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风险损失等级评估的初步研究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引言概述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突发性事件。
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进行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风险评估可以匡助我们了解灾害的潜在威胁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减灾措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
一、灾害背景分析1.1 灾害类型和频率分析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前,首先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进行分类和分析。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
1.2 灾害区域划定灾害区域的划定是风险评估的基础。
根据历史灾害事件的发生情况和地质、气象等因素,可以确定灾害的潜在影响范围。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灾害的可能性和预测未来的风险。
1.3 人口和财产分布分析人口和财产的分布对灾害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通过对人口和财产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灾害事件对人口和财产造成的潜在威胁。
这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风险管理策略。
二、灾害潜在影响评估2.1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是评估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破坏等方面。
通过对历史灾害事件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
2.2 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洪水、地震等灾害事件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评估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和恢复计划。
2.3 灾害对经济的影响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洪水、地震等灾害事件可能导致农田损毁、工厂停产、交通中断等,进而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评估灾害对经济的潜在影响,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经济恢复和重建计划。
三、灾害风险评估方法3.1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通过对历史灾害事件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判断未来灾害事件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
自然灾害风险损失等级评估的初步研究

弱性 指 数 ( V ) 风 险管 理 指 数 ( M ) P I和 R I 4个 指 标 ;
Moq ea—Mah d n ie ¨ sur c a o a d Dl y 比较 了 D I和 l D
Ho pt to s s的指 标 体 系 ,黄 蕙 等 l 1
摘
要 :在综述 国内外 自然灾害风 险损失评估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 ,运用归一化 原理 ,对灾 害风险度 和灾 害损失度
的相对等级进行 了划分 , 法 ,然后依据 不 同灾种在时间上和空 间上 的叠加性 以及机理上 的关联性 ,对 区域 自然灾 害风 险损 失等级评估 方法和评估 体系进
全球 范 围 内 ,各 类 自然 灾 害 给 人 类 造 成 了 巨 大 的损 失 。随 着 人 口、 资 源 、环 境 矛 盾 的 不 断 加 深 ,在过 去 2 0年 间 ,全 球 灾 害发 生 频 率 呈 上 升趋
势 … ,由此 而造 成 的 经 济 损 失 、人 口伤 亡 以及 对
法上 ,孙绍 聘 通 过灾 害模 型 、抗灾 性能模 型 、
可能性损失及风 险等级等 6个方 面;黄崇福 认 为灾害 风 险 分 析 涉 及 到致 灾 因 子 、承 载体 易 损 性
+ 收稿 日期 :20 0 9—1 3 2— 1
基 金 项 目 :国 家科 技 支 撑 计 划 专 题 项 目( 0 8 A 5 B 6— 2 ; 中 国科 学 院 “ 20B K 00 0 ) 百人 计 划 ” 目 项
害 赤字 指数 ( D ) D I 、地 方 灾 害 指 数 ( D ) L I 、通 用 脆
生态 系统 的 破 坏 也 明 显 增 加 J 。换 言 之 ,在 一 定 程度上 ,人 类 正 面 临 着 前 所 未 有 的 各 种 灾 害 的威 胁 。中 国作 为 一 个 灾 害 频 发 的 国 家 ,伴 随 着 社 会 经济 的迅 速 发 展 ,未 来 面 临 的灾 害 风 险更 高 ,由 此可 能造 成 的损 失 更 大 。 因此 通 过 自然 灾 害 风 险 损失 的评 估 研 究 ,可 以 为 综 合 自然 灾 害 的 风 险 管 理提供 科 学 依 据 ,对 提 高 应 对 各 种 灾 害 风 险 的能 力 以及 防灾 减灾 能力 等具 有非 常重要 的实 际意 义 。 目前 ,国内 外 学 者 都 非 常关 注 自然 灾 害 风 险 损 失评 估 ,尤 其 是 在 灾 害 风 险 评 估 和灾 害 损 失 评 估 方面 取得 了较 大 的研 究进 展 。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研究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分别从自然灾害的概念、风险评估的概念、风险评估的方法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详细探讨。
第一章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因自然环境的变化和自然界的力量所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社会进程产生毁灭性影响的事件。
现代社会,由于气候变化、环境退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包括洪涝、地震、风暴、干旱、森林火灾等。
第二章风险评估的概念风险评估是指对特定活动或情境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确认、估算、分析、评价、比较和控制的过程。
它是后续决策制定的前提和基础,是制定防灾减灾措施的重要手段。
风险评估包括对潜在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度量、风险的分析、风险的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等。
第三章风险评估的方法目前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概率论方法、统计学方法、模糊数学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模型等。
