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植被地理提纲
世界植被地理提纲

第5章世界植被地理概述:地带性植被、非地带性植被;生态气候图第一节热带植被类型一、热带雨林定义(一)自然条件(环境特征)赤道多雨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温度高而温差小;雨量充沛而均匀)(二)群落特征1、种类组成最丰富:多、杂、密2、结构最复杂:5-8层3、生活型(外貌):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季相变化不明显乔木层:茎花现象、板状根灌木层:滴水叶尖草本层:吐水作用层间植物:藤本、附生、寄生(大花草)、绞杀植物4、生产力(三)地理分布1、美洲雨林:王莲沼泽雨林、山地雨林、低地雨林2、印度-马来雨林:龙脑香科3、非洲雨林:棕榈科4、大洋洲雨林5、我国的雨林(四)雨林的利用与保护二、热带季雨林(一)自然条件(环境特征)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二)群落特征1、种类组成:比雨林相对减少、贫乏,有一定落叶成分2、结构最复杂:比雨林简单,通常乔木2-3层3、外貌: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70-80%);有明显的季相变化(三)地理分布1、亚洲的季雨林:柚木、婆罗双树2、我国的季雨林:落叶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石灰岩季雨林(四)季雨林的利用与保护三、热带稀树草原定义(一)气候特征热带干旱气候:全年高温,降水量显著不均(二)群落特征1、种类组成:以旱生大型禾草占优势,在草本群落背景上散生着乔木种类2、外貌:季相变化十分明显3、结构:简单,一般三层4、各层有明显旱生特征(三)地理分布(各洲分布)1、非洲:最典型,猴面包树2、美洲:龙脑香科3、澳大利亚:瓶子树4、亚洲5、我国(四)稀树草原的利用与保护四、红树林定义(一)气候特征1、严格的气候与水温条件2、风平浪静和淤泥深厚的海滩3、滨海盐土(二)群落特征1、种类组成:相对贫乏,由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组成,红树科2、外貌: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高度逐渐降低3、具特殊的呼吸根和支柱根、板状根4、特殊的胎生现象5、具盐生的生理特征(三)地理分布1、东方红树林2、西方红树林3、我国的红树林(四)红树林的利用与保护热带植被比较表项目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条件年均温年降水量旱季持续时间年较差群落特征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各层特征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植物第2节亚热带植被类型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照叶林)(一)气候特征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而潮湿,冬季稍干寒(二)群落特征1、区系组成: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2、外貌:终年常绿,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70%)3、结构:比雨林简单清楚,明显分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范围内,广泛分布着裸子植物构成的暖温性针叶林,如杉木林、红杉林、马尾松林等。
高考地理有关植被知识点

高考地理有关植被知识点地理科目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植被是地理科目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植被不仅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还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高考地理中有关植被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植被分布与地理环境植被的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影响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征。
例如,气候是决定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寒冷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植被以苔藓、地衣为主,树木稀疏;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森林茂密。
此外,土壤也会影响植被的分布。
肥沃的土壤适宜植被的生长,而贫瘠的土壤则不利于植被的茂盛。
因此,在高考中,考生需要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植被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二、植被与生态平衡植被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植被可以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维持空气的新鲜度。
同时,植被还可以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此外,植被还可以调节气候,减少气温的波动,防止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
因此,保护植被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在高考地理中,对于保护植被的方法和意义也是考察的重点内容。
三、植被与经济发展植被对于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活动与植被的利用息息相关。
例如,农业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经济产业之一,而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同时,植被的利用也可以提供木材、纺织原材料等资源,推动国家的工业和贸易发展。
此外,旅游业也与植被有密切的关系。
