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世界植被地理
2020地理新教材教程人教第一册:第五章 第一节 植被

第一节植被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的概念:自然界□01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02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03人工草场等。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改造环境: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04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植被的垂直结构形成: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05阳光的生存竞争。
影响因素:气温越□06高、降水越□07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08多,垂直结构越□09丰富。
4.植物的适应性:天然植被具有□10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1.判断正误。
(1)荒漠不属于植被类型。
(×)(2)植被只能适应环境,不能改造环境。
(×)2.影响植被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为()A.地形B.气候C.土壤D.水源答案 B解析气候是影响植被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
3.仙人掌适应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提示干旱的自然环境。
二、森林1.分布: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类型、分布及特点1.判断正误。
(1)水热充足的地区,藤本植物、附生植物数量多。
(√)(2)常绿阔叶林秋冬季不落叶。
(×)2.亚欧大陆北部的植被主要为()A.亚寒带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答案 A解析亚欧大陆北部主要是亚寒带,主要的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3.说出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两种森林。
提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三、草原与荒漠1.形成(1)草原:在热带和温带,当□01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
(2)荒漠:在水分更少的□02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
2.草原(1)热带草原:分布在□03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04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05枯黄。
(2)温带草原:草原□06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
3.荒漠荒漠植被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07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一、植被与环境1. 植被的含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 植被的分类: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3. 森林中的成层现象(1) 概念: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2)特点: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4.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2) 植物生长过程中,也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从而有更多种类的植物在此生长,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
(3) 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植被分布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5. 特殊地理环境下的植被特征①沙漠——植被稀少,叶子退化,根深而叶小;②高原——植株矮小,茎叶多毛;③草原——草本植物为主,偶有乔木或灌木;④热带雨林——高大的常绿森林植被,层多叶茂,种多林密;⑤沼泽湿地——水生植物,叶大根小,有通气结构。
6. 植被的分布规律(1) 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布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由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逐渐减弱,植被有规律地变化。
在北半球大陆东岸,自南向北自然植被依次是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冰原等。
(2) 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布规律:在亚欧大陆,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植被也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
在亚欧大陆,自东岸向西岸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
(3) 从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都发生变化。
一般的分布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
(4) 由于地形、洋流、局部水分条件的变化,也会使局部地区植被发生变化,这种分布规律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
二、森林三、草原类型分布气候特点植被特点热带草原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草原葱绿;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四、荒漠1. 分类(1) 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和土壤第一节植被(共16张PPT)

茎花 板根
森林——常绿阔叶林
主要分布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区
