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大业
《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再次回顾这段历史,不是书本上的由那么一些字组成的短小片段,由人演绎出来的历史显得更加的有血有肉,更加的激愤人心。
它所讲述的是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这段奋斗史,由最开始的孙文先生成立中华民国,清政府的倒地,袁世凯的短短总统生涯,到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宣言,五四运动,工人革命,凡尔赛宫的三次会议,五十人的共产党最初成员的讨论,这一幕幕的画面很短,但是让人很懂。
如同电影中所说,中国的形势很复杂,不是照搬照抄国外的制度就能变得像他们一样成功。
“共和”这个词也不是说的好听的,想要实现这个词语它的真正的意义,需要的是全中国四万万人民的努力,上位者也好,学者也好,工人、农民也好,这些人都要努力。
为了保护中国的领土完整,需要改革,但是这何等的艰难。
一言不合,暗杀,袭击,事实就是这样,中国人自己都没有团结,又怎么能真正的改革。
就像毛泽东说的,“共和是古称,周朝的事情《史记》记载,周厉王之乱,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国家大事大家商量着来的意思,但是中国的制度在哪里,虽然清王朝很容易就倒地了,封建专制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情况下,人们想说些什么也不容易。
当陈独秀、李大钊返回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学生当然是最先受教的一群人,没有武力的他们,靠的是他们的学识,思想需要传播,那传播的人呢?为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有些人是在前线奋斗的,而有些人是在背后付出的。
要拿什么去拯救当时的中国,说了很多,无非就是改变现有的制度,让人民当家作主,创造中国的布尔什维克,结合中国最广大的群众奋起反抗。
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又是对中国最好的?这一切都是在探索中发现的,可以说没有失败就不会给人当头一棒,占有先前意识的人毕竟少数,中国不读书的人多了去了,要怎么样才会反抗?被压迫久了,成习惯了?不,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
”谁又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呢?民之所向,成立共产主义是必然的,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也是一条必然的道路,他们所做的,对于中国来说也是最好的了。
建党伟业

辜鸿铭:
“我 的辫子长在脑 后,诸公的辫 子长在心头。 我的辫子是有 形的,诸公的 辫子是无形 的”。
•
•
•
当罗家伦质问他为何要骂学生是暴徒 是 野蛮 难道学生的行为不是暴徒行为么?
翻越他人家围墙,冲入他人房间,烧毁他 人财物。无论学生们这些行为的初衷如何, 归根结底都是违法行为。学生们是没有权 力做这样的事情的。
在辜鸿铭的趣事 辜鸿铭很主张男人要娶小老 婆,认为这是社会稳定的基 础.他说男人是茶壶,女人是 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 茶杯,总不能一个茶杯配几个 茶壶. 美国的妇运分子特地跑到上海跟辜鸿铭 争论这个问题,最后辜鸿铭问她:"亲爱的女 士,请问你们家的马车有几个轮子?""有四 个.""用一个打气筒灌气,还是用四个打气 筒灌气?""当然是用一个.""娶小老婆就是 这个道的演讲。陈独秀与李大 钊大声疾呼。陈独秀尤为慷慨:“皇权、封建与 共和誓不两立,两千年的这两座大山,要彻底推 翻。” • 在辩论会上,他说:陈独秀先生大言不惭, 借推崇新文化、埋葬旧文化之名,将国人近代之 磨难,归罪于孔家旧学。试问两千年前之孔子, 何罪于今人哪?„„若这也算新文化,那就是瞎 扯。
•
也许初衷是为了严惩国贼,而我们也假设 章宗祥就是国贼。那么怎么惩罚他?应该 有政府和国家强制力来解决。即使是游行, 也应该是去警察局或类似的部门,由他们 依法进行对“国贼”的惩罚。而不是硬闯 他人住宅。
•
另外,弱国无外交。章宗祥和李鸿章类似, 并不是出卖国家利益的走狗。在国力不强 的情况下,那种局面是不可避免的。绝非 章一意孤行。 所以,不明是非,做事冲动,无视法律的 学生自然很像暴徒。 至于辜先生的表现,我理解是文人身上的 一种清高之气的流露吧。某些自己坚信的 理念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没必要解释。
观看建党伟业心得体会(精选17篇)

观看建党伟业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看建党伟业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看建党伟业心得体会篇1观看《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
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血脉相连。
影片结尾,共产党员代表们在红船上开会完毕,起身合唱《国际歌》,大家的眼睛都噙满幸福的泪水,双眸炯炯有神,充满着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殷切希望,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想信念也得到了洗礼,革命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看完《建党伟业》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内心特别澎湃,我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青年的激情和热血所动容,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所感动。
我的脑海中始终闪现两个词——“责任”与“使命”。
到底是什么催使他们从容的面对打击、伤害甚至死亡?我想,那一定是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高度责任感。
爱国使他们感知责任、使命使他们上下求索,不惜一切代价的寻求祖国富强、民主、自由之路。
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都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最大实现自己的价值呢?毫无疑问,那就是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当今世界,现代中国,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使命特别艰巨。
祖国的强盛,中华的振兴,任重而道远。
我们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挥洒艰辛与汗水,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谱写新的华章。
忠于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是当代有志之士永恒的追求。
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
史东明电影《建党伟业》的台前幕后

