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旗教育专题片解说词精选

合集下载

学校党建专题片解说词:榜样凝聚力量、关爱伴随成长

学校党建专题片解说词:榜样凝聚力量、关爱伴随成长

学校党建专题片解说词:榜样凝聚力量、关爱伴随成长【解说】:南平七中中学座落于南平市九峰山的西麓,创建于1972年,2004年8月被确定为延平区农民工子女定点就读学校之一,现已经有19个教学班, 教职工61人,在校生921人,其中农民工子女人数就达387人。

学校党支部团队现有党员24人。

因为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生源构成复杂、素质较低,管理难度大,有段时期以来教学成绩排位较后,少数党员存在着消极观念,影响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同时也影响了学校的发展步伐。

【采访·同期声】:万国治、张玲谈到个别党员消极现象(部分党员教师原来对农民工子女的不关心、教学不用心、成绩不突出)。

【解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部分党员的消极现象也使作为火车头的校党支部失去了动力和向心力。

英语教研组组长、延平区骨干女教师徐玲,最开始对入党比较积极,看到这些现象在入党的问题上开始犹豫起来。

【采访·同期声】:徐玲谈自己的想法……【采访·同期声】:林方锦校长谈管理的难度……【解说】: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针对学校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南平七中全面推行了“三争四联五带头”工作机制,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措施。

一、党员的行动:先行先试作表率【采访·同期声】:采访普通教师对党员的理解(即先锋先行先试,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述)。

【解说】:高水平的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南平七中师资建设的目标。

作为党员教师在“三争四联五带头”活动中首先应该做到“三争”和“五带头”。

“三争”即党员要在各自岗位争当教学能手,争当管理行家,争当师德标兵;“五带头”即党员要带头学理论,带头搞教研,带头创业绩,带头做奉献,带头遵纪律。

(字幕:“三争”争当教学能手,争当管理行家,争当师德标兵;“五带头”带头学理论,带头搞教研,带头创业绩,带头做奉献,带头遵纪律。

家校协同育人专题片解说词

家校协同育人专题片解说词

凝心聚力谋发展立德树人谱华章——家校协同育人解说词解说词:巍巍白狼山下,悠悠六股河畔,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

这里——书香满园,这里——绿荫遍地,这里——是雏鹰展翅的高地,这里——是梦想起飞的舞台。

这,就是建昌县玲珑塔寄宿制初级中学。

第一部分、潜心办学结硕果解说词:建昌县玲珑塔镇,山清水秀,景色优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在这钟灵毓秀之地,尊师重教之乡,有一个让少年向往的地方—玲珑塔寄宿制初级中学。

它位于镇政府所在地,占地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现有17个教学班,在校生837人,教职工111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高级职称有 47人,获市县级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和骨干教师共 38人。

优雅的环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多年的文化积淀,使我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解说词:这里是书香飘逸的学园,这里是传承文明的乐园。

文化是无声的力量,走进玲珑塔寄宿制初级中学,你会立刻感到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

驻足楼前,赫赫醒目的校训、匠心独具的校徽催人奋进。

走进中厅,内涵丰富的办学理念、师生品质、校长寄语等书写着玲中人的信仰追求。

漫步楼中,宽敞整洁的教室回荡着孩子们的琅琅书声;明净典雅的图书室里,闪动着学子们求知若渴的青春脸庞;走廊过道一步一景,班级文化一班一品……徜徉校园,运动场上,活跃着孩子们矫健的身影;少年宫中,飘动着少年们欢乐的歌声;意气风发的学子在平整干净的操场上指点江山,生机勃勃的鲜花绿树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一砖一石都说话,一草一木都育人”,玲中校园的每一处都流淌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解说词:玲珑塔寄宿制初级中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底蕴,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玲玲塔中学,2008年,原谷杖子第一初中和谷杖子第二初中与玲珑塔中学合并后,正式更名为“建昌县玲珑塔寄宿制初级中学”。

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务实求真,砥砺前行,步步探索,点点积淀,现已初步形成了行政管理“条块互动,分层负责”、德育管理“制度化,系统化,网络化”、教学管理实行“全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支敬业、爱生、严谨、笃学的师资队伍,造就了一个勤学、善思、活泼、向上的学生群体。

专题片解说词:雏鹰,从这里起飞

专题片解说词:雏鹰,从这里起飞

专题片解说词:在民办教育星罗棋布的大巴山下,她,好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沁人心脾;在学前教育方兴未艾的峡江之滨,她,好似一叶迎风扬帆的小舟,叩人心扉。

