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详案
雁教学设计

《雁》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了解文章的主旨。
2.学习拟人化的手法,学习动作描写与心理刻画结合的表现手法。
3.体会雁撼人心魄的举动,理解生命对爱情和自由的热烈追求。
【重点难点】1.重点:拟人化的手法,动作描写与心理刻画结合的表现手法。
2.难点:理解雁撼人心魄的举动,及其对爱情和自由的热烈追求。
【正音正字】徙xǐ惘wǎng 挟xié应和yìnghè【词语积累】黯然失色喜出望外齐心协力空前绝后【初学课文】1、朗读课文。
2、本文的内容是什么?(一只受伤的大雁,收养它的人剪了它的翅,它不能再回自然,最后大雁夫妇以死明志。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这个故事,歌颂了执著追求自由、至死不渝的精神,同时也谴责了人的自私和残忍。
)【课文分析】“她的一只翅膀垂着,翅膀的根部仍在流血。
”称呼雁为“她”,用了拟人的手法。
这里表达了这样一种理念:人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雁也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生命是平等的。
“她只能目送丈夫孤单地离去。
”写出受伤大雁的激愤和渴望,绝望和无奈。
“她在鹅群中抖着翅膀,做出起飞的动作,刚刚飞出一段距离,便跌落下来。
”一个“抖”一个“跌”,将大雁展翅飞翔的渴望与折翅后不能远飞对比,写出大雁的悲哀,读了让人心酸。
“在鹅群中,她仰着头望着落雪的天空,心里空前绝后地悲凉。
”大雁仰望天空,写出她执著追求自由,渴望在天空飞翔。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1,“她心中装满了屈辱和哀伤”一句中,“屈辱和哀伤”的原因是什么?(屈辱的原因是:因为受伤而无法飞翔,不得已与呆鹅为伍。
哀伤的原因是:她无法与丈夫、雁群一起在天空自由飞翔。
)2.人们为什么在张家聚集?(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看到活着的大雁。
)3.下列句中的“终于”,分别表现了大雁什么情感?①她终于无法飞行了……(表现了这只大雁曾经作过多次艰苦的努力,可是全都失败了,留下的只有绝望。
)②终于等来了春天。
《雁》

《雁》石钟山【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的语言,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2.审视人类弱点,实现审美鉴别。
3.感悟文章主题,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情操。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步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 学生默读课文,疏通字词。
2. 全班交流,教师提点。
例如:迁徙、应和、妥协、冲着天空3. 在此基础上散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4. 请一两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二、个性朗读,欣赏雁之美。
1. 重点阅读描写雁的语段,体会其语言特色。
2. 学生们找出一些能表现“雁之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说说其“美在何处,是一种怎样的美”。
例①第二节:“在鹅群中,她是那么地显眼,她的神态以及那身漂亮的羽毛使周围的鹅黯然失色。
”——美的是她的外表和气质,鹤立鸡群,虽然落魄,却仍然拥有一种优雅的,高贵的美。
②第十四节:“在鹅群中,她仰着头望着落雪的天空,心里空前绝后地悲凉。
……她在一天天地等,一日日地盼,盼望着自己重返天空,随着雁阵飞翔。
”——她执著地期待着,梦想着她的自由,人类虽然能剪掉她翅膀上的羽毛,却无法扼杀她对翱翔天空的渴望!③第二十三节:“两只雁头颈相交,死死地缠在一起,他们用这种方式自杀了。
”——多么悲壮的举动,多么刚烈的大雁!不能自由,宁愿选择死亡!对爱情,他们是如此的忠贞不渝啊!……3. 补充介绍:大雁的习性——北雁南飞。
雁还是一种有情有义的鸟。
人们形容爱情忠贞的鸟用鸳鸯,其实不对。
真正忠贞的鸟是雁。
如果一双雁中有一只死了,另一只就终生不再找配偶。
古时男女结成婚姻时下聘礼,其中必定有雁,叫委禽。
就因为雁有这样一种难得的生活习性。
4. 教师小结:明确美的一种表现形式——悲剧。
5. 朗读文中极具震撼力的段落,在朗读中进一步感受凄美和壮美的意境。
三、反观人类,剖析人性弱点。
1. 引导学生把焦点对准悲剧的制造者——人类,寻找人类在文中的表现,剖析他们的弱点。
剖析时,主要抓住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分析:a. 自私自利,贪婪无比①第十节:“当成鹅来养,让她下蛋。
最新语文教案:《雁》

最新语文教案:《雁》【学习目标】1.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了解文章的主旨。
2.学习拟人化的手法,学习动作描写与心理刻画结合的表现手法。
3.体会雁撼人心魄的举动,理解生命对爱情和自由的热烈追求。
【重点难点】1.重点:拟人化的手法,动作描写与心理刻画结合的表现手法。
2.难点:理解雁撼人心魄的举动,及其对爱情和自由的热烈追求。
【正音正字】徙xǐ惘wǎng挟xié应和yìnghè【词语积累】黯然失色喜出望外齐心协力空前绝后【初学课文】1. 朗读课文。
2. 本文的内容是什么?(一只受伤的大雁,收养它的人剪了它的翅,它不能再回自然,最后大雁夫妇以死明志。
)3.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这个故事,歌颂了执著追求自由、至死不渝的精神,同时也谴责了人的自私和残忍。
)【课文分析】“她的一只翅膀垂着,翅膀的根部仍在流血。