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植被特征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花期 集中在春末夏初。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 较简单,少板根和茎花现象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森林——落叶阔叶林
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气候区
温带草原
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 成因:夏季温暖,冬季漫长寒冷干燥 特征: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
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下矮小的灌木
荒漠
分布:热带至温带
环境:气候干旱地区
特点:以旱生灌木为主, 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 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
生的短命植物
热带荒漠 温带荒漠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和在乎自己 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 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 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 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 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 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 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 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 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 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四)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四)综合题1、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面积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①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2)指出②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3)指出③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4)图示大陆中,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
温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
答案:(1)①是欧亚大陆。
热带荒漠、亚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河平原,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中国西北地区、蒙古国等地。
(2)②是非洲大陆。
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
(3)③是澳大利亚大陆。
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
(4) 非洲大陆(②)欧亚大陆(①)解析:本题以“世界各大陆荒漠面积统计图”为载体,考查世界各大陆荒漠的分布,侧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1)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大陆温带荒漠面积最大,亚热带和热带荒漠面积也较大,说明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亚欧大陆。
亚欧大陆的热带荒漠、亚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河平原,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中国西北地区、蒙古国等地。
(2)②大陆热带荒漠面积最大,说明纬度低,热带荒漠气候面积最广,为非洲大陆。
非洲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
(3)③大陆热带荒漠面积较大,没有温带荒漠,说明纬度低,为澳大利亚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
(4)根据所学知识,全球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大陆是非洲大陆,温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是亚欧大陆。
小提示: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土壤的形成是生物参与的结果,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
生物死亡后经微生物分解,部分养料可供植物再利用,另一部分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母质理化性质,使土壤变成具有一定结构和肥力的基质,经过长期利用,使土壤渐趋成熟。
人教版(2019)高一 地理 上册 第五章第一节 植被(共24张PPT)

非旱生的短命
植物,见前面
视频
热 带 草 原
温 带 草 原
• 荒漠通常指由于降水稀少或者蒸发量大而引起的气 候干燥、植被贫乏、环境荒凉的地区。荒漠可以分 为岩漠、砾漠、沙漠、泥漠、盐漠等类型。
• 沙漠是指荒漠地区地表有大片沙丘覆盖的区域,是 荒漠的类型之一。
思考: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的影响有? 草原沙漠化,易造成水土流失。
落叶阔 温带季风气 叶林 候区和温带
海洋性气候 区
亚寒带 亚欧大陆和 针叶林 北美大陆的
亚寒带地区
温暖生长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 期达4—6 叶,秋季落叶 个月,四 季分明, 降水适宜。
夏季短促、 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 温和,冬 针叶林,树叶缩小为针 季漫长、 状,以抗寒抗旱。 寒冷
雨林景观
常绿阔叶林
全年高温,分 干湿两季,湿 季降水充沛, 干季降水稀少
湿季植物生长 茂盛,草原葱 绿;干季草类 枯黄
温带草原
温带大陆性气 候区(半干旱 地区)
夏季温暖,冬 季寒冷,气候 干燥
草原夏绿冬枯, 植被高度较热 带草原低,偶 尔见矮小灌木
荒漠
以旱生灌木为
主;可忍耐长
气候干旱的热 气候干旱,降 期干旱;也有
带和温带地区 水稀少
