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邢台一模语文试题(扫描版)及答案
河北省邢台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邢台市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A(是论点,而不是论据。
)
2.3.。
.称呼...(1)(2)凤阁舍人凤阁舍人万代瞻仰,在此举。
左御史台中丞。
10.(1)(2)(3)11.12.语言朴素平实全部经历(2)(6分)①间接表现(侧面表现)(2分)曼德拉的性格和追求,表现出对曼德拉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2分) ②使文章材料丰富,内容充实,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2分)
⑶(6分) ①坚定地追求理想和信仰。
②平和理性。
③善良和宽恕。
④视权力名利如浮云。
(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⑷(8分)是指曼德拉为实现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而奋斗终生,甚至为它献出生命。
(2分)
①曼德拉服刑27年,屡遭看守虐待,长时间做苦工,始终不动摇。
②曼德拉就任南非总统,主导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把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
③曼德拉任期届满,果断宣布退休,实现政治权力的稳定交接。
(每点2分)
13.B(A“余音袅袅”指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16.(1)字旅游的文明素质(2)倡导文明旅游共建和谐社会;提升公民素质倡导文明旅游。
:
:。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送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2014年 语文一模试卷2014试卷终稿2014年 语文一模试卷2014试卷终稿

语文试题卷亲爱的同学: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出最佳水平。
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全卷有四大题,19小题。
满分150分(含书写5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祝你成功!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峰峦. / 留恋.书藉. / 狼籍.一张一驰. / 纵横弛.骋B.提.炼 / 题.纲云宵. / 夜霄.一拍即.合 / 一如既.往C.憔悴. / 纯粹.慈详. / 安祥.自始至.终 / 关怀备致.D.嘹.亮 / 瞭.望烦躁. / 干燥.不屑置辩. / 明辨.是非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新陈.代谢/杂然而前陈.者 B.带月荷.锄归/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不可.同日而语/潭中鱼可.百许头D.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古诗文名句默写(⑴至⑹题选做..4题,⑺⑻⑼三题必做)。
(10分)国疆土化学教案屡次侵犯边陲化学教案讨伐罪人而抚慰百姓化学教案就在此一举试卷试题平定鲜卑之后化学教案养精蓄锐化学教案⑴举杯邀明月,▲。
(李白《月下独酌》)⑵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谢景仁化学教案陈郡阳夏人化学教案名与高祖同讳化学教案故称字试卷试题祖据化学教案太傅安第二弟试卷试题父允化学⑶▲,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2试卷试题下列各句中化学教案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 ) A. 只有⑷水是眼波横,▲。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⑸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⑹子曰:“君子喻于义,▲。
”(《论语》)⑺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发出了“▲,▲”的呼喊,这充分体现了杜甫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
⑻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邢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68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发而提出的。
明“夷狄”、“诸夏”之别,就是其中之一。
