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住宅供水管理实施细则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建设项目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建设项目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2.06•【字号】苏府规字[2013]10号•【施行日期】2014.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水资源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建设项目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通知(苏府规字〔2013〕10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苏州市建设项目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12月6日苏州市建设项目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建设项目节约用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苏州市节约用水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节约用水(以下简称节水)及其设施建设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节水设施包括用水器具、设备、计量设施以及中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设施。
第三条市、县级市(区)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节水监督管理。
市、县级市(区)节水管理机构根据职责分工具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节水日常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园林和绿化、质监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建设项目节水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
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五条节水措施方案应当包括水源条件、水耗状况与对比分析、节水措施、节水效果,以及节水设施设计采用的节水工艺、技术特点、方案比较分析、是否符合标准和规范等内容。
工业类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供单位产品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尾水利用量占排放水量的比例、间接冷却水循环率、蒸汽冷凝水回收率,中水回用率和雨水利用率等必要的用水参数。
苏州工业园区供用水协议

苏州工业园区供用水协议(工业小区管到单元表)编号:供方:苏州工业园区清源华衍水业有限公司需方:依据苏园规(1999)23号文《苏州工业园区供用水管理实施细则》及园区管委会最新颁布水价的相关文件,为了确保正常、可靠地供水,明确供需双方所应履行的职责义务,经双方协商,签定协议如下:一、需方用水地块位置:接驳地点:二、供需双方职责范围1.地块红线内的所有供水设施产权归需方所有。
2.供方负责市政供水管网运营管理。
3.供方负责生产生活用水的市政供水管网至各单元分表之间的区内供水管道运营管理和抄取单元水表读数。
4.供方负责抄取消防总表读数和各消防单元表读数,需方负责承担总表与单元分表之间管道的漏损水量。
5.供方负责抄取绿化总表读数。
6.除供方负责管理的内容外,地块内其他所有供水管道均由需方负责运营管理。
三、供需双方职责与义务1.市政管网至单元表的供水设施,由需方负责投资,并委托供方设计、施工,供方的施工质量,由需方或需方委托的监理单位实施监理,并参加水压试验和竣工的验收工作。
经验收合格后,供方提供给需方地块内部供水系统管网竣工图三份。
2.由供方负责抄取水表读数的水表均由供方提供,口径在DN50以上的水表均采用供方确认的复式水表。
3.供方负责施工的区内供水管网在质保期内由供方负责免费保养维修,包括承担管道漏损的水费;质保期满后,需方或需方委托的物业管理公司与供方签定《供水设施维修保养协议》。
4.供方应确保地块前的供水压力在0.15兆帕以上。
5.供方应保证供水水质达到GB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6.需方认为用水不能间断或对水压、水质有特殊要求的,必须自行设置贮水、间接加压设施及水处理设备。
7.供方在供水系统需要检修等原因需短时间停水时,一般情况应提前三天通知需方,保证至少提前一天通知需方。
8.供方如遇特殊原因并经主管部门核准,或因不可预见的事故发生造成供水量不平衡情况下,供方必须采取暂停需方用水或减少用水量等紧急措施,需方应积极配合执行供方的临时调度指令,供方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损失赔偿。
苏州市供水条例

苏州市供水条例(2020年10月28日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20年11月27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水源保护与水质管理第四章设施管理与维护第五章经营服务与用户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供水管理,保障供水安全,提升供水质量,维护用户和供水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供水、用水及相关活动的监督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供水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保障安全、优质供水和节约用水的原则,实现城乡供水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
第四条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供水政府责任制,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加强水源保护和公共供水设施建设、改造,推动实施优质供水和相邻区域联网供水。
第五条市、县级市(区)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供水、用水监督管理。
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应急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供水、用水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在供水工作中,应当加强供水和节约用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区域化、模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第七条鼓励建立供水行业协会,健全行业自律制度,依法开展活动,发挥服务、引导和协调作用,促进供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八条市、县级市(区)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一级供水专项规划、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水资源综合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供水专项规划,经上一级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技术论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苏州工业园区老旧小区改造标准及实施流程

