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情感化体验的反思层运用

合集下载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田宇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摘要:随着产品进入工业4.0的时代,各种产品都在追求个性、新奇。

但在各种形势下,通常忽略了其实用性,忽视了人与物之间的和谐型,是否和使用者建立长久的情感关系。

情感化设计在于产品设计本身能够起到挖掘用户情感的作用,并且让用户将自己的情感寄予到产品中。

从情感的角度分析产品的各个方面,并从中受到启发,改善设计,做出更多更好的人性化设计。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产品设计;情感纽带人性化设计人作为高等生物与其他物种的区分,就是是因为情感与思考,人是有情感与思考能力的社会群体。

产品作为使用工具是为了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求,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就是将设计的情感因素融入到产品之中,以互通的设计语言来满足使用者心理上对这件产品的需求,从而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体现深刻的人文关怀,增加产品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

1产品设计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研究背景产品设计领域中情感化设计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主要是现代主义时期,后现代主义时期和至今的多元化时期。

现代主义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萧条、物资匮乏。

机械化大生产兴起,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社会变成了人的一种独活方式,个体的人感到孤独于无助。

此时期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在西方各国得以发展,现代主义时代以路易斯.沙利文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和密斯提出的“少则是多”为设计原则,所有的产品都把功能放到首位,形式与造型被简化到极致,此时期的产品设计对人的情感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关注。

后现代主义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思想思潮的解放,对新兴事物的好奇,个性化的产品以及个人情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功能单一化的产品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追求新事物需求的变化。

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在原有的实用功能的基础之上,强调审美和情感方面的诉求,情感化设计开始逐渐在产品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关注。

浅谈情感化产品设计

浅谈情感化产品设计

始 . 面将 以传 统 意 义上 的产 品 作对 比来 分 析情 感 化 产 品在 设 计 时 化 背 景 、 美 情 趣 、 代 观 念 、 理 需 求 等 , 且 应 充 分 了 懈 用 户 的 下 审 时 心 并
所 要着 重 思 考 的方 面 。
使 用 环 境 , 便 设 计 出 的 产 品 能 够 真 正 融 入 到 用 户 的 生 活 和 使 用 环 以 境 中 。 并 且 在 设 计 过 程 中 也 应 该 让 使 用 者 参 与 进 来 , 不 同 的 设 计 在
意 义上 的 产品 在 设 计 时考 虑层 面上 的差 异性 。 出情 感化 产 品要 引起 兴趣 和 具 有 象征 意 义 。 而提 出如 何进 提 进 行情 感 化 产品 设 计 的具 体 建议 。
【 键 词 】 情感 化 消 费 感 性 产品 象征 意 义 关
1、 性 消 费 时 代 的 到 来 感 手 表 代 表 什 么 不 同 的 身 分 , 们 也 不 难 从 办 公 座 椅 椅 背 的 高 度 判 断 我
易 用 性 : 件 东 西 之 所 以 被 称 为 产 品 , 意 味 它 可 让 我 们 用 来 一 就
32 利 用 适 宜 的 产 品 元 素 引 起 情 感 共 鸣 .
顺 利 完成 某 件 事 情 . 有 一 定 的 功 能 。例 如 , 用 起 来 容 易方 便 , 具 使 不
会 发生 危 险 . 就是 要 有 易用 性 的 考 虑 。 也
的 分 类 . 望 外 在 环 境 是 感 觉 整 齐 、 秩 序 。这 种 认 知 能 力 驱 使 我 们 的 时 候 用 柔 和 的 曲 线 造 型 、 腻 的 表 面 处 理 、 丽 柔 和 的 色 彩 来 表 渴 有 细 艳 而 简 冷 尝 试 改 变 这 个 纷 乱 的 世 界 , 为 有 秩 序 的 人 造 环 境 , 造 出 种 种 有 现 女 性 的 感 觉 . 用 直 线 感 造 型 、 洁 的 表 面 处 理 、 色 系 色 彩 来 表 成 创 和 谐感 的产 品 。 达 男 性 的 感 觉 等 等 。不 过 , 些 常 用 的 引 起 情 感 共 鸣 的 方 式 , 是 一 这 只

人机情感设计反思层次的产品设计案例怎么写

人机情感设计反思层次的产品设计案例怎么写

一、指导思想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情感设计逐渐成为产品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人机情感设计着眼于用户的情感需求,通过产品的外观、互动方式等方面来引起用户的共鸣和情感共鸣,从而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情感设计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实际产品设计案例,探讨人机情感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反思层次。

