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摘要:一、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概述二、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三、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四、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五、结语正文: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对温州市独特文化遗产的认可和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当地历史、文化、民俗等特色。
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多个门类,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
本文将介绍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保护与传承措施,以及其价值与意义。
一、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1.民间文学:如泰顺叙事诗、平阳木偶戏等。
2.传统音乐:如永嘉昆曲、瑞安鼓词等。
3.传统舞蹈:如瑞安滚灯、苍南米塑舞等。
4.传统戏剧:如泰顺傀儡戏、文成布袋戏等。
5.曲艺:如温州鼓词、乐清翁卷等。
6.传统体育:如瑞安武术、泰顺摔跤等。
7.传统美术:如乐清细纹刻纸、平阳木雕等。
8.传统技艺:如瑞安漆器、苍南针织等。
9.传统医药:如永嘉寿仙谷中医药、文成中医外科等。
10.民俗:如瑞安端午龙舟赛、泰顺七夕等。
二、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1.建立名录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整理和保护。
2.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和研究工作。
3.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训和扶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4.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和认同感。
5.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利用媒体、网络等平台宣传推广。
三、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1.传承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对于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2.丰富文化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温州市独特的民间风俗、技艺和智慧,丰富了当地文化内涵。
3.促进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有助于增进各地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4.激发民间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激发民间文化创新活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温州的非遗文化

温州的非遗文化温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们口头、行为或实践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
温州的非遗文化形式多样,包括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民间传说、民俗节庆等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温州的非遗文化。
一、传统手工艺温州的传统手工艺非常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温州银饰”和“温州剪纸”。
温州银饰是指由纯银或银合金制作的首饰,其工艺精湛、造型优美,被誉为“东方银艺之花”。
温州剪纸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以纸张为材料,通过剪刻、折叠等方式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图案。
温州剪纸的特点是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被誉为“东方剪纸之乡”。
二、音乐舞蹈温州的音乐舞蹈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温州民歌”和“温州龙舟舞”。
温州民歌是温州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温州龙舟舞是一种民间传统舞蹈,模拟龙舟比赛的场景,舞蹈动作热烈、生动,具有强烈的节日气氛。
三、民间传说温州的民间传说也非常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温州鬼话”和“温州神话”。
温州鬼话是指温州地区的一些灵异传说和鬼怪故事,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温州神话则是指温州地区的一些神格化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化色彩和地方特色。
四、民俗节庆温州的民俗节庆也非常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温州龙舟节”和“温州葛仙米节”。
温州龙舟节是温州地区的一种传统节日,每年端午节期间举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温州葛仙米节则是温州地区的一种民间节日,主要是为了纪念葛仙米这位历史名人,也是一种展示当地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场合。
温州的非遗文化丰富多彩,反映了温州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这些非遗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和传承。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温州的非遗文化。
温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张阁老传说(龙湾区)张阁老(1475—1539)名璁,明内阁首辅,龙湾区人。
他是温州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
“张阁老”是温州人对他的尊称。
其传说是张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特点是凸显乡情、人情、亲情,以独特的温州方言流行于瓯江两岸。
据不完全统计,其传说故事数量达108则,表现形式除口耳相传外,还有温州鼓词等。
