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大型基础、大坝、桥墩等。
然而,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尺寸较大,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不易散发,容易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从而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
如果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引起混凝土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是施工中的关键环节。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过大。
在混凝土浇筑初期,水泥水化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
而混凝土表面由于与外界环境接触,散热较快,温度相对较低。
这种温差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裂缝。
为了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首先要合理选择原材料。
水泥的品种和用量对混凝土的温度升高有重要影响。
应优先选用低热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
减少水泥用量也可以降低水化热,可以通过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来替代部分水泥。
粗骨料应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以减少水泥浆的用量。
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其孔隙率较小,可以减少水泥浆的用量。
在配合比设计方面,要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和水胶比。
同时,可以考虑掺入适量的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延缓水泥的水化反应,降低水化热的释放速度。
混凝土的浇筑工艺也对温度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分层浇筑可以使混凝土内部的热量有足够的时间散发,从而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
分层厚度一般控制在 300 500 毫米之间,层间间隔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浇筑过程中应保持连续,避免出现冷缝。
混凝土的养护是控制温度裂缝的关键环节。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覆盖保温保湿养护,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散热,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 14 天。
可以采用塑料薄膜、草袋、麻袋等材料进行覆盖,并定期浇水保持湿润。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抗裂及模拟仿真

.
c p
1 …
1 5区
式 中 : —— 每 m3 优 混凝 土水泥用量 ,g k; Q——每 l 水泥 2 【 g 8d累计 水化 热 , 3 40 0Jk ; 取 3 0 /g
C——混凝土 比热 ,/ gK; jk ・
/ .一8底 中点 : -l 板 c 1 1  ̄ 区
一
1 1
二
测 区温度 应力计算 与数值模 拟曲线 图
一
一
=
‘ ( T ) i I 一 f e J c ) ( 卜 hLs E A £ i ( l 。
由图 3可见 , 模拟的底板几何 中心温度应 力随 时间变化 曲线
与周边 1 及 1 测区理论计算应力曲线较为接近, 5 8 混凝土浇筑后
2 4 测 温方 法及 仪 器设备 .
采用手持式数字 温度 测量仪 , 混凝 土浇筑 首 日起 , 1 从 第 天
~
一 I区 l l 4区 一 l 5区
一
一
l 8区
9天 , 2h 每 测温一次 ; 1 ~1 , 2 第 0天 5天 每 4h测温一次。
{ 鲢 嘲
; #
时间/ h
圈2 第3 夭温差最大值走势图
1水化热引起的最高绝热 温升 丁 。 ) 一
Tm :
一
选取 C 区具有代表性的 儿,5 1 测区进行理论温度应力 1 1 ,8
计算与数值模拟结果见 图 3 。
6 4
一 I 1区
一
:— 5 ̄ 0 :5 3 — 3 40 0 1 6 3
聋
睾 誊 章 车 鼍
。
~
一
一
●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摘要:当前,筏板基础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裂缝控制作为筏板基础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其展开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旨在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0 引言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筏板基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筏板基础是高层建筑中常见的基础形式,具有基础深、底板厚、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等特点,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而在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裂缝是常见的质量通病,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并对建筑的安全性能具有不良的影响。
因此,对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裂缝控制展开研究十分必要。
1 工程概况某建筑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0863.9m2,采用了现浇混凝土整体性筏板基础,筏板基础面积为50m×48m×1.5m,设计采用C40抗渗P8混凝土,其用量达2850m3。
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2.1 混凝土原材料优选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在10月份,其温度峰值一般发生在浇筑完成后的3~5d,为了更好的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在25℃内,以免发生裂缝,对混凝土的材料的优选做了严格的把控。
2.1.1 水泥大体积混凝土发生裂缝的关键缘由是水泥水化热量在内部积聚,而表面温度接近环境温度相对较低,从而致使构件内部与外部温差较大。
根据大量实验和工程实践表明:每方混凝土的水泥下料量增减10kg,其水泥水化热量将会使其内部的温度升或降1℃。
为了更好的控制水泥水化所造成的温升,在确保混凝土构件强度的要求下,尽可能的减少水泥的使用量,本工程所采用的是P·O42.5级水泥,其物理性质及水化热情况见表1。
2.1.2 骨料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其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骨料,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抗压强度,与此同时还可以降低含水量以及水泥下料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量降低,继而混凝土内部的温度降低。
高层住宅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温度控制

