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回答小题阅读答案
《走进小古文》答案

《走进小古文》答案古文阅读,回答小题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小题1:划分句子节奏余闻之也久。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4: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成为普通人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作者想向我们阐明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小题1:余闻之也∕久。
小题2:(1)扳:通“攀”牵,拉着(2)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小题3:(1)从这以后,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就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2)他的父亲让为这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去拜见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小题1:(1)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让他学习;再者仲永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2)天资聪慧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教育更重要。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
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以及文章主旨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优秀10篇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优秀10篇上学期间,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推荐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通用9篇)上学期间,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通用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篇1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
③踬:被东西绊倒。
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题目: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⑴ 思有弗得()⑵ 命童子取土平之()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B.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C.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D.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1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君子求学,贵在(4分)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答案11.(1)得到,获得(2)填平 12.(4分)D (选C得2分)13.(4分)C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篇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14分)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②睢阳③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⑤,内⑥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⑦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⑧我收之,今汝成立⑨,当以还汝。
专题05 小古文阅读(原卷+答案解释)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专题05 小古文阅读(原卷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1.文言文阅读。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
孔君平诣(yì zhǐ)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yìng yī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在“——”处补充原文,并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联系课文完成填空。
(1)( )为( )设果。
(2)孔指( )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君”和“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 )(2)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 )(3)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5.《杨氏之子》中的哪一句话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之子很熟?用“——”画出来。
6.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___》。
2.读读比比,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
(1)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解释加横线的字。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多选题)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不是自己家的果子。
九年级古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古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文,然后根据所给问题选择正确答案。
骆宾王《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呼童烹小豆,射杨瘦磬。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儿琴瑟调。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春风不度玉门关,二月山城如画。
千里垂杨一派,万里桃花如雪。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艳,而不久长。
1. 以下句子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迷茫B. 无奈C. 希望D. 愁绪2. 古文中描述的景象主要是在哪个季节?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3. “呼童烹小豆,射杨瘦磬”表达了何种意境?A. 安静祥和B. 忧愁懊恼C. 忙碌繁忙D. 纷扰混乱4. 古文中有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话,这是在描写什么?A. 故乡B. 高山C. 西北D. 花期5. 整篇古文描绘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态度,下列词语表达了这种态度的是:A. 鲜艳B. 明媚C. 不久长D. 美好答案:1. D2. C3. A4. C5. C二、阅读下面的古文,然后回答问题。
文选《爱莲说》白浪滔滔,千山飞鸟,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 这篇古文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思想?2. 下列哪一句描述的是渠给人的感觉?3. “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什么意思?4. 古文中描述的景物和情感有何联系?5. 古文中的主题是什么?答案:1. 荷花2.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 意指渠能保持清澈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注入。
4. 描绘的景物与孤独、自得和寂寞的情感相联系。
5. 主题为荷花的美丽、孤独和清澈。
三、阅读下面的古文,然后回答问题。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唐·岳飞豪情须借胸中怀,何事更难忘?我为武夫志气豪,立志天下状元郎。
饮马长城窟行遍,悲愤今日思悠悠。
优游荡子宜乡居,王事非我莫相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小古文、群文阅读 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群文阅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铁杵成针》,完成练习。
(21分)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逢/老媪方/磨铁杵B. 逢/老媪方磨/铁杵C. 逢/老媪/方磨铁杵2. 运用下列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解释句中的加点字词。
(9分)(1)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欲.作针()(2)组成词语理解:未成,弃.去()(3)借助偏旁理解:逢老媪..方磨铁杵()3. 李白刚开始在山中读书时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得知老媪想要把铁杵磨成针后,他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
从这个故事中,我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二、阅读《顾欢勤学》,完成练习。
(24分)顾欢①勤学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②,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③者。
八岁,诵《孝经》《诗》《论》。
及④长,笃⑤志好学。
母年老,躬耕⑥诵书,夜则燃糠自照。
(有删改) 【注释】①顾欢:人名,南北朝时期的人。
②无以受业:没有办法上学。
③亡:同“忘”,忘记。
④及:等到。
⑤笃:坚定。
⑥躬耕:亲自参与农事。
1. 选出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8分)(1)于舍壁后倚.听() A. 倚靠 B. 偏,歪 C. 仗恃(2)无遗.亡者() A. 留下 B. 遗失的东西 C. 遗漏2. 写出画“____”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3. 【新角度】假如要建一个“勤学群”,车胤和顾欢都写了入群申请书。
请据此完成练习。
(11分)(1)请结合本文及所学知识把车胤、顾欢的申请书补充完整。
(8分)(2)下列故事的主人公,不适合加入这个“勤学群”的是()(3分)A. 悬梁刺股B. 凿壁偷光C. 画龙点睛三、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选自刘开《孟涂文集》)(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非真能好学者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理明矣/当窗理云鬓C.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问焉以求一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答案】(1)A(2)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这一主张是正确的。
孔子说的“不耻下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哪怕仅能求得一点正确的意见,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解析】【分析】(1)A.均为喜欢;B.名词,道理/整理;C.说/认为;D.助词,不译/代词,他们。
故选A。
(2)该句翻译为“(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
”据此可知“等于己者”是句子的主语,接着“问焉以资切磋”和“所谓交相问难”是并列关系,为了避免句子太长可以将他们分开来看。
故断句为“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该题是开放性题目,回答时先明确自己的看法,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孔子提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主张,喜欢学习的人,不以为问比自己学问低的人为耻,向他们提问是为了求得正确的意见,因此这也是提高自己见解的一种方法。
据此作答即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 小古文阅读附答案 (2)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小古文阅读(原卷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21春·江苏南通·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恭勤不倦.:疲倦B.博学多通.:通晓、明白C.过是.溪:这D.还.卒业:归还2.(2021春·江苏泰州·四年级统考期末)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天刚亮B.过是.溪是:这C.博学多通.通:明白D.未成,弃.去弃:丢弃二、诗文阅读(2021春·江苏南通·四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与理解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放弃)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遇到)C.问之.,曰:“欲作针。
”(这里指李太白)D.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回去)4.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C.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D.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5.“铁杵成针”这个成语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我还能写出这样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2021春·江苏扬州·四年级统考期末)小古文阅读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
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③光而读之。
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⑤作而不求偿⑥。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逮:到,及。
②穿壁:在墙上凿洞。
③映:照。
④邑人:同县的人。
⑤佣:雇工。
⑥偿:报酬。
⑦大学:大学问家。
6.用自己的话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阅读,回答小题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小题1:划分句子节奏(1分)余闻之也久。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4: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成为普通人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作者想向我们阐明一个什么道理?(3分)参考答案:小题1:余闻之也∕久。
小题1:(1)扳:通“攀”牵,拉着(2)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小题1:(1)从这以后,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就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2)他的父亲让为这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去拜见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小题1:(1)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让他学习;再者仲永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2)天资聪慧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教育更重要。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
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以及文章主旨的能力。
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分析文章阐明的道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