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猪肺炎支原体
猪支原体肺炎

圈舍保持清洁干燥,做好消毒工作,坚 持自繁自养原则,必须引种时,做好检疫和隔离工作。
/d。除此之外,养殖人员也可使用 0.1mL/kg.bw 蓝圆热毒清加 入 0.4g 圆蓝五肽,口服治疗 3d,2 次 /d。 2.2.3 仙人掌 可以捣碎 5 片仙人掌,25 条蚯蚓、200g 白砂 糖以及麦麸等物质搅拌在一起,口服 2 次 /d,连续 3d,有助 于减缓病情扩大的速度。此种方式是经过多次实践得出的治 疗方式,对此,养殖人员可根据实际状况适当采用,以加快治 疗的速度。 3 结束语
广西畜牧兽医,2019,35(2):72-73,95. [2] 李永文.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临床诊治[J].畜牧兽医科学
(电子版),2019(3):130-131.
2020治疗 可采用麻黄 9g、杏仁 9g、桂枝 9g、芍药 9g、五味子 9g、甘草 9g、干姜 9g、细辛 6g、半夏 19g,研末,每 头每日 30~45g 拌料喂服,连用 3~5d。
在发病猪场利用康复母猪培育出健康 猪群,关键在于严格隔离饲养和坚决执行各项防疫卫生制 度。对可疑病猪及假定健康猪应隔开饲养,随时注意观察,发 现病猪立即隔离到病猪群,病猪症状消失者坚决不能返回健 康群,宜淘汰处理。
养猪
猪支原体肺炎
刘晓宇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铁岭 112500) DOI:10援3969/J.ISSN援1671-6027援2020援06.133
猪支原体性肺炎

合理分群,避免密度 过大和应激情况的发 生。
保持猪舍的通风良好, 降低空气中的病原微 生物浓度。
定期监测和及时处理
定期进行猪只的健康检查和病原检测。
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疾病 的扩散。
发现病猪或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和治疗。
05 猪支原体性肺炎的经济学 影响
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降低饲料转化率
01
猪感染支原体后,呼吸道受损,影响饲料消化吸收,导致饲料
综合防控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预防措施
制定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免疫力、定 期消毒等,以降低猪支原体性肺炎的发生率。
监测与预警
建立有效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 疫情扩散。
政策支持与推广
政府应加大对猪支原体性肺炎防控的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防控技 术,提高养殖户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提高免疫力
保证饲料营养均衡,适当 添加免疫增强剂,提高猪 群免疫力。
生物安全措施
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的进 出,防止交叉感染。
疫苗接种
选择合适的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特性,选择适合的猪支原体疫苗。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猪群健康状况和疫苗使用说明,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确保疫苗储存和使用的安全有效性,避免疫苗浪费和交叉感染。
猪支原体性肺炎的爆发和传播可 能影响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 系和国际形象。
06 猪支原体性肺炎的未来研 究方向
疫苗研究与开发
疫苗种类
针对猪支原体性肺炎,需要研发更加高效、 安全、使用方便的疫苗,包括多价疫苗、基 因工程疫苗等。
疫苗效果评估
在疫苗研发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 系,对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免疫期等进行全面 评估。
猪肺炎支原体病的防治措施