苏州工业园区老旧小区改造标准及实施流程In order to revitalize the old residential areas in th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it i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proper standards and implement an effective process for renovation. This can help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residentsand create a more vibrant community.To begin with,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hould be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key areas that require improvement within the old residential areas. This should include evaluating the infrastructure, buildings, and facilities in terms of their age, condition, and compliance with safety regulations. Additionally, it is crucial to gather feedback from residents to understand their needsand concerns.Based on the assessment findings, clear design guidelines should be developed to guide the renovation process. These guidelines should include specifications on build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energy efficiencymeasures, and universal accessibility standards. The aim is to ensure that all renovations meet high-quality standards while also incorporating sustainable practices.Once the design guidelines are established, a consultation phase should take place to engage with residents and obtain their input and agreement on proposed changes. 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community meetings or surveys. It is important to create an open dialogue where residents can expresstheir preferences regarding any modifications or additions they would like in their homes or common areas.After gathering residents' feedback, a detailed renovation plan must be developed. This plan should outline specific objectives for each area targeted for improvement withinthe old residential areas. It should address issues such as upgrading infrastructure (e.g., water supply systems, electrical wiring), renovating building exteriors (e.g., repainting, repairing facades), enhancing common spaces (e.g., parks, playgrounds), and improving security measures.Implementing the renovation plan requires coordinationamong various stakeholders such as government agencies responsible for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housing management companies, design consultants, contractor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f necessary. A project management team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to oversee all aspec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ncluding budgeting, procurement of materials/services,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quality control.During the actual renovation works, it is crucial to prioritize the safety and well-being of residents. Adequate measures should be put in place to ensure minimaldisruption to their daily lives. Clea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keep residents informed about the progress and any temporary inconveniences they may experience during the renovation process.Upon completion of the renovation works, a final inspec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to ensure that all work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guidelines and meet the required quality standards. This includes checking for any outstanding issues that need resolution.In conclusion, the revitalization of old residential areas within th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requires careful planning,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ith residents, adherence to design guidelines, and close coordination among various stakeholders. By following these essential step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t is possible to create betterliving conditions for residents while preserving the unique character of these communities.中文翻译:为了改造苏州工业园区的老旧居民区,建立恰当的标准和实施有效的流程是很重要的。
