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网络结构
ATM

VCI
4
VPI
3
VCI
3
VCI VCI
1 2
VPI
4
VPI
5
VCI VCI
2 1
VP交换
ATM协议模型 ATM协议模型
ATM协议参考模型 协议参考模型
管理面 用户面 高层 AAL ATM PHY 控制面 高层 SAAL 面 管 理
层 管 理
ATM协议模型 ATM协议模型
ATM协议参考模型 协议参考模型 用户面:提供用户信息的传送 控制面:提供呼叫和连接的控制功能 管理面 • 层管理:实现网络资源和协议参数的管理 层管理: • 面管理:提供网络相关的管理和协调功能 面管理:
业务特定协调功能 (SSCF) 业务特定面向连接 协议(SSCOP) SAAL 公共部分 (AAL5 CPCS)
ATM 网络
ATM网络信令 ATM网络信令
SSCOP • 作用 – 一种具有校正功能、通用的面向连接的协议 一种具有校正功能、 – 为SSCF所定义的不同 所定义的不同AAL接口提供可靠的 所定义的不同 接口提供可靠的 数据传输业务 • 功能 – 顺序一致性、采用重发机制保证信息不丢失 顺序一致性、 流量控制、错误信息报告、保持连接、 、流量控制、错误信息报告、保持连接、本 地数据检索、连接控制、用户数据传送、 地数据检索、连接控制、用户数据传送、协 议差错纠正、 议差错纠正、状态报告 SSCF • 作用 – 执行信令第三层用户要求的业务和 执行信令第三层用户要求的业务和SSCOP提 提 供的业务之间的协调功能
ATM协议模型 ATM协议模型
AAL1 拆装子层SAR
4bit SN CI SC
4bit SNP CRC
• CI:CS Indication : • SC:Sequence Counter : • CRC:循环冗余校验 : • P:Protection :
atm交换原理范文

atm交换原理范文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交换原理是利用异步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交换技术。
它是一种基于分组交换的技术,将数据分成固定长度的小包,称为单元(cell)。
这些单元经过网络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再重新组装为完整的数据。
ATM交换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组交换:ATM将数据分成大小固定的单元进行传输。
每个单元由5个字节的首部和48个字节的有效数据组成,总计53个字节。
利用分组交换的方式,可以灵活地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
2.虚电路:ATM采用虚电路技术实现数据传输。
虚电路是在网络中事先建立的路径,用于传输数据单元。
在建立虚电路时,需要确定源点和目的地并为其分配唯一的标识符。
虚电路提供了一种可靠且有序的传输机制。
3.端到端质量保证:ATM提供端到端的质量保证机制,确保数据能够在网络中快速准确地传输。
这是通过设置各个节点上的缓冲区和拥塞控制机制实现的。
缓冲区能够暂时存储数据并调整传输速度,以适应不同的传输需求。
4.ATM交换机:ATM交换机是ATM网络中的核心设备,用于转发数据单元。
ATM交换机具有高度并行的处理能力,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传输请求。
通过查找目的地的地址,并利用虚电路标识符,交换机能够快速将数据单元从源节点转发到目的地。
5.ATM网络结构:ATM网络结构采用多层次的结构,包括接入层、分配层和核心层。
接入层负责将用户设备与ATM网络相连接,分配层对数据进行传输和路由选择,核心层则负责在各个网段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ATM交换原理的优点如下:1.高带宽:ATM支持高速数据传输,能够满足多种应用的需求,包括音频、视频和数据传输等。
2.低延迟:由于ATM采用固定长度的单元进行传输,因此可以实现低延迟的数据传输,特别适用于实时应用。
3.灵活性:ATM支持多种应用和各种类型的数据传输,能够适应不同的传输需求。
4.可靠性:ATM提供了端到端的质量保证机制,确保数据能够在网络中快速、准确地传输。
ATM基本原理概述

