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第二课时学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学案(第2课时)_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学案(第2课时)_

《东南亚》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1.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读图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中南半岛地形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流与城市的分布: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

3.原因:河流沿岸地区地势_____,土壤_____,易于______,交通_____,经过长期开发,已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地区。

四、热带旅游胜地1.丰富的旅游资源: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多样的风土人情,___教、_______教、_____教等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观。

旅游景点举例:____仰光____曼谷柬埔寨越南_______ ______ _____4.漂流瓶顺澜沧江流到()A.伊洛瓦底江B.红河C.湄南河D.湄公河5.中南半岛城市大多分布在()A.河流沿岸地区B.东部地区C.北回归线沿线地区D.北部地区6.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是()A.美国B.欧洲C.东南亚D.东亚【拓展阅读】南洋群岛火山风光南洋群岛山岭很多,地形崎岖,由于群岛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很不稳定,常有火山活动现象。

近年来,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利用它的火山风景资源,大力发展国际旅游,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子。

例如有“千岛之国”称谓的印度尼西亚,火山有400多座,其中活火山78座,是全世界活火山最多的国家。

观赏火山的壮丽景色,是印尼开展的重要旅游活动之一。

该国被称为“诗之岛”的巴厘岛,就是融绮丽的热带风光、雄伟的火山群景观与具有东方色彩的文化艺术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胜地。

菲律宾全国有火山52座,其中活火山11座。

驰名的火山旅游胜地有塔盖泰的塔尔湖及火山、吕宋岛南端的马容火山和阿波火山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东南亚》探究型教案(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东南亚》探究型教案(第2课时)

《东南亚》教案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了解东南亚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

2.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二、过程与方法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3.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2.东南亚的主要旅游胜地。

五、课型
新授课
六、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任务评价
环节一: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图7.28“中
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
布”,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
东南亚的河流众多,请同学
们在图中依次找出:红河、
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

认真观看图片、积极思考回
答老师问他
完成学习目
标1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东南亚
一、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1.山河相间的地形
2.中南半岛的城市分布二、热带旅游胜地
1.独特的热带风景。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第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第2课时)

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第2课时)制作教师:付晓姓名班级一、自学内容:“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和“热带旅游胜地”(P26—29)二、学习目标:1、记住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2、记住了解东南亚人口分布的特征。

3、记住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三、重点:东南亚的地形特点及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四、自学过程【合作探究】(一)自学“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参考课件P30-36页)1、读图7.28:完成27页活动。

2、河流与山脉的分布特征是。

3、这样的地形条件的好处是上游蕴藏丰富的,河流沿岸地区,已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地区。

中南半岛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二)自学“热带旅游胜地”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参考课件P37-53页)1、读29页阅读材料《东南亚的华人与华侨》回答:华人是;华侨是;他们对所在国和我国的经济建设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2、读图7.31,说出东南亚的旅游胜地【自学检测】一、填空题(参考课件P2-11页)1、东南亚在范围上包括______半岛和______群岛两大部分。

2、东南亚的内陆国是________,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

3、东南亚位于_______洲与_______洲,_______洋与_______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二、选择题:1.东南亚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自东向西依次为()A.缅甸、老挝、越南B.老挝、柬埔寨、越南C.泰国、老挝、越南D.越南、老挝、缅甸2.中南半岛的地形分布特点是()A.大山众多、平原少B.多高原,山地和盆地C.多平原、少山地D.山河相间分布、南北延伸3.马来群岛地形特点是()A.地形崎岖,山多B.火山地震多C.多长河,水资源丰富D.平原广土壤肥沃三:读图填空1、读“东南亚图”回答:(1)半岛、群岛: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2)洋、海峡:C、________ 洋D、________ 洋E、________ 海峡(3)河流: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东南亚》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有: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国家、东南亚的民族与文化、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东南亚的经济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东南亚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东南亚有一定的了解,如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等。

但学生对东南亚的国家、民族、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东南亚的这些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国家、民族、文化、自然环境和经济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国家、民族、文化、自然环境和经济等情况。

2.难点:东南亚的国家、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南亚的情况。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素材。

2.教学PPT。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东南亚的国家、民族、文化、自然环境和经济等情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南亚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针对呈现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如: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东南亚的民族文化有哪些?等等。

通过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导学案(2课时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导学案(2课时附答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州、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位置及其纬度位置。

2.在图中找出马来群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马六甲海峡。

3.知道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分布,并能够分析其原因。

4.了解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5.知道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学习重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学习难点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自主学习1.东南亚包括半岛和群岛两大部分。

2.东南亚地处洲与洲、洋与洋之间的“”地带。

3.位于半岛和岛之间的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洋和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东南亚湿热的气候,是这里成为世界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这里是世界上、、和的最大产地。

5. 、、和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6.泰国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

7. 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8.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

9. 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

合作探究1.先自主后合作完成课本P23活动。

2.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3.试分析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课堂检测1.中南半岛是因为位于()以南而得名A.中国B.印度C.日本D.菲律宾2.被称为东南亚“十字路口”上的咽喉要道的海峡是()A.土耳其海峡B.白令海峡C.马六甲海峡D.琼州海峡3.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是()A.泰国B.马来西亚C.印度尼西亚D.菲律宾4.在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经常出现的降雨形式是()A.地形雨B.对流雨C.锋面雨D.台风雨5.世界最大的群岛是()A.马来群岛B.琉球群岛C.舟山群岛D.菲律宾群岛6.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是()A.马来西亚B.印度尼西亚C.菲律宾D.日本7.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小麦B.水稻C.玉米D.谷子8.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A.泰国B.缅甸C.越南D.老挝9.读图,回答问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2节《东南亚》教学设计(第2课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2节《东南亚》教学设计(第2课时) 新人教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老师朗诵:陈毅《赠缅甸友人》1957年12月14日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吸川下流,君喝川下水。