”称呼雁为“她”,用了拟人的手法。
这里表达了这样一种理念:人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雁也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生命是平等的。
“她只能目送丈夫孤单地离去。
”写出受伤大雁的激愤和渴望,绝望和无奈。
“她在鹅群中抖着翅膀,做出起飞的动作,刚刚飞出一段距离,便跌落下来。
”一个“抖”一个“跌”,将大雁展翅飞翔的渴望与折翅后不能远飞对比,写出大雁的悲哀,读了让人心酸。
“在鹅群中,她仰着头望着落雪的天空,心里空前绝后地悲凉。
”大雁仰望天空,写出她执著追求自由,渴望在天空飞翔。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1. “她心中装满了屈辱和哀伤”一句中,“屈辱和哀伤”的原因是什么?(屈辱的原因是:因为受伤而无法飞翔,不得已与呆鹅为伍。
哀伤的原因是:她无法与丈夫、雁群一起在天空自由飞翔。
)2. 人们为什么在张家聚集?(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看到活着的大雁。
)3. 下列句中的“终于”,分别表现了大雁什么情感?①她终于无法飞行了……(表现了这只大雁曾经作过多次艰苦的努力,可是全都失败了,留下的只有绝望。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语文《雁》.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语文教案《雁》《雁》学习目标1.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了解文章的主旨。
2.学习拟人化的手法,学习动作描写与心理刻画结合的表现手法。
3.体会雁撼人心魄的举动,理解生命对爱情和自的热烈追求。
重点难点1.重点:拟人化的手法,动作描写与心理刻画结合的表现手法。
2.难点:理解雁撼人心魄的举动,及其对爱情和自的热烈追求。
正音正字徙xǐ惘wǎng挟xié应和yìnghè词语积累黯然失色喜出望外齐心协力空前绝后初学课文1.朗读课文。
2.本文的内容是什么?(一只受伤的大雁,收养它的人剪了它的翅,它不能再回自然,最后大雁夫妇以死明志。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这个故事,歌颂了执著追求自、至死不渝的精神,同时也谴责了人的自私和残忍。
)课文分析“她的一只翅膀垂着,翅膀的根部仍在流血。
”称呼雁为“她”,用了拟人的手法。
这里表达了这样一种理念:人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雁也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生命是平等的。
“她只能目送丈夫孤单地离去。
”写出受伤大雁的激愤和渴望,绝望和无奈。
“她在鹅群中抖着翅膀,做出起飞的动作,刚刚飞出一段距离,便跌落下来。
”一个“抖”一个“跌”,将大雁展翅飞翔的渴望与折翅后不能远飞对比,写出大雁的悲哀,读了让人心酸。
“在鹅群中,她仰着头望着落雪的天空,心里空前绝后地悲凉。
”大雁仰望天空,写出她执著追求自,渴望在天空飞翔。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1.“她心中装满了屈辱和哀伤”一句中,“屈辱和哀伤”的原因是什么?(屈辱的原因是:因为受伤而无法飞翔,不得已与呆鹅为伍。
哀伤的原因是:她无法与丈夫、雁群一起在天空自飞翔。
)2.人们为什么在张家聚集?(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看到活着的大雁。
)3.下列句中的“终于”,分别表现了大雁什么情感?①她终于无法飞行了……(表现了这只大雁曾经作过多次艰苦的努力,可是全都失败了,留下的只有绝望。
)②终于等来了春天。
(表现了这只大雁经过漫长的等待、期盼、煎熬,希望即将来临的喜悦之情。
沪教版初二下语文《雁》

引导学生关注并品读重点词句,培养语言敏感性。
感悟意图
升华提高
1.引导学生根据以上对鹅群和雁的分析,思考作者想的表达意图。
1.根据以上对鹅群和雁的分析,思考作者想表达什么:
引导学生清晰地根据以上对鹅群和雁的分析,思考作者的表达意图:体会作者设置鹅群的匠心。
1.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关注划线句子;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句子删减后对雁的高贵品质表达的影响。
1.出示句子,关注划线句的特点。
通过删减文字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鹅群形象存在的价值
再读课文
品读思考
1.引导学生品读以上句子,思考作者设置鹅群形象的用意。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第5节对雁和鹅称谓的变化及其中的情感态度。
尊严(人:反思)
(颂扬)(她)雁 “呆”鹅—工具
坚韧
回顾感知
策略思悟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有新发现的(例如主题的发现)?梳理阅读策略。
1.回顾学习过程,我们是如何有新发现的(例如主题的发现)?梳理阅读策略。
通过文本解读提炼出学习策略,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
课后作业
学习反馈
1.研读描写公雁的两段文字思考公雁除了对爱情的执着坚守之外,还有什么品质?
二四 雁
【教学目标】:
1.培养关注次要形象的意识,对比阅读鹅群和母雁的肖像、心理、动作等细节描写,感受作者对其不同的态度。
2.感受作者对雁坚韧等高贵精神的颂扬,体会作者对人行为的反思以及唤醒人高贵精神的希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培养关注次要形象的意识,对比阅读鹅群和母雁的肖像、心理、动作等细节描写,感受作者对其不同的态度。
2.思考作者借助人这个群体表达出了什么。