许多地方的旅游业依赖于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植被景观,如大草原、热带雨林等。
因此,在高考地理中,了解植被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是必要的。
四、植被与人类生活植被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植物提供给人类丰富的食物、木材和纤维等资源,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
同时,植物还提供了美丽的景观,增添了人们的生活乐趣。
此外,植物还具有药用价值,许多药物的原料来源于植物。
因此,植被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高考地理中,了解植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其影响也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高考地理植被知识点

高考地理植被知识点植被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特定地理区域内生长的各种植物群落的总称。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植被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考地理植被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一、植被的分类根据地理学的研究,植被可以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大类。
1. 自然植被:自然植被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植物群落。
根据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的不同,自然植被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类型,比如热带雨林、温带草原等。
2. 人工植被:人工植被是人为种植和培育的植物群落。
在人工植被中,人们通过改善土壤、调节水分和施肥等方式来营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
二、世界植被分布世界各地的植被分布受到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世界各大洲主要的植被分布:1.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非洲中西部的刚果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
热带雨林气候湿热,年降水量丰富,植被种类繁多。
2. 温带草原: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中纬度地区。
温带草原气候较干旱,植被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
3. 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东部和欧洲中部等地。
落叶阔叶林的特点是四季分明,树木叶片在秋季会脱落。
4. 针叶林: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寒冷地区,如欧亚大陆的北部和北美洲的北部。
针叶林的植物主要是针叶树,如松树、云杉等。
5. 沙漠植被:沙漠植被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和南部、澳大利亚中部以及亚洲中部等地。
沙漠植被适应干旱条件,植物数量较少。
三、我国植被分布我国境内的植被分布受到气候、地形和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我国主要的植被分布:1.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广西、海南等地的南部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气候湿热,降水充沛,植被种类非常丰富。
2. 南亚热带季风雨林:南亚热带季风雨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广西等省份。
这些地区气候湿润,夏季有强烈的季风,植被生长茂盛。
3. 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等省份。
地理植被重要知识点总结

地理植被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植被的定义植被是地球表面上由植物构成的生态系统,由植物种类、数量和空间分布的特征组成。
植被与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植被的分类根据气候、地形、土壤和水分条件的不同,植被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气候的不同,植被可以分为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和寒带植被。
根据地形的差异,植被可以分为山地植被、平原植被和沙漠植被。
根据土壤和水分条件的差异,植被可以分为湿地植被、草原植被和森林植被等。
三、植被的分布植被的分布受气候、地形、土壤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热带地区的植被茂盛,温带地区的植被适中,寒带地区的植被稀疏。
山地地区的植被多样性较高,平原地区的植被单一。
湿润地区的植被茂盛,干旱地区的植被稀疏。
总体来说,植被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气候带差异和地形差异。
四、植被的特点植被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对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植被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植被还可以调节气候,减缓环境的变化和污染。
另外,植被还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植被对人类的影响植被对人类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活和文化价值。
