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仪器分析教学课件(气相色谱检测器)
合集下载
第八章 仪器分析法(多图)(共80张PPT)

仪器校正: 1. 波长准确度校正 2.吸光度准确度校正
对溶剂的要求 :
4
第八章 仪器分析法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测定方法 :
〔一〕对照品比较法
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 液应为供试品溶液的100%±10%,溶剂一致,测 定吸光度 .
cx
cR
AX AR
cR 原料%
AX AR
DV 100%
第八章 仪器分析法
色谱法原理一、吸附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当流动相流过时,各组分以 不同的速度随流动相流 出色谱柱。
第八章 仪器分析法
色谱法原理:二、分配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混合成分 在固定相 与流动相 之间分配
第八章 仪器分析法
色谱法原理:三、分子筛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因混合物中各 种分子体积大 小不一样而别 离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样品浓 对 度 样照 品品 峰峰 面 对 面 积照 积品浓
定量第方八法章—仪—器内分标析法法
对照品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内标物
供试品
内标第法八章 仪器分析法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供试液〔样品+内标〕
对照液〔对照+内标〕
内标物
是样品中不存在的物质 与被测组分峰靠近 能与各组分完全分离 与被测组分的量接近
原料% 1E% 11c%mALDV100% W
cx
cR
AX AR
8
第八章 仪器分析法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实例:卡比马唑的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0.05012g,配成500ml溶液,再定 量稀释10倍后,照分光光度法在292nm波长处测定吸 光度为0.555。按C7H10N2O2S的百分吸收系数为 557,求卡比马唑的百分含量。
对溶剂的要求 :
4
第八章 仪器分析法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测定方法 :
〔一〕对照品比较法
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 液应为供试品溶液的100%±10%,溶剂一致,测 定吸光度 .
cx
cR
AX AR
cR 原料%
AX AR
DV 100%
第八章 仪器分析法
色谱法原理一、吸附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当流动相流过时,各组分以 不同的速度随流动相流 出色谱柱。
第八章 仪器分析法
色谱法原理:二、分配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混合成分 在固定相 与流动相 之间分配
第八章 仪器分析法
色谱法原理:三、分子筛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因混合物中各 种分子体积大 小不一样而别 离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样品浓 对 度 样照 品品 峰峰 面 对 面 积照 积品浓
定量第方八法章—仪—器内分标析法法
对照品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内标物
供试品
内标第法八章 仪器分析法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供试液〔样品+内标〕
对照液〔对照+内标〕
内标物
是样品中不存在的物质 与被测组分峰靠近 能与各组分完全分离 与被测组分的量接近
原料% 1E% 11c%mALDV100% W
cx
cR
AX AR
8
第八章 仪器分析法
模块四 药物含量测定技术
实例:卡比马唑的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0.05012g,配成500ml溶液,再定 量稀释10倍后,照分光光度法在292nm波长处测定吸 光度为0.555。按C7H10N2O2S的百分吸收系数为 557,求卡比马唑的百分含量。
仪器分析高职黄一石主编第五章气相色谱法ppt课件

2、气相色谱仪
(4)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电子捕获检测器是利用电负性物质捕获电了的能力,通 过测定电子流进行检测的。ECD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 点。它是一种专属型检测器,是目前分析痕量电负性有机化合 物最有效的检测器,元素的电负性越强,检测器灵敏度越高, 对含卤素、硫、氧、羧基、氨基等的化合物有很高的响应。电 子捕获检测器已广泛应用于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残留量、金属 配合物、金属有机多卤或多硫化合物等的分析测定。它可用氮 气或氢气作载气,最常用的是高纯氮。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2、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的组成