石钟山《雁》公开课教案

石钟山《雁》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石钟山及其作品《雁》的背景和特点。
1.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1.3 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第二章:作品欣赏2.1 教师朗读《雁》全文,学生认真聆听。
2.2 学生分享对《雁》的初步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观、人物情感和主题思想。
2.3 教师分析《雁》的艺术特色,如描绘手法、情感表达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第三章:作品解析3.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的关系,如雁的形象象征、自然环境的描绘等。
3.2 学生探讨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如主人公的坚韧、善良等,分析这些特点如何体现在作品中。
3.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思想,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命的坚韧与追求等。
第四章:实践活动4.1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自然景观或人物情感,进行创意描绘或表演。
4.2 各组展示成果,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5.2 学生提出对《雁》的疑问或建议,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5.3 教师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第六章:作品比较6.1 教师介绍与《雁》相似的其他文学作品,如《边城》、《平凡的世界》等,让学生了解不同作家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描绘。
6.2 学生阅读指定的文学作品,比较其与《雁》的异同,分析各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6.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从比较中深入理解作品。
第七章:写作技巧指导7.1 教师分析《雁》中的写作技巧,如象征手法、景物描写等,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这些技巧。
7.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创作关于自然景观或人物情感的短文。
7.3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第八章:课堂互动与讨论8.1 教师提出与《雁》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如自然景观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38《雁》教案1沪教版

题目:请找出课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答案:比喻句:例如,“雁的飞翔,如同白色的音符在空中跳跃。”这句话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雁飞翔的美丽景象。
拟人句:例如,“雁群在空中排列成一只巨大的箭头,似乎在向大地宣告着他们的决心。”这句话通过拟人,赋予了雁群以人的意志和决心,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
4. 修辞手法: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5. 文学鉴赏:通过分析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6. 生态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野生动物,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7. 写作技巧: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叙述等,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1. 优化课堂导入问题,设计更具启发性和关联性的问题,让学生能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2. 加强对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通过更多的例句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修辞手法的效果。
3.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体验。
4. 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检测题目,以确保学生们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雁》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保护野生动物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六、知识点梳理
石钟山《雁》公开课教案

石钟山《雁》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雁》。