植被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材、建材和燃料资源,为农业生产和养殖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植被还能够净化空气、保持水源和控制洪涝,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植被还可以美化环境、增加休闲娱乐的场所,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传承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地理植被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保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植被的分类、分布、特点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了解。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总结,可以让读者对地理植被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世界植被地理_各气候带的植被类型及分布【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 】(学术论文)

世界植被地理_各气候带的植被类型及分布【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学术论文)第五章世界植被地理本章讨论世界上各种主要植被型(或植被型组)的基本特征及其地理分布。
有的植被型分布在一定气候带内的显域生境(plakor),即主要受大气候支配,排水良好、土壤质地适中的相对平坦地段,呈现为连续且有相当宽度(通常数百公里)的带状,称为地带性(显域)植被(zonal vegetation)。
另一些植被的分布与某类土壤联系更密切,以致同样的植被见于不同气候带的相似土壤上(例如石质土、沙土、盐渍土、沼泽土、渍水土、贫瘠土等),它们称为非地带性(隐域)植被(azonal vegetation)。
本章将把地带性植被作为重点介绍,并在分析各植被类型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时,采用瓦尔特(H.Walter)的气候图。
这种图式比用指数或公式醒目,便于比较,有助于对植被的分析。
图中的曲线表示逐月平均温度和降水值。
用温度曲线和降水曲线的关系来代替可能的蒸发曲线,表示所出现的干旱季节(温度曲线高于降水曲线)。
在某些情况下,还画出第二条降水曲线,它与温度之比为3?1,即30mm,10?。
这样,在图中不仅表示出干旱期,并且也表示出相对干旱的季节。
然而,气候图上所示干旱季节是在特定气候下与湿润季节相对而言。
气候图提供了某一特定地点在全年内平均温度和降水的形象资料,同时也示出相对湿润和相对干旱季节的出现时期、持续时间和强度,以及寒冬的时期和程度、初霜和晚霜情况等。
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从生态学的观点来观察气候状况。
第一节热带的植被类型一、热带雨林(一)热带雨林的环境特征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发育的气候条件是赤道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全年温度高而温差小,日温差和日湿度差要比月温差和月湿度差大得多,雨量充沛而相当均匀。
终年高温多雨的有利配合,乃是热带雨林发育的必需条件。
热带平地的年平均温度在20—28?之间。
各地的平均温度变化非常缓和,故温度梯度平缓,等温线范围很大。
5.1植被知识清单人教版地理必修一高一上学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
《植被》知识点汇总背诵提纲
1.植被与环境
(1)概念: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植被垂直结构: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2.森林
3.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4.植被与环境
环境因子环境因子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环境因子的影响
气候在热量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降水丰富的
地区形成森林、草原,干旱地区形成荒
漠植被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缩小气
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加降水量
水文水源条件好的地区,植被生长好;水文
条件影响水生植物;洋流影响气候,进
而影响植被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
小,径流量稳定,季节变化小
土壤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判断土壤水分含
量、土壤肥力等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性质
地形海拔越高,山地的垂直结构越复杂,植
被种类越多;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
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茂盛;
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
植被相对稀疏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水土不易流
失;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水土容
易流失,如黄土高原。
地理有关植被知识点总结

地理有关植被知识点总结地理植被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区内生长着的各种植物群落。
植被在地理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还直接影响着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地理植被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一、植被的分类1.按照气候和植被的关系,植被可以分为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和寒带植被。
2.按照植被的地理位置,植被可以分为陆地植被和水域植被。