其中,概率论方法主要用于有明确的风险源,且风险源的性质和数量具有确定性的场合,如地质灾害等;统计学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和估算具有不确定性的参数和变量,如洪水预测、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等;模糊数学方法主要用于处理多指标、多级别的风险评估问题,如松散物质崩塌等;系统动力学模型主要用于处理高度耦合的系统中的风险分析和评价,如网络安全问题等;模拟模型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模拟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或经济系统,来分析和评估风险。
第四章未来研究方向未来研究应将注意力放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提高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
其次,制定针对性的灾害管理计划,包括应急救援预案、灾后重建规划等,使紧急情况下的行动更为高效和迅速。
同时,要加强与邻国和国际的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界的自然灾害,达成一个世界协定,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自然灾害是人类面对的严峻挑战之一。
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
为了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科学家们积极研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是指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的方法。
风险评估方法是研究自然灾害风险预测和预警的重要手段,可用于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风险等级,为政府决策提供决策依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步骤。
首先是灾害风险的描述,主要涉及如何预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可造成的影响范围,然后应用评价方法进行灾害风险的量化评估,最后是风险监控以及风险管理。
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评估。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1、基于概率的风险评估方法基于概率的风险评估方法是利用统计学基础理论,通过收集、分析历史数据和现场调查,对可能发生的灾害风险进行预测。
例如,对于地震风险评估,可以根据历史地震数据,计算出未来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和地震强度等级,进而评估风险。
2、基于模型的风险评估方法基于模型的风险评估方法是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来预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并进行风险评估。
例如,对于洪水风险评估,可以利用水动力学模型来模拟洪水的形成和流动轨迹,进而评估洪水风险。
3、基于数据挖掘的风险评估方法基于数据挖掘的风险评估方法是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从中提取关联性、规律性等信息,并结合多种分析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例如,对于台风风险评估,可以从历史台风路径和台风影响范围数据中挖掘出台风路径与影响范围之间的关联规律性,进而评估台风风险。
在灾害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因素也有很多。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关键因素。
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灾害风险评估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理位置的自然灾害类型、发生频率、强度等都有明显的差异。
因此,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因素。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及防治研究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及防治研究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气候变化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的频率与程度逐年增加,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防治自然灾害,必须进行科学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及防治研究。
一、自然灾害分类及特征1. 自然灾害分类自然灾害可分为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
其中,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干旱等;地震灾害包括地震、地震海啸等;水文灾害包括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生物灾害包括疫病、害虫等。
2. 自然灾害特征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有着不同的特征。
例如,气象灾害通常具有突发性和短时性;地震灾害具有高度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水文灾害常常带来广泛的破坏,并可能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地质灾害规模小,但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生物灾害常常具有传染性和病毒性,且容易形成连锁反应。
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对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应对策略和采取相关措施的有效性。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可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1. 定性评估定性评估是通过分析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的概率和可能性,以确定受灾面积、人口和财产损失等因素。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灾害范围较小、人口密度较低或有足够时间进行逃避和救援的情况。
2. 定量评估定量评估是通过建立数学和统计模型,考虑受灾区域的地形、土地利用等因素,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定量综合评估。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大范围、影响面广、有一定的难度进行救援和人员疏散的情况。