ATM(异步传输模式)是一种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高速数据通信方式。了解 ATM的概念、组成、工作原理、通信技术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内容,有助 于深入理解这一先进的网络技术。
ATM的基本组成部分
ATM终端设备
包括ATM计算机、网络接口卡等。
ATM传输介质
用于传输ATM分组的介质,如光纤、同轴电缆等。
采用同步时钟信号进行数据传输,保证数据的同步性。
2 异步传输
无需依赖时钟信号,根据数据帧中的同步字段自行判断数据的开始与结束。
3 分组交换
将数据分割成固定长度的小块进行传输,实现高效的数据交换。
ATM的传输协议
1
ATM适配层(AAL)
定义了不同类型数据的服务质量要求和处理方式。
2
ATM透明传输层(ATM TTP)
ATM的虚电路和虚路径
1 虚电路
2 虚路径
在发送和接收之间建立的逻辑路径,用于传输数 据。
相互连接的一组虚电路,用于提高传输效率。
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输服务。3源自ATM传输层(ATM TP)
负责虚电路的建立和拆除,以及传输协议的错误检测与纠正。
ATM的帧结构
头部
包含地址、控制信息等。
有效载荷
携带应用数据和附加信息。
尾部
包含校验和和其他控制信息。
ATM的传输速率
ATM支持多种传输速率,包括155.52Mbps(OC-3)、622.08Mbps(OC-12)、2.488Gbps(OC-48)等。
ATM交换设备
用于高速分组交换的设备,包括ATM交换机和ATM 路由器。
ATM控制设备
进行ATM网络的管理和控制,如ATM管理系统。
ATM的工作原理
ATM

2
第 3章
3.1 宽带ISDN(B-ISDN)
3.1.1 窄带ISDN(N-ISDN)
3.1.2
3.1.3 3.1.4
B-ISDN的概念
B—ISDN的业务 B-ISDN的信息传递方式
3
第 3章
3.1.1窄带ISDN(N-ISDN)
1.N-ISDN的概念 N-ISDN(简称ISDN)是以电话IDN为基础发展 演变而成的通信网,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 支持包括话音和非话在内的多种电信业务,用户能 够通过一组有限的标准的多用途用户-网络接口接入 网内。 从N-ISDN的定义可以看出,它有三个基本特性: ①端到端的数字连接 ②综合的业务 ③标准的多用途用户-网络接口
8
第 3章
B-ISDN的信息传递方式
1.B-ISDN应具备的条件 (1)能提供高速传输业务的能力。 (2)能在给定带宽内高效地传输任意速率的业务,以 适应用户业务突发性的变化。 (3)网络设备与业务特性无关,以便B-ISDN能支持 各种业务。 (4)信息的转移方式与业务种类无关,网络将信息统 一地传输和交换,真正做到用统一的交换方式支持不 同的业务。
6
第 3章
B—ISDN的业务
1.B-ISDN业务的分类 (1) 交互型业务 交互型业务是在用户间或用户与主机之间提供双向 信息交换的业务。交互型业务又可以分为三种: ①会话型业务 ②消息型业务 ③检索型业务 (2) 分配型业务 分配型业务是由网络中的一个给定点向其他多个位 置传送单向信息流的业务。分配型业务又分为两种: ①无需用户独立控制的 ②用户独立控制的
VC VC VC
VP VP VP 传输通道
VP VP VP
VC VC VC
VP和VC的关系
12-ATM系统的网络结构

12-ATM系统的网络结构
共享ATM系统的网络结构类型-后方交换型
交换中心
中央银行
存储器
A银行
B银行
后方交换型的网络结构
A行网络
B行网络
POS
ATM
POS
ATM
第三节 ATM系统的交易处理流程与设计
跨行 交易 的条 件描 述和 数据 传输 流程
CD/ATM
12-ATM系统的网络结构
共享ATM系统的网络结构类型-前方交换型
A银行
B银行
存储器
交换中心 网络
前方交换型的网络结构
ATM-1
ATM-2
12-ATM系统的网络结构
共享ATM系统的网络结构类型-前方交换型 当持卡人输入PIN、交易类型和交易额后,由ATM 终端机启动请求信息,经交换中心发往相应的发卡 行; 发卡行进行响应处理和账务处理后,发出响应信息 给交换中心,授权它按指示向ATM发指令; 交换中心向ATM发出响应指令后,若非查询交易, 还需向发卡行发确认信息; 发卡行收到确认信息后,就执行提交操作,修改数 据库数据,完成该笔ATM交易。
12-ATM系统的网络结构
共享ATM系统的网络结构类型-前方交换型
1.插入银行卡
前
CD/ATM 2.输入PIN
方
持卡人
交
3.输入交易类型(和交易金额)
换
9.打印单据,退卡(吐现金)
型
4. 7.
