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重点知识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外科学重点笔记-外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第二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正常血浆渗透压为290~310mmol/L。
渗透压的稳定对维持细胞内、外液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酸碱平衡的维持人体通过体液的缓冲系统、肺的呼吸和肾的排泄完成对酸碱的调节作用。
血液中的缓冲系统以HCO3-/H2C03最为重要。
两者比值HCO3-/H2C03=20:1。
第二节体液代谢的失调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水、钠代谢紊乱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一)等渗性缺水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
这种缺水在外科病人最易发生。
此时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
等渗性缺水可造成细胞外液量(包括循环血量)的迅速减少。
细胞内液的量一般不发生变化。
治疗:可静脉滴注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使血容量得到尽快补充。
平衡盐溶液的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用来治疗等渗性缺水比较理想。
单用等渗盐水,可引起高氯性酸中毒的危险。
(二)低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
此时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根据缺钠程度,低渗性缺水可分为三度:轻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135mmol/L以下,中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130mmol/L以下,重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120mmol/L以下。
治疗:可静脉滴注高渗盐水(一般为5%氯化钠溶液)200~300ml。
(三)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
虽有水和钠的同时丢失,但因缺水更多,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
严重的缺水,可使细胞内液移向细胞外间隙,结果导致细胞内、外液量都有减少。
治疗: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或低渗的0.45%氯化钠溶液,补充已丧失的液体。
二、体内钾的异常体内钾总含量的98%存在于细胞内,是细胞内最主要的电解质。
细胞外液的含钾量仅是总量的2%,正常血钾浓度为3.5~5.5mmol/L。
(一)低钾血症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表示有低钾血症。
缺钾或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有:①长期进食不足;②丢失过多:应用呋塞米、依他尼酸等利尿剂、持续胃肠减压;③分布异常: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或碱中毒时钾向细胞内转移。
(完整版)外科学重点-外科学笔记-(考试用)

[外科学总论复习重点1.无菌术是指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其中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消毒是指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
常用灭菌法包括①高压蒸汽灭菌法,这是手术用品灭菌最常用最可靠是方法;②煮沸灭菌法,用于金属器械、玻璃、橡胶类物品;③火烧法,用于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器械。
消毒法包括药液浸泡消毒法和甲醛蒸汽熏蒸法。
正确进行无菌操作的原则(十要点)要求一般了解即可。
参见应试教程P509页。
2.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1)各型缺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钾(低血钾、高钾血症)、钙、镁异常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2)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体内的[HCO3-]减少所致;临床突出表现为深快呼吸,呼气时有时带有酮味。
面色潮红,心率增快,脉搏增快,CO2—CP<40%,尿液呈酸性。
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及深快呼吸,血PH值及[HCO3-]明显下降等特征。
治疗方法一是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二是根据[HCO3-]浓度来决定是否补碱,三是防止低钾血症,及时补K+。
(3)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和防治原则。
呼酸是指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CO2,以致血液P 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
呼碱是由于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CO2排出过多,以致P CO2降低,最终引起低碳酸血症,血PH值升高。
3.输血的适应证包括出血、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严重感染和凝血异常。
注意事项是①严密查对,②关于保密时间,③血液预热,④不加药物,⑤加强观察,尤其是T、P、BP及尿色。
要注意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等并发症。
4.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及病理生理变化(微循环改变、内脏器官继发损害)、临床表现(休克前期、休克期)、诊断要点及各型休克的治疗原则(一般治疗、扩容补充血容量、应用心血管药物、应用强心剂、纠正酸中毒、应用激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处理无尿者)。
外科学重要知识点(精心整理)