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卖技(平阳县)卖技原谓“卖奇”或称“口买口常”,一般在元日之夕起,连三日乃止。
卖技者手提灯笼,挨家走户,门头唱或坐堂唱“好日”,或对口坐唱,或三、四人轮唱,所唱内容,有古代戏曲、民间故事或与主人“猜宝应对”,俱为七言韵文,全无伴奏乐器,曲调均来自里巷歌谣,民间文学色彩特浓。
其起源众说纷纭,据专家对民国初年(1915)开始编撰的《平阳县志》分析断定,“卖技源于清代平阳民间是无可置疑的。
”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高机与吴三春传说(苍南县)高机与吴三春分别是温州平阳(今苍南)织绸能手和丽水龙泉吴员外的独生女。
相传明嘉靖年间,高机受聘到吴家织绸期间,与吴三春相爱,遭到吴员外的反对和粗暴干涉,甚至迫害。
这对青年男女,历经挫折和艰险,最后双双远走他乡获得自由幸福。
其传说先在高机家乡流传,后扩散到整个浙南及周边地区。
表现形式除口头传讲外,还有曲艺、戏剧、连环画等。
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刘伯温传说(文成县)刘伯温(1311—1375)名基,以字行,文成县人。
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
其谥号“文成”,成为1949年前由青田、泰顺、瑞安三县析置的新县名。
其传说以历史人物为依托,寄寓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观点和情感。
分布区域以其家乡为核心向世界传播;自发端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数量众多,单在瓯越文化区流传就达100来篇;内容丰富,涉及风俗、物产、人物、地名等方面,几乎涵盖民间文学涉猎的所有领域;形式多样,除口头传讲,还有曲艺、戏剧等。
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介绍

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介绍温州是中国东部沿海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一个以手工艺和传统技艺闻名于世的地方,温州拥有许多值得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您介绍一些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并分享一些对这些遗产的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绘画艺术一项在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备受赞誉的项目是绘画艺术。
温州的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闻名,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温州画派。
温州画派的艺术家擅长以细腻的线条和柔和的色彩表达自然景观、人物和物象。
通过他们的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温州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视角。
第二部分:雕刻技艺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包括雕刻技艺,这是另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项目。
温州的雕刻艺术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
雕刻师们使用传统的工具和材料,如木头和石头,创作出各种精美的雕刻作品。
这些作品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展示了温州雕刻艺术家的技巧和创造力。
第三部分:民间音乐民间音乐也是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备受关注的一项。
温州的民间音乐以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而著称。
在农忙时节或传统节日,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演奏传统乐器,如二胡、唢呐和锣鼓。
这些音乐表达了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四部分:传统工艺在温州,还有许多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刺绣、剪纸、木工艺等传统工艺。
这些传统工艺在温州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代代相传,至今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这些工艺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而闻名,同时也体现了温州人民富有创造力和对美的追求。
总结与回顾: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对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些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温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展示了温州人民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绘画艺术、雕刻技艺、民间音乐以及传统工艺都是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值得关注的项目。
它们通过艺术和技艺的传承,使人们对温州文化保持了持久的兴趣和崇敬。
温州的特产介绍

温州的特产介绍温州的特产有瓯绣,雪龙茶,黄杨木雕,丁岙杨梅,灯盏糕,温州鱼丸。
1、黄杨木雕黄杨木雕是浙江温州的民间传统雕刻艺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创始于元明时期,在清朝时期的雕刻技艺便已经非常成熟。
黄杨木雕自然是以黄杨木为主要原料,黄杨木的生长几位缓慢,因此便有着“千年难长黄杨木”的说法,黄杨木的雕刻题材丰富多样,但大多都是围绕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为中心来雕刻,多雕刻出来的作品质地光洁,色彩庄重,古朴自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黄杨木雕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
2、瓯绣瓯绣是浙江温州的传统工艺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瓯绣与蜀绣、粤绣、湘绣、苏绣齐名。
瓯绣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且特别,瓯绣最大的特点就是阵法繁多,做工精细,品种多样,花鸟虫草,飞禽走兽,湖光山色,其中绣人物最为精妙,所制出的绣品阵法运程灵活,构图简练,色彩鲜明,明亮悦目,实乃珍品。
