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和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填空和答案

2023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填空和答案

人教新课标初中物理知识点填空和答案(最新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一、力1.力旳作用效果:(1)力可以变化物体旳。

(2)力可以使物体。

注:物体运动状态旳变化指物体旳运动或速度大小旳变化或两者同步变化,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形变是指发生变化。

2.力旳概念(1)力是,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旳作用。

(2)有旳力必须是物体之间互相才能产生,例如物体间旳推、拉、提、压等力,但有旳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例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旳互相作用力等。

(3)力旳单位:,简称:,符号是。

(4)力旳三要素:力旳、、叫做力旳三要素。

力旳三要素都会影响力旳作用效果。

3.力旳示意图(1)用力旳示意图可以把力旳三要素表达出来。

(2)作力旳示意图旳要领:①确定受力物体、力旳和力旳方向;②从力旳作用点沿力旳方向画力旳作用线,用表达力旳方向;③力旳作用点可用线段旳起点,也可用线段旳终点来表达;④表达力旳方向旳箭头,必须画在线段旳末端。

4.力旳作用是互相旳:物体间力旳作用是旳,例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旳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种力旳同步,乙也对甲施加了一种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旳;②互相作用旳两个物体互为物体和物体。

二、弹力1.弹力(1)弹力是物体由于而产生旳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旳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旳大小、方向和产生旳条件:①弹力旳大小:与物体旳材料、形变程度等原因有关。

②弹力旳方向:跟形变旳方向,与物体恢复形变旳方向。

③弹力产生旳条件:物体间接触,发生。

2.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测量力旳大小旳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旳原理:;(3)弹簧测力计旳使用:①测量前,先观测弹簧测力计旳指针与否指在旳位置,假如不是,则需校零;所测旳力不能不小于弹簧测力计旳,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测弹簧测力计旳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旳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旳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旳方向应沿着,且与被测力旳方向在同一直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填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填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填空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填空1第一部分: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v固>v液>v气)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声纳系统)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10、声的利用:(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一)光的反射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填空和答案(最新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填空和答案(最新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填空和答案(最新版)和方向:1)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就越大。

2)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垂直于地面。

3.重力的计算:1)重力的计算公式:重力大小 = 物体质量 ×重力加速度,即Fg = mg。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9.8m/s²。

4.重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1)重力可以使物体向地面运动。

2)重力也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

四、摩擦力1.摩擦力的概念:1)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面上相互作用的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压力和物体表面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2.摩擦力的种类:1)静摩擦力:物体在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

2)动摩擦力:物体在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3.摩擦力的作用效果:1)摩擦力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

2)摩擦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五、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它的内容是: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这个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因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保持其原有的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的实例:1)车辆行驶时,乘客会感到向后倾斜的力,这是因为车辆突然加速,而乘客的身体惯性使其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所以会感到向后倾斜的力。

2)飞机在飞行时,乘客会感到向前倾斜的力,这是因为飞机突然减速,而乘客的身体惯性使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所以会感到向前倾斜的力。

六、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2)这个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因为它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2.牛顿第二定律的实例:1)一个小球在斜面上滑动时,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计算出小球的加速度。

2)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推力和加速度。

七、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之间。

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知识点填空 复习

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知识点填空 复习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填空复习----96bc5a30-715f-11ec-99e3-7cb59b590d7d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填空复习初中物理第9年级知识点总体积的2022 PEP复习(填空)第十三章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相互进入的现象称为扩散。

气体、液体和固体可以扩散。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存在,并间接证明了分子间的存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又有,引力和斥力是存在的。

1.概念:物体内部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

所有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对于同一物体,温度,其内能增加,温度和内能减少。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与。

(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当物体在外部工作时,物体的内部能量。

(2)热传递: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

3.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4、热量概念:物体通过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j)。

1.比热容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单位为,符号为J/(kg·℃)。

2、水的比热容是。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热量计算:q=,C=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通过燃烧将燃料的能量转化为能量,通过功将能量转化为能量。

根据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柴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冲程、冲程、冲程、冲程。

(2)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只有外部功完成后,曲轴才会旋转,飞轮才会旋转,活塞才会来回移动。

二、热机的效率1.燃料的热值称为该燃料的热值。

由符号“Q”表示。

焦耳热值单位,单位为焦耳每千克。

人教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和答案

人教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和答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m ”。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 106 μm;1m= 109 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选、放、看、读、记、算。

①“选”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

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

④“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带单位。

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值。

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

(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停表、时钟等。

3.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使用高精度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同。

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填空题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填空题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填空题一、热学部分。

1.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解析: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J)。

2.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

解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如摩擦生热;热传递也能改变物体内能,例如加热水使水温升高。

3. 比热容的定义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解析: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用来描述物质吸放热能力的强弱。

