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水上飞机是一篇科普童话,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的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向学生展现了科技新成果。

一起看看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欢送查阅!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多音字“难〞,能用“究竟〞、“渐渐地〞造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品味、感受水上飞机的神奇本领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主要作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录音,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朗读词语,认识多音字“难〞,理解“汲水〞的意思。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一)学习第一段1、情景展示,教师描述:(出示图片)它是什么样子呢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介绍一下吗2、学生交流3、比拟理解水上飞机和轮船的不同。

4、指导朗读。

5、这条船真是与众不同啊,那当小海鸥发现了这条奇怪的船,当时是怎么想的呢6、指导朗读。

7、小海鸥感到奇怪,所以——他飞了过去,想问个究竟。

理解“究竟〞的两种意思,并有其造句。

(二)学习第二—六段1、同桌合作,演一演小海鸥和水上飞机,分角色读好它们的对话。

边读边想:他们俩的对话让你明白了什么3、谁愿意来做小海鸥和水上飞机,读读它们的对话,其他同学读提示语。

指导朗读。

4、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5、是呀,海上救护机的本领真大呀,小海鸥挺佩服他的。

6、男女生各扮演水上飞机和小海鸥,师旁白。

(三)学习第七段过渡:还有更让小海鸥和大家吃惊和佩服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第七段,分别给各种水上飞机取个名字,并简要地概括他们的本领,并完成表格,由组长负责记录。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习作3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继续习作;
2、作后指导评改;
3、工整誊抄。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习作,教师巡视。

(发现共性问题,发现优秀习作,解疑释惑。

无特殊情况,尽量不打断习作思路,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一气呵成地真实表达)。

二、作后评议,完善提高
1、大声朗读,昌其气,明不足,自主修改。

(投影)修改什么……
△有无错别字?△景物描写的顺序是否恰当?
△景物有没有色彩、声音?△小动物们在快乐地活动吗?
我的十分钟
2、同桌互读、互改,推荐佳作。

3、“小荷尖尖”——佳作欣赏,评议。

4、“现场直播”——选择一两篇中等习作,生读师训,师生现场共改。

5、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为自己的习作起个名字,汇报、评议。

(投影)“好是改出来的”——现代作家赵树理。

三、工整誊抄,及时鼓励。

板书设计:发现
1、发现了什么?
2、是什么样子的?
3、想到了什么?。

苏教版新教材中职语文第三册

苏教版新教材中职语文第三册

【导学】
背景链接 “太阳诗人”巴尔蒙特: 巴尔蒙特(1867-1942),全名巴尔蒙特·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 俄国诗人。巴尔蒙特一生执著于对太阳的崇拜,自称为“太阳的歌手”,以 太阳为题材的作品成为他创作的高峰,太阳的形象、太阳的精神充满他的诗 作,因此他被当时的诗歌界誉为“太阳诗人”。 巴尔蒙特在20世纪初的俄国诗坛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俄国象征派的领袖 之一,他的诗歌以鲜明的形象性和独到的艺术手法得到世人的赞誉。 其作品有《在北方的天空下》、《我们将像太阳》等。 本诗是巴尔蒙特的诗集《我们将像太阳》的开篇之作。 返 回
寻梦者
【导引】
1.了解“雨巷诗人”戴望舒。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理解诗人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仍上下 求索的心路历程。 3.理解诗文中丰富的意象及其含义和作用;学习诗人回环复沓的艺术手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背景链接 “雨巷诗人”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中国现 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他的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出版,其中《雨巷》 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 《现代》杂志的创办工作,是现代派最重要的诗人。1936年10月,与卞之琳 等人创办《新诗》月刊。抗战爆发后的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我 用残损的手掌》等名篇。 代表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寻梦者》发表在1932 年11月出版的《现代杂志》第二卷第一期上。当 时正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一 直笼罩着戴望舒敏感的心灵。 诗题“寻梦者”是作者的自喻。
2.语句理解 (1)如何理解“太阳”这一意象?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太阳”一词不仅仅代表自然界中的一个星体,更重要 的是它象征着一个崭新的富有生机的世界,象征着希望、光明、爱等生命中一 切崇高美好的东西,是生命不息追求的东西,是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源泉。 (2)如何理解诗人对“太阳”的感情? 诗人一开始就深深抒发了自己对于“太阳”的热爱,在诗歌的结尾处更是 表白哪怕“天光熄灭”也要继续的讴歌“太阳”,直到生命终结,这种热爱可 谓深厚且永恒。结合“太阳”的象征意义可以看出,诗人对“太阳”的热爱其 实就是对生命中一切美好东西的热爱,是对人生中不可缺少部分的捍卫,这种 感情真挚热烈、令人动容。 3.课文主旨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这首诗歌色彩明快,意象鲜明,格调清新, 句法简单,用词简洁,没有生僻的词汇,但却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张力,铿锵的 诗句中,回响着俄罗斯灵魂热爱生活、渴望光明的声声呐喊。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七步诗》《长歌行》《出塞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七步诗》《长歌行》《出塞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七步诗》《长歌行》《出塞》一、教材内容本教案的教材内容为《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古诗三首《七步诗》《长歌行》《出塞》。