猪肺炎支原体病的防治措施1.健康管理:养殖场必须进行严格的疫病防控管理,确保猪群的健康。
要定期检查猪群的健康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患病猪只,并进行及时治疗。
同时,要加强场区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清理猪舍内的污物和粪便,保持场区的整洁卫生。
2.隔离防控:一旦发现猪群中有患病猪只,应立即将其隔离,以避免其传播疾病给其他猪只。
隔离区应有完善的隔离设施和合理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疾病不会通过空气传播给其他猪只。
3.疫苗接种:猪肺炎支原体病可通过疫苗进行防治。
养殖场应根据需要,定期给猪只接种疫苗,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在接种疫苗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疫苗检测,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4.环境改善:改善养殖场的环境条件对预防猪肺炎支原体病至关重要。
要确保猪舍的通风良好,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拥挤。
此外,也要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施和饲料器具,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5.采取消毒措施:养殖场在进行猪舍的清洁时,必须进行有效的消毒。
可以使用含氯化合物或酚类消毒剂进行消毒。
同时,应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确保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病原体。
6.合理饲养管理: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猪肺炎支原体病的发生。
要保证猪只的饮水和饲料的卫生安全,避免猪只过度饲养造成的压力。
同时,要提高猪只的营养水平,增强猪只的抵抗力,提高免疫能力。
7.合理用药:在必要时,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用药指南进行,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药物抗性的产生。
8.加强监测和报告:养殖场必须进行疫情监测和及时报告,确保疫情得到掌握和控制。
要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体系,定期对猪群进行疫情调查和检测,及时发现并报告有病情的猪群。
同时,要积极与当地农业部门合作,共同开展防控工作。
总的来说,猪肺炎支原体病的防治措施包括健康管理、隔离防控、疫苗接种、环境改善、采取消毒措施、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用药以及加强监测和报告。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肺炎支原体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经济损失。
猪支原体肺炎

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 , MPS)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 Mhp )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发病率、低死亡率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国外常称为猪地方流行性肺炎(Swine enzootic pneumonia, SEP)猪肺炎支原体最早是由英国的Goodwin和美国的Mare等于1965年从患肺炎猪的肺组织中分离出来的,并试验复制出本病,报导后该病原被命名为M.hyopneumoniae(Goodwin R F. 1985.)MPS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猪群中Mhp的感染率一般为30%~80%,目前大多数养猪国家均报道有此病的发生(Livingston C W, Stair E L, Mebus C A. et.al.1972. )有报道估计目前在德国和英国流行的毒株于在欧洲、美国、日本流行株的抗原性是基本相同的,肺炎支原体通常分为没有致病性的J株和具有致病性的7448和7422株(Pinto P M, Klein C S, Zaha A, et al. 2009.)流行情况:肺炎是最常见的肺部病变屠宰场目前的流行率是19% -79%(Fablet et al.,2012),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细菌因素,和引起猪喘气病的病原因素,同时是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一个主要病原。
(Garcia-Morante B, Segal és J, Fraile L, et al. 2016.)Grosse Beilage E等利用ELISA 方法对德国西北地区68个猪场的2578份母猪血清进行猪肺炎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率达65%,群体阳性率大14%。
表明猪肺炎支原体血清学阳性的母猪在德国西北部是常见的,并受各种管理因素的影响(Beilage E G, Rohde N, Krieter J.2009.)Nathues H从59个猪场的20-23周龄的育肥猪中采集590个BAL样本和1179个血液样本。
猪支原体肺炎症状图谱

流行病学
本病只能使猪患病,其他种家畜、动物和人都不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品种和用途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易感性高,患病后症状明显,死亡率高。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次之,肥猪发病较少。我国地方土种猪较杂种猪和纯种猪发病多。
病原
猪肺炎支原体属支原体科(Mycoplasmataceae)、支原体属(Mycoplasma)成员。猪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是一种较小的,呈球状、点状、杆状和多形态的微生物。本菌不易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着色不佳,用姬姆萨和瑞特氏染色良好。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但发育极为困难,要求有严格的培养条件,分离用的培养基大多是组织培养平衡盐类溶液,加入乳清蛋白水解物、酵母浸出物及猪血清,培养材料中必须没有其他支原体存在。本菌对乙醚敏感,对葡萄糖能利用并产酸,1:5000的美蓝溶液可抑制生长。适于在37℃有氧条件下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在接种后培养7~10天,才能用肉眼观察到针尖大小露珠状、圆形、中央隆起、边缘整齐的小菌落。有些老龄菌落中心稍凹陷,不像一般支原体的“荷包蛋”状菌落。
病原体存在于病猪呼吸器官内,存在于病猪肺的细支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和纤毛,随病猪咳嗽、气喘和喷嚏的飞沫排出体外。病猪与健康猪同圈、同运动场或同地放牧直接接触时,经呼吸道感染发病。因此,在通风不良和比较拥挤或密集饲养的猪舍中,容易互相传染,成为集约化饲养的常见呼吸道病。给健康猪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或用胃管投入病原体均不能使猪发病。但经喷雾、滴鼻和气管内注入等方法,可以引起感染发病。
病猪和隐性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特别是隐|生带菌病猪是最大的祸根,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很多猪场由于购买种猪或互相买卖,将隐性病猪引入后,造成本病的流行。隐l生病猪无明显临诊症状,外表与健康猪无异,不易识别。更主要的是一些人,思想麻痹,对有咳嗽病猪根本不当成病,其危害更大。病母猪常使吃奶小猪受到传染,母子传递可长期存在;在产仔季节,几窝小猪互相串群,或断奶后混群育肥相互传染,使本病在猪群中绵延不断。加之病猪在很长的时间内,甚至在病状消失后半年或1年以上,体内仍带有本病,还可排出病原体。因此,一个猪场一旦传人本病后,如不狠下决心,采取严格的综合防治措施,很难净化。
猪肺炎支原体病的防治措施