瓯绣在2006年入选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雪龙茶雪龙茶是浙江省温州是泰顺的传统特色名茶,泰顺产茶历史非常悠久,在清朝嘉庆年间便已经非常出名。
泰顺有着非常优越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优美,降水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在选用优质的茶嫩叶为主要原料,采用机械和手工工艺相结合,精心炒制,所产出的雪龙茶色泽翠绿,香气芬芳,滋味浓鲜,甘醇爽味。
4、丁岙杨梅丁岙杨梅是浙江温州的特色产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明朝时时候就已经非常出名了。
温州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土壤肥沃,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非常适合种植杨梅,出产出的杨梅色泽紫黑发亮,个大核小,甘醇可口,柔软多汁,甜酸适口,被誉为“温州杨梅之冠”。
杨梅中含有维生素,氨基酸,钙等丰富营养,还具有生津止渴,清肠胃,御寒消暑,止泻利尿等多种功效。
丁岙杨梅在2007年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关于温州文化遗产的资料

关于温州文化遗产的资料篇一:温州是中国浙江省南部的一个地级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关于温州文化遗产的资料:1. 温州传统文化习俗温州传统文化习俗丰富多彩,其中一些最著名的包括:- 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 做年夜饭:温州人通常在农历新年的除夕夜吃年夜饭,这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繁荣。
- 红包: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给孩子和晚辈送红包,里面装有一些钱作为祝福。
- 打糍粑:温州地区的糍粑是一种传统的美食,通常在春节期间食用。
2. 温州古建筑温州古建筑群是温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最著名的包括:- 江氏古宅:位于鹿城区江滨南路,是温州市区内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宅之一。
- 南江大木楼:位于鹿城区南江街,是温州市区内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木构建筑之一。
- 乐清柳市古镇:位于乐清市柳市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习俗。
3. 温州民间故事温州民间故事是温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最著名的包括:- 白蛇传: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讲述了白蛇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 温州方言故事:温州方言是中国传统汉语方言之一,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讲述了温州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历史文化。
4. 温州文化艺术温州文化艺术也是温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最著名的包括:- 温州画派:温州画派是中国著名的绘画流派之一,以其细腻的画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 温州音乐:温州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乐器特色而闻名,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 温州传统舞蹈:温州传统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以其优美的舞姿和欢快的节奏著称。
以上是关于温州文化遗产的资料,它们不仅反映了温州人民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二:温州是中国浙江省南部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温州文化遗产包括许多传统手工艺、习俗和节日,以及历史建筑和景点。
以下是一些关于温州文化遗产的资料:1. 温州传统手工艺品:温州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绣品、陶瓷、木雕、石雕、剪纸、织物等。
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温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温州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市政府在2006年开始编制了《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经收录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传统技艺类1. 温州木雕:温州木雕起源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发展而逐步形成。
它以雕刻各种动植物、人物故事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2. 温州剪纸:温州剪纸是一种用刀或剪子在纸上剪出各种花鸟虫鱼、人物故事等图案的民间艺术。
它具有色彩鲜艳、形态各异、寓意深刻等特点。
3. 温州绣球:温州绣球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它以花卉、动物、人物等图案为主要内容,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工艺精湛。
4. 温州银器:温州银器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以其精美的造型和丰富多彩的图案而闻名。
它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是温州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二、传统节庆类1. 温州龙舟节:温州龙舟节是温州地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起源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时期而形成。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在各个水域上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
2. 温州蚶江水灯节:温州蚶江水灯节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唐代。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在蚶江河两岸会点燃成千上万盏水灯,形成美丽壮观的景象。
