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预习检测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练习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练习新人教版一、基础题1、为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万仞()荷担()箕畚()()孀妻()始龀()穷匮()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惩山北之塞()且焉置土石()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词义:。
(2)甚矣,汝之不惠。
通词义:。
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争论不__移风__俗诉__法律原形__露付__实施鞠躬尽瘁,死而后__6.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二、阅读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本文选自_,体裁属于____。
8,翻译划线句子。
9.解释下列词义。
(1)险:(2)箕畚:(3)面:10.有哪些人参加了移山劳动?1.答案:rèn hèjīběn shuāng chèn kuì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词的读音。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题23愚公移山《列子》(测)(提升版,教师版)

(30分 3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分娩.(wǎn )阻塞.(sè)心有余悸. (jì) 苦心孤诣.(yì)B.热忱.(chén )阿谀. ( yú ) 难辞其咎. (jiù) 拈.轻怕重(niān)C.绰.号(chuò)谄.媚(chǎn)毛骨悚.然(shǒng) 姹.紫嫣红(chà)D.倏.地(xiū)蹂躏. ( lìn ) 冥.思苦想(mín)锲.而不舍(qiè)【答案】B【解析】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皓月油光可见和蔼可亲B.真谛无与伦比众目睽睽C.狼籍长吁短叹和蔼可亲D.挑畔难以置信盛气凌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中应是“油光可鉴”;C中应是“狼藉”;D中应是“挑衅”。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看了关于智能手机的文章,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智能手机既能给人带来更多便利,又容易使人沉迷而浪费许多时间。
B.马航370飞机失联事件发生后,众多世界各地的网友纷纷通过微博为航班上的乘客祈福。
C.98岁的胡佩兰医生广受尊重的原因,是她时刻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的结果。
D.即将在宁举行的青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向世界展示南京独特历史、文化的良好契机。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判断病句的方法有:紧缩法,注意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并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
类比法,语感审读法,即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
A项无主语,应删去“使”;B项语序不当,应调整为世界各地的众多网友;C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的结果”。
九年级语文下册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23 愚公移山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
1.辞汇明白得(1)惩.山北之塞( ) (2)杂然相许.( ) (3)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4)汝心之固.( ) (5)固不可彻.( ) (6)惧其不已.也( ) (7)帝感其诚.( ) (8)无陇断.焉( ) (9)始一反.焉( ) (10)河曲智叟亡.以应( ) (11)汝之不惠.( ) (12)一厝.朔东( ) (13)面.山而居( ) (1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15)吾与汝毕力平险.( ) (16)跳.往助之( ) 2.一词多义(1)方⎩⎪⎨⎪⎧ 方.七百里 方.其远出海门(2)曾⎩⎪⎨⎪⎧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3)固⎩⎪⎨⎪⎧ 汝心之固. 吾义固.不杀人(4)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5)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6)之⎩⎪⎨⎪⎧本在冀州之.南 汝之.不惠 跳往助之.(7)其⎩⎪⎨⎪⎧其.妻献疑曰 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8)以⎩⎪⎨⎪⎧以.残年余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9)焉⎩⎪⎨⎪⎧始一反焉. 且焉.置土石3.古今异义 (1)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众,许多。
(2)河阳.之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太阳,日光。
(3)达于汉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空中云层密布,不见阳光或偶见阳光的天气。
(4)虽.我之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3 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一、基础知识。
(31分)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5分)万仞.()荷.担()箕畚..()()孀.妻()始龀.()穷匮.()智叟.()雍.南()朔.东()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4分)(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
通词义:。
3、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4、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且焉置土石?B、何陋之有?C、何以为计?D、如太行、王屋何?5、填空:(5分)(1)《愚公移山》选自__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___ 。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 。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6、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义和今义.(8分)(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古义今义。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古义今义。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古义今义。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古义今义。
7、根据课文内容用原句答题。
(5分)(1)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愚公能够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________”而言的。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九下《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A.杂然相许.(赞同)B.寒暑易.节(更替)C.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D.虽.我之死(虽然)2、下面句子中的“其”字与“其真无马邪”一句中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真不知马也。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如土石何?D.惧其不已也。
3、用原文回答问题:①、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②、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
B、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艰苦奋斗D、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滥造。
B.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
C.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 通过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6.下面几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直到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
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动惊愕。