她,就是地处209国道边、距离巴东长江大桥13公里、革命老区二淌垭的巴东江北乡亲幼儿园。

雏鹰,从这里起飞——巴东江北乡亲幼儿园创建州级示范幼儿园巡礼当你踏进生机盎然的江北乡亲幼儿园,无不感受到处处荡漾着春日律动的气息,释放着蓬勃的生机和希望,成为巴东农村幼儿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

巴东江北乡亲幼儿园是2010年8月经县教育局批准、县民政局登记、县技术监督局注册的一所民办幼儿园,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规格,占地2820平方米,建筑面积2586平方米,户外活动场1280平方米,固定资产391万元。

2012年春季学期拥有教职员工24名,其中幼教专业或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12人。

在园幼儿198名,其中留守儿童159名,以邻近的东瀼口镇6个村和溪丘湾乡8个村为中心,辐射巴东江北各乡镇,是全县第一所拥有自己发展基地、截至目前建筑规模最大的农村幼儿园。

面对激烈的学前教育市场竞争和风云变幻的幼儿教育改革形势,举办者以回报父老乡亲、促进农村和谐为己任,遵循教育效益优先的原则,坚持“让农村幼儿享受城市教育、让贫困孩子学会自主发展”为办园宗旨,秉承“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基、为农村和谐建设服务”的办园理念,按照“一年抓规范,规范谋发展;两年上质量,质量求生存;三年造特色,特色创品牌”的办园思路,竭力打造“小班化授课、个性化发展、生活化保教、和谐中成长”的办园特色,探索农村幼儿分层保教、家园共育、保教结合的农村幼儿发展课题,信守“幼儿教育有爱心、对待家长有诚心、教学工作讲精心、生活护理讲耐心”的承诺,让农村幼儿享有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平等民主的生存空间、博爱真诚的情感体验、自主创新的成功尝试,逐步实现“管理精细化、环境城镇化、保教专业化、培养个性化、服务人性化”的办园目标,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幼教发展规律又不脱离本园园情,既符合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又能让家长认可的特色发展之路。

这是一片明朗宁静的天空

这是一片明朗宁静的天空

三堡寄宿制小学特色教育专题片解说词这里是一片明朗宁静的天空,芳草茵茵,雏鹰展翅;这里是一片培育英才的沃土,绿树红花,共享阳光雨露。

在三堡寄宿制小学成立的三年来,紧紧围绕“以生为本、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将特色建设纳入课程管理。

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经典诵、第二课堂、阳光体育等特色活动。

书香弥漫校园,第二课堂蓬勃发展,阳光体育充满生机,像春日和煦明媚的阳光撒满了校园。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如滚滚东逝的黄河,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恰似璀璨晶莹的明珠,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它是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它是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而今这颗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昭示出永恒的光辉。

它已在三堡寄宿制小学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它已走进每一个三堡学子的心灵。

2009年建校以来学校积极开展了“诵读经典,奠基人生”的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每天早晨、下午时间安排20分钟专门用于指导学生诵读经典,低年级由老师领诵《三字经》,中年级诵读《弟子规》,高年级诵读《德道经》,每周还专门安排一节课用于经典诵读。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诵经典文,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在学校中您处处可见华夏经典文化——楼梯台阶上、楼道内有宣扬儒家文化的经典语句;教学区、生活区的走廊上有宣扬儒家文化的图画;在学生宿舍还有学生自己选择的经典名言。

一系列的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诵读水平、母语感受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

崇德尚智、健体蕴美、文明谦让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带来了一片盎然生机!学校将沿着“亲近中华经典,诵读中华经典”的道路继续品味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感受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

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让中华诗文艺术之花在学生的生命中永远芬芳,让五千年文化的血脉在九百六十万的神州永久传承!三堡寄宿制小学认真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并以此为辐射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学校各项工作都呈现出了百花争艳的局面。

宣传片儿解说词

宣传片儿解说词

求真务实谋发展齐心协力谱新篇“哈腾套海”,蒙语意为黄河之湾,它是百万年来黄河河糟不断位移的产物。

哈腾套海农场最早为巴音锡勒机耕农场,五九年改建为哈腾套海综合林场,六九年组建成为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七五年兵团撤销,改为哈腾套海农场沿用至今。