外科学重要知识点(精心整理)外科学无菌术一.无菌术的基本概念与常用办法1.基本概念外科疾病大致分为: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性质的疾病五类。
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是临床医学的一具基本操作规范,其要紧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治理制度。
(1)灭菌法: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物理办法和化学办法。
物理办法:高温--常用;紫外线---用于空气的灭菌;电离辐射----用于药品、抗生素等的灭菌化学办法:应用甲醛、环氧乙烷、戊二醛等溶液举行灭菌,课杀灭一切微生物(2)消毒法:又称抗菌法,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别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的微生物。
是灭菌法(20-30min可杀死所有微生物)高压蒸汽灭菌物品可保留2周。
3.手术人员的术前预备;普通预备,手臂的消毒和穿无菌衣及戴无菌帽的办法。
A.手臂消毒包括清洁和消毒两个步骤:先是用蘸有胖皂液的消毒刷对手及手臂作刷洗,清除皮肤上的各种污渍;然后用消毒剂做皮肤消毒(最经典的皮肤消毒剂是:70%的酒精)B.刷手办法、穿无菌手术衣、带无菌手套(3)戴手套的原则尚未戴无菌手套的手,只允许接触手套套口的向外翻折部分,别能碰到手套外头。
(4)接台手术怎么样洗手穿衣?1.应先做相对无菌手术,再做相对有菌手术。
2.如前一次为污染手术,则连接施行手术时,应重新洗手。
3.如前一台为无菌手术,手术完毕时手套已破,则需重新洗手。
4.如无菌手术完毕,手套未破,延续施行另一手术时,可别重新刷手,仅需用酒精或新洁尔灭菌溶液浸泡5min;或灭菌王涂擦手及前臂,再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手术区域皮肤消毒办法1.对婴儿、面部皮肤、口腔、肛门、外繁殖器等部位,别能用碘酊消毒,应选用刺激性小的0.75%吡咯烷酮碘。
2.在植皮时,供皮区的消毒可用70%酒精摩擦2-3次。
3.涂擦皮肤时消毒剂时,普通由手术中心部向外周涂擦。
如为感染性伤口、肛门部、结肠造瘘口等部位手术,则应自手术区外周向切口部涂擦。
外科学重点知识点大全

外科学重点知识点大全第一章水电解质平衡人体细胞外液中常见离子的正常值:钠135-145mmol/l,钾3.5-5.5mmol/l,钙2.25-2.75mmol/l:镁:0.96-1.62mmol/l;磷:水钠代谢紊乱常见类型:一、等渗性缺水:又称混合性缺水,急性缺水;细胞外液按比例丢失,渗透压正常;是外科最常见的缺水病因:①急性体外丢失:大量呕吐、肠瘘②急性体内丧失,无功能性ECF↑:炎症渗出、肠梗阻肠腔积液二、低渗性缺水:慢性缺水,继发性缺水;缺钠多于缺水;血清钠低于135mmol/L,细胞外液低渗病因:①慢性丢失⑴ 消化液持续丢失:反复呕吐、胃肠减压、慢性肠梗阻⑵ 大面积慢性渗液⑶ 肾排钠过多:用利尿剂未补钠②等渗缺水补水过多三、高渗性缺水:血钠高于150mmol/L,细胞外液高渗;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病因:①摄入水份不足:吞咽困难,缺少水源②水分丧失过多——肾:糖尿病、尿崩症、多尿期肾衰;皮肤:出汗、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四、水中毒:又称水过多或稀释性低血钠病因:摄入水过多,输液过多(前列腺电切术);肾功不全(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的疾病有:(特别注意低钾血症的代谢性碱中毒和高钾血症的代谢性酸中毒)急性:呼衰、气管阻塞、气胸、麻醉意外慢性:肺功能障碍、肺器质性病变钾紊乱的表现(主要是心脏的表现和心电图的表现)补钾的原则(根据尿量补40ml/h)低钾血症表现:①最早表现是肌无力:四肢→躯干→呼吸肌②神经反射减退,软瘫③肠麻痹:厌食、呕吐和腹胀④心脏受累: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检查:①血清钾<3.5mmol/L②代碱: K 移出细胞外,H 移入细胞内③多尿、尿比重↓:阻碍抗利尿激素④反常性酸性尿⑤T波低平或倒置,QT延长,ST段降低,出现U波治疗:每升输液中含钾量不超过40mmol,输钾量应该控制在20mmol/h以下,如伴有休克,待尿量超过40ml/h再静脉补钾高钾血症临床表现:可有神志淡漠,感觉异常,肢体软弱;微循环障碍表现:皮肤苍白、紫绀,BP↓;心动过缓、心律不齐(与低钾相似);心跳骤停是高钾死亡的主要原因;T波高尖检查:血钾>5.5mmol/L;心电图表现是T波高尖、P波波幅下降,随后出现QRS增宽治疗:①治疗原发病②停止一切钾摄入③降低血钾④对抗心律失常:10%葡萄糖酸钙iv酸碱紊乱的疾病种类: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最全面外科学重点整理

最全面外科学重点整理外科学是外科医师要掌握和应用的基础学科,它详细地介绍外科手术领域的病理生理学和技术,包括外科的各个领域,如普外科手术、神经外科、心脏外科、胸外科等。
一、普外科基础理论1. 心脏解剖和生理学:心脏结构、心脏舒张机制、心脏收缩机制、心腔循环系统及血液流动特性等;2. 胸膜和贴壁结构、腹壁血液和淋巴循环,普外科的常见并发症;3. 生理学的基础:血液的构成及流变特性,血球的分类和特性,血管的解剖结构,微循环调节系列;4. 免疫学和水肿学:抗体分类,淋巴细胞功能,免疫心理反应,炎症,血液细胞比例等;5. 普外科手术器械:参数调节器械,输液泵,气管插管,内窥镜等;6. 手术疼痛控制:麻醉术,局部麻醉,生理学基础,药物作用,用药注意事项等等。
二、小儿外科学1. 小儿外科基础理论:小儿心脏发育水平和血液细胞比例,小儿肺脏构造及贴壁血液循环,小儿抗感染能力,原发性小儿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2. 小儿外科手术:闭腹手术示范和病变楔压,普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小儿特殊情况下的治疗,微创手术及其修复原理;3. 小儿外科手术技术:内窥镜诊疗学,微创手术技术,手术及麻醉并发症预防。
三、创伤外科学1. 创伤外科学基础理论:外伤损伤分类,损伤后反应、病变生理学,凝血护理,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2. 创伤外科手术:外伤的常见穿孔伤、割伤及打击伤等,以及各类外科创伤的根治性手术;3. 创伤外科护理:伤口处理要求,伤口愈合程序和原则,伤口清洁观察及抗菌治疗,创伤营养救治等。
四、肿瘤外科学1. 肿瘤外科学基础理论:癌症的发生机制和表观遗传调控,恶性肿瘤细胞的特征、病理细胞学,肿瘤标志物和影像检查,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等;2. 肿瘤外科手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和程序,外科手术的诊断和治疗,肿瘤手术权衡及外科手术中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等;3. 肿瘤外科护理:肿瘤患者预防,影响外科手术结果的因素,外科术后护理及肿瘤患者心理护理。