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不多,却牵涉到“民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 “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
在当时,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诸夏”的主要标志。
如楚是南方大国,文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
齐桓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包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
可见,“周礼”在区分“夷狄”与“诸夏”时的重要意义。
由于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这种区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畿”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陆浑之戎。
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人“残破”。
救卫存邢、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业。
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充分肯定管仲这方面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的贡献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
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子看来,都是可以原谅的。
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邢台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70分 ) 甲 必考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夏商周三朝,被中国传统史学家称为“三代时期”。
商人性格活泼,注重感官享受,殷墟妇好墓挖掘出的210件礼器中,仅酒器就有方彝、尊、献、壶,爵等15种175件,占全部礼器74%,酒器在墓葬中的批量摆置反映了商人重酒的风气。
《诗?商颂?烈祖》中强调祭祖时美酒的重要性“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张光直在《商代的巫与巫术》中提出:“酒是一方面供祖先神享用,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
”可见早期的祭祀离不开酒,而祭祀时候的饮酒也有特别的规定,一般先由巫师或祭司饮酒,传达神灵的旨意。
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平民墓葬中,有随葬品的均为爵、觚等酒器。
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
现代考古学家认为,这种酒器之所以命名为“爵”,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像雀啄,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
宾主酒酣耳热之时,乐舞表演将把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根据《商颂》中的描述,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伴随着鼓、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
被总称为“万舞”的舞蹈包括舞者手持马辔的武舞,以及脚踩双杆,类似高跷的林舞。
与商代不同,周代的酒成为了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繁琐而庄重的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
对于饮宴具体制度,《礼记》记载了很多严格要求,比如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其使用的酒器也有所差异:“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祭祀之时,酒之种类不同,摆放位置也有严格繁琐的规定,比如明确要求祭典时,淡薄的酒放置于内室,甜酒在门边,浅红色的清酒在堂上,清酒在堂下。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能力一落千丈,随之的春秋战国时代 “礼崩乐坏”,个人生活自由化,诸子百家兴盛。
河北省邢台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A(没有解释“游民的江湖”的内涵)2.D(江湖游民在统治者眼中“绝非良民”,大多被统治者视为异类、甚至匪类,但并不是说江湖人员都不是良民。
)3.C(“主流社会的规则”是“统治者所允许的规则”,但并不一定是“合理正确的规则”。