场部地理座标东经107°01′,北纬40°35′。

行政区划属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场部距离巴彦淖尔市42公里,距磴口县38公里,距包兰铁路头道桥火车站货运场12公里,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擦场而过并与农场油路相连,场内建有35×2千伏高压变电站以及移动、联通电信塔和自来水供给设备,交通运输方便、电力供应充足、信息传递快捷,基础设施十分完善。

哈腾套海农场,这颗镶嵌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的明珠,从五八年建场至今,经过上下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是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真正焕发出她的青春,从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令人向往的米粮乡。

哈腾套海农场曾经是粮食生产超千万斤的大场。

长期以来主要出产小麦、玉米、豆类等粮食作物和甜菜、葵花、籽瓜等经济作物。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哈腾套海农场党委从实际出发,确立了“为市而种、为养而种、为工而种”的指导思想,以科学的发展观,走上了“农工商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的多功能产业化发展道路,现已建立了稳固的小麦、制种玉米、番茄、葵花、脱水菜、瓜果、甜菜等特色农业生产绿色基地3万余亩,订单面积占总播面积的70%以上。

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全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全场牲畜总头数达25000余头(只),建成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一处和现代化奶站一座,年创产值210万元,职工畜牧养殖收入占到总收入的35%以上;引进番茄酱加工厂、脱水蔬菜厂、面粉加工厂、农副产品收购站以及硅铁冶炼厂等企业,基本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

哈腾套海农场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俗话说“吃饺子要吃一篓油,种地要种沙盖楼”,正是基于这种下部为红泥土、表皮为薄沙层的特殊土壤结构和中温带大陆沙漠季风气候,使得这里具备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的特征,这为各类农作物形成干物质和糖份积累提供了最好的生长条件和环境,不仅有优质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还有倍受各地客商青睐的葵花籽瓜系列经济作物,更造就了哈腾套海农场出产很多种类的诸如苹果梨、啤酒花等名、优、特产品,其中有驰名中外的“王爷地甘草”、被兴誉为“天下第一瓜”的“华莱士”等。

主题教育文化长廊解说词

主题教育文化长廊解说词

主题教育文化长廊解说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为了满足广大民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望,让人们在探索中感受到思想力量的魅力,我们特意创建了主题教育文化长廊。

本次解说将带您领略这一美轮美奂的艺术殿堂。

一、引言主题教育文化长廊位于城市中心,是一个以宣传、展示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的场所。

通过搭建一个多样化、全方位体验式的空间环境,为民众提供了感悟传统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观念的机会。

二、文脉编织在进入主题教育文化长廊之前,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下这里面独特而富有意义的形态安排。

整个长廊被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都代表了中国历史上重要时期或者某种特定主题。

通过这种方式,在展示不同内容时能更好地体现历史的脉络和思想的连贯性。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走进这个美丽而神奇的长廊。

三、传统文化区第一个区域是传统文化区,主要展示中国五千年悠久而辉煌的传统文化。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各种艺术形式的演绎,比如京剧、书法、盆景等。

通过观看表演和互动体验,您将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与魅力,并感受到优秀文化对人们精神境界提升的重要作用。

四、思想大师区接着我们来到了思想大师区,在这里呈现了我国历代伟大思想家、科学家以及艺术家们的生平事迹和重要成就。

他们以自己深邃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为社会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通过展示他们宝贵遗产和学说理念,我们期待引发观众从中获取灵感,形成自己独特而深刻的思考。

五、时代发展区时代发展是长廊中一个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场景还原展示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迁。

比如,你可以看到古代农耕文化、近代工业革命时期以及当今信息科技蓬勃发展等。

这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让大家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历史,感受到时代变革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六、艺术欣赏区最后我们来到艺术欣赏区,在这个空间里集中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和珍贵文物。

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陶瓷品,它们都代表着中国传统美学理念和创造力。

学习实践活动纪实专题片解说词

学习实践活动纪实专题片解说词

学习实践活动纪实专题片解说词这里是昔日的辽上京古城,如今是一片看似和其它地方没有任何区别的普通草场。

夏秋时节,绿草茵茵,蜂飞蝶舞,青牛白马徜徉其间,悠然忘返。

但,草场里的碎石瓦砾,草场边上的断壁残垣,依稀渗透出千年以外的烽火狼烟,刀光剑影。

契丹,一个无比强悍的民族,一个雄踞北方200余年的强大政权,在历史漫长的滴漏声中睡梦婆娑(读suo。

你读的shA)。

看这,——从沧桑的夯城向北,一座紧邻旧日帝国的城镇花红柳绿,车水马龙,沐浴着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阳光雨露,正一步步踏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铿锵跫音。