史东明:电影《建党伟业》的台前幕后作者:涵子来源:《中华儿女》2010年第24期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史东明被称为“金牌策划人”,对这个称谓,史东明摇摇头很谦虚地说,那是大家对一个老同志的尊称而已。
2009年,《建国大业》创下了意想不到的成绩,史东明参与了这部电影的策划。
而今,他又担任了建党90周年献礼片《建党伟业》的总策划,这部将在2011年6月上映的、被媒体热炒的片子,目前仍在拍摄之中,这部片子究竟有着怎样的幕后故事?千锤百炼的剧本内容2009年8月,《建国大业》还未上映之时,中影的高层们就商议定下要拍摄当时还被称为《建党大业》的电影。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配合这个年份,中影要推出更新的力作。
作为总策划,史东明更多是对剧本的重点把关。
“我个人比较坚持的是这还是一个政治片,故事体例要发挥《建国大业》的风格,展现的是波澜壮阔的故事和背景,而不是一个小故事和几个人物。
”这个观点也是很多人都坚持的。
最开始,有人提出是否可以按照老电影的常规方法——围绕一个人物来拍摄。
但这个说法很快被否定,围绕一个人来写,这是常规的写法。
“当时我们就想,1911年是辛亥革命,这之后一直到1921年整整10年间,有那么多政体政党,包括当时朝气蓬勃的国民党,可后来为什么会诞生一个共产党?靠写某一个人的某一个故事是不能完成的,我们把那个时期对中国有特别重大影响的人物都放进去了,描述当时非常壮阔的政治长卷,才能把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和影响表现出来。
还有就是时间跨度上,有人觉得写10年时间太长,还是写3到5年间发生的事集中一点。
但是最后大多数人都坚持写10年的跨度,只有把很多事情写清楚了,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才能够表现出来,故事才显得丰满。
”2009年11月,电影剧本的第一稿完成。
至2010年8月18日正式开拍前,剧本论证就有几十次,剧本修改达14稿。
就是开拍之后,剧本还在不断修改和完善。
“因为历史容量很大,从80、90后观众主体的观赏能力来说,从历史和哲学的高度审视,还必须对一些戏份进行增加和删除,拍的时候,还会不断地丰富一些东西。
观《建党伟业》有感

忆往昔,峥嵘岁月众星云集,就连一个只是露几次脸的群众都是一些知名的明星,演员阵容之强大,不禁吓得我一身冷汗,我就知道这部电影是多么的波澜壮阔,就像鸿篇巨制的文章,让人不禁起敬。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短短两小时时间,就把辛亥革命到建党十年时间所发生之事完美的呈现出来,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看着看着自己便激动了起来,就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在感叹演员演技的同时,我不禁也对导演和幕后制片人竖起大拇指。
由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至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虽然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这十年,是中国近代史上黑暗,令人心痛的十年,在这期间,国家饱受外敌入侵之苦,实力上的差距使得清政府不断的求和、不断的赔偿,签订了一个个贻害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平等的条约。
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社会风云变幻,局势动荡,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虽然情节比较繁多,却条理清晰,杂而不乱,不但不会让人眼花缭乱,反而让人觉得跌宕起伏,局势汹涌。
忆往昔,峥嵘岁月,有志之士在黑暗中苦苦的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在军阀和外国侵略者的压迫之下不断抗争,在实践中一步步的艰难前行。
当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带来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只有将广大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才能救中国,给当时迷茫的有志之士指引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让中国看到了希望,于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一大批革命先驱达成共识,向广大的工农兄弟宣传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遍神州大地!星星之火,终可燎原,于是五四运动爆发了。
当巴黎外交的失败传到国内,全国的大学生无数的仁人志士的爱国热情被彻底激发。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主权",这一声声声嘶力竭的呐喊无不激荡着我们的心,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在心灵上感动着我,不禁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在那动荡的年代,我们共产党人为国家民族的存亡抛洒热血的炽热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深深凝固。
建党伟业的历史背景