《七步诗》作者:曹操穿越人群,你最耀眼,七步之才,踏破铁鞋,从此无心,爱良夜月,任他明月,照耀我行。

《长歌行》作者: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塞》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七步诗》、《长歌行》、《出塞》的作者、朝代、创作背景和意境。

2.认识古诗的特点,如句子简练、意境优美、韵律优美等。

3.熟练朗读古诗,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体会古人的感悟和情怀。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熟练掌握语音语调、节奏感和气息控制等技巧。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欣赏古典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爱国、敬业、团结协作等价值观。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罗曼蒂克的气息。

2.让学生感受到古诗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

3.通过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心情、情感与正能量。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古诗的作者、朝代、创作背景和意境。

2.让学生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熟练朗读古诗。

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达到深刻领悟的程度。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朗读自如、感情真挚。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用PPT或黑板上展示三幅图片,分别为《七步诗》、《长歌行》、《出塞》的作者和背景图片。

2.让学生看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的含义,感受图片的氛围,引入到今天的主题。

步骤二:讲解古诗知识1.讲解古诗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法。

2.讲解《七步诗》、《长歌行》、《出塞》的作者、朝代、创作背景和意境。

通过PPT或黑板上,让学生看到古诗的画面,理解古人的感悟与情怀。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方法性目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和运用词语;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

(2)情感性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做人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同时也看到蒲公英种子的探索精神,但不提倡无谓的牺牲。

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于同邪恶斗争的精神。

(3)能力性目标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读书感悟”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练习复述。

8 蒲公英学情分析:教学目标: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复述课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⒊朗读课文内容,懂得着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地的幻想。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初读感知。

1、自读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不通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不能随意放过。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要求掌握的词语,争做小老师领读,从几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最佳小老师”。

注意“绒”、“降”、“泥”的读音。

(2)、出示二类词语,抽读,再齐读。

注意“泊”是多音字。

2、指导读好长句子:(三)教学生字生词1、出示生字2、指名读生字3、仔细看,这些词语中有没有特别的地方?4、轻声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五)布置作业1、习字册书写生字。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范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范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范文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为“我与自然”,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好与变化,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单元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3)学会观察自然,积累自然美景的描绘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1.课文:《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落叶》、《小松鼠的冬天》2.习作:《秋天的童话》四、教学步骤1.第一课时:《秋天的雨》(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回顾秋天的特点。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课堂讨论讨论课文描绘的秋天景色,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5)作业布置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描绘自己家乡的秋天。

2.第二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声音。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课堂讨论讨论课文描绘的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4)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一段关于秋天的声音的描绘。

(5)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秋天声音,进行观察和描绘。

3.第三课时:《秋天的落叶》(1)复习导入回顾前两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落叶。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课堂讨论讨论课文描绘的秋天的落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4)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一段关于秋天落叶的描绘。

(5)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落叶,用学到的方法进行描绘。

4.第四课时:《小松鼠的冬天》(1)复习导入回顾前三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松鼠的冬天生活。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 第三册第三、第四单元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 第三册第三、第四单元

5.寄往南极的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认识书信的一般格式。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关心爸爸妈妈。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难点:了解书信的一般格式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词卡、小黑板主要板书安排:5 寄往南极的信去南极你特别冷一定要半年多进步快我懂事了长大了作业设计:课内:抄写字词、组词。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你们有亲人在外地工作吗?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时出差到外地去吗?如果有,那么怎样跟外地的亲人联系呢?写信给他们是个好办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一位小朋友给正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写的信。

二、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5 寄往南极的信2、解释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

三、初读指导1、看书上插图。

(1)图上画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从他身后墙上挂的照片看,他家有哪些人?(2)联系课题,想一想他在给谁写信?(3)从他的神情动做上看,他正在思考什么?(4)小结图意:图上的小朋友正在给他的爸爸写信,他正想着信上接下去该写什么?过渡:他究竟写了哪些话?读了课文我们就会知道的。

2、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特别一定进步帮助家务国庆公园身体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国庆身体帮助家务学校(2)指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方面辨明加点字的读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特别:格外。