二、情感设计的概念和原则情感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中注重表达和引导用户情感体验的设计方法。

情感设计的本质是通过产品的外观和功能来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使用户产生喜爱、信任、尊重等积极情感。

情感设计应当体现以下原则:1. 用户为核心:情感设计应当立足于用户,深入了解用户的情感需求,通过人性化的设计满足用户的情感诉求。

2. 多元化表达:情感设计需要考虑用户的多样化情感需求,通过设计的多元化表达方式,满足不同用户裙体的情感体验。

3. 情感可持续性:情感设计应当关注用户情感体验的持续性,使用户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依然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

三、人机情感设计的反思层次人机情感设计的反思层次包括对产品的情感定位、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的反思。

下面将结合实际产品设计案例,探讨人机情感设计的反思层次。

1. 情感定位的反思情感定位是产品设计中的第一步,是指确定产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内涵以及情感定位的核心理念。

情感定位需要从用户的情感需求出发,以用户为中心,以情感体验为导向。

以智能音箱为例,其情感定位应当以亲和力、便利性和温馨感为核心。

通过语音互动和灯光效果等方式,引导用户产生对智能音箱的信任和亲近感,在日常使用中给用户带来便利和温馨。

2. 情感表达的反思情感表达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环节,是指通过产品的外观、互动方式等方面来传达产品的情感内涵。

情感表达需要体现产品的个性化和情感化,从而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

以智能手表为例,其情感表达应当注重个性化和时尚感。

通过精致的外观设计和丰富的功能体验,引发用户对手表的喜爱和认同,满足用户对个性化生活的追求。

3. 情感体验的反思情感体验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化设计读后感

情感化设计读后感

情感化设计读后感《情感化设计》读后感。

《情感化设计》是一本让人感触颇深的设计类书籍。

作者通过对情感和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揭示了情感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情感融入到设计中去。

阅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情感对于设计的影响,也对设计带来的情感体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首先,书中对情感与设计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作者指出,情感是人类的本能和需求,而设计则是为了满足这种情感而存在的。

情感与设计是息息相关的,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在使用产品或者感受空间的时候产生愉悦、舒适或者激动的情感。

这种情感共鸣是设计的核心所在,也是设计师需要不断追求的目标。

其次,书中介绍了如何将情感融入到设计中去。

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情感化设计的理念。

比如,通过对色彩、形状、材质等元素的巧妙运用,可以让设计作品更加具有情感表达力;通过对用户需求和情感体验的深入了解,可以设计出更加贴近用户心理的产品。

这些方法和原则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将情感融入到设计中去。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成功的情感化设计案例,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情感化设计的魅力。

这些案例涵盖了产品设计、空间设计、视觉设计等多个领域,每一个案例都展现了设计师如何通过对情感的把握和表达,创造出了令人心动的设计作品。

这些案例不仅让我对情感化设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设计的力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通过阅读《情感化设计》,我深刻地意识到情感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情感化设计所带来的巨大价值。

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和功能的表达,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共鸣。

只有将情感融入到设计中去,才能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设计作品。

我相信,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情感化设计的理念,努力创造出更具有情感共鸣力的设计作品。

35766613

35766613

口 周睿 。 ,杜娜
( . 华大 学 艺术 学院 ,四川 成都 6 0 3 1西 I 10 9;
2 兰州交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甘肃 兰州 7 0 7 ) . 3 0 0
学者 D n l A N r n 针 对 情感 化 设计 o ad . oma …
提 出 了本 能 、 为 与 反 思 三 种设 计 水平 , 于 反 行 基 思 水平 的 产 品设 计 具 有 诉 求 自我 形 象 、 人 满 个
{ 往往 在 设 计 点 上 与 基 于使 用 效 率 的行 为 _ 就 设 计产 生 冲 突 。体 验 满 意 感 的达 成 度 则 取
F 虑平 衡 点 的各 自权 重。 譬 如 图 1所 示 的 考 考 衣架设 计 , 纸 在折 叠 前 的 包装 状 态 和折 叠 后
架 成型状 态 , 以外 形 为 主 要特 征 的 本 能层 面 使 用效 率 为主 要 特 征 的 行 为 层 面 就 在 设 计 盱 上发 生 着 变 化 。 折 叠 前 的便 携 与 空 间利 点 使 得行 为层 面更 加 凸 显 , 而折 叠 后 则 变化 为 皂 面更具 优 势。 对于 反 思 层 面而 言 , 层 由于 其 卜 理念 与设 计 出发 点 的 明确 性 , 过 纸衣 架 的 通
表达 上 的 一 种 物 化 表 现 。通 过 产 品的 形 态 来 承
载 反思 层 的情 绪表 达 绝 不 固于 情 趣感 的范 畴 , 情 绪 的多样 性 还 能 充 分 调 动 使 用者 的 回忆 反 应 和 与之相 关 的 生 活体 验 。 K n r 卫浴 产 品设 计 a ea的 ( 图 3 就 是这 样 一 个 例 子 : 见 ) 洗面 盆 设计 宛 如 湖 泊, 水龙头 出水恰 似 涧 流 。整个 产 品形 态虽 然 并