3.根据植被的特点,植被可以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二、世界上的主要植被类型1.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地区,气候潮湿,温度高,降雨充沛。
热带雨林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树木高大,枝叶茂密,繁茂的植被构成了一副绿色的世界。
2.热带草原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非洲,气候温暖,降水量适中。
这里植被稀疏,主要是草地和低矮的灌木。
3.亚热带草原亚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南非和澳大利亚西岸,气候温暖,在干旱季节降水少。
这里植被以盘缠和灌木为主。
4.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林分布在北美洲和欧洲部分地区,气候寒冷,降水充足。
这里树木以松树、落叶松等为主,植被茂密。
5.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欧洲部分地区,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足。
这里树木以橡树、枫树等为主,植被茂密。
6.寒带苔原寒带苔原分布在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气候寒冷,降水少。
这里植被主要是低矮的苔藓和地衣。
三、植被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以净化空气。
植被还可以影响地表的温度,改变地表径流和蒸发的量,对气候起到调节作用。
2.对土壤的影响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植被的枯叶和枯枝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3.对水文的影响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可以增加降水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的量。
植被还可以调节降水径流过程,减缓洪峰,减少洪灾的发生。
4.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植被是生物圈的第一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不同类型的植被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保护植被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高一地理植被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植被知识点总结植被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中研究植被的分布、类型、特征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在高一地理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基本的植被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中与植被相关的内容。
一、植被分类植被按照生活型可以分为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被四类。
乔木植被指的是高大的树木,灌木植被指的是较矮且多枝的植物,草本植被指的是低矮的植物,藤本植被指的是攀缘植物。
按照植物所占优势的比例,又可以将植被分为林地、草原等类型。
二、植被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植被的分布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降水和光照。
在温带地区,温度较低、降水充足的地方,常见的植被类型是针叶林;而在热带地区,温度较高、降水丰富的地方,常见的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
此外,光照也对植被分布产生影响,例如高山地区植被较少的原因之一是光照不足。
三、植被与土壤的关系植被和土壤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植被通过根系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并为土壤提供有机物质。
土壤中的养分则为植被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
植被类型不同,所需的土壤条件也不同。
例如,草原植被对沙土适应度较强,而潮湿的热带雨林对沙土的适应度较低。
四、植被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分布和类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随着城市扩张和农业活动的发展,大片的原始森林被砍伐和开垦,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土壤的退化。
此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农业实践也会导致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进而对植被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保护植被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结语:地理学中对植被的研究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涉及的知识内容广泛而深入。