外科学知识点

外科学知识点外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主要研究外科手术以及外科治疗各种疾病的知识和技术。
外科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掌握各种外科手术技术,以及对术后护理和康复的关注。
下面将介绍一些外科学的基本知识点。
1. 解剖学知识解剖学是外科医生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外科手术离不开对人体解剖结构的准确认识。
外科医生需要深入学习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血管分布、神经支配等解剖特点,以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生理学知识生理学是外科医生必须了解的学科,外科手术过程中需要根据病人的生理状态进行调整和干预。
外科医生需要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掌握生理指标的正常范围,以及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生理变化。
3. 病理学知识病理学是外科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外科手术前需要明确病变的类型、范围和严重程度,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外科医生需要熟悉各种疾病的病理特点,了解病变的发展规律,才能有效进行治疗。
4. 外科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技术是外科医生的核心能力,不同的手术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
外科医生需要掌握各种开刀、缝合、止血、取材等手术技术,保证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术后护理和康复外科手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是病人能否尽快康复的关键。
外科医生需要制定合理的术后护理方案,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疼痛感受和并发症情况,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在外科学领域,医学知识更新换代,外科手术技术不断进步,外科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希望以上外科学知识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外科知识点重点总结

外科知识点重点总结外科知识点:一、人体解剖学1.1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原理1.2 人体器官的解剖结构1.3 人体组织的解剖结构1.4 生理解剖学知识1.5 影像学在外科学中的应用二、外科病理学2.1 外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2 外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2.3 一般性感染疾病在外科学中的应用2.4 外科疾病的预防控制方法三、外科手术学3.1 外科手术学理论基础3.2 外科手术的操作技巧3.3 术前准备和麻醉3.4 术中安全和局部止血3.5 术后处理和并发症的处理四、外科学常见疾病及处理4.1 外科急重症处理4.2 外伤及意外伤害处理4.3 心血管外科疾病及处理4.4 消化系统外科疾病及处理4.5 呼吸系统外科疾病及处理4.6 泌尿生殖系统外科疾病及处理4.7 骨科疾病及处理五、外科手术新技术5.1 微创手术技术5.2 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5.3 三维打印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六、外科手术并发症及处理6.1 术后感染6.2 出血及血栓形成6.3 术后疼痛6.4 术后肺部并发症6.5 术后肠胃并发症七、外科护理知识7.1 外科患者的护理要点7.2 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7.3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八、外科医学伦理8.1 外科手术的伦理原则8.2 外科医生的职业操守8.3 外科疾病的伦理治疗总结:外科医学是一门高度技术和实践性的医学学科,涉及到广泛的医学知识和手术技能。
外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解剖学知识、临床诊断能力和娴熟的手术技能,同时需关注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患者的术后恢复。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外科医学在外科手术技术、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护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外科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外科学重要知识点

外科学重要知识点外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体的外科疾病以及手术治疗。
以下是外科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外科学的历史:外科学是最古老的医学分支之一,早在古代埃及和印度就有外科手术的记录。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外科学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并在19世纪成为正规的医学专业。
2.外科病理学:外科病理学是外科学的重要基础,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外科医生需要了解各种病理学特征,以便做出正确治疗方案。
3.外科手术的原则:外科手术有一些基本原则,包括手术切口的选择、术前准备、手术技术和术后护理等。
外科医生需要掌握这些原则,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4.伤口处理:伤口处理是外科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伤口清洁、创面缝合和伤口感染的预防等。
外科医生需要掌握正确的伤口处理技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5.外科手术的分类:外科手术可以分为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两类。