些:少量,一点儿。

家务:家里的事务。

4、个人轻声试读课文。

5、简介书信的格式。

(1)第一行顶格写收信人的名字或称谓,顶格写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

信的末尾偏右部位要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2)中间分自然段写信的正文。

6、自读正文中的三个自然段。

]7、分自然段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8、理清脉络。

出示思考题。

苏教版国标本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执笔:金坛市河滨小学杨蓉《送给盲婆婆的蝈蝈》1、文本解读: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

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今世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本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力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

教学时要既抓“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切理解诗歌的含义,让学生在朗诵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诵中陶冶美好的心灵。

2、教学目标分析①.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②.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③.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诵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助残的美好意愿。

3、教学资源运用挂图,生字卡片,练习册P17-19,补充习题P15-17,新语文补充读本《一颗小豆儿》。

4、课时分派及目标设置本文分三课时学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婆、领、邻、居、替”,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②.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③.能正确地朗诵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①.学会生字“您、绿、童、难”,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②.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课文;③.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忙残疾人的情感。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6、课时作业设计第一课时作业:1、抄写5个生字并组两个词;2、熟读课文;3、区别汉字并扩词领()邻()第二课时作业:1、抄写5个生字并组两个词;2、区别汉字并组词您()您()3、完成练习册1-3题。

第三课时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补充习题1-3题。

《一株紫丁香》1、文本解读:本文是一首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意境优美的儿童诗。

它以儿童的语气,晓畅明白的文字,表达了浓浓的师生情。

文章虽然是从儿童的角度写,但教师高大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为工作而倦怠,不时把学生挂牵、夜深了,还在写教案。

这首诗充满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纯明纯,诗的想象丰硕、美好、贴切,是对学生进行敬师、爱师的好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声会
把您带回(
6.一株紫丁香 扩词
香:香味 浓:浓绿 院:院子 枝:枝条 伸:伸出 消:消除 除:除法 困:困难 教:教案 香浓 浓烈 医院 树枝 伸手 消失 除去 困乏 教书
好词好句


踮起脚尖 栽在窗前 消除疲倦
走进小院 伸进窗口 飘进梦里
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上横线。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著名的( 认真地(
) 有趣的( ) 慢慢地(
) 重要的( ) 仔细地(
) )
选词填空



发现 发明 1.我( )屋角有个马蜂窝。 2.爱迪生经过反复实验,终于( )了电灯 。 观察 观看 1.老师组织我们去( )《雷锋的故事》这 部电影。 2.达尔文经过反复( ),终于找到了答案 。
按课文内容填空

踮起 (
) ,走进 (


,我们把一株紫(
),栽在 (
窗前。
7.有趣的发现 扩词
百:一百 达:到达 反:反复 较:比较 存:生存 容:容易 易:容易 研:钻研 究:究竟 百年 达到 反面 较量 存放 面容 来之不易 研究 探究
好词好句

有趣的发现 著名的科学家 重要的作用


踮(diǎn dià n) 株(zhū zū) 栽(zāi zhāi) 浓(ló nɡ nó nɡ) 伸(shēn shēnɡ) 眨(zǎ zhǎ) 疲(pí qí)倦(jü à n juà n)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 (
)的小院 ( )的枝叶 ( )的梦 (
)的小花 )的紫丁香 )地响
第三册第三单元目录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6.一株紫丁香 7.有趣的发现 练习3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扩词
婆:婆婆 绿:绿色 邻:邻居 居:居住 替:代替 您:您好 领:带领 童:童年 难:难忘 外婆 绿油油 相邻 居然 替身 领头 童话 困难
苦难(nàn)
好词


乐呵呵 绿色的蝈蝈 流淌的清波
喜滋滋 会唱歌的蝈蝈 难忘的欢乐

还有哪些ABB形式的词语?
比一比,再组词。

忘( 盲(
) 邻( ) 郊(
) 局( ) 居(
) 波( ) 婆(
) )
按课文内容填空
1.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

)蝈蝈,喜滋滋地
)盲婆婆。婆婆,婆婆,这是一只(

的蝈蝈,在我(
会(
),就让它(
)。歌声
),看到小溪流淌的( ),想起( )。
练习3 读读背背
风吹草动 瓜熟蒂落


雨过天晴 水到渠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选自《老子》

查字典
音序 容 伸 音节 偏旁 组词

阅读短文:海滩




海滩上的景象更奇妙,到处是各种各样的贝壳。 它们有黄的、银白的、红的、蓝的……真是五光十色 。它们的形状可真逗人,还有的像各式各样的小动物 ,栩栩如生。 1、这段共有______句。第______句写贝壳的颜色,第 ______句写贝壳的形状。 2、贝壳有“黄的、银白的、红的、蓝的……真是五光 十色”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来描写贝壳的 色彩丰富呢?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用“到处”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