。

三、《清平乐·六盘山》近现代: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白话文释义: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四、《忆秦娥·娄山关》近现代: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白话文释义: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毛泽东:七律·长征

毛泽东:七律·长征

【导语】《七律·长征》是⽑泽东的诗篇之⼀,是⼀⾸中国⾰命的不朽史诗,⾰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达了⽑泽东的艺术风格和⾼昂⽓概。

它是中国⾰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千⼭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泥丸。

⾦沙⽔拍云崖暖, ⼤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千⾥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 【译诗】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 千⼭万⽔化区区⼩事不⾜道来。

五座⼤⼭蜿蜒荡起细⼩的波浪, ⾼峻的乌蒙⼭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沙江的⽔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的千⾥⽩雪, 三军将⼠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赏析】 长征如此伟⼤复杂的题⽬,⽑主席以⼀⾸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神的故事。

诗⼈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关》、《⼗六字令三⾸》、《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这些诗都是写⼀景⼀地,并以此来表达⼼情,着重在于侧写。

⽽这⾸《长征》,从题⽬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从正⾯挺⾝⽽出,运酣畅之笔朝四⾯⼋⽅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七律担当了⼆万五千⾥,担当了⼀个庞⼤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如今“长征”这个词语已成了我们⽇常⽣活中频频使⽤的⼀个词语(含有丰富的引伸意义),它是⽑主席毕⾝提倡的⼀个主题——继续⾰命的主题。

那就是“⼀万年太久,只争朝⼣”,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

即便在邓⼩平时代改⾰开放的草创时期,就曾提出出⾃“长征”的⼀个⼝号:党中央号召全国⼈民,尤其是全国青年争当“新长征的突击⼿”,它的意义是重⼤的。

犹如诗⼈⽑泽东在夺取江⼭后也说过类似的话,万⾥长征只迈开了第⼀步,同志们任重⽽道远。

打了江⼭还要建设江⼭,这些都真正形同长征。

⽽且在中国⼈的传统⽂化中,长征也⽐喻⼀个⼈应⼀⽣奋⽃,⾃强不息,冲锋不⽌,直到⽣命的尽头。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命英雄主义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七律·长征》 【原⽂】 红军不怕远征难,⾦沙⑶⽔拍云崖⑷暖⑸。

万⽔千⼭⑹只等闲⑺,⼤渡⑻桥横铁索⑼寒。

五岭⑽逶迤⑾滕细浪⑿,⒀更喜岷⼭⒁千⾥雪。

乌蒙⒂磅礴⒃⾛泥丸⒄,⒅三军⒆过后尽开颜⒇。

【题解】 ⼀九四九年四⽉⼆⼗⽇,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的千⾥长江上,分三路强⾏渡江。

⼆⼗三⽇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了纪念这个伟⼤的⽇⼦,⽑泽东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⑴七律:七⾔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种,每篇⼀般为⼋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联、含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字押平声韵,⾸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⑵长征:⼀九三四年⼗⽉间,中央红军主⼒从中央⾰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转移,经过福建、江西、⼴东、湖南、⼴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肃、陕西等⼗⼀省,击溃了敌⼈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然界的⽆数艰险,⾏军⼆万五千⾥,终于在⼀九三五年⼗⽉到达陕北⾰命根据地。

⑶⾦沙:指⾦沙江,是长江上游的⼀段。

⑷云崖:⾼耸⼊云的⼭崖。

⑸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样。

⑹万⽔千⼭:这⾥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数,⽔⽆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⑺等闲:平常,不放在眼⾥。

⑻⼤渡:指⼤渡河。

⑼铁索:⼤渡河上泸定桥,它是⽤⼗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⑽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东、⼴西四省边境。

⑾逶迤:绵延曲折的样⼦。

⑿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浪花。

⒀五岭逶迤腾细浪:⼤庾、骑⽥、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东、⼴西四省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