系
请响
统
求应
的
处
5.请求
理
交换中心 6.响应
发卡行
流
8.确认
程
12-ATM系统的网络结构
ATM网络

第9章 ATM 网 络
4.协议简化 ATM取消了网络内部节点链路上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对于通信过程中出现的差错,ATM将这些工作推给了网络边缘 的终端设备完成。
高层对应于osi的应图92端到端atm协议模型端点高层aalatmphyatm交换atm交换端点高层aalatmphyatmphyatmphy92atm91atm产生背景和协议结构92atm网络93atm信元94aal95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92atm921atm网络组成和接口1atm网络组成图93atm网络组成atm交换机atm交换机atm交换机atm交换机atm交换机用户终端设备用户终端设备用户终端设备uniunipunipnnibicinninninni公用atm专用atm至其他公用atmatm交换机atm交换机是atm宽带网络中的核心设备它完成物理层和atm层的功能
高层根据不同的业务(数据、信令或用户信息等)特点,完 成其端到端的协议功能。如支持计算机网络通信和LAN的数据 通信,支持图像和电视业务及电话业务等。高层对应于OSI的应 用层。
第9章 ATM 网 络
端点
ATM 交 换 ATM 交 换 端 点
高层 AAL ATM PHY
ATM PHY
ATM PHY
VCC 端 点
VP 链 路 VPIk
VPC 端 点
图9.7 VCC和VPC的关系
VPC 端 点
第9章 ATM 网 络
虚连接(VC:Virtual Connection)有两种:一种称为永久虚 连接(PVC:Permanent Virtual Connection),指网络两端点间固 定的连接,可以通过管理功能来修改;另一种为交换虚连接 (SVC:Switched Virtual Connection),通过信令系统建立,每次 建立的都可能不一样。
第10章--ATM网络上的TCP

32
第10章 ATM网络上的TCP/IP
10.3 ATM网络中IP地址的绑定
首先,在建立虚电路传输数据时,目的站的IP 地址必须映射到ATM端点地址。这个端点地址 用于建立虚电路。
每个ATM信元53字节长,5字节首部,接着是48字节 的有效载荷。
流控制
VPI 前4比特
VPI 后4比特
VCI前4比特
VCI中间8比特
VCI后4比特
有效载荷
优先级
循环冗余校验
19
第10章 ATM网络上的TCP/IP
10.2 ATM适配层
通过ATM传输数据的 应用程序并不读写信 元,而是由计算机通 过一个ATM适配层与 ATM进行交互。
10.2.4 数据报的封装
数据报的封装形式可以有两种:
一条虚电路两端的两个主机事先同意将此虚电路用于
某个特定的协议(例如此虚电路仅用来发送IP数据 报)。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不需要在分组中附加信息,但造 成了虚电路的重复,每一台主机必须为每一个高层 协议重建一条虚电路。
一条虚电路两端的两个主机事先同意将数据区中的某 些八位组保留作为类型字段之用。
这种方案允许所有的通信协议在同一条虚电路上通
过,但缺点是需要使每一个分组带有标识协议类型
的一些八位组,而且使用各种协议的分组都具有同
样的时延和优先级。
30
第10章 ATM网络上的TCP/IP
10.2.4 数据报的封装
标准建议分组中包含信息类型时,应使用802.2标准, 其逻辑链路控制LLC的首部应跟随一个子网连接点 SNAP的首部。
26
第10章 ATM网络上的TCP/IP
10.2.2 AAL5的收敛、分段与重 组
ATM网络结构与原理

实验一ATM网络结构与原理(一)实验目的:1、学生掌握ATM的网络结构与原理;2、熟悉适配层协议,AAL2,AAL5等3、熟悉网络仿真软件opnet的使用实验环境:安装有opnet的计算机一台实验要求:学习相关理论,掌握基本概念;按照实验步骤要求完成ATM简单网络的架构,并完成相关设置,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ATM网络以面向连接的方式提供端到端的信息通信服务,通信过程包括建立连接、保持连接和拆除连接。
终端用户在进入正式通信之前,首先要经过呼叫过程。
连接建立好后,ATM网络按一定路径顺序转移到所服务的信元。
建立连接时,在ATM交换节点建立路由选择表。
在通信过程中交换节点根据信元头中的路由选择标号对照路由选择表把ATM信元从输入链路传送到输出链路,在拆除连接时交换节点将删除路由表。
A TM交换系统由交换网络部分和系统控制部分两部分组成。
交换网络部分完成协议参考模型中用户平面的功能,是负责完成在ATM出线和A TM入线之间正常传输ATM信元的物理设备。
系统控制部分完成协议参考模型中控制平面的功能,是在信令处理的基础上实现对交换网络进行控制的设备。
网络仿真软件opnet中的Modeler采用面向对象模拟方式,每一类节点开始都采用相同的节点模型,再针对不同的对象,设置特定的参数。
在物件拼盘中,包含了详尽的模型库(设备,链路及详细的协议),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客户机,ATM设备,DSL设备,ISDN设备等。
Modeler还提供了多种业务模拟方式,具有丰富的收集分析统计量功能,可以直接收集各个网络层次的性能统计参数,方便的编制和输出仿真结果。
使用Modeler仿真可以分成6个步骤,分别是配置网络拓扑,配置业务,收集结果统计量,运行仿真,调试模块再次仿真,发布结果报告。