高层住宅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温度控制摘要: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已成为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体积大,结构厚等特点,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衔接、配合比和养护与普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要求都不同。
本文结合R15018地块(爱国花苑)C标段工程实例,从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方面进行探讨,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关键词:高层住宅;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1工程概况R15018地块(爱国花苑)C标段总建筑面积53600m2,地上建筑面积40715m2,地下建筑面积12885m2。
为高层住宅,地上18层,包括1#、4#、8#、9#四幢高层住宅楼、22#多层建筑、垃圾房、门卫房,住宅楼18层,剪力墙结构,高54.8mm,多层住宅4层,框架结构,高19.8m。
地下室为二层,桩基筏板基础形式,主楼地下室采用PHC预应力管桩,地库采用混凝土预制方桩。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对象主要为地下室底板。
本工程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底设150厚C20砼垫层,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P8 、其底板厚度分别为700mm(地下车库区域)、1200mm(1#、4#、8#、9#主楼)。
2施工难点分析在分析了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实体混凝土的特点后,本工程设计难点有:(1)底板大而厚,混凝土施工总量大,必须完成一次连铸,混凝土供应与浇筑的组织协调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由于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如何减少水泥用量、水化和温度峰值是选择原材料和优化配合比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3)电梯基坑周边混凝土水化热高,热量难以散发,应做好集中监测和降温。
(4)混凝土的养护和温度控制是整个施工工程是否成功的关键。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3.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3.1.1底板实体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必须控制以下三个因素引起的裂缝,即: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表面裂缝、混凝土失水引起的收缩裂缝和碱集料反应引起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引言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其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温度变化过大会引起混凝土的开裂和变形,从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温度控制措施来确保混凝土的温度稳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1. 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混凝土浇筑温度是影响混凝土温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尽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避免过高温度导致混凝土快速凝固和开裂。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控制在20℃-30℃之间。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尽量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原材料使用;•合理调整混凝土的配比,控制水泥用量和水灰比,以减少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升高;•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增加冷却水或冰块来降低混凝土温度。
2. 加强混凝土温度监测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持续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及时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温度控制措施。
常见的混凝土温度监测方法包括:•在混凝土中埋设温度计,通过实时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来测量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分布。
通过加强混凝土温度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保证施工质量。
3. 采取降温措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预测到混凝土温度将超过可接受范围,需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常见的降温措施包括:•使用冷却剂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冷却剂可以通过混入混凝土中或直接喷洒在混凝土表面,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在混凝土浇筑表面覆盖湿润的保护层。
湿润的保护层可以通过喷水或铺设湿润的毛毡来防止混凝土表面过早干燥,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使用保温隔热材料包裹混凝土。
保温隔热材料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热量损失,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4. 控制混凝土的固化过程混凝土的固化过程也会对混凝土的温度产生影响。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一直是施工中的难题,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散热,内外温差过大易引起温度裂缝,甚至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性能。
本文以某工程的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例,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分析,从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浇筑、养护及温度场的智能监控方面提出了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为了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指导。
标签: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智能监控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与很多混凝土工程一样,温度裂缝始终是施工中难以解决的质量通病。
这是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一次浇注量较大、厚度较大、强度等级较高、温升值高等特点,如果施工中不采取措施,浇注后很容易出现裂缝。