《建党伟业》的历史背景简述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2年同盟会等民间政党改组成为中国国民党。
同盟会的政纲由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电影中出现的章炳麟、陶成章、蔡元培、黄兴、宋教仁都是同盟会的元老。
同盟会成立以后,先后举行多次旨在推翻封建体制的武装起义。
大家熟知的是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由黄兴率领的1911年10月举行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相继独立。
因为1911年农历是辛亥年,因此称作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宣告成立。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当时清帝尚未退位,中国北方仍由清朝统计,实际军政大权在袁世凯手中。
1912年初溥仪退位,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总统。
影片中被刺杀的宋教仁主张内阁制,而不是总统独裁制,因此被袁世凯暗杀。
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旨在推翻袁世凯的独裁,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期。
1915年,袁世凯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主要内容:①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晚清将胶州湾、青岛、旅顺港租借给了德国);②保证日本人在东北、内蒙古居住、经商、开矿特权;③中国所有沿海港湾除日本不得再租借给外国;④日本拥有中国的开矿、铁路等等特权。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称“洪宪元年”。
当时孙中山已流亡日本,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党其实并没掌握军权,军队一直由袁世凯掌握,北洋军阀也是由晚清军队演变而来,电影中出现的冯国璋(直系首领)、段祺瑞(皖系首领)、吴佩孚(直系)、曹锟(直系)、黎元洪、张勋都是北洋军阀各系的代表。
蔡锷从北京到日本,在日本见到孙中山后,返回昆明宣布云南独立,发表《讨袁檄文》,成立护国军,发动护国运动,各地讨袁独立运动兴起,袁世凯登基83天后病逝,“洪宪”闹剧结束。
陈独秀、李大钊早年均留学日本(当时中国许多热血青年寻求救国之道,由于日本明治维新的迅速崛起,国力强大,因此许多人前往日本学习。
法国大革命成功,一部分青年去了法国,如周恩来、邓小平、蔡元培,我国十月革命成功后,一部分人去了苏俄,如刘少奇)。
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观后感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岁月中国大地上发生的风云变幻和时代精英们追寻救国真理的不懈奋斗;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拯救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因为中国长期被西方列强瓜分和欺辱的惨痛教训,警醒了国人,“靠洋人是永远没有出路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全面爆发,激发了无数爱国人士的勇气和热情!“声讨国贼”、“救我中华”的呐喊声,令人热血沸腾、激情难抑。
整部影片让我感受到在那动荡的年代,我们共产党人为国家民族的存亡抛洒热血的炽热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一、中国道路的探索与探索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
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
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
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
1912年孙中山回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是人们感到雀跃与自豪,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一个开端,之后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并没有结束。
这一劳动成果被蒋介石窃取,是孙文对封建主义的又一大让步。
而宋教仁遇刺,则是他先进思想的殉葬,是最早提出中国必须成立自己的政党,将同盟会改组成为国民党,来拯救中国时所受到的迫害。
对袁世凯来说,政党问题关乎国体,不能掉以轻心。
当张勋带领北洋军攻克南京时,意味着二次革命的彻底失败。
袁世凯解散了国会,其野心已是昭然若揭。
关于国体问题的讨论,无论是日本的君宪制,法兰西的内阁制,还有美利坚的总统制。
一直在想着效仿国外的政体,最终袁世凯还是做起了黄粱美梦,想成为皇帝。
为了得到日本的支撑,他签署了丧权辱国的21条。
陈独秀和李大钊听说后立即从日本回国,回国后不久就创办了《新青年》,传播新思想。
建党伟业心得体会

建党伟业心得体会 建党伟业是一部描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的电影,通过展现党的创建、取得革命胜利以及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伟大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受启发,产生了许多体会和感悟。
首先,电影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的情怀,并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人民争取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胜利。电影中展示了许多共产党员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的精神,这些英勇的党员们为了实现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惜一切代价,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深思。
其次,电影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和智慧。无论是在红军长征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斗争中,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智慧。电影中描绘了毛泽东、朱德等伟大领袖的形象,他们敏锐的战略眼光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形势、决策正确的战略,领导中国人民冲破一切困难,最终取得胜利。这些领导者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还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再次,电影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和凝聚力。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政党,它能够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实现共产党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电影中描绘了共产党员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扶持的精神,这种团结和凝聚力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电影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式,不断巩固和发展党的团结和凝聚力。
最后,电影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无私奉献和为民服务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不谋私利。电影中丰富的群众形象,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为人民谋福祉的精神。这种无私奉献和为民服务的精神体现了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赢得人民拥护和支持的重要原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党大业》读后感
翻阅着《建党大业》,看中国共产党由刚刚建立时的稚嫩到现在一步步的稳健,有很多的感慨。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不论是建党初期的独立领导武装斗争还是解放战争,都充分发动人民,利用人民,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得人民的支持。
这也是我们共产党以少胜多的很重要的原因吧。
中国共产党以及走过了90年的历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都让我们的党不多的成熟不断的壮大,也让世界看到一个真真正正强大起来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不甘心中国只是一个大国,还要让它成长为一个强国。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取得了明显的发展,GDP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越来越强大的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让世界对中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正在腾飞的中国。
今年中国周边国家受美国挑唆不少对中国充满敌意,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冷静、果断的处理周边的事务,一次又一次的粉碎了敌意国的阴谋。
建党90周年,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还有很多方面做的不够好,官员的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但是我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些问题都将会被解决。
九十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在历史的旅程上;九十年,我们
风雨兼程,但愈进愈勇;九十年,我们坚定信念,大风大浪依然稳健。
未来的道路或崎岖或平坦,但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会带领我们走的越来越好。
复合1001 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