川流拥不息,彼此共甘美。

彼此为进邻,友谊常积累。

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

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反帝得自由,和平同一轨。

彼此是胞波,语言多同汇。

团结而互助,和平力量伟。

临水叹浩淼,登山歌石磊。

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你知道陈毅描写的是哪一条大江吗?能否在地图上找出来?(伊洛瓦底江)学习新课(板书)三、地形与城市分布P31活动1读图7.28,指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找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

说说它们的共同特点,看看它们的上游在什么地方?建议:要求学生用笔在图7.28中描绘以上5条河流(体会河流的位置、流向)(2)中南半岛的形有什么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平原分布在中下游及沿海(3)这种山河大势给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什么影响呢?上游流经山区,地势险峻,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动力。

下游水流缓慢,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土质肥沃,灌溉便利,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4)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上五个国家的首都,并完成P31表。

思考:它们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城市名称附近大河名称所在国家名称河内红河越南金边湄公河柬埔寨万象湄公河老挝曼谷湄南河泰国仰光伊洛瓦底江缅甸都在河流沿岸。

这一带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P31活动2(1)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何好处?1.河流沿岸,地形平坦。

2.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3.水资源丰富,方便灌溉和引用。

4.河运方便……(2)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何弊端?1.水灾:中南半岛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不平均,雨季来临,河水暴涨;而下游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河道泥沙淤积,不利于排水,多洪涝灾害。

7.2东南亚(第2课时)学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7.2东南亚(第2课时)学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并能说明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2.通过东南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旅游业给东南亚经济带来的影响。

二、知识梳理1.山河相间和城市分布(1)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的特点。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及。

2.热带旅游胜地(1)东南亚是海外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①②③④⑤(2)东南亚是近些年来旅游的一大热点地区,主要的旅游胜地有①缅甸仰光的,②有“花园城市”之称的,③越南的,④泰国曼谷的,⑤柬埔寨的,还有的巴厘岛。

三、课堂检测图为中南半岛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中南半岛地形、河流分布特点的正确描述是()A.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B.山河相间,东西横向分布C.山脉、河流无序分布D.平原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的北部2.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主要是因为()①靠近水源②水运便利③地形平坦④水能丰富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中南半岛水稻种植面积广,主要是因为()①高温多雨②耕地较少③人口稠密④沙漠广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下列组合正确的是()①“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②“火山之国”——泰国③“花园城市”——新加坡④世界文化遗产——缅甸吴哥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南南繁科研基地是种业的“中转站”和“出海口”,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种业硅谷”,加强南繁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吸引了东南亚等地区的专家来考察学习。

甘肃省是我国最大的玉米科研基地,这里夏季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农作物一年一熟。

材料二东南亚是海外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他们对东南亚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中华文化遺产也成为该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下七章2《东南亚》第2课时导学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下七章2《东南亚》第2课时导学案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 东南亚 第2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的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人口分布的影响;2、分析说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3、了解东南亚的人口构成情况,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重 点:中南半岛主要河流、城市,中南半岛地形特点。

难 点:河流对城市、人口分布的影响。

知识点链接亚洲的地势_____高,_____低。

(思考: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呢?) 知识点三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地形地势特点 阅读P26,读图7.28-7.30,完成1-2填充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中南半岛的河流名称源地 注入海洋 共 同 特 征 伊洛瓦底江中国 印度洋 自___向___流。

上游流经山区,在山谷中穿行,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中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平稳,利于航运。

萨尔温江中国 印度洋 湄南河泰国 太平洋 湄公河中国 太平洋 红 河 中国 太平洋 3、中南半岛的城市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 思考后填充⑴ 分布特点: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_____沿岸及河口_______。

⑵ 形成原因:这些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_____,土壤_____,有河流流经,易于_____,交通_____,河流是这些城市建立和发展的生命线。

经过长期开发,已经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和城市密集的重要地区。

活动 以中南半岛为例,认识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⑴ 完成P27表格⑵ 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

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建设用地 弊端:河流水患→经济损失 水运通道→便于_____ 污水排放→环境_____ 淡水资源→生产、_____ 过度取水→水源_____ 河流落差→_____资源 我还想到了?知识点四热带旅游胜地读P28-29页、图7.31,完成填充1、自然旅游资源:东南亚自然风光充满____(温度带)气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第二课时学案人
教版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用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与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设计理念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资料,学习了解一个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基本特征的方法;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模拟旅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诗句导入
激发兴趣陈毅《赠缅甸友人》的诗句,说说这首诗的含义?观看视频
播放《赠缅甸友人》的诗句视频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站:
中南半岛的山河
读“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探究中南半岛的山河。

“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

东南亚有哪些重要河流呢?
这些河流流向的共同特点,它们的上游在我国的哪个地形区?
说说中南半岛的山河特点?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展示读“中南半岛河流域城市分布图”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第二站:
城市分布
读“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以及中南半岛大河附近的城市风光图。

探究城市分布。

这些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哪条河流附近呢?。

世界上很多的城市分布,又是怎样的?
想一想,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学生
第三站:
丰富的旅游资
近些年来中国人到新、马、泰等国家旅游成为一大热点。

探索东南亚旅游。

假如你想去新、马、泰旅游,需要带翻译吗?为什么?
什么是华人?什么是华侨?他们是祖先大多数是哪?
列举出东南亚的一些旅游景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去新、马、泰旅游,这说明什么?小组讨论,阐述各组观点
展示东南亚旅游景点图。

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析图能力。

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讨论展示盐城地图突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