)4.C(保全)5.B6.C(“调和执政辅臣商议政事的不同意见”是魏裔介任吏部尚书时所为,“对他们的所有错误加以改正”夸大其辞,原文是“时有匡正”。
)参考译文:魏裔介,字石生,河北柏乡人。
清顺治三年考中进士,选庶吉士。
四年,被授予工部给事中。
五年,上书请求举行“经筵日讲”,按时为皇帝讲学,以提高皇帝的治国之术。
又上言:“燕赵之地的百姓,赶着牛包裹着粮食,率先依附朝廷。
这里相当于汉高祖的关中,光武帝的河内之地。
现在天下初定,屡次下诏免除赋税,但畿辅一带没有沾到实惠,应该严厉责备执行政策的官吏,向百姓彰显德信。
”一起上报给皇帝。
转为吏部官吏,因母亲去世回乡。
服满母丧之后,顺治九年,恢复旧职。
回复诏书上言:“现在上下言路不能通畅,满、汉两族之间有着十分明显的隔阂。
朝廷纲纪一天天松弛,法度一天天败坏。
请皇上升正殿办公,召集君臣,虚心咨询。
让部院科道等各级官员面奏政事,还要让史官在现场记录,来谋求补救时弊的真实策略。
”时当世祖亲政,裔介上书说:“州县遇到了灾荒,上报之后,按惯例应该减缓钱粮,马上停止征收,来杜绝小吏们的欺骗隐瞒。
并且拿出州县的存粮和贮存的库银,先行救济。
”这一进言下达给有关部门商议施行。
当时直隶、河南、山东几省遇到灾荒,裔介另外上书请求救济。
皇上命拿出库银二十四万两,分别派遣大臣赈灾,保全救活的灾民很多。
不久升任太常寺少卿,又升任左副都御史。
十三年,上书弹劾大学士陈之遴营私结党,陈之遴被解除官职,发配到辽阳闲住。
十四年,升任左都御史,皇上告诉他:“我提拔重用你,并非是由别人的推荐。
”裔介更加感动,把自己想说的话都告诉给皇上。
曾经为皇上上课,讲到汉文帝的《恤民诏》,于是例举应该首先施行的几条仁政。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语文试题.doc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语文试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吭声/引吭高歌埋怨/埋头苦干炮烙/如法炮制B.折本/不折不扣蛮横/飞来横祸和面/和衷共济C.落枕/丢三落四复辟/鞭辟入里咀嚼/咬文嚼字D.乘船/千乘之国阿谀/刚正不阿积累/果实累累【答案解析】C(A.kēng/háng、mán/mái、páo/páo;B.shé/zhé、h èng/hèng、huó/hé;C.lào/là、bì/pì、jué/jiáo;D.ch éng/shèng、ē/ē、lěi/léi)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使世界惊讶的,不仅是张艺谋导演的表现技巧,更多的是世界第一次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和深厚,让世界人民发现这头东方睡狮终于醒了。
B.一直以来,有学者呼吁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学生自主选择相关的考试,这是比取消统一高考更核心的高考改革问题。
C.最近,北京出台规定:“暂停对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以及不能提供一年以上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居民发放贷款。
”D.现在看来,我国高铁技术是在需求驱动下以自主创新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了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掌握,很可能实现对欧美技术的超越。
【答案解析】C(A.句式杂糅;B.“打破制度”搭配不当,在“学生自主选择相关的考试”前加上“让”;D.“突破和掌握”语序不当。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低碳经济模式”(不超过30个字)。
(4分)经济发展中,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结构不合理,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破坏了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加快了气候变暖的进程,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
河北省邢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

河北省邢台市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邢台市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 A(是论点,而不是论据。
)2.C(文中所列举不是为了说明“风尚不同”,而是为了强调各民族的“装饰之美”。
)3.D(“因此人们是很冤枉的,委屈的”与原文意思不符。
)4.D(名:称呼;动词。
)5.B(②句是张说所为;⑤句为郑善果所言。
)6.C(张易之被飞书揭发,武则天最终没有依法处置张易之等人。
)7.(10分)(1)我当然知道讲这些话会招来祸害,然而义愤激于心中,(说出来了)即使死了也不遗憾。
(必:肯定,当然;从:跟随,招致;义:正义,义愤;恨:遗憾,后悔;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您又不是张易之的家奴,哪里来的‘郎’呢?郑善果多么怯懦啊!(足下:您;何……之有:宾语前置句式;一何:多么;懦:怯懦;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宋璟,邢州南和县人。