载气系统
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器、气路控制系统。载气是气 相色谱过程的流动相,原则上说只要没有腐蚀性,且不干扰样 品分析的气体都可以作载气。
第五章
气相色谱法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第五章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GC)是从1952年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分 析方法。其原理是:基于不同物质物化性质的差异,在固定相 (色谱柱)和流动相(载气)构成的两相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分配 系数(或吸附性能),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随流动相 一起迁移,并在两相问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吸附——脱附或溶 解——析出),使得那些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别的物质,在迁移 速度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别,经过一段时问后,各组分之问达到了 彼此的分离。被分离的物质依次通过检测装置,给出每个物质的 信息,一般是一个色谱峰。通过出峰的时间和峰面积,可以对被 分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电子捕获检测器是利用电负性物质捕获电了的能力,通 过测定电子流进行检测的。ECD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 点。它是一种专属型检测器,是目前分析痕量电负性有机化合 物最有效的检测器,元素的电负性越强,检测器灵敏度越高, 对含卤素、硫、氧、羧基、氨基等的化合物有很高的响应。电 子捕获检测器已广泛应用于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残留量、金属 配合物、金属有机多卤或多硫化合物等的分析测定。它可用氮 气或氢气作载气,最常用的是高纯氮。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2、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的组成
载气系统
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器、气路控制系统。载气是气 相色谱过程的流动相,原则上说只要没有腐蚀性,且不干扰样 品分析的气体都可以作载气。
第五章
气相色谱法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第五章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GC)是从1952年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分 析方法。其原理是:基于不同物质物化性质的差异,在固定相 (色谱柱)和流动相(载气)构成的两相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分配 系数(或吸附性能),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随流动相 一起迁移,并在两相问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吸附——脱附或溶 解——析出),使得那些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别的物质,在迁移 速度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别,经过一段时问后,各组分之问达到了 彼此的分离。被分离的物质依次通过检测装置,给出每个物质的 信息,一般是一个色谱峰。通过出峰的时间和峰面积,可以对被 分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学习课件 第6章 色谱法导论-气相色谱-精选文档100页

Cs , Cm : g/mL
分配系数与分离性能
K决定于组分和两相的热力学性质。在一定温度下,K小 的组分在流动相中浓度大,先流出色谱柱;反之,后流 出色谱柱。两组分K值相差越大,色谱分离效果越好。
分配系数与温度成反比,增加温度,分配系数变小。在 气相色谱分离中,柱温是一个很重要的操作参数,温度 的选择对分离影响很大,而对液相色谱分离的影响小。
tR′ = tR-t0
( A’B)
* 用体积表示 单位:mL
(1)保留体积 VR
从进样开始到出现峰极大所通过的
载气体积。 VR=tRF0 F0:柱出口处载气流速 mL/min (2) 死体积 V0
指从进样口至检测器出口,整个 一段里所具有的空隙体积。
VM=t0F0
(3)调整保留体积 VR’
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 VR=tRF0