出标题:科学发展新上京20XX年3月27日,巴林左旗隆重召开全旗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

旗委书记、旗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王玉树在会上作动员讲话,要求全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以开展此次活动为契机,强力推动思想解放、转变观念、提高效率、抓好落实,圆满完成学习实践活动各项任务。

这次会议的召开,吹响了全旗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号角。

按照要求,巴林左旗共有83个部门单位、15个基层党委、192个党支部(党总支)、3292名党员、1968名非党员干部职工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

各参学单位在第一时间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实践载体,搭建活动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学习是第一要务。

自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巴林左旗专门组织召开旗委理论中心组专题报告会或专题培训班,聘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自治区和赤峰市等地的专家学者来左旗开展高端讲座。

从旗直有关部门抽调7名有一定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人员组建宣讲团,设置了科学发展观、旗委十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解读等内容,深入到各参学单位进行宣讲。

各参学单位积极组织本部门的学习培训活动,并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创建QQ群网等形式,积极沟通思想,广泛征求意见,查找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学校专题片解说词(3篇)精选范文

学校专题片解说词(3篇)精选范文

学校专题片解说词(3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学校专题片解说词第一篇:当初升的朝霞正绽放着灿烂, 当晨雾和炊烟在田野上轻轻飘散, 在美丽的黄海岸边, 灵秀的阿掖山下, 日照市新兴临海工业重镇虎山镇驻地, 有一所美丽的农村学校, 这就是虎山中学。

虎山中学全称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初级中学, 1971年建校, 文历史悠久。

现有48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2490, 教职工202。

其中大学本科学历168 , 市区级骨干教师30, 语文教师26, 专职写字课教师4, 兼职8, 教师三笔字达标率100%, 教师队伍素质优良。

教育就是用文化铸造。

近年来, 学校十_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我校教师吴加玲、朱琳、刘坤、杨玉永、戴苗苗、赵堂等获奖;刘相弘荣获五省二市书画比赛优秀奖。

申延龙多次荣获教育系统书法比赛市级奖, 安百国、刘相弘等多次荣获教育系统书画大赛区级奖。

我校学生申一诺荣获安泰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二等奖、日照港杯迎奥运书画比赛优秀奖, 訾文硕、李琪等学生荣获岚山区少儿书画大赛二等奖。

【结束语】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虎山中学规范语言文字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一路同行,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扬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精神, 继续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 以语言文字工作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把我校创建成一所高质量、高效益、富于竞争力的学校。

学校专题片解说词第二篇:小兰中心学校始建于19xx年春, 原名灯塔小学。

座落于景夹公路西南方, 交通比较便利。

该校历史悠久, 60年代至70年代这里是规模较大的初级中学, 是一所土木结构的四合小院。

80年代机构改革后成为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 普九时由农民集资于19xx年建起砖混结构教学楼(自上而下东边一栋楼和西边一栋楼),19xx年又集资建中间教学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秋伟业巴林左旗教育专题片解说词【序曲】罕山脚下,钟灵毓秀;沐沦之滨,人杰地灵……巴林左旗,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它历经大辽精神的滋养、富河文化的润泽,更有现代工业文明对它的格外垂青。

这里是“富河文化”的故乡,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

据考古调查,境内各个时期文化遗存514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即辽上京遗址、辽祖州祖陵遗址、辽真寂之寺石窟、辽韩匡嗣家族墓地、金界壕(巴林左旗段)。

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即辽云门寺遗址、辽开化寺石窟、新石器时代富河沟门遗址、哈拉基木祭祀遗址。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定都建国,在巴林左旗林东城南建立的辽上京临潢府作为辽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200多年。

这里是中国北方铅锌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全旗境内发现各类矿产地130多处,已开发利用矿种主要有铅、锌、铜、银、沸石、石灰岩、叶腊石、花岗岩、大理石等。

这里是全国有名的“笤帚之乡”。

这里有世界一流、亚洲最大的天然放牧型马鹿养殖基地,全旗马鹿存栏达4600多只,鹿产品深加工和马鹿饲养繁殖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这里草原辽阔,森林覆盖率达到33.2%。

这里区位优势明显,集通铁路横贯东西,303、305国道、内蒙古省际大通道使巴林左旗公路四通八达,是赤峰市连接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及东北三省重要的交通枢纽,是白音花煤田开发的最便捷的运输通道和转化基地。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巴林左旗经济将又一次迎来腾飞的机遇,教育事业也迈上科学发展的跨越之路……【第一篇:殷殷期望关怀备至】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育。