产品设计的本能层、行为层与反思层

产品设计的本能层、行为层与反思层

产品设计的本能层、行为层与反思层前段时间在看《情感化设计》,启发很大,情感化设计偏向工业设计、软件产品设计方面,《情感化设计》重要的以”情感”为主线来讨论、阐释各种设计,不是一本设计指导用书,而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理念阐述。

情感化设计封面做为设计师一般会有这种感触,一开始从事设计工作时,最重要的是借鉴具体设计案例和成文的规定,注重很具体化的层面东西,但是做到有瓶颈时,迫切需要更高层次的、抽象的、有点哲学味的东西来指导和补充。

让自己的设计作品具有“思想”,每一件设计作品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设计过程”,经历了多种多样的设计假想,推翻,迭代,重新设计,最终才是更符合需求的设计成果。

产品设计有三种水平: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和反思水平的设计。

本能水平的设计主要涉及产品外形的初始效果;行为水平的设计主要是关于用户使用产品的所有经验;反思说的设计主要包括产品给人的感觉。

它描述了一个什么形象,它告诉其他人它的拥有者是什么品位。

设计者在设计新的产品时,应综合考虑设计的这三种水平,创作出既美观易用又富有个性的产品。

结合上面的这三种设计水平,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您会有不一样的思考:2合1好的产品设计,即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也能节省材料,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螺丝刀和小榔头是两种工具(上图),设计师巧妙的发现人们的情感需求,将两件工具合二为一。

油漆桶当刷完油漆后,您也许会有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放置油漆刷的痛苦,上图的设计巧妙的满足了人们的情感化需求,设计出的油漆刷符合人们的情感需求。

水龙头带有温度显示的水龙头设计,可调节水温在使用上图产品过程中,本能水平的设计是用户会觉得这个水龙头的材质,质感,造型。

行为水平的设计,了解收集到用户使用水龙头时的各种需求,水温,有需求用凉水,热水两种状况等等。

反思水平的设计是如果水龙头放的热水会烫伤用户,那么针对产品设计一个温度计,这样就不会造成烫伤。

3个层次产品设计中的三个层次: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本能层就是给人带来的感官刺激的一层,例如我们平时做的界面、专题,视觉上对用户的刺激。

如何在设计中应用人性化设计和情感设计思想

如何在设计中应用人性化设计和情感设计思想

如何在设计中应用人性化设计和情感设计思想设计是一门充满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复杂学科,它旨在为人们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体验和优质的产品。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关注人性化设计和情感设计思路,以便让产品在用户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在设计中应用这两种思路。

一、什么是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一种把人的需求和喜好放在设计中优先考虑的方法。

在人性化设计中,设计师必须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目标用户,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他们需要考虑用户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特殊需求和习惯,以便在产品设计上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实践中,人性化设计可以应用于绝大多数领域,例如,移动应用程序设计、网站设计、游戏设计等等。

在人性化设计中,如下几点是必须要注意的:1、设计师需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

2、产品应该具有可接受和容易理解的用户界面,能够有效地传达设计师的意图和用户期望。

3、设计师应尽可能为用户提供最少的干扰,使用户的交互尽可能流畅。

二、什么是情感化设计?情感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人性化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关注的是让人们在使用产品时产生情感联想。

此类设计通常会在用户界面、图形元素、色彩和品牌形象等方面表现出情感外观,以便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能够产生积极的情感联想。