4. 水的比热容为(4.2×10³ 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³ J)。

解析: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用水做冷却剂等。

5. 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 = c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量)。

解析: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二、电学部分。

6. 电荷的基本性质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析:这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是电学的基础知识点。

7.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

解析: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导线连接各个元件形成电流的通路。

8.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解析: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表示电流的基本单位。

9.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解析: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伏特是其单位。

10.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解析: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欧姆是其单位。

11.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为(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解析:这个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电学计算中经常用到。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复习填空和答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复习填空和答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复习填空和答案
1.电荷守恒定律:
问题:(1)电荷m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如果由极A流向极B,电荷m 所流动的电流量(单位:A)是多少?
答案:m/t,其中t为时间的单位。

2.电动势:
问题:(2)一个含有24伏的两端电压表连接起来,则表示什么?
答案:这表示这两个电压表之间的电动势为24伏。

3.电容:
问题:(3)一个电容器在给定电压下,容量是10μF,电容器中可以容纳多少电荷?
答案:电容器中可以容纳10μC的电荷。

4.电流守恒定律:
问题:(4)已知电流I1从端点A流出,电流I2从端点B流入,则它们的和I的大小是多少?
答案:I1+I2=I,电流守恒定律表明电流总和是不变的。

5.电子运动:
问题:(5)电子在一个等离子体中运行,请问这个运动是中性的还是带电的?
答案:这个运动是带电的,因为电子具有负电荷。

6.交流电:
问题:(6)如果一个电路中有一对相互交替接通的电源,请问这个电路中的电流是正弦波吗?
答案:是的,这种电路中的电流是一种正弦波,可用来在通用电路中产生交流电动势。

7.变压器:
问题:(7)如何用变压器提高电压?
答案:变压器通过一个有两个绕组的磁芯,把输入电压的电流经过变压器的两个绕组。

中考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填空(带答案)

中考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填空(带答案)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顿,发声停顿;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交谈;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间隔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2、回声的利用:测量间隔〔车到山的间隔,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间隔〕;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间隔一般不同,因此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声源方向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上下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间隔声源的间隔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材料和构造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一样,但音色却一定不同;〔区分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六、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20190 Hz,高于 20190 Hz叫超声波;低于 20 Hz叫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那么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但凡阻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 规那么振动发出的声音;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 分贝 ,符号为 d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人教版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m ”。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 106 µm;1m= 109 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选、放、看、读、记、算。

①“选”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

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

④“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带单位。

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值。

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

(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停表、时钟等。

3.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使用高精度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同。

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

(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路程与时间之比。

(3)速度计算公式:v= s/t。

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

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 3.6 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①物体沿着直线做运动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②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 s/t ,式中,t为总时间,s为路程。

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电磁波)交谈;4、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5、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6、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回声加强原声;)7、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8、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9、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4、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20000 Hz,高于 20000 Hz叫超声波;低于 20 Hz叫次声波;三、声音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 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2声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 db 。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0dB指刚刚引起听觉;3、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的产生(安消声器);(2)防止噪声的传播(植树、隔音墙)(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戴耳塞)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液体的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造的;4、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 量程 、分度值 (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 充分 接触,不能接触 容器底 和 容器壁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 稳定 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 相平 。

5、体温计:测量范围: 35℃- 42℃;分度值为 0.1 ℃;体温计读数时 可以 离开人体。

二、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 熔化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 凝固 ;熔化要 吸 热,凝固要 放 热;2、固体可分为 晶 体和 非晶 体;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 固定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 升高 ,继续吸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 ;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 熔点 ;继续 吸收 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 凝固点 ;继续 放 热;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三、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 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 液化 ;汽化要 吸 热、液化要 放 热;2、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 表面 发生的 缓慢 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 液体 温度有关;B 跟液体 表面积 的大小有关;C 跟液体表面 空气流速 有关。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 表面和内部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 现象;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 高 (高压锅煮饭);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 吸热 ;(3)蒸发可 吸热 :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3、液化的方法:(1) 降低 温度;(2) 压缩体积 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四、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 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 内 表面)第四章 光的传播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灯泡、月亮)。

2、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中 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 无关 ,像是倒立的 实 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

3、 真空中光速 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 ×108 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43c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32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 路程 ,光年是 长度 单位。

二、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 反射回去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 反射 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 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 法线 两侧;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互看双眼)5、两种反射: 镜面 反射和 漫 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 平行 的反射出去;(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 光的反射定律 。

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的连线和镜面 垂直 ,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

2、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 发散 的,这些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 (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3、凸面镜和凹面镜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 凸 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 凹 面镜;2、凸面镜对光有 发散 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街道拐角处的反光镜);凹面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电筒) 四、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 斜射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 发生偏折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