本文从植被分类、分布与气候关系、植被与土壤关系以及植被与人类活动关系四个方面对高一地理植被知识点进行了总结。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学生们对地理学中与植被相关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意识到保护植被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为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世界植被地理概述:地带性植被、非地带性植被;生态气候图第一节热带植被类型一、热带雨林定义(一)自然条件(环境特征)赤道多雨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温度高而温差小;雨量充沛而均匀)(二)群落特征1、种类组成最丰富:多、杂、密2、结构最复杂:5-8层3、生活型(外貌):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季相变化不明显乔木层:茎花现象、板状根灌木层:滴水叶尖草本层:吐水作用层间植物:藤本、附生、寄生(大花草)、绞杀植物4、生产力(三)地理分布1、美洲雨林:王莲沼泽雨林、山地雨林、低地雨林2、印度-马来雨林:龙脑香科3、非洲雨林:棕榈科4、大洋洲雨林5、我国的雨林(四)雨林的利用与保护二、热带季雨林(一)自然条件(环境特征)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二)群落特征1、种类组成:比雨林相对减少、贫乏,有一定落叶成分2、结构最复杂:比雨林简单,通常乔木2-3层3、外貌: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70-80%);有明显的季相变化(三)地理分布1、亚洲的季雨林:柚木、婆罗双树2、我国的季雨林:落叶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石灰岩季雨林(四)季雨林的利用与保护三、热带稀树草原定义(一)气候特征热带干旱气候:全年高温,降水量显著不均(二)群落特征1、种类组成:以旱生大型禾草占优势,在草本群落背景上散生着乔木种类2、外貌:季相变化十分明显3、结构:简单,一般三层4、各层有明显旱生特征(三)地理分布(各洲分布)1、非洲:最典型,猴面包树2、美洲:龙脑香科3、澳大利亚:瓶子树4、亚洲5、我国(四)稀树草原的利用与保护四、红树林定义(一)气候特征1、严格的气候与水温条件2、风平浪静和淤泥深厚的海滩3、滨海盐土(二)群落特征1、种类组成:相对贫乏,由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组成,红树科2、外貌: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高度逐渐降低3、具特殊的呼吸根和支柱根、板状根4、特殊的胎生现象5、具盐生的生理特征(三)地理分布1、东方红树林2、西方红树林3、我国的红树林(四)红树林的利用与保护热带植被比较表项目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条件年均温年降水量旱季持续时间年较差群落特征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各层特征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植物第2节亚热带植被类型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照叶林)(一)气候特征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而潮湿,冬季稍干寒(二)群落特征1、区系组成: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2、外貌:终年常绿,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70%)3、结构:比雨林简单清楚,明显分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范围内,广泛分布着裸子植物构成的暖温性针叶林,如杉木林、红杉林、马尾松林等。
(三)地理分布1、美洲:亮叶栎;暖温性针叶林:红杉林2、非洲:加那利月桂3、大洋洲:桉树4、亚洲:日本为北缘5、我国: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
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利用与保护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一)气候特征地中海式气候:冬雨夏干(二)群落特征1、种类组成较简单:硬叶栎类。
齐墩果2、外貌:常绿,有许多旱生适应(叶子坚硬革质,机械组织发达,叶表面常有绒毛,气孔深陷,叶子排列与阳光呈锐角,叶子退化等)3、结构:简单,乔木不高也不密4、开花鲜艳,多芳香味(三)地理分布1、地中海地区:油橄榄科西嘉----马科维斯群落法国南部----加里哥宁群落西班牙----托米里亚群落希腊----佛利干那群落2、美洲:沙巴拉群落3、非洲:银树(唯一乔木),高达15m4、大洋洲:黄万年青(四)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利用与保护3、荒漠定义(一)气候特征极端干燥的大陆性气候:1、气候干燥,降雨量极少;2、空气湿度低;3、夏季高温酷热4、日照强烈,蒸发量大;5、荒漠土壤(二)群落特征1、植物种类:非常贫乏2、外貌:十分稀疏,有明显的季相变化3、生态类型多样:旱生植物、短生植物、盐生植物等(三)地理分布1、非洲荒漠:撒哈拉荒漠:藜科、十字花科、蒺藜科南非荒漠:纳米布荒漠。
海雾。
芦荟、百岁兰中部卡拉哈里与卡鲁荒漠:多汁植物2、亚洲荒漠:面积大、类型多样阿拉伯荒漠、小亚细亚荒漠、前苏联荒漠3、澳大利亚荒漠:猪笼草4、美洲荒漠:蒿荒漠、滨藜荒漠、仙人掌荒漠5、中国的荒漠:小乔木荒漠,灌木荒漠,半灌木、小半灌木荒漠(四)荒漠的利用与保护第3节温带植被类型一、落叶阔叶林(夏绿林)(一)气候特征温带湿润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带季风气候:夏热多雨,冬寒晴燥;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二)群落特征1、雨热同期,种类组成相当丰富且中生植物得到繁盛发育2、外貌:有明显的季相变化;生活型以地面芽和地下芽植物占优势3、结构简单,林相整齐,常由单一优势种构成(三)地理分布1、欧洲夏绿林:种类贫乏单调,欧山毛榉山毛榉林;落叶栎林2、美洲夏绿林:美洲山毛榉、糖槭3、亚洲夏绿林:(四)落叶阔叶林的利用与保护二、寒温带针叶林(一)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十分严寒,夏季温和潮湿冬季低温会形成永冻层(二)群落特征1、区系组成:松杉类植物2、外貌:特殊,常由单一树种构成纯林,林相整齐阴暗针叶林----云杉、冷杉明亮针叶林----松、落叶松泰加林(群落):Taiga3、结构简单: 乔木层单优种(三)地理分布1、北美针叶林:2、亚欧大陆针叶林:德国云杉、欧洲赤松;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松、西伯利亚落叶松3、中国针叶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兴安落叶松、云杉、冷杉、红松(四)寒温带针叶林的利用与保护三、温带草原定义(一)气候条件介于荒漠和夏绿林之间,温带半干旱到半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二)群落特征1、区系组成:以多年生低温、旱生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禾本科、豆科、莎草科植物占优势,特别是禾本科针茅属2、外貌:相当浓密,呈暗绿色,生活型以地面芽和地下芽植物为主3、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一般4-8个季相,华丽草原4、旱生生态适应明显:叶狭窄、卷曲、气孔下陷,叶面积缩小;机械组织发达;叶退化;根系发达等5、草原无林(三)草原分类: 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四)地理分布1、欧亚大陆草原:匈牙利草原:普施塔群落前苏联草原(北方华丽草原、南方草原)我国草原2、北美草原:3、南美草原:潘帕斯群落Pampas(五)温带草原的利用与保护第4节寒带植被类型——苔原定义:苔原是极地或极地高山灌木、草本植物、苔藓、地衣占优势,层次不多的草本植被型。