开放手术是通过大切口进行的手术,微创手术是通过小切口或器械进行的手术。
外科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6.外科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外科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出血、伤口裂开等。
外科医生需要对这些风险和并发症有所了解,并在手术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7.创伤外科:创伤外科是外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外伤的治疗和康复。
外科医生需要掌握创伤的急救技术和创伤手术技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拯救生命。
8.癌症外科:癌症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
外科医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手术技术和术后护理,以便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9.器官移植:器官移植是外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器官的获取、保存和移植手术。
外科医生需要了解器官移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合适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10.外科技术的进展:近年来,外科技术得到了显著的进展,如机器人辅助手术、激光手术和微创介入手术等。
外科医生需要紧跟外科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总之,外科学是一门复杂而重要的医学分支,外科医师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 考研西医综合外科学串讲
来源: 《2005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应试教程》(西医综合分册)
一、考试要求及重点预测(重点内容按照其重要程度用★标出)
(一)外科总论
1.无菌术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及正确进行无菌操作的原则★★。
2.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1)各型缺水和钾、钙、镁、磷异常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2)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
治疗★★★。
(3)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和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3.输血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其预防★★★。
4.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及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各型休克的治疗原则★★★★。
5.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6.疼痛的分类、病理生理变化和治疗★。
7.围手术期处理
(1)手术前准备的目的和内容★。
(2)手术后护理的要点及各种并发症的防治★★。
8.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人体基本营养代谢的概念,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
9.外科感染
(1)疖、痈、皮下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浅部急性淋巴管和淋巴结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脓毒症和菌血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和防治★★。
(5)抗菌药物在控制感染中的应用及选择★★。
10.创伤
(1)创伤修复过程及影响因素★。
(2)创伤的处理和治疗★。
11.烧伤
(1)烧伤面积估算和深度识别的方法★★。
(2)烧伤的病理生理、临床分期和各期的治疗原则★★。
12.肿瘤:良性及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
13.移植:移植的概念、基本原则和步骤★。
14.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1)麻醉前准备内容及麻醉前用药的选择★★。
(2)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
(3)局部麻醉的方法及常用局麻药的药理、不良反应和选择★★★。
(4)重症监测(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应用及治疗原则★★。
(5)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概念,三个阶段的操作方法要领和治疗★★★。
(二)普通外科
1.颈部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术前准备、手术要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2)各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3)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4)常见颈部肿块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2.乳房疾病
(1)乳房的检查方法及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要点★。
(2)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3)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处理★★。
(4)乳房常见的良性肿瘤和乳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乳腺癌的病理、转移途径和分期方法★★★。
3.腹外疝
(1)疝的基本概念及临床类型★★。
(2)腹股沟区解剖★★。
(3)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斜疝与直疝的鉴别要点★★★.