因此,在大体积施工中,如何控制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首要问题。
1 工程概况某人防地下室采取筏板基础,筏板厚度达到1100mm,而且地下室面积较大,是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针对此,本工程一方面对地下室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取一些列的抗裂措施,另一方面对本地下车库共分三大块浇筑,按设计留置后浇带。
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析从研究结果表明大体积混凝裂縫可分为贯穿型裂缝、深层型裂缝和表面型裂缝三种。
贯穿型裂缝通常由于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发展产生,渐渐产生深层次的裂缝,最终就形成了贯穿型的裂缝形式。
贯穿型裂缝能够将结构断面切断,而且对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都有破坏效应,具有非常严重的危害性威胁。
深层型裂缝能够对结构断面局部进行切断,同样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表面型裂缝通常危害性就比较小。
产生的局部裂缝收到环境影响较大,而且所产生的裂缝也不全都对结构安全造成绝对影响,只要满足最大允许值就是安全的。
根据文献研究发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出现的机理主要有两个,一是取决于混凝土的内部因素,内外的温差产生裂缝,二是外部因素,混凝土各个质点之间约束作用及结构外部的约束效果阻碍了混凝土的收缩等变形。
高温天气下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施工温度裂缝控制

高温天气下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施工温度裂缝控制摘要:本文就高温天气下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施工温度裂缝的控制进行了探讨,结合了实际的相关工程,从混凝土自身材料、施工过程、养护方案等方面简要论述了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在高温气候下施工时温度应力控制要点,并分析了混凝土内外温差、表面与大气间的温差时程曲线及降温速率等参数的特点,以期能为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施工温度裂缝的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温天气;筏板大体积;混凝施工;温度裂缝控制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在公共民用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应用日趋广泛,除了应满足抗震、抗渗等级、混凝土强度外,还要严格控制筏板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防止因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造成混凝土筏板基础的裂缝。
本文针对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施工如何在高温天气下对温度裂缝进行控制作了详细研究,并结合了相关的实例工程,旨在为更好地控制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施工温度裂缝提供参考。
1 工程概述某高层建筑,基础筏板厚2m,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按后浇带位置将筏板划分为ⅰ,ⅱ,ⅲ3个施工段,混凝土用量约7100m3。
施工时间为夏季,日均气温达30℃左右,最高温度达37℃。
高温天气给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等参数的控制带来诸多困难。
本文选取筏板基础ⅱ段的混凝土作为研究对象,从混凝土自身材料、施工过程、养护方案等方面,论述了大体积混凝土高温气候下施工时的温度应力控制要点。
通过对混凝土自浇注完成后20d的温度实测数据进行研究,绘制了混凝土沿筏板不同高度截面上温度发展的时程规律;分析了混凝土内外温差、表面与大气间温差时程曲线及降温速率等参数的特点。
根据文献要求对该大体积混凝土进行防开裂验算,指出了温度应力裂缝最可能出现的时间点。
积累了以28d强度为评定标准的大体积混凝土在高温天气下施工时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可供类似工程施工时参考。
2 温度应力控制要点2.1 混凝土原材料本筏板基础混凝土采用c4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6。
筏板及承台等大体积砼降温施工方案

筏板基础及承台降温施工方案为确保筏板基础及承台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不因水泥水化热作用产生温度裂缝,特制订如下降温措施,消除混凝土内外温差影响,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大体积混凝土在室外气温较低时浇筑,浇筑温度不宜高于28℃。
浇筑时分层浇筑,浇筑厚度30cm,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混凝土浇筑完毕表面初凝后用薄膜覆盖湿水养护。
2、告知混凝土厂家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工作性能的前提下采用高性能减水剂,降低水胶比,并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选择最佳混凝土配合比,尽量减少水化热。
3、冷却水管冷却排布3#、4#、5#、6#楼筏板厚1.5m,8#楼筏板厚800mm。
采用内径Ф32mm,壁厚2.5mm镀锌管作冷却水管,端头车丝,并以弯管接头和直管接头连接,连接时缠好胶带,以防漏水。
浇筑前,将冷却管用铁丝与钢筋固定牢固,以防冷却管失效。
排布间距:800mm 厚筏板布置一排冷却管,1.5m厚筏板上下布置两排冷却管,垂直间距80cm,管距筏板面40cm,上下两层管,水平方向错开布置,冷却管水平间距80cm,呈之字形平面布置。
在冷却管的进出水口各设置一道阀门,以控制进水的方向和流量,使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下。
对于筏板基础,每个基础布置两个回路,见附图,(以5#楼为例,其余均参照5#楼)。
消防水箱2个(3m*4.2m*1.5m),水泵3台,两个冷却回路各装1台水泵,将冷水抽进冷却管,热水流入水箱,待水冷却后可循环利用。
当冷却水箱水温较高来不及利用时,另外1台水泵及时将热水抽入集水坑排走。
冷却水管安装完成后,须通水试运行,检查水管密闭情况。
水循环时,派专人看管,防止堵管;在进出水口安排专人测温度,每隔2小时记录1次,混凝土浇筑10天后,待混凝土内外温差趋于稳定后,即可停止冷却水循环。
用普通硅酸盐水泥32.5级水泥,水灰比0.5,压力不小于1.5MPA,灌浆封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摘要: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在筏板基础所需的大体积混凝从配比原材料选择及降温,混凝土浇筑时散温,混凝土浇筑后测温、保温及保湿养护等方面采取了综合措施,从而保证了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使筏板基础混凝土质量达到规范和技术要求。
关键词: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
引言
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美国混凝土协会定义为:在浇筑积混凝土时,必须要采取措施解决水化热及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混凝土的开裂,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日本建筑学会定义为: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80cm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