情感化设计被广泛应用于网站设计、APP设计、电子商务平台设计等领域。

如何实现情感化设计?1、与目标用户建立情感连接为了实现情感化设计,必须先建立和目标用户的情感联系。

要了解目标市场,最好的方法就是收集和用户有关的数据,例如用户的文化背景、年龄、性别等信息。

只有了解目标用户,才能在设计中使用有关的情感元素,使设计产品能够引起用户的共鸣。

2、构建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情感设计的关键元素之一。

品牌形象是由名称、标志、颜色和其他元素共同构成,旨在向客户传达特定的情感和价值。

为了使品牌能够引起情感共鸣,他们需要选择适合目标受众的名称、标识和品牌颜色。

产品设计情感化设计论文

产品设计情感化设计论文

产品设计情感化设计论文一、情感化设计的理论概述Norman在认知和神经科学方面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情感的研究,总结出了情感层次: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

在本能层次上,感官接受刺激后,人会无意识地做出反应。

本能层次的设计来自于人类本能,大多讲求的是即时的情感效果。

行为层次的情感来自使用的效能,即人在使用产品时所感受到的情感体验。

在行为层次上设计产品时需要考虑产品的可用性、性能和反馈。

反思层次与文化、教育和经验等,它能使人追忆过去并展望未来,满足自我形象和社会地位身份的需要。

“感性工学”最早由日本马自达汽车集团前会长山本健一提出。

在产品设计领域,设计师先让用户对产品的心理需求感受表达出来,再将需求感受要点与产品设计的对应特性相关联。

使设计出的产品能体现出人的情感,达到用户的期望。

二、情感分类及特征表达情感是人经过长时间的生理和心理共同变化而产生的,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

产品本身并不具有情感,但是它可以引发、刺激人的某种情感,亦或是可以承载着人的某种特定情感。

1.情感的分类在色彩理论中存在着原色概念,原色即是三种无法再分解的颜色:红、绿、蓝,而将三原色调配在一起后,可以配出其他各种颜色。

心理学家因此探寻了元感情,他们按照不同的标准列出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元情感模式,但是结果却大相庭径。

在心理学中,最简单的分类方法是将情感按两个标准加以区分:(1)愉快或痛苦的情感;(2)体验的强度。

Trevor将“基于愉快和痛苦而做出的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好坏判断”称为情感价值。

以愉快或痛苦的情感为横轴,以体验的强度为纵轴,可以看出在不同情感和体验程度下的情感反应归类(图1)。

当听到悦耳的声音时,感受到的是中等程度的愉悦感,当声音变得急促与刺耳时,感受到的就是强烈的不愉悦感。

通常,愉悦的情感能让用户顺利地与产品进行互动,不愉悦的情感可以提醒、警示用户。

对于产品设计,情感的愉快或痛苦,强或弱并没有真正的好坏之分,重要的是,产品能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方合理地利用情感价值,以达到用户期望的目标,符合用户的需求,给用户带来惊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设计情感化体验的反思层运用作者:周睿,杜娜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4期[摘要]反思层面设计针对的是产品设计中情感化体验最深的层面,其设计方式有:以产品形态语义承载具体情绪;以行为层面设计增强隐式交流;以设计符号指向内涵意义。

重视反思层面设计,将其运用到产品设计研发与改良的过程中,能有效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体验设计;反思层设计[中图分类号]J0-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3729(2010)04-0028-04学者Donald A Norman[1]针对情感化设计提出了本能、行为与反思三种设计水平,基于反思水平的产品设计具有诉求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等特点。

三种设计水平事实上就是三个设计层面、三个设计高度。

反思层面的设计观,是心理学与工业设计学交叉的结晶,促进了开放式理论系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而反思层面的产品设计充满了个体化的体验感阐述,一方面极大地消解了诸多应用于工业设计的先进技术构建的唯物基调的设计定式,另一方面也恰好契合了信息时代赋予的个体话语权,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则是个性化与自我表述。

因此,情感化设计应当属于体验设计的范畴,诸多具体的反思层面的情感诉求则可能倾向于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更加宏观的体验。

一、体验满意度中的制衡在实践中,几乎没有一个产品设计能仅就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面的任一层面而存在,这意味着一个产品的设计往往是三个层面的交织,而使用者的体验则为对三个层面的综合感受。