三、自然灾害防治研究1. 预防与减灾通过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开展危险性评价与安全监测,制定灾害预测、预报和预警体系,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 后续处置与恢复及时进行救援和救治工作,对受灾地区进行尽快的物资、财产和人员安置工作,建立自然灾害恢复重建体系,尽快恢复灾区社会生产力和基础设施功能。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及防灾减灾措施研究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及防灾减灾措施研究自然灾害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遭遇各种形式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风暴等,给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损失。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成为人类共同的迫切需求。
I.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区域内灾害因素以及系统、综合、深入地分析评估,确定自然灾害对该区域及其居民、财产、生产力等的影响程度、范围和概率,进而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减轻灾害的科学措施。
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应该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 灾害类型及其特征:包括自然灾害类型、发生时间、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空间分布等方面的特征。
2. 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灾害效应的物理、社会和经济影响方面,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仓库破坏、社会稳定性等影响因素。
3. 评估方法及分析工具:包括常规方法、主流分析工具、模型及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II. 防灾减灾措施1. 提高自然灾害预警和预测能力。
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如气象预报、地震监测等手段,早期发现和预警自然灾害,提高教育宣传和紧急预报的能力,有效预警形成的灾害。
2. 加强自然灾害预防能力建设。
提高城市排水、输电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抗灾能力,建立风险规避和转移机制,促进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
3. 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完整的自然灾害应急组织机构,实施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全面落实应急防灾措施,能够在自然灾害时迅速反应、高效处理、有力地控制灾害影响,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4. 推动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建设。
建设一套先进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灾害保险体系,为自然灾害的预防、应对和灾后重建提供资金支持。
结论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自然灾害,必须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研究防灾减灾措施,既可以增强我国自然灾害防范的能力,也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面对自然灾害需要持续地研究,不断地改进整个防灾减灾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让我们和我们的生活在自然灾害面前更加安全也更加有保障。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研究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研究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避免的一种自然现象,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给社会带来的损失,人们开始研究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
本文将从风险评估的概念、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应急管理的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风险评估的概念。
风险评估是指对自然灾害发生可能性和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灾害的预测和模拟,可以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量化和评估。
这样能够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并提前做好应急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
首先,可以使用历史记录和统计数据来分析灾害的发生规律和频率。
通过对过去的灾害事件的回顾,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和趋势,进而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并对其风险进行评估。
此外,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来获取大规模地理数据,构建地质、气象、人文等多因素的综合评估模型。
通过对不同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灾害的风险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预警措施。
除了风险评估,应急管理也是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
应急管理主要包括预警和预防、救援和抢险以及恢复和重建等阶段。
首先,预警和预防是应急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对自然灾害进行及时、准确的预警,可以使人们有充裕的时间做好应对准备。
其次,在灾害发生后,我们需要迅速组织救援和抢险工作,及时救助被困人员,避免灾害蔓延和进一步扩大。
最后,在灾害过后,还需要进行恢复和重建工作,帮助受灾群众重新安置和恢复生活。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研究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然而,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如何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精度,如何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灾害形势,以及如何提高人们的灾害防范意识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基于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研究