3. 温州春季庙会:温州春季庙会是温州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起源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时期而形成。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在各个寺庙和街头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
三、传统表演类1. 温州梆子戏:温州梆子戏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它起源于明代,经过多年的发展而逐渐形成。
它以其独特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2. 温州民间舞蹈:温州民间舞蹈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它以其优美的舞姿和丰富多彩的音乐而闻名。
温州历史悠久的手工艺

温州历史悠久的手工艺
温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手工艺传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温州木雕、温州鞋、温州剪纸等。
1. 温州木雕:温州木雕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唐代,发展至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
温州木雕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主要特点是造型生动、线条流畅、细节精致。
温州木雕作品涵盖了各个领域,如寺庙、宫殿、家具、屏风、雕刻壁画等。
温州木雕是温州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 温州鞋:温州鞋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温州鞋以其精湛的手工制作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温州鞋主要以天然麻绳、棉绳和布料为材料制作,经过多道工序,每个鞋子都需要经过手工缝制和装饰。
温州鞋以其轻便、透气、舒适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中国鞋都”。
3. 温州剪纸:温州剪纸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起源于唐代。
温州剪纸以其精湛的剪刻技术和丰富的创意而闻名。
温州剪纸通常使用黑纸或红纸,通过剪刻和雕刻的方式,将各种生动的图案和形象刻在纸上。
温州剪纸的图案种类繁多,包括动物、花草、人物等,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
总的来说,温州的手工艺传统丰富多样,体现了温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是东瓯名镇。
有着十分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
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各级的遗产名录中的项目就占有336个。
而本文小编就列举了温州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项目,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
灯盏糕:
温州小吃首推灯盏糕。
市区解放街(解放北路)和鼓楼街的交叉口,就是大名鼎鼎的扁头灯盏糕了。
据说,清光绪年间温州有姓陈的兄弟二人,在市区东门陡门头路亭制卖一种形似灯盏的点心,形似灯盏,独具风味,一时名声大振,便被称为“灯盏糕”。
味道自然不同凡响,外皮酥松脆甜,肉馅则煞是爽口。
瓯塑:
瓯塑,俗称彩色油坭塑,又称“彩色浮雕”,是浙江温州独有的民间艺术,是温州市独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品。
它是用桐油和泥碾细合成为原料,运用堆塑技艺的手法,用于装饰寺院、庙宇门壁和民间嫁妆品,如梳妆盒以及家具漆器等。
源于汉代,由中国漆器艺术中的堆漆工艺发展演化而成,色彩丰富,技法繁多,题材广泛,规格不限,广泛应用于建筑浮雕、壁画、装饰图案及艺术挂件等。
“瓯塑”与“黄杨木雕”“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一塑”。
瓯绣:
瓯绣,又称画帘,是浙江温州的地方传统艺术,产于瓯江地区;也是浙江“三雕一绣”特种工艺品之一,由中国传统刺绣发展而来。
它与湘绣、苏绣、蜀绣合
称中国四大名绣。
瓯绣是中国出口名绣之一,不仅被国家珍藏,还被作为国礼赠送,有“发绣外交”之说。
瓯绣是从装饰生活用品逐渐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早期的绣品有神袍、戏装、寿屏等,后来又扩展到刺绣山水、人物、走兽、书法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装饰效果,是中国刺绣工艺中独具特色的精品。
2001年浙江省将其列为重点保护艺种之一;2006年入选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瓯绣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品有《白石老人》、《鹤鹿同春》、《锦羽迎春》等。
细纹刻纸:
细纹刻纸是浙江省乐清市流传的一项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主要集中在乐清市象阳镇的寺前村、后横村,北白象镇的东才村及乐成镇、柳市镇、翁垟镇等地。
乐清细纹刻纸具有纤细优美的风格,与粗犷豪放的北方剪纸对照强烈。
它的刀法精妙入微,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可以在一寸见方的纸面刻出50条线条,其纹样细如发丝,且凭竹刀打的经纬格子线,随心所欲地刻出装饰纹样。
黄杨木雕:
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为原材料的民间雕刻工艺品,主要产于浙江省乐清市。
黄杨木生长缓慢,故古语有云:千年难长黄杨木。
但由于其木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如象牙,年久色渐深,古朴美观,硬度适中,是一种雕刻小型圆雕的上佳材料。
黄杨木雕最早作为立体雕刻的工艺品单独出现,供人们案头欣赏,目前有实物可查考的是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的“李铁拐”像,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清时期,黄杨木雕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手工艺术风格,并且以其贴近社会的生动造型和刻画人物形神兼备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内容题材大多表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晚清民国以后的黄杨木雕圆雕小件以其古朴而文雅的色泽、精致而圆润的制作工艺,适宜把玩和陈设等特点,一直深受收藏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