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中国地理》第七章-土壤与植被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植被和土壤(共22张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植被和土壤(共22张PPT)

上生长的植物影响气候。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 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
,是一个开
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从而使地球表面因着生绿色植物而生 机盎然,促使地理环境以至地球地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土壤具有
。正因为如此,农作物可以抵御适度的旱情。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 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因素也是
,植物、动物、微生物的
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
物质颗粒团聚。
: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因此,湿热地区的土壤 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总体而言,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 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最重要成分,土壤 肥力的物质基础, 土壤形成发育的主 要标志
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 动性,使土壤能通气透水,蓄水保 温
不可缺少的成分, 影响土壤的热量状 况
关系
①彼此间有密 切联系,共同 形成了土壤的 肥力特性;② 肥力高低取决 于水、肥、气 、热四个因素 的协调程度
类型 森林土壤 耕作土壤
常绿 夏季炎热干燥 硬叶 ,冬季温和多 林雨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 季风气候区和亚热 带湿润气候区
森林常绿,乔木 多革质叶片,大 部分植物的花期 集中在春末夏初
垂直结构较简单,藤 本植物、附生植物较 少,少茎花和板根现 象
森林常绿,乔木
主要分布在地中海 多革质叶片,具
气候区
有光泽,无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土壤》植被与土壤精品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土壤》植被与土壤精品PPT教学课件

2020/12/1
9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2.下列各种气候类型下的土壤中,风化壳最深厚的是 (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解析各种气候类型下的土壤中,风化壳最深厚的是热带雨林气候, 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烈,利于岩层的风化发育,风化层深厚。 答案A
2020/12/1
10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3.有关土壤肥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肥力是土壤特有的本质属性 B.矿物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C.上层为黏壤质地、下层为粉砂质地的土壤结构利于蓄水保肥 D.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占土壤各组成的50%以上,则土壤一定非常 肥沃 答案A
2020/12/1
2020/12/1
12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土壤的组成及肥力 问题探究 下图为森林、草原及耕作土壤剖面图。
2020/12/1
13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分析图中森林土壤与草原土壤垂直分层的差异及原因。 (2)分析耕作土壤的主要特点。 提示(1)可从图中层次的差异、相同层次厚度及土壤有机质方面 分析。其原因主要从植被及降水情况分析。 (2)特点主要从土壤的颗粒、有机质、透水、透气等角度来描述。
2020/12/1
6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链接生活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 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 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2020/12/1
7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高一地理土壤与植被知识点

高一地理土壤与植被知识点

高一地理土壤与植被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到各个自然和人文领域的知识。

而在高一地理课程中,土壤与植被作为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理解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土壤与植被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论述,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土壤的形成与类型土壤是由陆地表面岩石经过风化和生物作用,经过一定时间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自然资源。

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物理风化、化学风化、机械作用、生物作用以及水分和温度的交替作用。

而根据其形成过程和性质,土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红壤: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具有较高的氧化性,颜色偏红,肥力较高。

2. 黄土:主要分布于滨海平原,土壤颜色偏黄,贫瘠,水分透不过,不利于植物生长。

3. 沼泽土:分布于湿地和河流周围,富含有机质,湿度较高。

4. 黑土:分布于北方大片中部地区,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适宜农作物生长。

5. 沙质土壤:主要分布于沙漠和沿岸地区,颗粒较大,透水性强。

以上仅仅是土壤类型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土壤的形成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

二、植被的分布与生态功能植被是指地表覆盖的植物群落,在地理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被的分布与生态功能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并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气候调节: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和阻挡阳光直射地表,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

森林植被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温度、增加降水量,而沙漠地区无植被覆盖则会使得温度升高,降水减少。

2. 防风固沙:植被的根系能够固着土壤,防止沙漠化的发生,并防止沙尘暴的产生。

例如,中国北方的防护林带就起到了固沙保护作用。

3. 保护水源:植被通过根系吸收降水,避免水资源过度蒸发和土壤侵蚀,维护着地表和地下水资源。

4. 生物多样性:植被为许多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维持着生物多样性的平衡。

总之,植被的分布和生态功能对地理环境的维护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考地理植被土壤知识点

高考地理植被土壤知识点

高考地理植被土壤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包含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领域。

而在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中,植被和土壤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高考地理考试中,对于植被和土壤的了解和掌握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我将从植被和土壤的特点、分布及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三个方面来详细论述高考地理中的植被土壤知识点。

一、植被的特点及分布。

植被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植物总称,它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植被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植被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大类。

天然植被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植被,主要受气候、地形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人工植被是指人类栽培的植被,主要用于农业、园林和造林等方面。

第二,植被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茂盛的植被类型之一,它生长在热带地区,气温高、降雨充沛;而温带草原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气温适中,降雨适量。