苏州高新区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技术要求

附件2苏州高新区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技术要求一、二次供水介绍二次供水是指水压要求超过城市供水服务压力,需要进行二次加压才能满足正常使用的供水方式。
根据高新区的实际情况,居民住宅小区六层及以上均属于二次供水范畴。
二次供水设施包括小区室外给水管道(含分区加压管道)、二次加压系统(水池水箱、水泵、电机、变频控制系统、监控系统、管道、阀门)、供水立管、远传水表系统等。
二、二次供水系统采用的供水形式高新区二次供水采用直供加箱式管网叠压供水和直供加罐式管网叠压供水两种供水方式。
小区面积较小(户数较少)、水力条件许可的采用罐式管网叠压供水方式,小区面积较大(户数较多)采用箱式管网叠压供水方式,两种方式均不考虑设置高位水池(箱),高度超过100米供水方式另行考虑。
直供指利用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应低层用户用水,一般考虑直供的层数为4-5层,最多不超过6层,视小区的位置和水力条件确定。
变频加压供水分区采用垂直分区,一般不超过8层为1个分区,个别情况下分区层数超过此要求的另做技术处理;分区采用并联供水方式,不采用减压阀分区方式。
供水方式的选择经城市供水企业评估确认后方可实施,并需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三、二次供水系统材料、设备要求二次供水系统所选用的材料、设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管道、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的要求。
输配水管材、配件、阀门、水泵等与水接触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安全性评价标准规定,取得国家卫生部门颁发的涉水产品卫生许可证。
应选用国内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市场信誉度高、产品质量稳定的生产厂家。
水池水箱应选用食品级SUS304复膜不锈钢板材装配式水箱,采用特有高压冲压成型工艺,现场组装,采用亚弧焊焊接而成,不锈蚀、不污染、不渗漏。
专业厂家生产、规模大、信誉度高。
水泵应选用知名品牌,连续无故障运行时间大于20000小时,使用寿命大于15年。
电控系统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器产品,提供自动控制接口,满足泵站无人值守自动运行,具备各运行数据远传输出及远程监控的要求。
苏州市供水专项规划(2017-2035

苏州市供水专项规划(2017-2035)(纲要)苏州市水利(水务)局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10月第一章规划总则1.1指导思想根据苏州市建设“一个愿景、四个名城”的城市定位和“两个标杆”的城市目标,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总体思想,按照“多源并重、区域互补、多网联动、优质供水,系统低耗、安全智慧”的总体思路搭建供水体系。
1.2编制原则适度超前、因地制宜顶层设计、统揽全局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安全优质、强化应急开源节流、提升效率强化监管、健全体系改革创新、智慧供水1.3规划范围苏州市供水专项规划范围为苏州市所辖全部行政范围,包括:苏州市中心城区(姑苏区、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和吴江区)、太仓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全域范围,规划面积约8657km2。
1.4规划期限规划水平年:2017年近期:2017~ 2020年;远期:2020 ~ 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2.1规划目标本次供水专项规划需要实现的总体目标为:满足供水需求,保证供水安全提高供水质量,改善供水服务完善设施建设,完成升级改造推进技术进步,发展智慧供水加强统筹调度,控制供水成本“安全保供、优质经济、智慧绿色”水源水质不应低于III类水,供水保证率≥97%;供水水质全面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水质年合格率不低于95%,水压中心城区不低于0.28 MPa,县(市)城区:不低于0.24 MPa。
总体布局为:“1江2湖3源4域10区22厂”2.2主要指标表2-1. 苏州市供水规划主要目标指标一览第三章供水现状与评价3.1供水安全存在隐患尽管苏州市已经实现了城市供水厂集中取水,且取水水源向长江、太湖以及阳澄湖靠拢,但城市供水厂的水源依旧比较单一。
大部分地区不具备应急取水的条件,是供水安全的一大隐患。
3.2区域供水布局不尽合理供水系统发展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因水源、用地条件以及缺乏统一规划等因素导致部分地区水厂布局不均衡,产生低压区、倒供水以及安全性差等一系列问题。
苏州工业园区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

苏州工业园区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维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社会保险(公积金)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园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住房公积金,是指园区行政区域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不包括园区社会保险(公积金)甲类综合社会保障计划参保职工,下同)按月缴存的具有义务性、互助性和保障性的长期住房储蓄基金。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园区行政区域内住房公积金(不包括园区社会保险(公积金)甲类综合社会保障计划住房账户基金,下同)的缴存、提取、贷款、管理和监督.第四条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园区管委会)是园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决策机构。
苏州工业园区住房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住房基金中心)是园区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运作机构,具体负责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归集、提取、贷款和基金管理等业务。
第二章缴存管理第五条园区行政区域内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凭营业执照、登记证书向住房基金中心申请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
单位按规定与住房基金中心及单位开户银行签订住房公积金缴存协议,由住房基金中心委托银行收缴。
第六条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向住房基金中心申请办理住房公积金登记。
新参加工作的职工从参加工作之月起开始缴存住房公积金;单位新调入的职工从调入单位发放工资之月起缴存住房公积金。
第七条单位及其职工应当依法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并由单位负责办理缴存手续.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由单位每月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