基于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防范、减灾和救援,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概念和意义自然灾害是指由大气、地球、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等自然因素引起的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的事件。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自然灾害是一种不可预测的事件,但实际上,在灾害发生前,通过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可以提前预测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程度和时间,进而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救援和应对措施。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准确了解灾害的发生概率、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其扩散势力,进而提高社会应对自然灾害及其风险的能力,将损失降至最低。
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GIS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软件处理空间数据(地理数据)的技术和手段,可以用于模拟和预测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范围、程度和时间。
GIS技术可以将空间数据信息进行可视化输出,方便决策者了解灾情、实施预警和应急响应。
2.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指利用数学公式和计算机模拟灾害过程和灾难发展趋势的技术和手段。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数据模拟,进行灾害影响范围的评估、因素分析等,有助于及时调整应对措施、改善应急响应效果。
3. 经验模型法经验模型法是指利用人们长期以来对自然灾害的观察、统计和上下游因素分析,结合历史数据和相关资料,构建的经验性模型。
经验模型法可以通过大量的灾害实例,得到经验规律,进一步判断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4. 综合模型方法综合模型法是指依据自然灾害形成的多学科交叉、多种手段融合的模型分析方法。
通过多级别、多手段、多维度的综合分析,准确预判灾害风险的可能性,有助于提前做好应对策略。
三、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局限性和前景尽管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在防范、减灾和救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局限性也很大。
因为自然灾害往往是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发生了一系列的复杂因果关系,同时在时间、空间、情境等方面也有很大变数,很难预测,评估的准确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3期2010年9月灾害学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Vol.25No.3Sep.2010自然灾害风险损失等级评估的初步研究*陈报章,仲崇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在综述国内外自然灾害风险损失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归一化原理,对灾害风险度和灾害损失度的相对等级进行了划分,提出了单一灾种和复合灾种灾害风险损失度相对等级的划分方案和划分方法,然后依据不同灾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叠加性以及机理上的关联性,对区域自然灾害风险损失等级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损失评估;风险损失等级中图分类号:X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1X(2010)03-0001-050引言全球范围内,各类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不断加深,在过去20年间,全球灾害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1],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口伤亡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明显增加[2]。
换言之,在一定程度上,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各种灾害的威胁。
中国作为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未来面临的灾害风险更高,由此可能造成的损失更大。
因此通过自然灾害风险损失的评估研究,可以为综合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应对各种灾害风险的能力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都非常关注自然灾害风险损失评估,尤其是在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损失评估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
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主要体现在评估内容、方法、指标及技术等方面。
首先,在评估内容上,Petak&Atkisson[3]对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的内容包含自然灾害本身及社会经济影响两方面;周寅康[4]将评估的内容划分为灾害种类的确认、风险区的确定、风险区特性评估、风险区承受能力评估、可能性损失及风险等级等6个方面;黄崇福[5]认为灾害风险分析涉及到致灾因子、承载体易损性及灾情损失3个主要环节的评估。
其次,在评估方法上,孙绍聘[6]通过灾害模型、抗灾性能模型、灾害风险区价值模型与风险损失估算及风险等级划分来评估灾害风险;黄崇福等[7-9]用模糊集方法定义了城市自然灾害的可能性风险,并构建了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数学模型;苏桂武和高庆华[10]运用系统学的理念从灾害风险的成因性要素、影响性要素、描述性要素和评判性要素4个方面进行分析。
再次,在评估指标方面,UNDP[11]提出了风险指数系统(DDI),通过致灾因子、物理暴露和脆弱性等指标来评估灾害风险;Dilley等[12]建立了风险评估框架,即全球风险热点地区研究计划(The Hotspots Projects),其指标包括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承险体暴露度及承险体脆弱性等;国立哥伦比亚大学和美洲发展银行以Cardona等[13]开发的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系统的框架为基础,构建了灾害风险管理指标系统,这一指标系统包括灾害赤字指数(DDI)、地方灾害指数(LDI)、通用脆弱性指数(PVI)和风险管理指数(RMI)4个指标;Mosquera-Machado and Dilley[14]比较了DDI和Hotspots的指标体系,黄蕙等[15-16]比较了风险指标计划(DRI)、Hotspots及美洲计划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的研究,对两者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水平的提高,一些新的技术与手段(如RS、GIS等)开始应用于灾害风*收稿日期:2009-12-31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项目(2008BAK50B06-02);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作者简介:陈报章(1963-),江苏邳州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基于定量遥感和空间分析技术的陆面过程和陆地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模拟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E-mail:Baozhang.Chen@灾害学25卷险评估[17-22]。