所谓更深层次的反思层,实际上指的是由于前两个层次的作用,用户心中产生的更深度的情感、意识、理解、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种种交织在一起所造成的影响。

[2]好的产品体验应当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到愉快并喜欢长期使用。

对设计过程而言,好的产品设计是寻找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面的权衡,寻求适合于设计目标的平衡点。

三个层面相互影响的方式之一就是以一定的制衡关系存在。

基于造型的本能设计就往往在设计点上与基于使用效率的行为层面设计产生冲突。

体验满意感的达成度则取决于考虑平衡点的各自权重。

譬如图1所示的便携纸衣架设计,在折叠前的包装状态和折叠后的衣架成型状态,以外形为主要特征的本能层面与以使用效率为主要特征的行为层面就在设计平衡点上发生着变化。

折叠前的便携与空间利用率使得行为层面更加凸显,而折叠后则变化为本能层面更具优势。

对于反思层面而言,由于其设计理念与设计出发点的明确性,通过纸衣架的折叠过程与使用,设计呈现了对环保的张扬(自我形象的彰显),用户可以在反思层面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最好的设计往往并不总是效果最佳的设计:确定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通常比寻求一个最佳解决方法更可取。

当设计问题有许多未知因素而变得复杂,或者问题需要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解决,或者在改进设计要求和计划时,才考虑把满意度作为制定设计决策的一种手段。

原因之一就是上述的制衡效应类似于博弈,而在不完全信息博弈的情况下(诸如众多设计变数),设计的平衡点可能存在重大偏移。

在特定的环境下,一项设计的成功与否更多地得益于大体满足(即满意)各项设计要求的设计决定,而不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该设计要求的设计决定。

[3]在这种语境下,设计师往往会忽略反思层的设计考虑。

因此,设计管理中的满意度并不等同于本文探讨的体验满意度。

二、反思层面的产品设计方式1.产品形态语义承载具体情绪产品形态语义可以表达诸多具体的情绪,如Alessi设计的Teò滤茶器(见图2),一度引领了日常生活用具类产品的情趣化风潮。

诸多情趣化的产品设计充满了对个体情绪的展示,无论是幽默、快乐、无奈、忧伤或愤怒。

这些基于反思层的设计让产品的形态具备了阐述功能,相对于传统的严肃设计更为有趣,能激发使用者的感知与共鸣。

情趣化设计仅是情感化设计在具体情绪表达上的一种物化表现。

通过产品的形态来承载反思层的情绪表达绝不囿于情趣感的范畴,情绪的多样性还能充分调动使用者的回忆反应和与之相关的生活体验。

Kanera的卫浴产品设计(见图3)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洗面盆设计宛如湖泊,水龙头出水恰似涧流。

整个产品形态虽然并不像Alessi设计的滤茶器将趣味幽默情绪表露无遗,却能通过独特的形态与动态使用的过程相结合,引发使用者对大自然的回忆、对生活经验的汲取,使其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向往与憧憬油然而生。

形态特征属于本能层,恰当的产品语义就是一座桥梁,将本能层与反思层联系起来,并承载了反思层中情绪的宣泄与表达。

2.行为层面设计增强隐式交流当我们遇到新的物体时,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运用自如,甚至没有意识到这完全是不同的体验。

事实上这是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交流方式叫做启示。

[4]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讲,提供有效的、可感知的启示很重要,可使得用户获得轻松的操作体验,类似于人与设备打交道时具有驾驭感。

行为层面上的设计多围绕提升操控效率图1 基于生态设计观的纸衣架图2 Teò滤茶器(Alessi)图3 洗面盆设计(Kanera)而开展,诸多积极的交互设计一方面提供了恰当的信号,另一方面缩短了人与广义产品界面交流的鸿沟。

最典型的就是在设计阶段有意识地运用启示,其蕴含的自然、隐式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用户凭借以往的使用经验来认知并完成操作。

相对于交互术语“挫折感”,毫无疑问,用户获得的是成就感或与他者的沟通,从而在反思层形成情感上的个人满意。

通过行为层面设计增强人与产品的隐式交流,可促进体验中的多样性情感向积极感受方向发展。

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设计往往更在意用户在行为层面的评价。

3.设计符号指向内涵意义内涵意义是符号与指称事物所具有的属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包含了个人的情感联想、意识形态或社会文化背景等文脉中不能直接体现的潜在关系,与用户的年龄、性别、民族、阶层、教育背景、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