高瞻远瞩的巴林左旗委、旗政府各级领导,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教育强旗建设,为左旗教育改革保驾护航。

旗委、旗政府主要领导关心教育,情系校园。

为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旗党、政领导多次召开协调会,争取新建学校项目,并安排落实7.3亿元配套建设资金,新建了林东一中、林东蒙中、标准化初中、特教学校四所新学校和改建了大部分全旗中小学校舍。

左旗教育也同样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的厚爱。

市委副书记、市长包满达、副市长张恩惠亲自到新一中、新蒙中等校调研校安工程建设工作;市教育局长张子军等领导也多次莅临我旗指导工作。

近年来,新一届教育局领导班子为实现左旗教育的跨越发展,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团结和带领广大教育工作者,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积极推行以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为内容的教育改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今天的左旗教育,环境不断优化,投入不断增长,兴学重教蔚然成风,一派政通人和、欣欣向荣的喜人气象。

【第二篇:求真务实源头活水】改革与发展千头万绪,纲举才能目张。

在旗委、旗政府支持下,旗教育局以“强力推进三类教育”为突破口,拉开了左旗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帷幕。

民族教育得到优先发展。

争取民族教育专项资金及危改和维修专项资金670万元,新建了林东蒙中教学楼、餐厅和水冲厕所,维修改造了白音诺尔镇蒙古族寄宿制学校校舍。

利用“校安工程”资金841万元,新建了5040㎡白音诺尔蒙古族寄宿制小学和乌兰达坝蒙古族寄宿制小学教学楼。

撤并3个苏木总校、27所嘎查小学,组建苏木寄宿制小学3所,苏木中心园3个,将3个苏木初中全部撤并到了林东蒙中,成立了巴林左旗林东蒙古族职业学校,形成了从蒙授幼儿园到蒙授高中比较完备的民族教育体系。

2007年以来,蒙语授课义务教育阶段住宿生,全部享受自治区政府拨付的生活补助政策。

民族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012年,民族高中入学率达98.6%,高考本科上线率达58.6%。

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

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

近年来,为华夏职业学校投资450万元,新建了3850平方米的二号教学楼;投资130万元新购了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剪板机等机电一体化专业设备;投资43万元改造了宿舍取暖设施,硬化了13000平方米运动场;投资500万元,购臵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和建筑技术专业设备;投资728万元,对宿舍楼和一号教学楼进行了加固维修。

在专业建设上,重点装备了电工电器、机电、计算机、医学、建筑、汽驾和音美等专业的教学设备,建设了10个实习实训室,配备了计算机教室5个、电子备课室1个、电子阅览室1个、多媒体教室3个、语音室1个、美术画室3个、音乐排练室5个、学术报告厅1个。

同时,与区外10多所高职学校实行“2+1”、“3+2”等联合办学,同30多家区内外企业开展了“订单培养”,累计输送联合办学学生428人,劳动力培训转移1126人,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2729人次。

落实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金政策和职业教育招生优惠政策。

职普招生比由2008年末的3.1:6.9提高到3.6︰6.4。

“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68.3%,比2008年末提高了21个百分点。

职高对口升学率达78.5 %。

2010年,华夏职业学校被自治区八部委授予“社会贡献突出单位”;2012年,以自治区排名第一的成绩步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行列。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到2012年底,全旗民办学校达53所,拥有固定资产2200万元,在校生7300多人,涌现出了东石桥幼儿园、剑桥英语学校等一批品牌学校,为国民教育体系注入了新鲜活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各级各类教育的蓬勃发展,像这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给左旗教育注入了无穷的活力,使他的面貌日新月异,生机勃发。

【第三篇:争创一流苦练内功】在林东城区的北山上,有一座雄伟的望京阁。

登阁远眺,寥廓天地,尽收眼底。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左旗教育人认识到,办教育就应该目标高远,摒弃浮华和功利,追求优质、均衡、科学发展。

为此,在认真做好“强力推进三类教育”的同时,将“争创四优”作为教育跨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条件优越。

旗教育局把改善办学条件当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件大事和实事来抓。

近年来,先后投入校舍改造资金7.73亿元,新建中、小学校舍19.34万平方米,整体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4.54万平方米,顺利完成了林东一中易址新建工程、林东镇寄宿制初级中学、林东镇寄宿制小学、巴林左旗特殊教育学校等校安工程建设任务。