(1)保留时间 tR
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
时所经历的时间(O´B)
不(被2固)定死相时吸间附或t溶0 解的气体(如:空
气,甲烷)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
现小极大峰所需的时间(O´A´)
流动相平均线速u: u L
t0
(3)调整保留时间 tR′
某组份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 该组份的调整保留时间,即
最小塔板高度 最佳线速
影响谱带展宽的其他因素
非线性色谱 等温线常为非线性,故分配系数不是常数,是浓度的 函数,使谱带的高浓度区域(中心附近)和低浓度 区域(前沿和尾部)的分子的移动速率不等,造成 色谱峰“拖尾”或“伸舌”现象,从而使峰展宽。
2)评价柱效的参数
理论塔板数(n)
n5.54 ( tR )216 (tR)2
W 1/2
W
分配系数与分离性能
K决定于组分和两相的热力学性质。在一定温度下,K小 的组分在流动相中浓度大,先流出色谱柱;反之,后流 出色谱柱。两组分K值相差越大,色谱分离效果越好。
分配系数与温度成反比,增加温度,分配系数变小。在 气相色谱分离中,柱温是一个很重要的操作参数,温度 的选择对分离影响很大,而对液相色谱分离的影响小。
tR′ = tR-t0
( A’B)
* 用体积表示 单位:mL
(1)保留体积 VR
从进样开始到出现峰极大所通过的
载气体积。 VR=tRF0 F0:柱出口处载气流速 mL/min (2) 死体积 V0
指从进样口至检测器出口,整个 一段里所具有的空隙体积。
VM=t0F0
(3)调整保留体积 VR’
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 VR=tRF0
(1)保留时间 tR
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
时所经历的时间(O´B)
不(被2固)定死相时吸间附或t溶0 解的气体(如:空
气,甲烷)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
现小极大峰所需的时间(O´A´)
流动相平均线速u: u L
t0
(3)调整保留时间 tR′
某组份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 该组份的调整保留时间,即
最小塔板高度 最佳线速
影响谱带展宽的其他因素
非线性色谱 等温线常为非线性,故分配系数不是常数,是浓度的 函数,使谱带的高浓度区域(中心附近)和低浓度 区域(前沿和尾部)的分子的移动速率不等,造成 色谱峰“拖尾”或“伸舌”现象,从而使峰展宽。
2)评价柱效的参数
理论塔板数(n)
n5.54 ( tR )216 (tR)2
W 1/2
W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分析

甲醇淋洗、烘干
酸。一些拖尾,可加 H3PO4 或 KOH 添加剂解决。
碱洗
5-10%NaOH 甲醇液回流, 水、甲醇淋洗、烘干
除 Al2O3 酸性作用点。用于胺类等碱性物质。
硅烷化 釉化
加入 DMCS 或 HMDS 等硅 烷化试剂,使与-SiOH 反应 2%Na2CO3 浸泡担体,过滤 得滤液再水稀 3 倍,用稀滤 液淋洗担体,烘干后再高温 处理
气固色谱:利用不同物质在固体吸附剂上的物理 吸附——脱吸能力不同实现物质的分离。只适于 较低分子量和低沸点气体组分的分离分析。
气液色谱:利用待测物在气体流动相和固定在惰 性固体表面的液体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原理实现分 离。
第一节 气相色谱仪
102G型气相色谱仪
102型气相色谱仪 常用于学生实验
GC-7890气相色谱仪
350~550oC 活化
永久气体
不同极性 170oC
除水、通气活化
水+气体氧 +CH4+低级醇
化
物
二 气液色谱固定相——载体+固定液 由载体和固定液构成; 载体为固定液提供大的惰性表面,以承担固定
液,使其形成薄而匀的液膜。 1. 载体 也称担体
惰性的,多孔性固体颗粒。 对载体的要求:稳、匀、大。 载体类型:分为硅藻土型和非硅藻土型,后硅藻土型
第3章 气相色谱分析
3.1、气相色谱仪 3.2、气相色谱流动相与固定相 3.3、气相色谱检测器 3.4、 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条件 3.5、气相色谱定性方法 3.6、气相色谱定量方法 3.7、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简介 3.8、气相色谱的应用
气相色谱过程:待测物样品被被蒸发为气体 并注入到色谱分离柱柱顶,以惰性气体 指不与 待测物反应的气体,只起运载蒸汽样品的作用, 也称载气 将待测物样品蒸汽带入柱内分离。 其分离原理是基于待测物在气相和固定相之 间的吸附——脱附 气固色谱 和分配 气液色 谱 来实现的。因此可将气相色谱分为气固色 谱和气液色谱。
气相色谱分析法ppt课件

1970年代至今
GC技术不断完善,出现了毛细管柱、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新技 术。
现状
目前,气相色谱法已经成为化学分析领域中最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 之一,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医药、石油化工等领域。
应用领域与意义
01 环境监测
02 食品安全
03 医药分析