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1、在opnet中创建ATM工程启动opnet modeler,打开“file”菜单项,选择“new”,选择新建工程“project”,确定,进行初始化设置,图2中的复选框打钩,跳出新的对话框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M采用统计时分复用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传输。统计复用就是根 据各种业务的统计特性,在保证业务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在各个 业务之间动态地分配网络带宽,以达到最佳的资源利用率。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4
10.1 ATM技术概述
10.1.2 同步光纤网络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
ATM的物理基础目前主要是采用标淮的光纤传输网络。SONET和 SDH是以光缆作为传输媒体的数字传输速率标准。美国首先在 1988 年 推 出 了 标 准 同 步 光 纤 网 SONET (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为光纤传输系统定义了线路速率的等级结构,其传输 速率以51.84Mb/s为基础,大约对应于T3/E3的传输速率。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5
10.2 ATM的基本原理
10.2.1 ATM网络的构成
ATM网络是网状拓扑结构,包括两种网络元素,即ATM端点 和ATM交换机。ATM端点就是在网络中能够产生或接收信元 的源站或目的站。ATM端点与ATM交换机相连。ATM交换机 与ATM交换机相连,构成ATM网络。
E.164 格式的ATM地址
ESI
SEL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24
10.3
ATM的连接管理
10.3.3 ATM虚连接机制
A 交换机X ATM网络 交换机Y B
UNI SETUP
连接建立 连接释放
NNI SETUP CALL PROCEEDING CONNECT ACK
NNI
UNI
ITU-T以美国标准SONET为基础,制订出国际标准同步数字系列 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 即 1988 年 通 过 的 G.707~709等三个建议书。
SDH/SONET定义了标准光信号,规定了波长为1310nm和1550nm的激 光源。在物理层为宽带接口并使用了帧技术以传递信息,为数字 信号的复用和操作过程定义了帧结构。
10.2.4 ATM层
1.ATM信元
GFC(Generic Flow Control)字段 PTI(Payload Type Indicator)字段
CLP(Cell Loss Priority)字段
HEC(Header Error Control)字段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15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23
10.3
10.3.2 ATM地址
字节 1 2
ATM的连接管理
10
6
1
AFI
DCC
IDI
HO-DSP
DCC格式的ATM地址
ESI
SEL
字节
1
2
10
6
1
AFI
ICD
IDI
HO-DSP
ICD格式的ATM地址
ESI
SEL
字节
1
8
4
6
1
AFI
E.164
IDI
HO-DSP
10.2 ATM的基本原理
10.2.4 ATM层
1.ATM信元
VPI/VCI ( Virtual Path Identifier/Virtual Channel Identifier)字段:VPI称作虚通道标识符,VCI称作虚通路标 识符。一个虚通路VC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点之间的一个 运送ATM信元的通信通路;一个虚通道VP是一组具有相同端 点的虚通路,而这一组虚通路使用同一个虚通道标识符VPI。
信元头生成和去除、一般流量控制、连接的分配和取消、信元 复用和交换、网络阻塞控制、汇集信元到物理接口以及从物理 接口分检信元等。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13
10.2 ATM的基本原理
10.2.4 ATM层
1.ATM信元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14
10.2 ATM的基本原理
ATM是面向连接的,通信之前需要首先建立虚电路。虚连接建 立时,源站点需要指明需要建立连接的目的站点的地址。 由ATM论坛根据开放系统互连OSI的网络服务访问点NSAP (Network Service Access Point) 格式定义了ATM专用UNI的 ATM地址。它采用20个字节。 ATM地址包括三个部分: AFI (Authority and Format Identifier)字段——授权和格式标识 符,用于指出起始域 标识符(IDI)的类型和格式,指明地址命 名方式; IDI (Initial Domain Identifier) 字段——起始域标识符,指明地 址的位置和管理权限; DSP (Domain Specific Part) 字段——域特定部分,指明专用 网UNI的识别信息。
传输帧适配:TC子层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为传输媒体子层生 成帧格式。