我国对大体积混凝土的一般定义为:以规定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³,或因为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而导致裂隙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综合看来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一座集宾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建筑,地下二层地上十六层,总建筑面积一万二千余平方米,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地下室为停车场、配电室及备用发电机室,一层至六层主要为娱乐、餐饮用房,七层起为宾馆。
地下室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筏板基础,筏板基础厚度为1600mm,采用C35防渗混凝土,整个筏板基础的混凝土量约为3600m³。
混凝土浇铸在10月下旬。
对现场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要求为: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混凝土表面和环境温度差值均不应超过25℃,混凝土内部最大热温升值不应超过50℃。
2原材料选择及降温
2.1水泥
水泥导致混凝土升温的热源,是水泥在水化反应中所产生的热量,那么选择低热品种的水泥是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有效方法,本工程采用低水化热的矿碴水泥,强度等级为42.5。
由于矿碴水泥熟料含量较少,且混合材料中的活性氧化硅、活性氧化钙与氢氧化钙、石膏的化合作用在常温情况下进行缓慢,虽然早期强度较低,但在硬化后期由于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的水泥凝胶不断扩展,使水泥石强度不断增长,最后却能超过同标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故可利用其后期强度。
2.2骨料级配
碎石直径5-25mm,含泥量不大于1%,具有较好的和易性且抗压强度较高;砂粒平均直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因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8%左右。
选用直径较大适中、级配良好的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可以减少水泥、水的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2.3水
搅拌混凝土用水采用可饮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自来水,搅拌站有两个15m×10m×3m蓄水池,采用蓄水池蓄水加冰块循环,降低自来水温度,搅拌混凝土用水,水温控制在12℃度左右,使搅拌后的混凝土温度得已降低。
2.4外掺料
掺加一定数量的I级粉煤灰作为掺合料。
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具有滚珠效应,在混凝土中加强粉沫效应,可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不但能替代部分水泥,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
还能起到润滑作用,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可泵性、抗裂性,并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2.5外加剂
掺加高效减水剂。
高效减水剂能够在保证其它成分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用水,降低水灰比,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级及限拉伸强度,增加其抗裂防渗性能。
同时也能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的温生值及自身收缩时大体积混凝土的拉应力。
掺加一定数量膨胀剂,因掺加一定数量膨胀剂后,可使整个筏板基础的混凝土处微膨胀状,较少自身的收缩,预防了裂缝的出现,因产生裂缝后,地下水渗入将对钢筋产生锈蚀作用,会降低工程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
3混凝土的配比
本工程采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公司根据国家规范、工程技术要求,及时做好混凝土试配实验,并将试配实验结果报质检部门和建设单位,另提前做好本工程所需混凝土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4混凝土浇铸
4.1为保证混凝土一次顺利浇铸完成,浇铸时间选在晚八点至第二天凌晨七点结束,错开交通高峰,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现场用混凝土运输车12辆、混凝土输送泵车四辆同时工作,保证混凝土浇铸连续不间断。
4.2混凝土浇筑先从中间然后向四侧边缘推进,浇筑采用分区定点、斜面分层布料施工,即“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混凝土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500mm,分层浇筑时其间隔时间尽量缩短,必须在前层混凝土初
凝前将后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直到浇铸到顶面标高为止。
因分层浇铸便于浇筑时的混凝土散温,分区浇铸便于对浇铸完部位的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来保湿、保温,同时可解决频繁移动泵管的间题。
4.3二次振捣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浇筑后混凝土表面要刮平抹压,混凝土初凝后在表面进行二次抹压并覆盖两层潮湿草袋,既能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又能消除混凝土表面失水干缩、塑化收缩产生的表面裂缝。
5混凝土测温及保温、保湿养护
5.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必须对其内部、表面及外部环境进行测温,对混凝土进行分点、分层布点测温,测温点合理布置全面反映混凝土各部位的温度情况。
本工程根据测温结果,严格控制混凝土内部、表面的温差,及混凝土表面与环境的温差,发现温差异常现场及时采取措施来进行保温,使混凝土的的各项温差值控制在规范和技术要求范围内。
混凝土浇筑时及浇筑完3天内每小时测温1次,3天后每2小时测温1次,共测温7天,另外每天同时记录环境的温度。
5.2大体积混凝土浇铸后除严格的测温和温控外,养护也是保证混凝土质量控制十分关键的工序。
混凝土浇铸二次抹压后在表面及时覆盖两层潮湿草袋,待筏板基础混凝土全部浇铸完3小时后,在混凝土表面蓄水养保,蓄水深20mm,然后在混凝土表面全部覆盖上一层塑料泡膜,塑料泡膜上再覆盖三层草袋进行保湿、保温养护。
避免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蓄水保湿养护,防止混凝土水分的散失,混凝土表面蓄水后,使混凝土充分水化,提高其抗拉强度,避免过早出现体积收缩,使收缩出现时混凝土已基本具有一定抗拉强度。
保温养护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这样能够控制混凝土的内表温差,延长散热时间,使散热相对均匀稳定散发,防止出现温度裂缝及表面裂缝。
同时特别是对掺加膨胀剂的混凝土进行蓄水养护能促使膨胀剂充分发挥膨胀作用,蓄水养护不少于16天。
6 结语
在本工程混凝土施工前,通过全面考虑降温的情况下来进行原料选择,不但可以节约成本,而且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温度控制也是十分有利的。
在混凝土浇铸中考虑散温,及后期的测温、保温、保湿工作连续不间断实施,使本工程的大体混凝土笩板基础达到规范和技术要求,可见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