04 石油化工
05 意义
用于大气、水、土壤等环 境中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 。
载气系统
01
02
03
载气种类
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气 、氦气等,选择载气需考 虑样品的性质和分析要求 。
载气纯度
高纯度的载气可以减少杂 质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提 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
载气流速
适当的载气流速可以保证 样品在色谱柱中得到充分 分离,同时避免色谱峰展 宽。
进样系统
进样方式
包括手动进样和自动进样 两种方式,自动进样可以 提高分析效率和重复性。
02
根据分析要求选择合适 的色谱柱长度和内径。
03
考虑色谱柱的耐用性和 使用寿命,选择质量可 靠的色谱柱品牌。
04
对于复杂样品的分析, 可采用多维色谱技术以 提高分离效果和分析准 确性。
05
气相色谱操作条件优化 与实验设计
载气流速对分离效果影响研究
载气流速对色谱峰的影响
流速过快可能导致峰形变宽,流速过慢则可能使峰形变窄或产生 前沿峰。
凝收集。
顶空分析法
将样品置于密闭容器中 ,加热使挥发性成分挥 发至容器顶部空间,然
后进行分析。
进样方式及技巧
01
02
03
04
手动进样
使用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注入进 样口,注意注射速度、注射量
GC技术不断完善,出现了毛细管柱、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新技 术。
现状
目前,气相色谱法已经成为化学分析领域中最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 之一,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医药、石油化工等领域。
应用领域与意义
01 环境监测
02 食品安全
03 医药分析
04 石油化工
05 意义
用于大气、水、土壤等环 境中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 。
载气系统
01
02
03
载气种类
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气 、氦气等,选择载气需考 虑样品的性质和分析要求 。
载气纯度
高纯度的载气可以减少杂 质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提 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
载气流速
适当的载气流速可以保证 样品在色谱柱中得到充分 分离,同时避免色谱峰展 宽。
进样系统
进样方式
包括手动进样和自动进样 两种方式,自动进样可以 提高分析效率和重复性。
02
根据分析要求选择合适 的色谱柱长度和内径。
03
考虑色谱柱的耐用性和 使用寿命,选择质量可 靠的色谱柱品牌。
04
对于复杂样品的分析, 可采用多维色谱技术以 提高分离效果和分析准 确性。
05
气相色谱操作条件优化 与实验设计
载气流速对分离效果影响研究
载气流速对色谱峰的影响
流速过快可能导致峰形变宽,流速过慢则可能使峰形变窄或产生 前沿峰。
凝收集。
顶空分析法
将样品置于密闭容器中 ,加热使挥发性成分挥 发至容器顶部空间,然
后进行分析。
进样方式及技巧
01
02
03
04
手动进样
使用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注入进 样口,注意注射速度、注射量
《气相色谱培训》课件

深入了解气相色谱样品制备的各种技术,包括协调前处理步骤、样品提取和 衍生化。
进样系统的设计与操作
学习如何设计和操作GC进样系统,包括进样量、进样模式和进样器类型的选 择。
柱选择及温度程序的置
探索如何选择适合样品分离的气相色谱柱,并学习优化温度程序以获得最佳 分离效果。
气体载流相的选择及优化
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气体载流相,并学习优化气体流速和载流相比例以达到最佳分析条件。
GC检测器种类及其优缺点比较
介绍不同类型的气相色谱检测器,如FID、TCD和MS,并比较它们的优点和局 限性。
学习GC色谱图的解释方法
掌握分析GC色谱图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峰识别、峰面积计算和定量分析。
GC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
学习验证GC方法的重要性和基本步骤,以确保可靠的分析结果。
现场GC分析实例
通过一些现场GC分析实例,了解气相色谱在不同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色谱柱质量控制
学习如何进行色谱柱质量控制,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再现性。
参考物质的选择及质量控制
探索参考物质的选择和使用,以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GC分析数据处理方法
学习处理GC分析数据的常见方法和软件工具,包括峰识别、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GC与FTIR联用技术