1.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2.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3.诽谤,同时造了无数的罪业,这是嫉妒;自己欢喜4.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5.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 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6.我们只要每天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还活着,就该庆幸自己多么的幸运7.赞叹,同时积累了同样的功德利益,这是随喜。怎么做,完全在于自己。8.盲目的上进,就像在死胡同里打转。 你浪费的人生,原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彩。9.其他烦心的事,想开点,看开点,再苦再难的日子,熬着熬着也就挨过来了。10.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11.懦弱的人只会裹 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12.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13.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带着青春的印 记,我们这代人,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老去。晚安!14.努力不是为了做给谁看,无论什么结果都能问心无愧;努力是因为你可以不接受命运的框定,靠自己来场漂亮的反击。15.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 显示,全世界每秒钟有1.8人死亡,一小时就是6,360人,一天就有152,640人死亡。16.当你觉得老天对你不公的时候,别急着红眼,别急着抱怨,因为这样只会削弱你的意志,消磨你的斗志,最后让你变得平庸,一事无成。 17.昨天,再值得留恋,也不会为你的留恋停留;明天,再艰辛,也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怜悯;优雅之人心如止水,波谰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优雅从容的人,只有先稳下来,静下心,学会宽容,仁爱,温和。 18.无论你正经历着什么,过得是否开心,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那些你不能释怀的人与事,总有一天会在你念念不忘之中遗忘。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堪,黎明始终会如期而至。睡一觉,愿美梦治愈你的 难过。晚安!19.凡事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人生,错过太多,我们都在重复,所以,我们不必为自己错过的悲哀,而应该为自己拥有的而喜悦。错过了漂亮,你还拥有健康;错过了健康,你还拥有智慧;错过了智慧,你还 拥有善良;错过了财富,你还拥有安逸;错过了安逸,你还拥有自由20.人生,总有乌云密布的低沉的时刻,但也会有蓦然抬头,拨云见日的一天。而最重要的是在低潮时要忍耐得住,不要放弃对光明的追求,永远不要以为走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9第五章第一节植被与土壤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2.森林类型来自分布特征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 植物种类_丰__富___、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
带_季__风___气候区
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常见茎花、
板根
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_季__风___气候区 森林常绿,乔木多__革__质__叶__片____,花期集 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
第一节 植被与土壤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1.三种植被类型0~60厘米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表现为( )
√A.青海云杉林>灌木林>草地
C.青海云杉林>草地>灌木林
B.灌木林>青海云杉林>草地 D.灌木林>草地>青海云杉林
2.青海云杉林在0~10厘米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差
慢 (1)__B__ (2)__B__
第一节 植被与土壤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第一节 植被与土壤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植被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1.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没有分布:说明该地区环境条件较差,主要 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原因。 2.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生长旺盛:说明这些植被具有适应该地区环境(尤 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如下表所示:
3.生物与土壤
4.地形与土壤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第一节 植被与土壤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和土壤 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课件(共36张PPT)

温带落叶
乔木一般具有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以减少
阔叶林
水分及能量流失
亚寒带针
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
叶林
状,以抗寒抗旱
14
植被类 型 草 热带 原 草原
温带 草原
荒 热带 漠 荒漠
温带 荒漠
分布 地区 半湿 润、 半干 旱的 内陆 地区 干旱 地区
景 观 特征
位于干旱季节较长的热带地区,以旱生
2.植被分类: 自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 泽等 人工植被:农作物、人工林、人工草场、城市绿 地等
6
植物群落
在自然界,任何植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定区
域内,同种植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生活
在一定区域中各种植物种群的集合,构成植物群落。一
般来说,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方,群落结构复杂,组成
热带季雨
与热带雨林相比,树高较低,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种类较
林
少,群落较简单,优势物种较明显,季相变化明显
亚热带常
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