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劳动报酬的组成部分。
职工和单位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全部归职工个人所有.第八条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月工资收入与所在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乘积.单位应当按规定的比例缴存住房公积金,单位和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应当相同。
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2021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0号

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2021年)正文:----------------------------------------------------------------------------------------------------------------------------------------------------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2010年11月1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21年9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等二十九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水源保护与水质管理第四章设施管理与维护第五章经营服务与节水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现城乡供水统筹发展,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用水以及其他用水需求,保障居民饮用水质量和安全,维护供水单位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节约用水,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城乡供水活动和使用城乡供水及相关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城乡供水应当推进农村与城市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
城乡供水应当遵循开发水源与节约用水相结合、保障供水与确保水质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乡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城乡供水政府责任制,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推动实施区域供水,加强水源保护和城乡供水设施建设。
第五条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导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供水、节约用水工作。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导本省行政区域内水利行业供水、乡镇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全省节约用水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城乡供水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供水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乡供水的相关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工业园区住宅供水实施细则一、总则1.为保障园区饮用水的安全,提高住宅小区、公共建筑抗击意外事故的能力,同时为了规范园区管网叠压安全供水设施建设标准,满足用户对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达到安全可靠、节能降耗的目的,特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2.本技术指导意见适用于所有新建、改(扩)建住宅小区和公共建筑供水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以及管理。
3.基本要求1)既要考虑供水的节能,更要考虑供水的安全;既要保证用户的用水水质、水压、水量,又要保证市政管网的压力不受影响。
2)为保障用户的连续安全供水,必须配置适当容量的水池(箱);3)为保障周边用户的供水,必须设置市政管网压力保护装置;4)为保障用户应急使用水池(箱)时的用水水质,蓄水必须采用实时更换的措施。
5)输配水管道的管材、金属管道内防腐涂料及承插口接口处填充料等与水接触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输配水设置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有关规定,并取得国家卫生部门颁发的净水产品卫生许可证。
(内衬塑钢管、不锈钢管、内衬不锈钢管)6)电气及控制设备应采用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器产品,提供远程自动控制信号接口,满足泵站无人值守自动运行以及远程控制及远程数据传输等各项要求。
7)电机与水泵成套机组的效率不小于85%。
二、设计依据本技术指导制定的主要设计依据为●《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CJ/T 302-2008)●《稳压补偿式无负压供水设备》(CJ/T 303-2008)●《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2002)●《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建筑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 GB50057-9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装技术要求》GB14050-93●《电子设备雷击保护条例》GB2450-87●《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GB/T18268-2000●《雷电电磁脉冲防护》GB/T19271-2003●《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17544-98●《外壳防护等级》GB4208-9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1048.1-2002●《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1●《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验收规范》GB/T5234●《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131-90●《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J63-90●《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2002●《矩形给水箱》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2S10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3323-20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三、供水形式1.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供水选用变频管网叠压供水形式;2.超高层供水方式参照本细则执行。