了解GC与FTIR联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实现更全面的分析和识别。
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的应用
探索固相微萃取技术在GC分析中的应用,以提高样品前处理的效率和灵敏度。
四类挥发性残留物的分析方法
学习分析四类挥发性残留物的常见方法,包括有机溶剂、农药、挥发性有机 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分离和定量。
《气相色谱培训》PPT课 件
探索气相色谱(GC)的奇妙世界,从基础概述到高级应用,带您一起深入学 习GC技术的各个方面。
进样系统的设计与操作
学习如何设计和操作GC进样系统,包括进样量、进样模式和进样器类型的选 择。
柱选择及温度程序的置
探索如何选择适合样品分离的气相色谱柱,并学习优化温度程序以获得最佳 分离效果。
气体载流相的选择及优化
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气体载流相,并学习优化气体流速和载流相比例以达到最佳分析条件。
GC检测器种类及其优缺点比较
介绍不同类型的气相色谱检测器,如FID、TCD和MS,并比较它们的优点和局 限性。
学习GC色谱图的解释方法
掌握分析GC色谱图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峰识别、峰面积计算和定量分析。
GC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
学习验证GC方法的重要性和基本步骤,以确保可靠的分析结果。
现场GC分析实例
通过一些现场GC分析实例,了解气相色谱在不同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色谱柱质量控制
学习如何进行色谱柱质量控制,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再现性。
参考物质的选择及质量控制
探索参考物质的选择和使用,以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GC分析数据处理方法
学习处理GC分析数据的常见方法和软件工具,包括峰识别、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GC与FTIR联用技术
了解GC与FTIR联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实现更全面的分析和识别。
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的应用
探索固相微萃取技术在GC分析中的应用,以提高样品前处理的效率和灵敏度。
四类挥发性残留物的分析方法
学习分析四类挥发性残留物的常见方法,包括有机溶剂、农药、挥发性有机 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分离和定量。
《气相色谱培训》PPT课 件
探索气相色谱(GC)的奇妙世界,从基础概述到高级应用,带您一起深入学 习GC技术的各个方面。
1气相色谱仪基本构造.ppt

仪器分析技术
任务资讯
气相色谱仪基本构造
仪器分析技术
任务资讯 认识气相色谱仪
仪器分析技术
任务资讯
问题: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 总结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及作用(共由六大系统组成)
➢气路系统。作用是提供连续运行且具有稳定流速与流量的载气与 其它辅助气体。主要由钢瓶、减压阀、净化器、稳压阀、稳流阀 等部件组成。 ➢进样系统。作用是将样品定量引入色谱系统,并使样品有效地气 化,然后用载气将样品快速“扫入”色谱柱。主要包括进样器和 气化室。 ➢分离系统。主要由柱箱和色谱柱组成,其中色谱柱是核心,主要 作用是将多组分样品分离为单一组分的样品。
仪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技术
任务资讯
总结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续)
➢检测系统。其作用是将经色谱柱分离后顺序流出的化学组分的信 息转变为便于记录的电信号,然后对被分离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 鉴定和测量,是色谱仪的“眼睛”。主要有FID检测器与TCD检测 器。 ➢数据处理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将检测器输出的模拟信号随时间 的变化曲线,即将色谱图绘制出来。目前使用较多的是色谱数据处 理机与色谱工作站。 ➢温度控制系统。在气相色谱测定中,温度的控制(主要对色谱柱、 气化室与检测器三处的温度进行控制)是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 柱的分离效能、检测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任务资讯
气相色谱仪基本构造
仪器分析技术
任务资讯 认识气相色谱仪
仪器分析技术
任务资讯
问题: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 总结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及作用(共由六大系统组成)