在基于信元的传输方式中,传输帧中刚好含有一个信元。信元 被连续地传输、不存在任何规则的时间帧同步。 在基于SONET、FDDI、T1、T3等传输帧的传输方式中,传输帧 的有效负载不是信元大小的整数倍,信元被嵌在传输帧的有效 负载内,信元边界没有固定位置,信元边界由信元划分功能决 定。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控制平面 高 层
用户平面 高 层 CS SAR
ATM适配层(AAL) ATM 层 物理层
层 管 理
控制平面 处理为建立和释放连接所需 的信令; 管理平面 提供层管理和平面管理两种 不同的功能 ;
TC PMD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22
10.3
10.3.2 ATM地址
ATM的连接管理
δ 次连续正 确的HEC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21
10.3
ATM的连接管理
10.3.1 ATM参考模型
ITU-T制定的ATM参考模型不但具有层次结构,还具有平面的 概念,是一个立体的体系结构
管理平面 平 面 管 理
用户平面 用来传送用户数据、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和其他用户功能信息;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9
10.2 ATM的基本原理
10.2.3 ATM适配层AAL
ATM适配层记为AAL (ATM Adaptation Layer),其作用是增强 ATM层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并向上面高层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 AAL的主要功能是: • 将用户的应用数据单元ADU划分为信元或将信元重装成为应 用数据单元ADU; • 对比特差错进行监控和处理; • 处理丢失和错误交付的信元; • 流量控制和定时控制。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19
10.2 ATM的基本原理
10.2.5 ATM物理层
TC子层具有OSI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主要功能如下:
信元头验证:每个信元中包含5个字节的头部。信元头中的最 后一个字节,也就是HEC字段,其功能是进行信元头的差错控 制。信元有效负载中的传输错误由高层控制。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11
10.2 ATM的基本原理
AAL子层协议数据单元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12
10.2 ATM的基本原理
10.2.4 ATM层
ATM层主要完成交换和复用功能。在ATM层构成53字节的信 元并实现网络传输。 ATM层提供的基本服务是完成ATM网上 用户和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其功能主要有:
网络结点接口NNI(Network-Node Interface) 这是在ATM网络 中两个ATM交换机之间或两个ATM网络之间的接口。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8
10.2 ATM的基本制定的ATM参考模型借鉴了ISO的OSI参考模型,但同时 引入了“平面”的概念。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暂时略去“平面” 的问题,先给出ATM的分层结构,如图。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3
10.1 ATM技术概述
10.1.1 ATM的由来
异步传输模式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是建立在电路交 换和分组交换基础上的一种新的交换技术。
ATM是面向连接的,它通过建立虚电路来进行数据传输。ATM采 用固定长度的数据包,称作信元。
SETUP CALL PROCEEDING CONNECT
CALL PROCEEDING
CONNECT ACK RELEASE
ACK RELEASE RELEASE COMPLETE 时间
RELEASE RELEASE COMPLETE RELEASE COMPLETE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1
*第10章 异步传输模式ATM
本章主要介绍ATM的基本概念、ATM协议及工 作原理,并对ATM的参考模型及各层次的功能 予以描述,对于IP与ATM的结合问题也予以涉 及。通过本章学习,重点了解以下内容: • 了解ATM技术的产生背景 • 了解ATM的基本概念 • 理解ATM协议的参考模型及各层次功能 • 了解ATM与IP的结合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6
10.2 ATM的基本原理
10.2.1 ATM网络的构成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
7
10.2 ATM的基本原理
10.2.1 ATM网络的构成
用户网络接口UNI(User-Network Interface) 它们所连接的ATM交换机之间的接口。 这是ATM端点与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