④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情感,它们也就没有泪水。
⑤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我几乎是被那一滴泪惊呆了。
A.④⑤①③② B.⑤④③②①C.⑤④②③① D.④①⑤②③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仔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第二十三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
答案:、《列子·汤问》|古代寓言解析:分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每个字都不能写错。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
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2.给下列字注音。
仞________ 荷________ 畚________ 孀________答案:rèn|hè|běn|shuāng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朝”是多音字,可根据意思不同来确定拼音。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3.给下列字注音。
龀________匮________叟________雍________ 朔________答案:chèn|kuì|sǒu|yōng|shuî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期”“间”是多音字,可根据词语意思来确定拼音。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年且.九十 ________ 且.焉置土石 ________且焉.置土石 ________ 始一反焉. ________答案:将近,况且。
|哪里,语气助词。
|通,顽固;本来。
|赞同,拟声词。
解析:分析: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对于多义词要根据语境来分析。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5.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事件、人物来分析,本文通过愚公移走门前两座大山的故事,结合备选答案,应是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2 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一、准确识记文中的字音、字义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迂.回(yū)箕畚.(běn)雍.南(yōng)荷.担(hè)B.一厝.(cuò)太行.(xíng)陇.断(lǒng)万仞.(rèn)C.始龀.(chèn)智叟.(sǒu)惩.罚(chéng)阻塞.(sè)D.冀.州(jì)愚.公(yú)豫.南(yù)匮.乏(kuì)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相许(赞同)始龀(换牙)B.易节(容易)负二山(背)C.一厝(放置)何苦(苦恼)D.智叟(老头)陇断(断开)二、掌握文中重点词语3.下列两句中加点词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吾义固不杀人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若孀妻弱子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4.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D.寒暑易节5.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甚矣,汝之不惠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聚室而谋.曰(2)杂然..相许(3)且焉置.土石(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7.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面对智叟的嘲笑,愚公是怎样回答的?(3)愚公移山的目标是什么?(4)愚公和智叟辩论的结果是什么?8.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吾与汝毕力平险,达于汉阴,指通豫南,可乎?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子,子又生孙;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D.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雍南,一厝朔东。
九年级下册专题23愚公移山列子测基础学生试题

第六单元智谋博人生第23课愚公移山〔30分 3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2分〕1.以下词语中加横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哪一项〔〕〔3分〕A.孀.妻〔shuāng〕汲.取(jǐ) 诓.骗(kuāng) 舐.犊之情(tiǎn)滞.(zhì) 沉浸.(jìn) 给.予(jǐ) 好高骛.远(wù)C.憧.憬(chōng) 栖.息(qī) 狡黠.(xié) 怒不可遏.(è)D.喑.哑(yīng) 凝.望(níng) 亵.渎(dú) 味同嚼.蜡(jiáo)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哪一项〔〕〔3分〕A.陨落暄腾相形见绌诚皇诚恐B.苍茫避讳鳞次栉比一愁莫展C.诱惑啜泣一丝不苟杂然相许D.秘诀清洌与日具增断壁残垣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3分〕A、一个人假如不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纵然有鸿鹄之志....,也难以实现。
B、小刚才能强,做班长如鱼得水....,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
C、刘厂长三顾茅庐....,终于把身怀绝技的老工人请回了厂。
D、我们必须正确对待自己,既不要妄自菲薄....地看不起自己,也不要妄自尊大。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哪一项〔〕〔3分〕A.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
B.只要人人都能时时处处传递“正能量〞,世界就会变成美妙的人间。
C.这场足球赛的胜败取决于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D.小明同学到如今还没来参加比赛,带队教师断定他大概放弃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18分〕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刘义庆 ?人琴俱亡?〕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预习检测
一、词语解释(6分)
①河曲智叟亡以应()②惩山北之塞()
③甚矣,汝之不惠()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⑤惧其不已也()⑥年且九十()
二、句子翻译(6分)
①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三、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
1、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汝心之固固:顽固
B.惧其不已也已:已经
C.寒暑易节易:交换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2、选出下列句中的“于”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皆以美于徐公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惩山北之塞(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
B.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运到哪里去呢)
C.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D.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曾经不知寡妇孤儿)
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本文是寓言,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C.愚公是有远大的抱负,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古代劳动人民形象。
D.“杂然相许”,表明移山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C. 寒暑易节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
预习检测参考答案:
一、①亡(通“无”,没有)②塞(阻塞)③惠(同“慧”,聪明)
④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可译为“连……都……”)
⑤惧(害怕)⑥且(将近)
二、①冬夏换季,(他)才往返一次。
②于是(愚公)率领(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开垦土地,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③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毁掉,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三1.B 2.C 3.D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