灾害损失评估研究方面,高庆华[23]提出了要建立自然灾害评估系统的构想,首次提出灾害损失评估的指标体系;马宗晋等[24-25]对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做了更为深入的探索,然后在评估灾害损失的过程中,提出了灾度和灾损率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等级的划分,基本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灾害损失等级的划分得到进一步的研究[26-29],灾害损失评估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大量出现[30-38],同时,在灾害损失评估的过程中开始关注生态系统损失的评估[34,39]。
综上所述,在灾害评估研究方面,大多数学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损失评估,而对于单一灾种、复合灾种及区域灾害风险损失评估的研究并不多见,另外,自然灾害风险损失的评估体系还不完善,对自然灾害风险损失等级评估的研究还很薄弱。
本文试图通过对自然灾害风险损失评估的探讨,寻找单一灾种和复合灾种风险损失等级评估的划分方法,建立区域自然灾害风险损失等级的评估体系,为区域灾害风险损失等级评估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
1单一灾种风险损失等级评估1.1单一灾种风险度等级的划分1.1.1灾害危险度等级的划分单一灾种灾害危险度的评估可以用该灾害各强度的发生频率来计算。
H=∑5i=1Fi·Ii/∑5i=1Ii,(1)式中:H表示灾害危险度;F i表示某灾害第i等级发生频率;I i表示某灾害第i等级发生次数。
首先将灾害危险度按由高到低划分为5个等级(高、较高、中等、较低、低),然后根据归一化原理,按照等间距原则,在0 1之间对灾害的危险度进行赋值(表1),划分出该灾害危险度的相对等级。
表1灾害危险度相对等级的划分危险度等级5(高)4(较高)3(中等)2(较低)1(低)危险度赋值0.9(0.8 1.0)0.7(0.6 0.8)0.5(0.4 0.6)0.3(0.2 0.4)0.1(0 0.2)1.1.2灾害易损度等级的划分灾害易损度的评估可以通过承险体物理暴露度、承险体固有灾损敏感性和区域应灾能力的评估来完成[12,40]。
同样参照危险度划分的原则,划分出易损度的相对等级(表2)。
表2灾害易损度相对等级的划分易损度等级5(高)4(较高)3(中等)2(较低)1(低)易损度指数0.9(0.8 1.0)0.7(0.6 0.8)0.5(0.4 0.6)0.3(0.2 0.4)0.1(0 0.2)1.1.3灾害风险度等级的划分根据风险度(Risk)=危险度(Hazard)ˑ易损度(Vulnerability)[41],对计算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划分出风险度的相对等级(表3)。
表3灾害风险度相对等级的划分风险度等级5(高)4(较高)3(中等)2(较低)1(低)风险度计算值0.810.490.250.090.01归一化值0.9(0.8 1.0)0.7(0.6 0.8)0.5(0.4 0.6)0.3(0.2 0.4)0.1(0 0.2)1.2单一灾种损失度等级的划分自然灾害的损失评估指标主要采用人口损失、经济财产损失及生态系统损失3个指标。
台风与洪涝灾害、地震灾害及地质灾害(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损失评估参照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组[42]提出的统计标准进行划分,国家统计标准中的损失评估主要是针对人口损失和经济财产损失的评估,没有包括生态系统损失的评估,并且在以往的文献中也鲜有对生态系统损失评估较为成熟的个案研究。
但为了实现灾害损失等级的划分,本文对生态系统损失的估算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
1.2.1台风、洪涝及地震灾害损失等级的划分将台风、洪涝及地震等的灾害损失同样划分为5级,并对灾损指数进行赋值。
其中人口损失以死亡人数为划分依据,经济损失主要指直接经济损失,生态系统损失以从高到低的定性描述作为划分依据,划分出台风、洪涝及地震等灾害损失的相对等级(表4)。
表4台风灾害、洪涝灾害及地震灾害损失相对等级的划分损失等级灾损指数死亡人数/人经济损失/元生态系统损失50.9>10000>10亿高40.71000 100001亿 10亿较高30.5100 10001000万 1亿中等20.310 100100万 1000万较低10.1<10<100万低23期陈报章,等:自然灾害风险损失等级评估的初步研究1.2.2地质灾害损失等级的划分按照国家统计标准进行划分,划分的方法可参照地震灾害损失划分的原则和依据,从而划分出地质灾害损失的相对等级(表5)。
表5地质灾害损失相对等级的划分损失等级灾损指数死亡人数/人经济损失/元生态系统损失50.9>100>1000万高40.730 100500万 1000万较高30.510 30100万 500万中等20.30 1010万 100万较低10.10<10万低1.2.3单一灾种损失度的计算根据式(2),计算出单一灾种影响下的总损失,参照风险度等级划分的原则及表3的划分方法,划分出单一灾种损失度的相对等级。
D=∑3i=1di/3,(2)式中:D表示灾害损失度;d i表示人口损失或经济财产损失或生态系统损失。
1.3单一灾种风险损失等级的划分在单一灾种风险度等级和损失度等级划分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损失等于风险度与损失度的乘积,构建单一灾种风险损失等级矩阵(表6)。
表6单一灾种风险损失相对等级矩阵风险损失度风险度54321损失度50.810.630.450.270.0940.630.490.350.210.0730.450.350.250.150.0520.270.210.150.090.0310.090.070.050.030.01将表6中风险度与损失度的乘积进行归一化处理,同样按照5个等级进行划分,并在0 1之间赋值,通过单一灾种风险损失等级的划分,实现对单一灾种风险损失等级的评估(表7)。
表7单一灾种风险损失相对等级的划分风险损失等级风险度等级2复合灾种风险损失等级评估2.1复合灾种风险度等级的划分R=∑ni=1ri/n,(3)式中:R表示复合灾种风险度;r i表示第i种灾害的风险度;n表示灾害的种类。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参照表3进行风险度等级划分。
2.2复合灾种损失度等级的划分D=∑ni=1di/n,(4)式中:D表示复合灾种损失度;d i表示第i种灾害的损失度;n表示灾害的种类。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参照表3进行损失等级的划分。
2.3复合灾种风险损失等级评估M=RˑD,(5)式中:M表示风险损失。
根据复合灾种风险损失度的不同,参照表7的划分方法进行复合灾种风险损失等级的划分,实现对复合灾种风险损失等级的评估。
3区域灾害风险损失等级评估在单一灾种和复合灾种风险损失等级划分的基础上,依据多灾种致灾因子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叠加性以及机理上的关联性,确定区域内不同灾种的风险损失度的权重,完成对区域灾害风险损失等级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