猪肺炎支原体病的防治措施
1.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在养殖场或猪舍内,要加强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干燥。
定期清理猪舍,清除污秽物,并进行消毒,减少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
工作人员和访客进入猪舍前,应穿戴好专用的工作服、鞋套和手套,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规范化养殖管理:要做好猪群的管理,包括合理的饲养密度,确保猪舍内的空气流通良好,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积聚和传播。
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及时发现患病猪只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临床治疗:当猪群出现症状时,应及时进行临床治疗,以减轻病猪的痛苦和避免疾病向其他猪只传播。
临床治疗应根据兽医的指导进行,包括使用抗生素治疗和其他支持性治疗方法。
4.合理用药:对于疫情流行的养殖场,可以根据兽医的指导,对猪群进行预防性用药,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疾病的发生。
5.规范屠宰检疫:在屠宰过程中,要对猪只进行检疫,排除患病的猪只。
对于疫情流行的地区,要加强对屠宰场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出栏猪只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6.加强监测和报告:对于疫情流行的地区,要加强对猪肺炎支原体病的监测和报告。
及时发现疫情,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疫情扩大和更多的猪只受到感染。
7.加强养殖者和兽医的培训:加强对养殖者和兽医的培训,提高其对猪肺炎支原体病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及时了解最新的防疫技术和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疾病的传播和加重。
总的来说,猪肺炎支原体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生物安全措施,规范化养殖管理,临床治疗,合理用药,规范屠宰检疫,加强监测和报告以及加强养殖者和兽医的培训。
通过综合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猪肺炎支原体病的传播,减少疫情对养殖业的影响。
猪支原体肺炎详解

猪支原体肺炎详解猪支原体肺炎,又称猪气喘病、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猪霉形体肺炎。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变的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
一、疾病概述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我国俗称猪气喘病,主要临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
剖检变化为肺的尖叶、心叶和膈叶(主叶)的对称性实变。
病多呈慢性经过,常有其他病菌继发感染。
据我国部分省市规模化养猪场血清学检验,阳性率30%~50%。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许多地区的猪场都有发生。
由于带菌病猪的存在和分布面较广,除直接发生死亡外,病猪生长发育缓慢,生长率降低15%左右,饲料利用率降低20%,造成饲料和人力的浪费。
有的成为僵猪或继发感染死亡。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
二、病原学猪肺炎支原体对外界自然环境及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不强,病原体随病猪咳嗽、喘气排出体外,污染猪舍墙壁、地面、用具,其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36h;日光、干燥及常用的消毒药液,都可在较短时间杀灭病原。
病肺组织中的病原体在-15℃可保存45天,在 1~4℃存活7天。
在甘油中O℃可保存8个月,在-30℃可保存20个月仍有感染力。
冻干的培养物在4℃可存活4年。
一般常用的化学消毒药剂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对青霉素、链霉素和磺胺不敏感。
在人工感染时,用金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林肯霉素、泰乐菌素等广谱抗生素,可阻止肺炎病变发展。
猪肺炎支原体可用猪肺埋块、猪肾和猪睾丸细胞进行继代培养。
将该菌人工接种乳兔连续传代至600代后,可使其毒力减弱,回归猪体对猪的致病力减弱,并仍能保持使猪体产生较好的免疫原性。
三、流行病学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病菌存在于病猪的呼吸器官内,随咳嗽、气喘和喷嚏排出,形成飞沫浮游于空气中被健康猪吸人,经呼吸道传染。
本病的自然病例仅见于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
猪支原体肺炎