➢气路系统。作用是提供连续运行且具有稳定流速与流量的载气与 其它辅助气体。主要由钢瓶、减压阀、净化器、稳压阀、稳流阀 等部件组成。 ➢进样系统。作用是将样品定量引入色谱系统,并使样品有效地气 化,然后用载气将样品快速“扫入”色谱柱。主要包括进样器和 气化室。 ➢分离系统。主要由柱箱和色谱柱组成,其中色谱柱是核心,主要 作用是将多组分样品分离为单一组分的样品。
仪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技术
任务资讯
总结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续)
➢检测系统。其作用是将经色谱柱分离后顺序流出的化学组分的信 息转变为便于记录的电信号,然后对被分离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 鉴定和测量,是色谱仪的“眼睛”。主要有FID检测器与TCD检测 器。 ➢数据处理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将检测器输出的模拟信号随时间 的变化曲线,即将色谱图绘制出来。目前使用较多的是色谱数据处 理机与色谱工作站。 ➢温度控制系统。在气相色谱测定中,温度的控制(主要对色谱柱、 气化室与检测器三处的温度进行控制)是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 柱的分离效能、检测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法

性质相近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大,分配系数大, 组分的保留时间长,有利于分离
➢被测组分为非极性:选用角鲨烷、阿皮松等非极性固定液, 出峰顺序为组分的沸点高低,低的先流出
➢分离强极性物质: 选用强极性固定液, 组分按极性从 小到大的顺序先后流出色谱柱
➢能形成氢键的试样,如醇、酚、胺和水等: 选用氢键型 固定液,如聚乙二醇—2000
1、柱长的选择
增加柱长可使理论塔板数增大,但同时使峰宽加 大,分析时间延长。柱长选择以使组分能完全分离, 分离度达到所期望的值为准。
2、载气及其流速的选择
曲线的最低点,塔板高度H最小,柱效最高,其相应 的流速是最佳流速。
3、柱温的选择
提高柱温可使气相、液相传质速率加快,有利于 降低塔板高度,改善柱效。
AC-1毛细管柱
色谱柱炉 气化室 检测器 温度控制方式:恒温 程序升温: 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柱温随时间由低温向高温作
线性或非线性变化。
色谱柱分离后的组分按时间及其浓度或质量的变化, 转化成易于测量的电信号, 得到该混合样品的色谱流 出曲线及定性和定量信息。
菊酯类气雾杀虫剂色谱图
一、两组分的分配系数差异要大,填充柱γ2,1≥1.15 才能分开 二、稳定性好、沸点高、挥发性小,不气液色谱固定相
填充柱
2、毛细管柱——空心柱
涂壁空心柱是将固定液均匀地涂在内径0.l~0.5mm的 毛细管内壁而成,毛细管材料可以是不锈钢,玻璃或石英。
毛细管色谱柱渗透性好,传质阻力小,而柱子可以做 到长几十米。与填充往相比,其分离效率高(理论塔板数 可达106)、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小,但柱容量低、要求 检测器的灵敏度高,并且制备较难。
含碳有机物在氢气和空气火焰中燃烧产生离子,在 外加的电场作用下,使离子形成离子流,产生电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00:13
内容选择
第一节 气相色谱仪
gas chromatographic instruments
第二节
气相色谱固定相及其选择
stationary phases in gas chromatograph
第三节 气相色谱检测器
detector of Gas chromatograph
第四节
分离与操作条件选择
16:00:13
3. 氢焰检测器的原理
被测组分被载气携带,从色 谱柱流出,与氢气混合一起 进入离子室,由毛细管喷嘴 喷出。氢气在空气的助燃下 经引燃后进行燃烧,以燃烧 所产生的高温(约2100℃)
火焰为能源,使被测有机物质电离成正负离子。产生的离 子在收集极和发射极的外电场作用下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产生的微电流大小与进入离子室的被测组分含量有关,含 量愈大,产生的微电流就愈大,这二者之间存在定量关系 。
16:00:13
三、电子捕获检测器
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 ECD
• 高选择性检测器, • 仅对含有卤素、磷、硫、氧等电负性元素的化合物有很 高的灵敏度,检测下限10-14 g /mL, • 对大多数烃类没有响应。 • 较多应用于农副 产品、食品及环境中 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第十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gas chromatograp导池检测器TCD
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
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FID
三、电子捕获检测器
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 ECD
16:00:13
四、其他检测器
other detector