绿阔叶林
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群落结构较简单
亚热带常
为常绿乔木或灌木群落,叶片常绿坚硬,机械组织发达,
绿硬叶林
常披茸毛或退化成刺,以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
分布有小面积荒漠;西部高原以荒漠为主。
3
2. 想一想,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植被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提示:首先,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气候特别是降
水差异较大,降水量从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植被类型发生相应的
变化;其次,人类的不合理生产活动,如中部草原地区的过度开发
导致草场的退化,导致不同地区的植被会有较大的差别。
新教材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总结概述本文总结了新教材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植被与土壤的定义、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植被与土壤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一、植被的定义与分类1.1 定义植被指的是地球表面上由植物组成的总体。
它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核心,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1.2 分类植被可以按照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生活型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按照生态环境分:沙漠植被、森林植被、草原植被等。
•按照地理分布分:热带雨林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苔原植被等。
•按照生活型分: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
二、土壤的定义与分类2.1 定义土壤是由层次分明、呈现三维结构的岩石颗粒、有机物、水、空气等构成的地球表面的皮层。
它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同时是水库、空气净化器和环境调节器。
2.2 分类土壤可以按照其形成过程、成分、质地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按照形成过程分:岩石风化土壤、水成土壤、冰碛土壤等。
•按照成分分:矿质土壤、有机质土壤等。
•按照质地分:沙壤土、粘壤土、壤土等。
三、植被与土壤的相互关系植被与土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3.1 植被对土壤的作用植被通过根系的扎根、落叶的腐烂以及植物种群的进化、繁殖等过程对土壤起到了以下作用:•固定土壤:植物的根系扎根在土壤中,能够稳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增加有机质:植物的死亡和落叶可以分解为有机物,为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结构:植物的根系能够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
3.2 土壤对植被的作用土壤对植被的生长有重要影响,它提供了植物所需的养分、水分和机械支撑。
•养分供应:土壤中含有植物所需的各种养分,通过根系吸收进入植物体内,满足植物生长所需。
•水分调节:土壤的孔隙和蓄水性能影响着植物的水分供应,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世界植被地理 本章讨论世界上各种主要植被型(或植被型组)的基本特征及其地理分布。 有的植被型分布在一定气候带内的显域生境(plakor),即主要受大气候支配,排水良好、土壤质地适中的相对平坦地段,呈现为连续且有相当宽度(通常数百公里)的带状,称为地带性(显域)植被(zonal vegetation)。另一些植被的分布与某类土壤联系更密切,以致同样的植被见于不同气候带的相似土壤上(例如石质土、沙土、盐渍土、沼泽土、渍水土、贫瘠土等),它们称为非地带性(隐域)植被(azonal vegetation)。本章将把地带性植被作为重点介绍,并在分析各植被类型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时,采用瓦尔特(H.Walter)的气候图。这种图式比用指数或公式醒目,便于比较,有助于对植被的分析。图中的曲线表示逐月平均温度和降水值。用温度曲线和降水曲线的关系来代替可能的蒸发曲线,表示所出现的干旱季节(温度曲线高于降水曲线)。在某些情况下,还画出第二条降水曲线,它与温度之比为3∶1,即30mm=10℃。这样,在图中不仅表示出干旱期,并且也表示出相对干旱的季节。然而,气候图上所示干旱季节是在特定气候下与湿润季节相对而言。气候图提供了某一特定地点在全年内平均温度和降水的形象资料,同时也示出相对湿润和相对干旱季节的出现时期、持续时间和强度,以及寒冬的时期和程度、初霜和晚霜情况等。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从生态学的观点来观察气候状况。
第一节热带的植被类型 一、热带雨林 (一)热带雨林的环境特征 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发育的气候条件是赤道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全年温度高而温差小,日温差和日湿度差要比月温差和月湿度差大得多,雨量充沛而相当均匀。终年高温多雨的有利配合,乃是热带雨林发育的必需条件。
热带平地的年平均温度在20—28℃之间。各地的平均温度变化非常缓和,故温度梯度平缓,等温线范围很大。在赤道附近,最热最冷月平均较差小于5℃。离赤道越远,温度的季节较差逐渐增加,但最大也很少超过13℃。在热带的不同地区,温度的平均日变幅可以从3℃到16℃。最高温度很少超过33—34℃。
热带雨林需要整年有充沛的降雨,又无明显的干旱。各地雨林的研究表明,年降水量最少有2000mm,多的可达4000—6000甚至10000mm。但各地在降水总量和季节分配方面差异较大,如在圭亚那的马查罗尼(Mazaruni)和新加坡地区,没有一个月少于100mm,而在尼日利亚南部的阿基拉(Akilla),虽当地的年降水量达2080mm,但连续有3个月少于100mm。在印度的热带雨林地区,也存在着2—4个月的干旱期。雨林所以能在这种干旱气候下存在,是因为当地存在着某些补偿因素,如由于干旱月份中大气湿度相对较高或干旱期和凉爽期相一致等。但总的说来,降水的全年均匀分布,通常要较年总降水量对植被具有更大的意义。雨林地区的相对湿度很高,有的可达90%以上。特别是在夜间,相对温度经常处于或近于饱和。但是,在干旱日子的白昼也记录到50—60%的相对湿度。
热带地区的日照量,一般不少于10h,由于云量很高,实际的光量日照经常少于此数,赤道附近实际是一个差不多永远有云的地带。
热带雨林的土壤条件,在各地虽则有不少差别,但有许多重要的共同特点,颜色是红色或黄色的,质地为壤质或粘质,土壤内缺乏盐基,也缺乏植物养料,几乎都呈酸性,腐殖质含量因分解迅速往往低下,土层内富有铁铝氧化物。对这类土壤,一般称为砖红壤。
