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1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的划分
特点:大陆厚、大洋薄 平均17千米
特点:分上下地幔 存在软流层 岩浆发源地
特点:分内外核 高温、高压
两个面划分三个 圈层?
地壳 莫霍界面
地幔 古登堡界面
地核
民宿托管 https:// 民宿托管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震波
1. 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会先 上下颠簸还是先左右摇晃?
先上下颠簸 后左右摇晃
2. 在海上的人呢?
只是上下颠簸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的划分
1. 横纵坐标 2. 33千米处
莫霍界面 纵横波速度增加 3. 2900千米处 古登堡界面 纵波下降横波消失
(书P23)
发生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
动Pr,im并ary以w波av的e 形S式ec向on四d周ary传wave 地震波的分类 播。这种弹性波叫做地震波。
速度
通过介质
纵波(P波)
纵波 快
固、液、气
横波(S波)
横波 慢
固
记忆方法
罗兰色的灰爪海湾貂般的一抖,闪亮的飘浮的特像辣椒样的手臂瞬间伸长了八十倍,暗黑色弯刀似的怪胃也忽然膨胀了六十倍……紧接着像雪白色的银胆部落鸽一样 大嚎了一声,突然使了一套蹲身疯耍的特技神功,身上顿时生出了六十只活似轨道形态的土黄色大腿。最后晃起老态的暗红色枕木样的鼻子一嗥,快速从里面射出一 道奇影,他抓住奇影朦胧地一抖,一组青虚虚、黑森森的功夫『粉宝毒魔麻袋掌』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怪物儿,一边狂舞,一边发出“哧哧”的猛音………… 陡然间U.季圭赤仆人疯鬼般地念起咿咿呀呀的宇宙语,只见他深黄色牛肝一样的菜叶金鳞壮河甲中,快速窜出二十组陀螺状的锅铲,随着U.季圭赤仆人的转动, 陀螺状的锅铲像鼓锤一样在头顶华丽地折腾出隐约光影……紧接着U.季圭赤仆人又摇起金橙色天鹅似的皮肤,只见他威猛的肩膀中,变态地跳出四十簇龟壳状的小 妖,随着U.季圭赤仆人的摇动,龟壳状的小妖像喷泉一样,朝着月光妹妹轻灵 雅秀的妙耳朵飞 颤过来!紧跟着U.季圭赤仆人也猛耍着功夫像花卷般的怪影一样朝 月光妹妹飞颤过来月光妹妹超然美丽的云丝腰带不断变形狂舞起来……水嫩修长,散发着隐隐兰花香的粉颈射出暗灰色的片片灵光……清秀流畅、宛如泉光溪水般的 肩膀射出绿宝石色的阵阵疑声。接着耍动清秀流畅的肩膀一嗥,露出一副奇妙的神色,接着旋动清秀晶莹的小脚丫,像浅灰色的紫鳞雪原蟹般的一耍,华丽的丰盈饱 满的屁股忽然伸长了七十倍,犹如云粉色冰莲花般的蓝边渐变裙也瞬间膨胀了八十倍。紧接着像深黑色的千胃城堡虎一样爆喝了一声,突然秀了一个俯卧颤动的特技 神功,身上猛然生出了八十只如同黑板一样的葱绿色耳朵……最后抖起秀美挺拔的玉腿一笑,狂傲地从里面跳出一道神光,她抓住神光美妙地一耍,一组黄澄澄、明 晃晃的功夫⊙玉光如梦腿@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怪物儿,一边振颤,一边发出“嘀嘀”的异声!……陡然间月光妹妹疯鬼般地念起叽哩哇啦的宇宙语,只见她 妙丽的透射着隐隐天香的玉白色腕花中,狂傲地流出二十簇颤舞着⊙月影河湖曲@的飘带状的马尾,随着月光妹妹的摆动,飘带状的马尾像转椅一样在头顶华丽地折 腾出隐约光影……紧接着月光妹妹又晃起光洁秀美、闪着珍珠般光泽的指甲,只见她清秀晶莹的小脚丫中,萧洒地涌出四十道甩舞着⊙月影河湖曲@的核桃状的光泡 ,随着月光妹妹的晃动,核桃状的光泡像龟妖一样,朝着U.季圭赤仆人烟橙色野猪耳朵飞颤过去!紧跟着月光妹妹也猛耍着功夫像花卷般的怪影一样朝U.季圭赤 仆人飞颤过去随着两条怪异光影的瞬间碰撞,半空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上 页
下 页
随堂自测巩固
课后活页训练
探究学习园地
自主预习学案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真题赏析
第 一 章 行 星 地 球
思考
生物圈作为地球的外部圈层有何特殊性? 生物圈作为地球的外部圈层有何特殊性? 思考·提示】 【思考·提示】 生物圈的特殊性是与其 他外部圈层相比较而言的。主要表现在: 他外部圈层相比较而言的。主要表现在:①生 物圈有生命存在,其他的圈层是无机环境; 物圈有生命存在,其他的圈层是无机环境;② 与其他圈层交错,没有分明的界线; 与其他圈层交错,没有分明的界线;③生物圈 不仅包括全部生物,还包括生物生存的环境, 不仅包括全部生物,还包括生物生存的环境,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上 页
下 页
随堂自测巩固
课后活页训练
探究学习园地
自主预习学案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真题赏析
第 一 章 行 星 地 球 地幔 (3)消失 突然变小 固 液态或熔 消失 融状 古登堡 (4)17 各类岩石 铁、镁 外核 内核 地壳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自主预习学案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真题赏析
第 一 章 行 星 地 球
上 页
下 页
随堂自测巩固
课后活页训练
探究学习园地
自主预习学案
核心要点突破
高考真题赏析
第 一 章
情 景 激 趣 诱 思
行 星 地 球