猪支原体肺炎猪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猪支原体引起的猪病,主要影响猪的呼吸道系统。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常见,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本文将对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因、病理特征、传播途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解析。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流行性呼吸道疾病。
猪支原体是一类小型革兰氏阴性细菌,简称PPLO。
它们是一种无细胞壁的细菌,与病原体相比较,它们不能由细胞自主繁殖。
猪支原体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和传播性,能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和被污染的物体等途径传播。
猪支原体肺炎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肺部损伤和呼吸道炎症。
感染后猪会出现咳嗽、喘息、流涕、发热等症状。
猪支原体感染可使呼吸道上皮细胞产生纤毛破坏,破坏纤毛运动和黏液清除功能,进而导致黏液积聚在气道上皮表面,形成支气管腔内巢状或球状沉积物。
同时,猪支原体还可引起细胞外和细胞内针状包涵体的形成,进一步造成病变。
猪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飞沫传播。
当感染的猪咳嗽或打喷嚏时,病原体可随飞沫进入周围环境中,这样健康的猪再经由这些被病原体污染的环境,就会被传染上猪支原体肺炎。
猪支原体还可通过污染的温度计、针筒、手套、衣物、饮水等物品传播。
这些方式都极大地增加了疾病的传播风险。
猪支原体肺炎对猪的健康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该疾病可导致猪的生长迟缓,且患病猪的饲料转化率较高,养殖成本增加。
其次,猪支原体肺炎还使猪的免疫力下降,易于二次感染其他病原体。
此外,猪支原体肺炎还会导致养殖场的生产效益下降,甚至造成群体性死亡。
针对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治措施,预防为主是关键。
首先,要加强养殖场的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加强空气流通和通风换气,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其次,要做好疫苗免疫工作。
疫苗接种可以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猪支原体的感染机会。
此外,疫区间的猪只不得进入非疫区,以免病原体传播扩散。
另外,要注意营养与饲养管理。
合理的饲喂可以增强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其他病原微生物
第五节猪肺炎支原体
一、生物学特性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suipneumoniae)具有多形性,以球形、环形和椭圆形为多见,可通过孔径300nm的滤膜。
革兰氏染色阴性,但着色较难;用姬姆萨染色结果较佳,呈淡紫色。
猪肺炎支原体对营养要求较高,培养基除需加猪血清外,尚须添加水解乳蛋白、酵母浸液等,并要有5%~10%CO₂才能生长。
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9d,可见针尖大露滴状菌落,边缘整齐、表面粗糙。
此外,也可用鸡胚卵黄囊或猪的肺、肾、睾丸等单层细胞培养。
本菌对土霉素、四环素、螺旋霉素等敏感。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在动物体外存活一般不超过36h。
1%氢氧化钠、20%草木灰等均可在数分钟内将其杀死。
二、致病性
猪肺炎支原体能引起猪气喘病,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本病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给养猪业带来严重危害。
三、微生物学诊断
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存在于病猪的肺组织、肺门淋巴结及鼻腔、气管的分泌物中。
采集病料时应无菌采取肺脏病变区和正常部交界处组织,并取支气管。
将采集的病料研磨成乳剂,通过滤器除去杂菌,选择适宜的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根据该菌的菌落特征及菌体特征诊断。
进一步的确诊需要经过血清学试验、动物接种试验等。
四、防治
预防本病接种猪气喘病冻干兔化弱毒菌苗,有一定的免疫效果。
临床的预防和治疗还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如土霉素,卡那霉素,泰乐菌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