(二)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 1.种类组成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种类成分最丰富的一种植被类型。估计在东南亚和南美它各拥有4万到4.5万种植物,在西非可能达到万种以上。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据推测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全部生物种类至少占到全球现存物种总数的一半。另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单位面积上树木种类的密度特高,东南亚雨林中调查样地每公顷计有树木400种,在非洲也有100种(整个欧洲总共才有250种乔木)。与此有关的是,除少数特殊生境外,雨林内通常没有优势种分化。例如在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地区,原始雨林1.5ha中生长着261株胸径超过20cm的乔木,分属98种,其中属于同一种的个体不超过12株,即占4.5%。
美洲、非洲和亚洲三地雨林共有的科不多,如豆科、大戟科、桑科、楝科和棕榈科等。亚洲的热带雨林以龙脑香科树木最具代表性,共有386种,其中在菲律宾有9属50种,在沙捞越雨林它占胸径40cm以上乔木株数的44%。此外兰科植物也集中分布于此。在东南亚约有500个特有属(马来西亚有40%的属为特有分布),同时在亚马孙河地区也拥有一样多的特有属和至少3000个特有种。
2.群落结构 热带雨林的成层现象,要比所有其他植被类型复杂。虽然它基本上也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三个层次,但因整个群落种类繁多,所占的空间较大,故显得十分复杂。乔木层的高度一般可在30—40m左右,分三个亚层,但界限不明显,不仔细观察是难于分辨的。
雨林下的植物包括灌木和草本以及大量乔木的小树和幼苗,构成了灌木层和草本层(它们可以再分为几个亚层)。所以整个雨林群落一般可分为5—8层。关于雨林下植物生长的密度,并非到处是密不可行的。在未遭干扰的成熟雨林内部,通常容易通过,而那些处在恢复阶段的次生雨林,则生长密闭,很难通行。雨林垂直结构与光照条件关系密切。Cachan等(1963)曾测出西非雨林树冠顶部(45m)光强为10万lx,33m处为2.5万lx,地上lm处为800lx(早晚共5h仪器无反应)。雨林叶面积指数达12—15,对光能利用十分充分。
3.生活型特征 雨林乔木具有高大而整齐的树干,树木力图伸高,由于树木高度的不一,在树冠顶部往往形成不规则的锯齿形轮廓。树干形状多样,有的是柱状的,有的基部向下膨大,或刻成很深的沟,象蜡烛粘在一起。树冠通常不大,较高大的乔木,树冠较高而扁,常常宽度大于高度,如伞状。树皮发育微弱,非常薄,光滑,有时具光泽,有很多乔木的树皮是浅色的,这都是与雨林的高温湿润条件有关。
茎花现象即直接在无叶的木质茎上开花和结果,是雨林乔木的一个特征。原来野生在热带美洲雨林中的下层乔木可可树(Theobroma cocao)就是一个最熟悉的例子。具有茎花现象的植物,在雨林中估计约有1000种,它们的花或花序无柄或只有很短的无叶的柄附着在主干或老枝上。至于小枝,都保持着纯粹的营养状态。关于茎花现象的原因,A.R.华莱士(Wallace)的观点较为合理,他认为这是雨林下层小乔木得不到充分阳光和空间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得以使花朵展开于喜阴蝶类面前,而完成传粉过程。另外还发现茎花现象几乎常是下层蝙蝠媒小乔木所特有的。另一种观点认为茎花现象是一种原始性状,表现为繁殖部分和营养部分在空间上的彼此隔离,也被一些古植物学资料所证实。还有从生理学观点来解释,认为雨林的常绿树开花和结实所需的养分是贮藏在主干和大枝里的,茎花现象是便于养分输送、减少能量消耗的适应。但这种观点的缺陷是难于解释为何在高大乔木上很少见到茎花现象。
雨林中高大乔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发育着板状根。板状根由离地面或恰在地面的粗大侧根发育而来,在茎与沿土表走向的侧根之间构成一至数个多少扁平的三角形的板,有时高达3—4m,显得壮观。关于板状根形成的原因,理查斯(P.W.Richards)归纳为四类,其中,适应性理论把板状根看作是一种特殊的适应,以抵抗风或重力所引起的应力。但这一理论不能解释:1)为何板状根在热带以外的树木很不发达,2)板状根最发达的并非是最高大的树木,3)最需要板状根的地方发育并不良好。
看来,板状根的形成不能从单一因素去考虑。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不容忽视,板状根总是出现在一定的科属内,并且应该认为,板状根是热带湿热气候下的一种特殊生态现象。板状根的种类、数量、体积和高度是与水热条件紧密联系的。
在热带雨林中,叶的性质虽存在差异,但可以明显地看到以叶级为中型的全缘常绿单叶占优势。叶具滴水尖是雨林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是对叶面迅速排水的适应。滴水尖的产生是由于生长速度很快,不能形成支持组织,叶尖迅速分化的结果。在加纳雨林的下木种类中,具滴水尖叶的种类占90%。
藤本植物 雨林中的藤本植物是一个感人最深的特征。木质藤本形状多样,长度惊人,一般均达数十米,而省藤(Calamus)可达300m。它们的茎有时如绳索下坠而成巨大的环形,有时粗大如臂。常可见到它们从一棵树攀到另一棵树,穿插在树冠的空隙中,把树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甚至当树干基部砍断后树身仍不倒下。这类藤本植物具有很好的生态适应,它能以茎干物质最经济的手段,攀援到光照充分的上层,迅速生长达到成熟。如兰科的香子兰(Vanilla Planifo-lia),以特殊的气生根贴在树皮表面,常攀援到树的顶部,形成盖幕。还有一类草质的细小藤本植物,都发育在林下荫蔽处,与本质藤本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它们在数量和群落作用上均不显著。
附生植物 也是森林结构上的一个非常特别的要素。附生植物数量很多,在一定的面积里要超过草本植物。与温带森林有明显的区别,除了附生的藻类、菌类和苔藓植物外,它还包括大量的蕨类和有花植物,如天南星科、凤梨科、兰科、萝藦科等。雨林的附生植物大多附生于树干或树枝上,形成空中花环。还有附生在叶片上的,称叶附生,它们多为藻类、地衣和苔藓。
绞杀植物 是热带雨林里突出的一个生态群。属于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称半附生植物。其形成过程已如前述。在非洲和印度-马来亚雨林里,绞杀植物以桑科的榕属(Ficus)植物为最多。南美的绞杀植物是藤黄科的克鲁西藤黄(Clusia),它与榕属不同的是虽有巨大的树冠,但没形成粗大的根网,因此,它虽限制着被附生植物的树冠,但却不能绞杀后者,并且也不成为独立生活的乔木。有时可见到一株绞杀植物生长在另一株绞杀植物上的二级寄生现象。
寄生植物 雨林中的有花寄生植物并不常见。根寄生的只见于两个科,即蛇菰科和大花草科。其中的大花草属(Rafflesia)和菌花属(Mycethnthe)在马来亚寄生在葡萄科植物上。分布于苏门答腊的大花草(R.arnoidi),既无根又无茎和叶,花的直径可达1m,具五片肉红色的瓣片,有恶臭。此外,桑寄生科的附生性半寄生植物在雨林中则较常见,并可见到桑寄生植物的二级寄生现象。
4.季相 在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不存在季节的变化,故不会像温带植被那样,表现出明显的季相,也没有休眠期。叶在全年都呈深绿色,在每一个月都有某些种处于开花期,有的种在全年都开花。但如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叶的周期性变化。有的种在12个月内是有规律的,而有的是具有2—4个月的、9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