四、供水系统图(仅作参考)1.供水系统组成原理增压泵站供水系统参考图一所示进行设计和建设。
系统设计原理是将供水管网系统按不同的额定设计压力和流量分成1~n个供水区域,增压泵(组)通过水量调节装置(射流器)按一定的比例同时抽取市政管道和水箱的水增压后提供小区居民的生活用水需要。
水箱一方面处于蓄水状态,当市政管网系统处于意外停水时可提供一段时间的居民供水需要。
另一方面水箱可缓冲增压泵站抽取市政管网上的压力波动,避免市政管网出现负压现象。
为了达到换水量控制,供水系统设置两套电磁流量计分别计量水箱的进水流量和市政供水总管到增压泵站的总流量,通过流量计算可得知水箱的换水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当换水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控制系统可在供水系统处于低水量供水状态时,通过关闭2#电动阀门,直接抽取水箱内的水,强行置换水箱水量,保证水箱内的水质始终处于安全供水水质标准之内。
为了低水量供水时的节能降耗,本供水系统在每个供水区出水口设置一套压力罐,一方面缓冲管网上的压力波动,同时,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蓄水作用,当管道上处于低流量供水状态时,由于变频器处于休眠状态,水泵停止运行,气压罐可通过释放其蓄水量进行压力补偿,维持管路上压力,继续提供管道上低流量下的压力和水量供应。
水箱具有液位控制,可使水箱内的液位保持在恒定液位上,保证水箱始终具有最大蓄水量。
五、系统设计原则1、安全可靠:增压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必须首先考虑电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采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满足本技术要求的优质名牌电气元器件对其控制系统进行模块化、标准化、简单化设计和制作,使控制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和低故障率,同时,可使控制系统具有维护简单、故障恢复快速等特性。
2、标准化设计:为了今后泵站的统一管理和维护以及数据采集,所有增压泵站的自动化设计时应在硬件结构、设备型号、电气元器件参数、电气接口、设备器件品牌等方面统一标准,可保证各设备之间在机械尺寸、电气特性上具有高度的互换性,同时可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除此以外,系统还必须针对泵站设备及控制信息进行标准化,统一系统设计参数、统一控制对象及数据采集对象,统一控制软件包括数据结构定义。
为系统的构建提供一个一致化的软硬件环境,便于系统的构建和今后的维护。
3、1控1变频调速:所有的增压泵都必须配置独立的变频控制器,采用1控1变频调速控制,保证泵及泵组能在流量的大动态变化时具有足够宽的调速范围,保证泵组的工作运行特性区处于高效区运行,泵组中的变频调整应考虑整体运行控制,全频同步调速控制泵组的流量增加或减少。
4、PLC控制:控制系统应采用PLC为核心进行设计,为了系统安全运行和维护快捷方便,PLC系统应支持热插拔技术。
其中,CPU应集成有以太网通讯接口和RS-485通讯接口,其控制和数据采集的对象不仅是变频器,同时应对增压泵站的其它外围设备和单体控制元件进行监控。
5、闭环控制:增压泵和变频器之间可通过将泵组输出端口的压力检测值作为系统反馈参数,和变频器的运行频率构成PID闭环控制,并根据供水系统的需求在设定的压力下调节泵和泵组的流量输出,满足区域内管网用水量的不同需要。
6、节能高效:泵组并行运行、增压扩流时,不仅应考虑控制单台的运行状态的高效运行,同时还要考虑并网后的泵组的运行状态应满足高效区运行,从而满足泵组的高效、稳定、节能的工作要求。
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使泵、电机以及变频器等设备的运行参数相互匹配性,保证其运行均处于各自的高效工作运行区域内稳定工作。
从而一方面可使设备的运行寿命得到最大的提高,增加泵组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泵组的运行故障率。
另一方面可为用户提供平稳优质的供水质量,同时可最大限度瞒足节能降耗的要求,必须避免泵组及泵运行时使泵或变频器以及电机的工况特性处于低效区或无效区。
7、独立性和协同性:每台泵的变频器既可在PLC控制下独立运行,单独调速,同时又可和同组内其它变频器通过数据通讯相互协调,同步运行。
变频器的运行(启动/停止/调速)既可不依赖于PLC控制,同时也可接受PLC指令启动/停止/调速,并能在远程上位机系统的指令下进行相应的工作。
8、对外通讯:增压泵组自控系统设计必须考虑提供远程自动化控制信号接口,现场设备控制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之间应采用工业以太网通讯协议进行数据通讯,满足增压泵站无人值守自动运行以及远程控制及远程数据传输等各项要求。
9、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应能完成泵组各项运行参数以及其它设备的状态数据的采集功能,并将数据存入PLC专用数据缓冲区内提供给远程上位机系统和其它控制单元调用。
10、安全防范:为了今后增压泵站的无人值守管理,增压泵站必须考虑安防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该系统可自动记录人员进出的数据信息和图像信息,防止非法人员的闯入,当出现非法人员非法闯入时可进行现场声光报警和远程中控报警,保障增压泵站内的设备安全和水源安全。
11、泵的合理配置:一般泵站二次增压系统应根据楼层高度配置多个增压泵组,分别对应不同扬程需要的供水区域。
其中,每组须配置2台以上的增压泵,每组泵中应设置1台相同型号规格的备用泵。
根据泵的运行原理和泵组并行运行时的增压增流量的运行特点,为了使得泵的运行处于高效和节能状态,增压泵组内泵的选型配置应考虑尽量采用较大流量和较大功率泵进行并网运行,并网泵的数量应不大于3台(备用泵除外)。
每组泵的泵送流量应大于使用区域的实际用水量(根据设计院设计)。
12、市政管网压力保护:泵组增压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应考虑避免泵组抽水增压时对市政管网的过量抽取,控制设计应合理控制和调整水泵的工作区间,避免泵的低效运行。
水泵(组)运行时应考虑使用水箱作为增压系统的缓冲水源,保证二次增压时不会造成市政管内压力应泵组的运行而出现负压现象,保护市政管网。
13、远程监测监控:泵组控制系统应考虑满足远程监控的设计需要,可通过相应的通讯接口和通讯协议和远程上位机组态监控软件进行数据通讯,在远程上位机系统中可以实时监控现场设备的运行情况、压力变化情况、故障报警情况、历史数据记录等,同时满足远程控制的功能要求。
14、智能化控制:控制系统应具有控制水泵自动变频运行,水泵定时自动切换,过流、过压、过载、欠压自动保护,无水自动停机和报警,来水自动开机等功能。
其系统应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满足增压泵站的运行全自动化智能控制的要求,正常运行过程中无需人员现场操作。
15、无二次污染:核心设备应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材料,材料不低于SUS304,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保证供水水质的安全无污染,达到绿色环保的卫生要求。
16、水质检测:增压泵组应考虑配置水质监测仪,可对水箱内的水质进行在线监测,其数据信号可通过模拟量型号和或通讯协议的方式将现场数据通过PLC上传到上位机组态软件上。
控制系统可根据反馈的设置相应采样接口,六、水箱系统设计的一般要求1.按照节约用水的原则: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指标定为150升/人·天,每户按3人计算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