从小就耿直而且很有节气,学问广博,文学修养很好,刚成年就考中了进士。
屡次升职任凤阁舍人。
任职正气凛然,武则天非常倚重他。
长安中,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捏造罪名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言语不恭,让凤阁舍人张说来作证。
张说要到皇帝面前回答问话,非常恐惧。
宋璟对他说:“名节和义气是最重要的,不能以陷害正直的人来求得自身的苟安。
就算因此被贬职罢官,也可以流芳百世。
如果你有什么不测,我一定扣开官署之门去救你,并准备和你一起去死。
努力吧,万代瞻仰的行为,就在此一举。
”张说听了以后很感动。
等到进入朝堂,就实事求是的为元忠申明,最终使得魏元忠保住一命。
不久,宋璟升为左御史台中丞。
张易之与他的弟弟张昌宗肆意放纵益加蛮横,整个朝廷的官员都阿附他们。
张昌宗私自让相公李弘泰占卜吉凶,说对皇帝不恭敬的话,被人飞书告发。
宋璟奏请武则天查明原因,武则天说:“张易之等人已经亲自向我奏明,可以不加罪于他。
”宋璟说:“张易之等到事情败露之后才自己陈说,情理上实在难容,并且是谋反的罪过,容不得赦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魔幻意象源于创作主体自身所植根的文化传统和自己的经验世界。
)
2.C(原文为“其实日常生活并非是诗意的,有时需要通过文学的引领才能让我们抵达其中所蕴含的诗意”。
)
3.D(原文“小说因为这些魔幻意象而生成了某种朦胧感、荒凉感和忧郁情调,并最终构成了诗性品格的
艺术因素”一句中的“小说”指的是《透明的红萝卜》,并不泛指每篇小说。
)
4.B(通“与”,参与。
)
5.D(①是吏的行为。
⑤说的是王觌依法处置狡吏,不能表现“持正论始终”。
)
6.C(“失轻重之体”是王觌为苏轼辩护的言辞,不是苏轼的罪名。
“消除了大臣中的朋党之说”文中无据。
)
7.(1) 像这样的旱灾势头,百姓粮食已断绝,倾尽粮仓供给,还怕不能救济,还能以赋税督责(要求)他
们吗?(廪、克、责、“尚……邪”反问句式,各1分,语句通畅1分。
)
(2) 江水横贯城中为渠,因年岁久远水道堵塞而多水灾,王觌疏通治理恢复原样,百姓感激他的恩德,
命名为“王公渠”。
(贯、疏、德、号,各1分,语句通畅1分。
)
译文:
王觌,是泰州如皋人。
考中进士,担任编修三司令式删定官。
不乐意长时间担任这一闲职,要求担任润州推官。
二浙干旱,郡守派遣官员视察禾苗受损情况,秉承监司的意图,不敢过多免除赋税。
王觌接受公文审查,感叹道:‚像这样的旱灾势头,百姓粮食已断绝,倾尽粮仓供给,还怕不能救济,还能以赋税督责他们吗?‛过了几天,全部免除。
监司愤怒,多方搜集王觌罪证。
恰逢朝廷派使臣赈济借贷,王觌求见,对使臣诉说民间利弊。
使臣感到高兴,回朝推荐王觌,被任命为司农寺主簿,转任司农寺丞,移任太常寺。
差役法重新实行,王觌认为:‚朝廷意在方便百姓,但议论的人就认为免役法无一事可用。
法无新旧之分,惟善者是从。
‛因而采集对差役法有帮助可以通行的几十条上呈。
于是论青苗法的危害,请求废除新令,而恢复常平旧法,又说:‚刑罚时轻时重。
熙宁时的大臣,认为刑罚不重,那么人无所惧惮。
现在法令已实行,是可以适当放轻的时候,希望挑选质朴厚道通达干练的士人,再加以删正。
‛于是设置机构编汇法令,使王觌参与其中。
王觌在谏院任职,想大破朋党之说。
朱光庭攻击苏轼试馆职策问,吕陶辩析其不然,于是兴起洛、蜀二党的说法。
王觌说:‚苏轼的言辞,不过是有失轻重之体而已。
如果全部考究同异,深究嫌疑,那么两种歧见于是区分,党论更烈。
学士命词有失旨意,这件事还小;假使士大夫有朋党的名声,那么就是大患了。
‛皇帝很赞同,搁置不加追究。
不久,被授官右谏议大夫。
因议论尚书右丞胡宗愈,出任苏州知州。
苏州有狡黠胥吏,善于探听郡守将帅的意思来屈权,前任太守因此得讥议。
王觌查究他的奸恶情状,依法处理,一郡肃然。
绍圣初年,以宝文阁直学士的身份任成都知府。
江水横贯城中为渠,因年岁久远水道堵塞而多水灾,王觌疏通治理恢复原样,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命名为‚王公渠‛。
徽宗即皇帝位,升任御史中丞。
改年号的诏书下达,王觌说:‚‘建中’之名,虽然取自皇极,但重复承袭前代纪年年号,不对,应以德宗作为劝戒。
‛当时执政大臣彼此意见多相乖异,王觌说:‚神宗在以前建立制度,子孙应遵守在后。
至于时代不同事情也不同,需要损益的就加以损益,这于理本来没有什么过失。
‛执掌国政的人对他的话怀有怨恨,于是改任翰林学士。
王觌清修简淡,人们没有看见他有喜怒之色。
坚持正确的意见自始至终,一再遭到贬逐,没有一点改变。
无病而终,终年六十八岁。
8.(6分)运用夸张、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通过对“山入海”、“国连天”、“远树”、“高樯”、
“千门邑”、“万里船”的描绘,写出了境界的高远雄浑阔大,体现了作者所见景色“浩然”的特点。
(4分)
9.(5分)⑴表现了诗人漂泊外地不得还归的乡愁。
(3分)
⑵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2分)
10.(6分)(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1.(1)(5分)D3分,C2分,A1分,B、E不得分。
(A项张向常去画廊引出下面的情节,算不上“为后文故事的发展作足了铺垫”。