一、生态条件1、夏季短促而凉爽,冬季漫长而严寒2、年降水量200-300mm,蒸发量低,气候湿润,风大3、具特殊的光照条件:极昼、极夜现象4、土壤为冰沼土:永冻层二、群落特征1、植物种类贫乏:以多年生、常绿、匍匐状和垫状的灌木、草本和苔藓、地衣占优势,无乔木。
2、结构简单,层次少而不明显3、生态适应特殊:1)灌木常绿,且多有旱生结构;2)生长极缓慢;3)多长日照植物4)能够忍受低温适应而不损失营养器官5)泥炭积累是普遍现象三、地理分布1、欧亚大陆苔原:森林苔原亚带、灌木苔原亚带、藓类-地衣苔原亚带、北极苔原亚带2、北美苔原:地衣苔原3、我国苔原:高山苔原(长白山)四、苔原的利用与保护第5节隐域植被一、草甸草甸是发育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以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为主体的植被类型。
与草原、沼泽的区别(一)群落特征1、外貌非常茂盛,具有浓密和相当高的草本,土壤完全生草化2、植物区系相当丰富:禾本科、莎草科、蔷薇科、菊科、豆科等3、生态类群多样(二)草甸类型1、按地形部位分:河漫滩草甸、大陆草甸(旱地草甸、低地草甸)、山地草甸(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2、按生态特性分:典型草甸、草原化草甸、荒漠化草甸、沼泽化草甸、盐生草甸、高寒草甸3、按起源分:天然草甸、人工草甸4、按建群种分:禾草草甸、苔草草甸、豆类草甸、杂类草草甸(三)我国的草甸(四)草甸的利用与保护二、沼泽(1)一般特征1、兼有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特征:积水低地或地形低洼部位,营养体不沉浸于水中2、特殊科属:泥炭藓科、莎草科、禾本科等3、生活型多样,以沼生植物为主,有明显季相变化4、泥炭积累是普遍现象(2)沼泽分类1、低位沼泽(草本沼泽,富养沼泽)2、高位沼泽(泥炭藓沼泽,贫养沼泽)(3)我国的沼泽(4)沼泽的利用与保护第6节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一、大陆植被水平分布规律性(一)纬度地带性1、大陆东岸太平洋沿岸系列(由北向南):苔原-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夏绿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或雨林2、大陆内部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系列:苔原-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荒漠3、大陆西部大西洋沿岸系列:苔原-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夏绿林-常绿硬叶林-荒漠-稀树草原-雨林(二)经度地带性北美大陆:苔原—针叶林—夏绿阔叶林—亚热带森林从东向西:森林—草原—荒漠二、植被的山地垂直分布规律性(1)概念(2)实例(三)山地植被垂直带结构(垂直带谱)的规律1、不同纬度山地的植被垂直带谱有所不同。
垂直带中的基带也就是当地的典型植被带,受大气候带的制约。
2、植被垂直带谱大体分为两大类:湿润气候条件下以森林为主体的植被类型,以及干旱气候条件下以草原或荒漠植被为代表的植被类型。
3、山地所处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
4、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海拔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森林带上限高度也有近似规律。
5、高大山脉两侧植被垂直带谱具有显著的差异。
6、植被的垂直地带更替情况与它的水平地带更替情况虽有相似之处(顺序相应),但并不完全一样,具有自己的特点。
不同:(1)更替快:在高度不过数公里范围内,能够见到近似于水平距离数千公里间的植被变化。
(2)山地植被垂直系列的植被类型和相应纬向分布的植被类型有其相似之处,但在群落外貌、种类组成、结构特征、区系性质、历史发生等差异大。
三、中国植被(1)影响中国植被分布的环境条件1、幅员辽阔2、地形复杂3、气候多变(2)组成中国植被的植物区系特征(三)中国植被类型及植被分布规律植被分类系统: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群丛(基本单位)1、纬度地带性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东南部森林区:寒温性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夏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赤道雨林带。
西北内陆区:由于南部为青藏高原所占据,植被的水平纬度地带性表现不完整,仅在新疆的温带荒漠地区有南北分异,以天山为界,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为温带荒漠带,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为暖温带荒漠带。
2、经度地带性昆仑山-秦岭-淮河以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草原-荒漠3、垂直地带性在我国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如长白山、玉山等,植被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有一定的更替。
四、植被区划(1)原则和依据1、植被的三向地带性和非地带相结合:最根本原则2、植被本身的特征3、生态条件(2)植被区划单位1、植被区域(region):区划的高级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