1.火焰光度检测器(flame photometric detector,FPD) 化合物中硫、磷在富氢火焰中被还原,激发后,辐射出 394nm、526 nm 左右的特征光谱,可被检测; 该检测器是对含硫、磷化合物的高选择性检测器; 2.定性检测器(联用仪器) 将两种仪器结合;色-质联用仪 (通过分子分离器连接)
16:00:13
一、热导池检测器
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TCD 1. 热导池检测器的结构
池体(一般用不锈钢制成)
(动画)
热敏元件:电阻率高、电阻温度系数大、且价廉易加工 的钨丝制成。
参考臂:仅允许纯载气通过,通常连接在进样装置之前。
测量臂:需要 携带被分离组 分的载气流过, 则连接在紧靠 近分离柱出口 处。
(2) 对有机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3) 无机气体、水、四氯化碳等含氢少或不含氢的物质 灵敏度低或不响应; (4) 氢焰检测器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 响应迅速等特点; (5) 比热导检测器的灵敏度高出近3个数量级,检测下限 可达10-12g·-1。 g
16:00:13
2. 氢焰检测器的结构
choice of chromatographic operating condition
第五节
第六节
16:00:13
色谱定性、定量方法
毛细管色谱法
结束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chromatograph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
主要部分是一离子室。包括气体入口, 火焰喷嘴,一对电极和外罩。 (1) 在发射极和收集极之间加有一定的直 流电压(100—300V)构成一个外加电场 (2) 氢焰检测器需要用到三种气体:
N2 :载气携带试样组分;
H2 :为燃气;
空气:助燃气。 使用时需要调整三者的比 例关系,检测器灵敏度达到最 佳。
表 某些气体与蒸气的热导系数(λ),单位:J / cm· s ℃·
16:00:13
二、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FID
(动画)
1. 特点
简称氢焰检测器 (FID:hydrogen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1) 典型的质量型检测器;
16:00:13
2.检测原理
惠斯登电桥,右下图。 不同的气体有不同的热导系数。
进样前:
钨丝通电,加热与散热达到平衡后,两臂电阻值:
R参=R测 ; R1=R2 则: R参· 2=R测· 1 R R
无电压信号输出; 记录仪走直线(基线)。
16:00:13
进样后:
载气携带试样组分流过测量臂而这时参考臂流过的仍是 纯载气,使测量臂的温度改变,引起电阻的变化,测量臂和 参考臂的电阻值不等,产生电阻差,R参≠R测 则: R参· 2≠R测· 1 R R 这时电桥失去平衡,a、b 两端存在着电位差,有电压信
第三节 气相色谱检测器
detector of gas chromatograph
四、其他检测器
other detector
16:00:13
检测器的作用是将经色谱柱分离后的各组分
按其特性及含量转换为相应的电讯号。
浓度型检测器: 测量的是载气中通过检测器组分浓度瞬间的变化,检测 信号值与组分的浓度成正比。热导检测器,电子俘获检测器 质量型检测器: 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进入检测器的速度变化,即检测 信号值与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组分的质量成正比。 如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 广普型检测器: 对所有物质有响应,热导检测器; 专属型检测器: 对特定物质有高灵敏响应,电子俘获检测器;
号输出。信号与组分浓度相关。
记录仪记录下组分浓度随时间 变化的峰状图形。
16:00:13
3. 影响热导池检测器灵敏度的因素
①桥路电流I : I,钨丝的温度 ,钨丝与池体之间
的温差,有利于热传导,检测器灵敏度提高。检测器的响
应值S ∝ I3,但稳定性下降,基线不稳。桥路电流太高时, 还可能造成钨丝烧坏。一般,N2作载气时为100~150mA, H2作载气时为150~200mA。
②池体温度:池体温度与钨丝温度相差越大,越有利于热
传导,检测器的灵敏度也就越高,但池体温度不能低于分离 柱温度,以防止试样组分在检测器中冷凝。
16:00:13
③载气种类:载气与试样的热导系数相差越大,在检测
器两臂中产生的温差和电阻差也就越大,检测灵敏度越高。 载气的热导系数大,传热好,通过的桥路电流也可适当加大 ,则检测灵敏度进一步提高。氦气也具有较大的热导系数, 但价格较高。
16:00:13
检测原理
在检测池体内有一圆筒状放射 源 作为负极,一个不锈钢棒作为 正 极,在此两极间施加一电压。 当载气(如氮气)进入检测器时,在放射源的射
线作用下发生电离: N2 → N2+ + e生成的正离子和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极性相 反的电极运动,形成恒定的基始电流即基流。 当具有电负性的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它俘获了检 测器中的电子而使基流降低,其降低值与进入检测 器的电负性组分的含量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