B项“都搞不清《荷花蜻蜓图》是真是假”错。
E项“是
一篇教人鉴赏名画的小说”错。
)
(2)(6分)①张向贪婪腐败,善于伪装。
②藏友城府很深,工于心计。
③老板乖巧狡黠。
(分析只要能结合文本即可)
(3)(6分)①《荷花蜻蜓图》是白石老人真迹,价值不菲,是送礼的绝佳礼物。
②《荷花蜻蜓图》中“荷花”是廉洁的象征,讽刺了张向的贪婪与腐败。
③《荷花蜻蜓图》的作者白石老人出身贫寒,傲骨铮铮,与张向的虚伪贪婪形成鲜明的对比。
(每
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①画廊常有真迹品鉴,暗示画作为真。
②老板“约”张向品画,语言狡黠,暗示画作为真。
③张向呵护藏友成了风云人物,可见礼物见效,画作是真。
④“白石老人92岁后又把‘口’字恢复成方形”和画的落款“九十三岁白石”暗示画作为真。
⑤结尾“张向对着落款‘九十三岁白石’,嘴角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暗示画作为真。
(答出其中4点得满分。
其它分析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
12.(1)(5分)E3分,A2分,B1分。
C、D不得分。
(B项原文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认为,此项不准确。
C项“中国的落后无知、不可救药”是西方女孩子们的认识。
D项“男主角王龙就
是她的第一任丈夫卜凯的王姓助手”错。
)
(2)(6分)①童年时期在中国经历的恐惧与苦难,是她创作冲动的源泉。
②她和丈夫寄居宿州,为她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③幼年时期母亲和乳母的教育,锻炼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讲故事的能力。
④广泛的中西方文学作品的阅读。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
(3)(6分)①想象力丰富,故事性强。
②采用了中国小说戏曲中的许多结构元素和表达方式。
③文笔真实自然。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
(4)(8分)①赛珍珠成年之后,努力让美国人认识中国、理解中国人。
②赛珍珠从小被王阿妈带大,吃中国饭菜,穿中式童装,和中国孩子一起玩,开口说的
是当地土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赛珍珠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③赛珍珠回美国接受大学教育,在受到误解时产生了愤慨和耻辱感。
④赛珍珠婚后寄居宿州,全面接触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更加了解中国农民尤其是中国
妇女的情感。
⑤赛珍珠的作品描写中国农村的故事,体现出对中国农民生活习惯的认同。
⑥赛珍珠人生的“多重世界”中,中国人的世界始终是最重要的一个。
(每点2分,答出四点得满分。
)
13.A (A左右逢源原指学识广博,应付裕如。
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有时也用来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
B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多用来赞扬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不是单纯地描写起早贪黑地干活。
C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 使人震惊。
应改为骇人听闻或令人发指。
D冠盖如云:冠盖,古代官员、士绅的冠服和车盖,也用作官员、士绅的代称。
如云,好像云雾集聚。
旧时形容官员很多,也形容官员、士绅集会的盛况。
这里属于望文生义。
)
14.D (A项成分残缺,“讲述”后缺宾语中心词“故事”。
B语序不当,“多次”调整到“发生”之前;
并列项交叉,“和”改为“或”。
C句式杂糅,应是“制作出来的节目更受老百姓欢迎”。
)15.B
16.(6分)①不管是反腐还是打黑(2分)②只要违法犯罪都要依法严惩(严惩不贷)(2分)
③当前反腐打黑工作依然任重道远(2分)
17.(5分)
(1)(2分)示例一:2012年,教育经费支出达到GDP总量的4%,(1分)突破历史记录。
(1分) 示例二:2012年,达到GDP总量4%的教育经费支出突破历史记录。
示例三: 2012年,教育经费支出首次(1分)达到GDP总量的4%(1分)。
(2)(3分)①把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②统筹完善教育财务制度体系。
③开源节流,厉行节约。
④强化监管,重点抓好信息公开。
(答出一条得2分, 答出两条得3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
18.(60分)
参考立意:⑴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完善自我(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
⑵不要盲从别人。
⑶要正确地学习借鉴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