地球的组成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按其密度 大小,从地心向外, 大小,从地心向外,大 致呈现同心圆状的圈层结构, 致呈现同心圆状的圈层结构,这是地球 结构的最大特征。 结构的最大特征。组成地球的物质多种多 既有有机物也有无机物;既有固态的、 样,既有有机物也有无机物;既有固态的、 液态的,也有气态的。在地球形成、 液态的,也有气态的。在地球形成、演化的 数十亿年中,逐渐形成了圈层结构。 数十亿年中,逐渐形成了圈层结构。 形象地讲,地球就如一个半熟的鸡蛋。 形象地讲,地球就如一个半熟的鸡蛋。 蛋壳为地壳,物质形态为固态; 蛋壳为地壳,物质形态为固态;蛋白为地 由于半熟, 幔,由于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浆代表软流层 中的岩浆; 中的岩浆;蛋壳与蛋白之间的膜合起来就是 岩石圈;蛋黄为地核,物质形态为液态。 岩石圈;蛋黄为地核,物质形态为液态。
高中地理——地球的图层结构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图层结构【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2.使学生了解各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二、过程和方法1.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
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
【教学重点】1.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
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
4.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1.“地幔”的有关知识。
2.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设计】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投影片(或多媒体、图片)。
【教具设计】【讲授过程】【导入新课】“谈天”是为了“说地”,“谈天”中已知地球的形状──球体,但它既不同于篮球──空心,也不同于铅球──均质体,而是从里向外划分为若干个球形的层次──圈层(出示“地球的圈层构造”示意图)。
地球有六大圈层:内部三个,外部三外,界限是固态的地表。
六大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立足之地”──地壳、“空气”──大气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述这几大圈层,【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过渡】首先我们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引发思考】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讨论】学生讨论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 【学生回答】略。
2019教育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共72张PPT数学

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1)物质 (2)上、下地幔 (3)软流层位置、意义
(1)物质 (2)外核、内核 (3)外核—液态铁的运动—地球磁场
岩石圈
自己动手——画一张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地球的外部圈层
• 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 地球各外部圈层的比较
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 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 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 部。
地核:温度、压力和密度 很大。
思考: 1、岩石圈和地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软流层的物质状态是什么?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
•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 生物圈等。
外部圈 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 由气体和悬浮物 气体和悬浮物 是地球自然环
气 组成的包围地球 质,主要成分 境的重要组成
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 固、液、气介质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固体介质
两界面深度及地震波速变化比较表
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 界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33千米处 (大陆 部分 )
2900千米处
该面下,P、S波 速都明显增加
在这里,P波速 忽然下降,S波 完全消失
地球的圈层的结构(共29张PPT)

思考题
莫霍界面
地壳
1 请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
地幔是固体,外核是液体
地幔
外核 古登堡界面
内核
2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
什么问题?