第三,植被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它还能够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源减少。

二、土壤的特点及分布。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松散物质,由不同比例的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水和气体组成。

土壤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

它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支撑。

第二,土壤的质地和组成影响着其肥力和透水性。

例如,粘土质的土壤容易黏滞,透水性差,对于植物的生长不利;而砂质土壤则透水性好,但肥力较差。

第三,土壤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质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而亚马逊河流域则被称为“地球之肺”,拥有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壤。

三、植被土壤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植被和土壤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植被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日益加剧,导致了气候变暖和全球变化。

高师-《中国地理》第七章土壤与植被。

高师-《中国地理》第七章土壤与植被。
聚或分层聚积作用。
(七)初育土
主要包括土质初育土亚纲中的黄绵土、红粘土、新积土、龟裂土、 风沙土,和石质初育土亚纲中的石灰(岩)土、火山灰土、紫色土、 磷质石灰土、石质土、粗骨土等土类;
共同特征是土壤发育微弱,处于成土的初始阶段,剖面层次分异不 明显,母质特征显著。
(八)半水成土
指在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毛管前锋浸润地表,土体下层经常处于 潮润状态下形成的土壤;
(十)盐碱土
主要包括干盐土和碱土两个亚纲,集中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及滨海地区; 草甸盐土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活动,高矿化地下水经毛细管作用到达地表,使
得地表盐分累积达6g/kg以上。
(十一)人为土
人为土是指在长期的人为活动影响下,引起土壤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具有能 够鉴别的新的发生层与属性;
(一)铁铝土
中国热带、亚热带的主要土壤类型; 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等4个土类; 共性是:土壤经强不同程度的脱硅富铁铝化,氧化硅随碱金属和碱
土金属经碱性溶解迁出土体,导致岩石或成土母质的晶格遭受不同 程度破坏,游离氧化铁、铝不同程度累积,土色呈红或黄色,有1:1 至2:1型黏粒矿物形成,pH均在4.5-5.5间。
外界因素,特别是人类活动常引起植被的明显变化。 原生植被(原始植被):未被人类改变的植被。 次生植被:原生植被遭到人类破坏后所自然产生的,与原来植被 不同的植被。 经过一定时间,有些次生植被又可以往复为原生类型。
一、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一)植物种类丰富
据资料统计,中国植物区系所包含的植物种类数目约有30 000种, 仅次于马来西亚(约45 000种)和巴西(约40 000种),居世界第 三。
半湿温钙层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植被》植被与土壤PPT优质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植被》植被与土壤PPT优质教学课件

常绿 阔叶
常绿 阔叶
落叶 阔叶
针叶
花、果:说明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华秋实的原因?
四季轮回,春华秋实。 热带雨林,花开四季;老茎开花。
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
1.图中自上而下可以分成几层? •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
由苔藓、地衣构成的地被层。 2.主导这种垂直结构形成的原因 是什么? • 主导因素:光照。
人工植被
经济林
人工草场
花园
植被形成过程:在具备基本水热等条件的裸地上,很快会有少数种类的植物生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观察并回答: 1.植物出现的顺序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3.说明植物和环境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4.谈谈什么是稳定的植被?
植物生长过程中也改造其生长 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从 而有更多种类的植物在此生长, 甚至形成稳定的植被。
随堂巩固
读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2.下列有关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生长旺盛——常年高温多雨
随堂巩固
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下图为“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 炎热
B. 寒冷
C. 湿润

高考地理土壤植被知识点

高考地理土壤植被知识点

高考地理土壤植被知识点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高考来说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其中地理的土壤植被知识点是考试重点之一,因为这关乎人类生活和自然资源的利用。

本文将详细讨论高考地理中的土壤植被知识点,并展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石和有机物质变成的含有水分的湿透性固体体。

而植被则是指在一定地理环境中生长出来并形成特定植物群落的生物群落。

土壤植被相互作用紧密,共同构成了地球生态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土壤和植被直接影响着水循环,即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输送到大气中,而土壤可以储存水分并保持水体平衡。

其次,土壤和植被还可以通过根系的固定作用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和减少洪水的发生。

此外,土壤植被还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环境。

可以说,没有良好的土壤和植被覆盖,地球的生态平衡将被严重破坏。

根据地理中学到的知识,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土壤和植被有着很大的差异。

首先,根据土壤成因的不同,地球表面可以划分为岩石母质土壤、风化母质土壤和沉积土壤等不同种类。

岩石母质土壤主要由岩石破碎而成,属于贫瘠的土壤类型,植被相对稀疏。

风化母质土壤则是由风化作用形成的,相对较丰富的养分有利于植物生长。

沉积土壤则是由水体或风力沉积物形成的土壤,具有较高的肥力,适合植被的生长。

此外,土壤还可以按照颜色、颗粒大小、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分类。

植被的分布也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寒地区的植被以苔藓和地衣为主,而温带地区则以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