(2)理解《雁》的诗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3)掌握石钟山诗作的风格特点,了解其生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雁》的内涵。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体会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雁》的诗意和意象。
2. 石钟山诗作的风格特点。
3. 诗中所表现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诗中象征意义的解读。
2. 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石钟山的生平介绍、《雁》的全文、相关图片等。
2. 学生预习《雁》,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石钟山的诗歌朗诵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简要介绍石钟山的生平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雁》,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诗歌鉴赏方法,分析《雁》的艺术特色。
(2)学生练习鉴赏其他石钟山的诗歌。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情感体验。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雁》。
(2)写一篇关于《雁》的鉴赏文章。
(3)阅读石钟山的其他诗歌,了解其创作风格。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将《雁》与其它描写雁的诗歌进行对比,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早雁》等。
(2)分析不同诗人对雁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联系实际(1)教师提出与环境、生态保护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2)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雁》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描写大雁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关键词句,感受大雁在困厄中对自由、对尊严、对梦想的渴求和宁死不屈服命运的可贵品质,体会自由、尊严、梦想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重点)
2、通过分析张家夫妇及村民们对大雁的态度,把握侧面烘托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难点)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自由、尊严、梦想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通过分析张家夫妇及村民们对大雁的态度,把握侧面烘托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预习任务:
1、给各个段落标上序号。
2、找出你觉得重要的、应当积累的词语,并给你认为重要的字注音。
3、通读文章,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匈牙利作家裴多芬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可见,自由对于一个人有多么重要。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军旅作家石钟山的小说《雁》,感受动物为追求自由所迸发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力量。
二、检查预习
1、字词
教师提醒容易错的字(应和、和好、和面、和稀泥、和了)(兴奋、高兴),(迁徙、徒劳)(凄厉、经历、鼓励),(裹挟),(迷惘),(黯然失色、齐心协力、空前绝后)
2、文体简介
常见的文学体裁一共有四种,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
这篇文章是一篇小说。
小说有哪三个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板书(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
三、推进新课
(一)整体感知
课前都预习过文章,故事发生在一个村庄里。
现在请大家浏览课文,简要介绍故事情节。
一只雌雁被猎人击中,与雄雁(她的丈夫)分离。
张家男女为了得到大雁蛋,救了雌雁,并剪了她翅膀上的羽毛,雌雁伤好之后渴望重返天空。
雄雁回来找到雌雁,但因雌雁不能再飞,两只雁彻底绝望相互缠绕自杀。
(PPT)
小说的结尾,两只大雁双双殉情,所以,这是一个悲剧。
(二)人物形象品析
1、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那你觉得这篇小说里,让你觉得最美好的是谁的形象?
雁(雌雁)
板书(雁、雌雁)
(1)大家都觉得最美好的形象是这只雌雁,作者着墨最多的也是这只雌雁,显而易见,雌雁,就是我们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者通过这只雌雁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作者在提到雌雁的时候,用的是“她”还是“它”?