[5]运用设计符号,将其内涵指向用户体验,能够引起个人情感的联想与共鸣。

根据产品用户定位,这里的个人情感表达应该是基于广泛的共同视觉经验与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感受。

也就是说,设计符号内涵意义能被用户认知(即指向性),同时还能与用户经验产生情感反馈(即达成性)。

产品设计借助视觉、图形、美学、文化等一系列能够传达思想情感的符号词汇,将抽象的情感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形式,完成人与产品的情感传递,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

[6]如获得2006年红点奖的Pavel Balykin设计的电子表(见图4),将沙漏形态作为设计符号运用到整个界面上。

图4 沙漏电子表设计(Pavel Bolykin)尽管是像素化的抽象形态,但它能被接受该设计的用户所认知,而且对于时间流逝的感受是有着相当广泛的共通性,只不过是使用了与传统时间界面完全不同的设计符号来表述。

内涵意义指向人们对时间的感受,即情感的反思层。

通过运用设计符号,将反思层的体验诉求于内涵意义,是非常奏效的反思层面设计。

当然,工业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策划活动或企业行为,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生存方式。

作为社会行为的设计活动必定受到所处社会环境与人文传统的影响。

[7]优秀的设计往往能反映其内在的文化或人文精神。

文化与精神内核需要人们能动地去理解、接受,因此往往会形成一定的地缘性认知特征,尤其是蕴含了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

个中设计元素需能被共同文化圈所识别并认同,这种认同性至关重要,它能在用户的内心深处引发其所处的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共鸣。

文化的地缘性特质使得反思层设计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即不一定能适合所有的用户。

但设计者重营造的文化与精神内核的认同,会在反思层上获得最深刻最丰富的体验。

如“曼工戏活”的纸巾盒(见图5),采用了东方文化特色的“井”字造型、金色的印章图案细节,以内敛式的精致传递出一丝恬静与悠然气息,让使用者能体味到喧嚣的生活回归宁静的本质。

来源于传统文化认知的审美观超越了基于物质性的体验。

图5 “曼工戏活”的纸巾盒三、结语反思层面设计针对的是产品设计中情感化体验最深的层面,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独立于本能层面和行为层面之外,也并非一定呈金字塔的结构,而是就体验感来讲最具有特色与差异性,能在不同设计视点上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设计师在设计新的产品时,应综合考虑设计的这三个层面。

技术的快速更新的确使得工业设计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但这同时也将众多设计师带入了近乎沉溺的迷乱中,忽略了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用户。

用户的体验曾经一度被忽视,与其说Norman的情感化设计理论是创造,还不如说是一种反思后的回归与理论的提炼。

用户的感受从设计批评处获得了极大的释放之后,产品设计本身才开始真正重视以此为设计的出发点,情感反思层的体验才得以被挖掘与体现,并运用到设计研发与改良的过程之中,从而极大地提升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1][美]Donald A Norman.情感化设计[M]. 付秋芳,程进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21.[2]王效杰.工业设计:趋势与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384.[3][美]威廉•利德威尔,克里蒂娜•霍尔登,吉尔•巴特勒.最佳设计100细则[M].刘宏照,王秀萍,王爱琴,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170.[4][美]Donald A Norman.未来产品的设计[M].刘松涛,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61-62.[5]胡飞.工业设计符号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4.[6]肖著强,谢亨渊.论产品设计中情感符号的表达[J].包装工程,2008(9):149.[7]何松飞,张娟.工业设计:内涵、思维、创意[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18.[基金项目]兰州交通大学基金项目(50962)[作者简介]周睿(1981—),男,四川省泸州市人,西华大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现代产品设计及其理论。

[作者已有相关文献][1]周睿.基于触感体验的产品设计视角初探[J].艺术探索,2009(1):119.[2]周睿.山寨设计:伪民意的嫁接与草根民主的异化[J].装饰,2010(2):36.[3]周睿.为另外90%而设计[J].天涯,2010(3):178.[相关主题文献][1]杨君顺,武艳芳,苟晓瑜.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4(3):85.[2]曾庆抒.产品的情感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3]朱琪琪.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本文创新点]立足于本能、行为与反思三种设计层面的设计理论,分析了产品设计中提升体验满意度的制衡关系,并剖析了产品设计中运用反思层作为突破设计点的具体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