热带地区的植被则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为主。

而沙漠地区由于干旱的气候,植被稀疏,主要以仙人掌和灌木为主。

由此可见,植被的分布与气候、地形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在现实生活中,土壤植被知识点的应用广泛而重要。

首先,它对于农业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土壤的肥力和植被的分布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

了解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植被类型,可以合理选择作物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其次,土壤植被知识还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植被土壤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植被土壤

制约植被生长
土壤的质地、结构、水分 、通气性等条件直接影响 植被的生长状况。
植被-土壤相互作用
植被改善土壤环境
01
植被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等方式,提高土壤质量。
土壤促进植被生长
02
优质土壤为植被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植被的繁茂。
植被与土壤协同进化
03
在长期自然演替过程中,植被与土壤形成相互依存、协同进化
砖红壤
主要分布在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南部等地,有机质含量较低, 土壤呈砖红色或红褐色,酸性较强,肥力较低。
盐碱土和风沙土
盐碱土
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和黄河中下 游平原等地,土壤含盐量高,呈碱性 或强碱性反应,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 用。
风沙土
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 风沙地带,土壤质地疏松,含沙量大 ,肥力较低,易受风蚀和水蚀影响。
常绿阔叶林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四季常 绿,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具有 耐高温、湿润的特性,常见的树
种有樟、楠、榕等。
草原植被类型及特点
1 2 3
草甸草原
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内蒙古东部,草层高而茂密, 种类丰富,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能力,是优质的 牧草地。
典型草原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草层适中, 种类较多,有一定的耐旱能力,是畜牧业的重要 基地。
典型例子
如我国西北内陆的绿洲,由于地下水位高或冰雪融水丰富,形成了独特的绿洲 植被;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的多雨森林,受地形影响形成了非地带 性的雨林气候和相应的植被类型。
02
土壤概述
土壤组成与性质
组成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等组成,其中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成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纲 铁铝土 淋溶土
半淋溶土 钙层土
亚纲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表(1992)
土类
湿热铁铝土
砖红壤、赤红壤、红壤
湿暖铁铝土
黄壤
湿暖淋溶土
黄棕壤、黄褐土
湿暖温淋溶土
棕壤
湿温淋溶土
暗棕攘、白浆土
湿寒温淋溶土
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灰化土
半湿热半淋溶土 燥红土
半湿暖温半淋溶土 褐土
半湿温半淋溶土 灰褐土、黑土、灰色森林土
❖ 主要包括草甸土、潮土、砂姜黑土、林灌草甸土、山地草甸土等土 类,广泛分布于河流平原,如三江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 该土纲土壤共性是剖面具有腐殖质层和氧化还原交替形成的锈色斑 纹层。
(九)水成土
❖ 地面积水或土层长期水分饱和状态,生长喜湿与耐湿植被下形成的土壤; ❖ 包括沼泽土和泥炭土两个土类; ❖ 共性是土粒充分分散,还原作用强烈,有机质积累多,形成明显潜育层。
聚或分层聚积作用。
(七)初育土
❖ 主要包括土质初育土亚纲中的黄绵土、红粘土、新积土、龟裂土、 风沙土,和石质初育土亚纲中的石灰(岩)土、火山灰土、紫色土、 磷质石灰土、石质土、粗骨土等土类;
❖ 共同特征是土壤发育微弱,处于成土的初始阶段,剖面层次分异不 明显,母质特征显著。
(八)半水成土
❖ 指在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毛管前锋浸润地表,土体下层经常处于 潮润状态下形成的土壤;
(五)干旱土
❖ 干旱土是由草原向荒漠过渡的土壤,介于钙层土与漠土之间; ❖ 主要包括棕钙土和灰钙土两个土类; ❖ 土壤形成主要特征是十分微弱的腐殖质积累,有较强的石灰聚积,