“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项目改变了农村学生早出晚归奔波上学的历史,许多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可以安心地住在学校里生活学习。

如今,宽敞明亮的教室,美观舒适的塑胶跑道,先进齐全的教学设施,已由曾经的憧憬成为美好的现实;漫步校园,窗明几净、鸟语花香,到处是崭新的希冀,到外是青春的风韵,到处是和谐的律动。

各中小学的校园环境日新月异,洁白的楼房、宽敞明亮的教室已成为巴林大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大力实施国家远程教育工程、教育技术装备工程等,全旗中小学配臵微机室42个,微机总台数达2513台,语音室3个,电子备课室10个, 电子阅览室4个,多媒体教室59个, 校园网站35个,网络校园4个。

全旗所有初中都装备了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配备率达100%,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与城里孩子接近的优质教育资源。

师资优秀。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命力。

为打造一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旗教育局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的发展为中心,以师德建设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强化“三级管理”,实施“三个工程”,抓实“四项培训”,推行“五项机制”,形成了“123453”多线交叉的培训、管理网络。

“以师为本”、“按需培训”、“逐步提升”的培训管理格局正在形成,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正在逐步提高,良好的培训效果得到教师们的普遍认可。

旗教育局建立了校级领导干部层级选任、公开选任及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定期交流制,完善了后备干部人才库和后备干部培养机制,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

近年来,共招聘本科毕业生104人,引进硕士研究生8人,择优转正534人,安臵“三支一扶”教师8人、特岗教师156人。

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初中和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100%,高中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比2007年末提高了26.6和6.64个百分点。

全旗现聘高级职称教师673人,中级职称教师2432人,区、市两级骨干教师733人,自治区级教学能手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70人,旗级学科带头人169人,教学能手397人,骨干教师540人,市级名校长、骨干校长5名,成为推动全旗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质量优良。

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建设教育强旗,必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局新班子自成立伊始,就把教育质量摆在战略高度,确立了“面向全体抓质量、发动全员抓质量、贯穿全程抓质量的”的“三全”方针,以破釜沉舟的气势,旗臶鲜明地狠抓质量。

春风化雨,天道酬勤。

近年来,全旗教育质量呈现明显上升的态势。

小学生毕业水平测试合格率、优秀率均逐年迅速提高。

从2010年开始,全旗普通高考本科进线人数每年递增百人以上,2012年达到1769人,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3.2%,2012年,有2人考入清华大学, 1人考入北京大学,1780人考入本一类院校,连续两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居全市前列。

中考成绩逐年攀升,初升高升学率达93%。

特色优异。

特色铸造品牌,内涵提升品质。

左旗教育决策者们坚定不移地实施特色学校战略,使之成为建设教育强旗,打造学校品牌,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

隆昌地区中学大力开展学生精品社团活动,在雕塑、剪纸、演讲等社团取得了显著成绩。

该校的学生社团活动多次喜获市、旗级金奖;赤峰市电视台和赤峰日报多次报道该校学生社团活动成果。

林东一小艺术教育特色鲜明,坚持“器乐进课堂”、“书法教育进课堂”,学校书法教育和古筝社团取得的突出成就,得到国家书法协会会长杨淑琴等领导的高度评价。

林东实验小学建设了“走进大辽”为主的特色校本课程。

学校每周开设一节大辽文化校本课程,每个,编辑出版了《走进大辽》校本教材,定期举办辽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色鲜明花开正艳,个性凸显春色满园。

一个个特色,就如一簇簇娇艳芬芳的花朵,在促进学校品位提升的同时,更加彰显出左旗教育的迷人魅力,将左旗教育这座大花园装点得更加璀璨夺目。

【第四篇: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近年来,左旗教育成效斐然,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赤峰市电视台、赤峰日报、红山晚报等主流媒体先后二十多次对左旗教育取得的成绩进行过宣传报道。

左旗教育信息网开日点击量已突破两千人次;曾经流失到旗外的生源,也出现了春暖燕归的可喜景象。

坚韧不拔,巍巍罕山连兴安;百折不回,滚滚沐沦入辽河。

左旗教育人正是以这种山的坚定和水的执着,以敢于担当的壮美和奋勇争先的豪迈,奏响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强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我们深信,乘着建设教育强旗的东风,荷载着万千子民的梦想,明天的左旗教育一定会实现新的跨越与腾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