(4)腹股沟疝手术修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4.腹部损伤: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及救治原则★。
5.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1)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选择★★。
(2)各种腹腔脓肿的病因、发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6.胃十二指肠疾病
(1)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各种手术方式及其治疗溃疡病的理论基础。
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防治★★。
(2)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急性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胃癌的病理、转移规律与分期、诊断和治疗原则★★★★。
7.肠疾病
(1)肠梗阻的分类、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
(2)各类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3)肠炎性疾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4)左、右侧结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
8.阑尾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鉴别诊断、手术选择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9.直肠肛管疾病
(1)解剖生理概要及检查法★。
(2)肛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痔、直肠脱垂、直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
(3)直肠癌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10.肝疾病
(1)解剖生理概要★。
(2)细菌性及阿米巴性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肝癌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11.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诊断,并发症的治疗原则★★★。
12.胆道疾病
(1)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和生理功能★。
(2)胆道系统常用的检查诊断方法★。
(3)胆石病、急慢性胆囊炎和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发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常见并发症和救治原则★★★。
(4)胆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13.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14.急腹症的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析★★。
15.胰腺疾病
(1)急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2)胰腺癌、壶腹部癌及各种胰腺内分泌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16.脾切除的适应证及其疗效★★。
17.腹主动脉瘤和肢体动脉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18.周围血管疾病★★
(1)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2)周围动脉疾病和静脉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三)骨科
1.骨折脱位
(1)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
(2)骨折的临床表现,X 线检查和早、晚期并发症★★。
(3)骨折的愈合过程,影响愈合的因素,临床愈合标准,以及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
(4)骨折的急救及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标准,各种治疗方法及其适应证。
开放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原则★★★。
(5)几种常见骨折(锁骨、肱骨外科颈、肱骨髁上、尺桡骨、桡骨下端、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髌骨、胫腓骨、踝部以及脊柱和骨盆)的病因、分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6)关节脱位的定义和命名。
肩、肘、桡骨头、髋和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发生机制、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治疗原则★★★。
2.膝关节韧带损伤和半月板损伤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关节镜的进展及使用★★。
3.手的应用解剖,手外伤的原因、分类、检查、诊断、现场急救及治疗原则★★★。
4.断肢(指)再植的定义、分类。
离断肢体的保存运送。
再植的适应证、手术原则和术后处理原则★★★。
5.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常见的上下肢神经损伤的病因、易受损伤的部位、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预后★★★。
6.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1)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2)常见的运动系统慢性损伤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7.腰腿痛及颈肩痛
(1)有关的解剖生理、病因、分类、发病机制、疼痛性质和压痛点★。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病因、病理及分型、临床表现、特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3)颈椎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8.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1)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和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发展过程、临床表现、临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慢性骨髓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X 线表现和治疗原贝★★★。
9.骨与关节结核
(1)骨与关节结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过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脊柱结核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截瘫的发生和处理★★。
(3)髋关节和膝关节结核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