物质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地壳 地幔
外地核(液)
内地核(固)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知识导航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一、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地核
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 幔为界,厚度为3400多千 米。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 化,可以将地核分为外核 和内核两层。地核的温度 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深度 /km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地球的内部 圈层结构图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地壳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 是地球 表面一层薄薄的、 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它厚薄不一,大陆部分比 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 平均厚度为17千米。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6课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1、通过绘制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知道岩石圈的组成。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重点1、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特点。
难点1、岩石圈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①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
②特点:传播速度随着而变化。
③分类:(1)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2)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只能通过传播。
表1.地震波的特点列表对比:2、不连续面:①概念: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的面。
②分类:(1)莫霍界面:地面以下千米处,该界面以下,纵波(P波)和横波(S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2)古登堡界面:地下千米处,在这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横波(S波)的传播速度;3、地球内部圈层:表2.地球各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列表分析、对比:4、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①组成:(1)大气圈:主要成分是和。
(2)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地球表层水体组成,主要包括水、水、水、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运动之中。
(3)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占有大气圈的部、水圈的部和岩石圈的部、②相互关系: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二、合作讨论1.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晃动?2.你知道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时速度有什么变化吗?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3.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构成的,你能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三、反馈测试一、单顷选择题1.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3.莫霍界面是()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5.据有关的证据说明,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A.上地幔B.下地幔C.外地核D.内地核6.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7.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A.外地核B.内地核C.软流层D.上地幔二、综合题1、读图回答问题。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16张PPT)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分类
传播速度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 特的人们点有什么感觉?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纵波 横波
较快 较慢
固体、液体、气体
都随所通过 物质的性质
固体
而改变
2、圈层的划分: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圈层的划分: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km)
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古登堡界面 地 外核 核 内核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 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部 分薄,大陆部分厚
33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 软流层,这里可能为
2900 岩浆的主要源地 温度、压力和密度 很大
随堂练习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 .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少
√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3.莫霍界面是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震波:E___横_波____,F__纵__波____。 (2)不连续界面:A__莫_霍_界__面__,B_古_登_堡__界_面__。 (3)圈层;D__地__壳____,C___外_核____。 (4)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3、生物圈
分布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6+1)

2.莫霍界面是
A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3.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地表至软流层 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 源地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外部圈 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 由气体和悬浮物 气体和悬浮物 是地球自然环
气 组成的包围地球 质,主要成分 境的重要组成
圈 的复杂系统 是氮和氧
部分
水 地球表层水体 地表水、地下 水圈里的水处 圈 构成的连续但 水、大气水、 于不间断的循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及划分依据。 2、掌握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组成及主要特征。 3、明确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 4、知道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特征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根据课本P21、P22和配套资 料,思考以下问题。
1、地震波的概念、分类以及特征 2、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及划分依据 3、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 4、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特征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FG线的高度约为2 000~3 000千米,
这个高度称为
。
(2)图中A、B、C、D、E分别表示地球的不同圈层,其中属于地球
外部圈层的是 ,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单顷选择题
1.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地震波的知识,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三态物质,而横波的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的物质。
答案:B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地球内部的知识,目前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获得。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说明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是变化的,变化明显的地方形成了不连续界面,不连续界面成为地球内部圈层的界线。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线;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答案:C
3.莫霍界面是()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解析:此题考查了不连续界面的位置,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线,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答案:A
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岩石圈的知识。
岩石圈是由岩石构成的,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的上部。
它和地球的外部圈层关系密切。
答案:C
5.据有关的证据说明,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
A.上地幔B.下地幔C.外地核D.内地核解析:地震波在到达古登堡界面时,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所以推断外核物质为液态。
答案:C
6.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知识,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和岩石圈的关系也较密切。
答案:B
7.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A.外地核B.内地核
C.软流层D.上地幔
解析:此题考查了软流层的位置。
软流层是上地幔的一部分,但最准确的答案是C 项。
答案:C
8、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外核
D 提示:对地球内部各层的界线与厚度范围要清楚。
9、地壳和地球其他内部圈层的主要区别是
A.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密度最大
B.地壳物质密度最小,温度最低
C.地壳的底部是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
D.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惟一能够传播横波的圈层
B 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密度最小,温度最低;上地接上部是软流层,地壳、地幔两个圈层都能够传播横波。
10、读地壳结构示意图,假如按AB位置打一口深井,那么从上至下依次是:
A.主要是花岗岩类——硅镁层——莫霍面——地幔
B.硅铝层——主要是花岗岩类——莫霍面——地幔
C.主要是玄武岩——硅镁层——古登堡面——地幔
D. 硅镁层——硅铝层——莫霍面——地幔
A AB的位置由上至下依次是硅铝层(花岗岩类)、硅镁层(玄武岩类)、莫霍面、地幔
二、综合题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震波:E________,F________。
(2)不连续界面:A________,B________。
(3)圈层;D________,C________。
(4)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解析:此题考查了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E 的传播速度慢,并且不能通过外核,应该是横波;F是纵波。
从深度上和内部圈层的划分的图上信息可以看出:A是莫霍界面,B是古登堡界面,C是外核,D是地壳。
答案:(1)横波纵波(2)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3)地壳外核(4)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12.读图回答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__,A和B+C是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________。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
解析:此题考查了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及读图、析图的能力。
从图上看:A、B 所在的圈层是地壳,因为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的范围。
地壳的厚度不均,A处是陆地,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壳最厚的地方,有60
多千米;B处是海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
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即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
C+D+E是地幔的一部分,其中,C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A、B、C共同构成了岩石圈;D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点评:此题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部分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莫霍界面的深度、地壳厚度不均的特点、软流层的位置、岩石圈的范围等。
读图时要注意图上深度数值的变化。
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
(2)莫霍界面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