易溶盐一般淋失,有的有石膏淀积 。
(六)漠土
❖ 漠土是指发育于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的荒漠地区的土壤; ❖ 主要包括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三个土类; ❖ 共同特征是地表显黑色漆皮,砾幂及石灰、石膏的表聚,盐分的表
(一)铁铝土
❖ 中国热带、亚热带的主要土壤类型; ❖ 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等4个土类; ❖ 共性是:土壤经强不同程度的脱硅富铁铝化,氧化硅随碱金属和碱
土金属经碱性溶解迁出土体,导致岩石或成土母质的晶格遭受不同 程度破坏,游离氧化铁、铝不同程度累积,土色呈红或黄色,有1:1 至2:1型黏粒矿物形成,pH均在4.5-5.5间。
❖ 外界因素,特别是人类活动常引起植被的明显变化。 原生植被(原始植被):未被人类改变的植被。 次生植被:原生植被遭到人类破坏后所自然产生的,与原来植被 不同的植被。 经过一定时间,有些次生植被又可以往复为原生类型。
一、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一)植物种类丰富
❖ 据资料统计,中国植物区系所包含的植物种类数目约有30 000种, 仅次于马来西亚(约45 000种)和巴西(约40 000种),居世界第 三。
❖ 包括燥红土、褐土、灰褐土、黑土、灰色森林土五个土类; ❖ 燥红土是干热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碳酸盐累积或盐基饱和的土壤。
(四)钙层土
❖ 钙层土是温带半湿润与半干旱区的草原土壤; ❖ 包括黑钙土、栗钙土、栗褐土、黑垆土等; ❖ 共同特征是:腐殖质有不同程度的累积;二价离子盐类有一定淋溶
迁移,碳酸盐在B层明显淀积,都有一个明显的钙积层;一价盐类以 被淋失,在剖面中无累积。
第七章 土壤与植被动物
1 第一节 中国的土壤类型 2 第二节 植被 3 第三节 土壤——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 土壤 植被 类型 及形 成的 决定 因素 地形 气候
第一节 中国的土壤类型
❖ 土壤的形成过程实质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 盾统一的过程。
❖ 1992年全国土壤普查汇总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将中国的土壤 分为12个土纲、29个亚纲、61个土类和233个亚类。其中12个土纲分 别是铁铝土、淋溶土、半淋溶土、钙层土、干旱土、漠土、初育土、 半水成土、水成土、盐碱土、人为土和高山土。
(二)淋溶土
❖ 中国东部湿润季风气候区中具有淋溶特征的土壤; ❖ 主要包括黄棕壤、黄褐土、棕壤、暗棕壤、白浆土、棕色针叶林土、
漂灰土和灰化土等土类; ❖ 共同特征表现:在湿润水分状况下,土体黏化,盐基不饱和并具有
一定的风化淋溶度和铁的游离度等。
(三)半淋溶土
❖ 属于弱度淋溶的土壤,土壤的共性是碳酸盐类已在土壤剖面中发生 淋溶与累积,但均未经充分淋出土体;
(十)盐碱土
❖ 主要包括干盐土和碱土两个亚纲,集中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及滨海地区; ❖ 草甸盐土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活动,高矿化地下水经毛细管作用到达地表,使
得地表盐分累积达6g/kg以上。
(十一)人为土
❖ 人为土是指在长期的人为活动影响下,引起土壤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具有能 够鉴别的新的发生层与属性;
土)、冷钙土(亚高山草原土)、冷棕钙土(山地灌丛草原土)、寒漠土(高山漠 土)、冷漠土(亚高山漠土)和寒冻土(高山寒漠土)。
第二节 植被
❖ 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和环境 的重要组成部分。
❖ 现代植被是植物界长期进化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植被具有不同的年龄。 许多学者认为: 热带雨林形成的历史最早,第三纪始新世已出现; 极地荒漠﹑冻原和泰加林最为年青,第四纪冰川退后才形成。
半湿温钙层土
黑钙土
半干温钙层土
栗钙土
半干暖温钙层土水成土 盐碱土 人为土
高山土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表(1992)
干温干旱土
棕钙土、灰钙土
干温漠土
灰漠土、灰棕漠土
干暖温漠土
棕漠土
土质初育土
黄绵土、红粘土、新积土、龟裂土、风沙土
石质初育土
石灰(岩)土、火山灰土、紫色土、磷质石灰土、石质 土、粗骨土
❖ 人为土可分为人为水成土亚纲,以水稻土为主,另外一种为灌耕土亚纲,包括灌淤 土和灌漠土两个土类。
(十二)高山土
❖ 主要指青藏高原及其外围山地森林带与高山冰雪带之间广阔无林地带形成分布的土 壤类型系列;
❖ 高寒是高山土壤发生环境的共同特点; ❖ 主要包括草毡土(高山草甸土)、黑毡土(亚高山草甸土)、寒钙土(高山草原
暗半水成土
草甸土
淡半水成土
潮土、砂姜黑土、林灌草甸土、山地草甸土
矿质水成土
沼泽土
有机水成土
泥炭土
盐土
草甸盐土、滨海盐土、酸性硫酸盐土、漠境盐土、寒原 盐土
碱土
碱土
人为水成土
水稻土
灌耕土
灌淤土、灌漠土
湿寒高山土
草毡土、黑毡土
半湿寒高山土
寒钙土、冷钙土、冷棕钙土
干寒高山土
寒漠土、冷漠土
寒冻高山土
寒冻土
(接上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