她
可见,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把雁当做一个动物来写,而是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雁以人的情感,把雁当成人来写。
要刻画人物,一般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板书(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作者在文章中最主要从哪个方面来刻画雌雁这个形象?
动作
请大家阅读1-16节,圈点勾画刻画雌雁动作的句子,并加上批注。
用“我看到了雌雁在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雌雁的动
作),感受到了雌雁________________(心情、精神、品格)”。
这种句式来回答。
生阅读思考讨论答
雌雁落难之后,一直没有放弃自由飞翔的梦想,但是在17节中,当她最终彻底绝望的时候,她有什么样的表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就永远失去了自由,所以雌雁彻底绝望了,这也为下文自杀做了铺垫。
(2)除了雌雁,作者还提到了她的丈夫,一只雄雁。
默读1-3节,他在雌雁受伤之后,有什么样的表现?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长久的盘旋,不愿意离去。
因为他与雌雁是夫妻,对雌雁有深深的依恋,不忍抛下雌雁离开。
为什么第4节中,他还是“犹豫着向南飞去”?
他明白,留下就是失去自由,最终难逃一死;走了或许还有希望与雌雁重逢。
但他毕竟与雌雁是夫妻,依恋,不舍得,所以是犹豫。
(3)雄雁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又飞回来了,阅读16节,当他听到雌雁的呼唤时,有什么,反应?
毅然地飞向了她的头顶。
又一次盘旋在空中,倾诉着呼唤着。
当得知雌雁已无法再次飞翔,被赶到张家院子之后,21节中,雄雁的叫声是怎样的?
凄厉而绝望
(4)雌雁绝望了,雄雁也绝望了,这两只雁最后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那就是?
死亡
大家齐读22-24节。
两只雁以什么样的方式走向死亡?
头颈相交,死死的缠在一起,自杀了。
“死死的”是什么含义?
没办法分开
他们为什么选择自杀?
“不自由,毋宁死”。
他们最终以惨烈的方式选择死亡,既是对自由的执著追求,也是对小说中人类行为的抗议。
板书(渴望自由、追求梦想)
2、文章中的动物除了雁,还有?
鹅
第2节中,这群鹅是什么样的状态?第5节中作者对它们的形容词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迷惘地瞅着天空中那只孤雁。
呆。
你觉得这群鹅和雁相比缺少了什么精神?
它们没有追求,迷惘麻木。
被人类驯养的已经失去了拥有梦想追求梦想的能力。
板书(迷惘麻木、没有追求)
3、除了动物以外,小说中还提到了哪些人?
猎人、张家夫妇、村里的人群
板书:猎人、张家男女、其他村民
阅读6-21节,圈点勾画描写人对雁的态度的语句,并加上批注。
用“________(人)在看到雁__________的情况下,却______________(人的行为),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_____________。
”的句式来回答。
(PPT)
生阅读思考讨论答
板书(自私、贪婪、冷酷、残忍)
小说并没有使用具体的人名,而是用“张家男人女人”“人们”“有人”这样的词。
这说明这样对待大雁(弱小生命或其他生命的代表)的行为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是非常典型的,是人类的劣根。
而这种行为以及这种行为背后的自私、贪婪、冷酷、残忍的心理是我们应当好好反思的。
如有时间,请学生再把课文读一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四、总结
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一个反思人类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位置的机会。
两只大雁头颈相交,以死殉情,他们殉的是不只是忠贞的爱情,更是尊严之情,自由之情,梦想之情。
它们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
大雁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他们属于天空,他们自由的天性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而不是扼杀、毁灭。
我们要敬畏大自然所有的生命,因为世界是由生命组成的。
作业
1、摘抄文中描写雌雁动作的精彩语句。
2、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大雁处境悲凉的语句和最能带给你震撼的语句,反复朗读。
板书
雁
石钟山
小说三要素:
环情人——猎人、张家男女、其他村民自私、贪婪、冷酷、残忍尊
重外貌、神态、语言(略)
境节物——雁雌雁动作(详)渴望自由、追求梦想
雄雁
鹅迷惘麻木、没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