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1617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图片)——生物生物
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网校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网校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F1(D 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答案】A【解析】解: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是观察和分析的内容,孟德尔由此发现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A错误;B、“测交实验”是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对测交实验的结果进行理论预测,看真实的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是否一致,证明假说是否正确,B正确;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C正确;D、“F1(D 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是无法直接看到的,属于推理内容,D正确.故选:A.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②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③基因存在于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④基因表达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⑤DNA分子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基因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答案】B【解析】解: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①正确;②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②错误;③基因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核糖体中没有DNA,③错误;④基因表达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④正确;⑤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每一个片段不都是一个基因,⑤错误;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⑥正确.故选:B.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本题主要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①黄鼠×黑鼠→黄2378:黑2398;②黄鼠×黄鼠→黄2396:黑1235.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能判断小鼠皮毛是显隐性B.实验②中黄鼠很可能是杂合子C.实验②中亲本小鼠均不是纯合子D.纯合的黄色小鼠可能在胚胎期死亡【答案】A【解析】解:A、实验①的亲代有黄鼠和黑鼠,子代也有黄鼠和黑鼠,所以不能判断小鼠皮毛是显隐性,A错误;B、实验②中黄鼠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很可能是杂合子,B正确;CD、由于实验②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实验①少左右,且实验②产生的子代中黄鼠:黑鼠≈2:1,说明黄色皮毛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因此,实验②中亲本小鼠均不是纯合子,C、D正确.故选:A.根据题意和第二组杂交实验分析可知:黄色皮毛对黑色皮毛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由于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左右,说明黄色皮毛基因显性纯合致死.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答案】B【解析】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有那些能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性激素合成的基因才与性别决定有关,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与人类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A错误;B、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C、不同的细胞里面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生殖细胞也是活细胞,具备正常的生理活动,与此相关的基因也需表达,并不是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C错误;D、X和Y为同源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也就是说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D错误.故选:B.我们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和基因的表达以及减数分裂的过程思考问题.基因的遗传与表达是两个独立的过程.主要考查我们对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等考点的理解.重点要理解基因的遗传与表达是两个独立的过程.知识比较抽象,一定要加深理解.5.下列细胞中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有丝分裂后期④有丝分裂中期⑤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⑥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④⑤D.②③⑥【答案】C【解析】解: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但仍位于一个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①正确;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所以既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又不含染色单体,②错误;③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但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含有同源染色体,但不含染色单体,③错误;④有丝分裂中期,含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④正确;⑤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⑤正确;⑥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不含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含染色单体,⑥错误.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①④⑤.故选: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豌豆和小麦的高茎对矮茎均为显性.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是()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 B.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C.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D.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答案】B【解析】解:(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不会杂交,只能自交,所以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仍然是矮茎;(2)小麦自然状态下既有杂交也有自交,小麦的花粉可自由掉落到别的小麦植株上,如果小麦自交,则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是矮茎;如果是杂交,则高茎的花粉落在矮茎植株以后还得的F1的性状是高茎.故选:B.自然状态下,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不会杂交;而小麦自然状态下既有杂交也有自交.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C.粉红色牵牛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牵牛花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色长毛兔【答案】D【解析】解: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属于性状分离,A 错误;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C、粉红的牵牛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牵牛花,说明红色对白色是不完全显性,粉红色是杂合子,粉红的牵牛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牵牛花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D、白色长毛兔在亲代和子代中都有,黑色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色长毛兔,不是性状分离,D正确.性状分离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对于性状分离概念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8.基因型为A a B b C c的个体中,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在该生物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有显性基因的配子比例为()A. B. C. D.【答案】D【解析】解:该生物的基因型是A a B b C c,由于3对等位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形成的每种配子的概率相等.即A与a分离、B与b分离、C与c分离,含有A与a、B与b、C与c的各占;故三对等位基因均为隐性基因abc的概率=××=,其余配子均含有显性基因,故含有显性基因的配子比例为1-=.故选:D.3对等位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则3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各对基因独立,可以将每对基因分解考虑,这样就变成几个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它们是独立事件,最后结果按乘法定理计算.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9.果蝇的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某雄性果蝇的三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等)()A.控制果蝇眼色和翅形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V b X E、vb Y或V b Y、vb X EC.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V、v、b、b、ED.DNA复制形成的两个V基因,彼此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D【解析】解:A、由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由于b与v、b与V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2种精细胞,所以图示细胞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V b X E、vb Y 或V b Y、vb X E,B正确;C、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所以在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都有V、v、b、b、E,C正确;D、DNA复制形成的两个V基因,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故选:D.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雄果蝇的三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果蝇体内控制体色和翅形的基因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基因的连锁;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减数分裂的特点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10.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缺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胚胎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则F1中()A.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占B.染色体数正常的白眼果蝇占C.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D.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答案】D【解析】解:A、由于缺失两条的不能存活,因此后代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占,红眼果蝇(X B X B、X B X b、X B Y)占,因此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A错误;B、后代正常染色体的占,白眼果蝇占,因此染色体数正常的白眼果蝇==,B 错误;C、同理可得,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C错误;D、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D正确.故选:D.由题意可知,红眼和白眼在X染色体上,X B X b和X B Y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X B X B:X B X b:X B Y:X b Y=1:1:1:1;亲本中均缺失一条Ⅳ染色体,因此后代中缺失一条的占,缺失两条的和染色体正确的均占,但由于缺失两条的不能存活,因此后代正常染色体的占,缺失一条染色体的占.由此可以计算后代不同表现型的概率.本题考查了染色体缺失致死的变异以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难度适中.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因此在解答本题时,首先利用分离定律对两对基因逐对考虑,然后再利用乘法法则进行组合.11.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代理论上不可能为()A.8种表现型B.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15:1C.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D.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27:1【答案】B【解析】解:A、F1自交后代中,表现型种类=2×2×2=8种,A正确;B、F2代高茎子粒饱满(B_C_):矮茎子粒皱缩(bbcc)为9:1,B错误;C、仅看两对性状的遗传,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1红花子粒饱满(B b C c)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C正确;D、F2代中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所以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27:1,D正确.故选:B.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三对基因位于三对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设显性基因依次是A、B、C,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 cc和aabb CC,F1基因型为A a B b C c.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12.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1上,现用一只表现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下列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对该基因的位置判断,说法正确的是()A.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Ⅰ上B.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Ⅱ-1上C.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Ⅰ上D.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Ⅱ-1 上【答案】C【解析】解:用B、b表示伴性遗传的基因,因后代雌果蝇的两个X染色体来自双亲,雄果蝇的X染色体只来自母体,所以后代都含有X b.(1)若子代雌性为显性,基因型为X B X b,雄性为隐性的基因型为X b Y或X b Y b,Y染色体上可以含有b基因也可以不含有,所以该对基因可以位于同源区Ⅰ上,也可以位于非同源区Ⅱ-1上;(2)若子代雌性为隐性的基因型为X b X b,雄性为显性的X b Y B,Y染色体上必须有B基因雄性才为显性,所以该对基因位于同源区Ⅰ上;A、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或Ⅱ-1上,A错误;B、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或Ⅱ-1上,B错误;C、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C正确;D、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D错误.故选:C.图中是一对性染色体X和Y,Ⅰ为XY的同源区,Ⅱ-1为X染色体所特有的片段,Ⅱ-2为Y染色体所特有的片段.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亲本为:X b X b与X B Y或X B Y b,基因位于Ⅱ-1或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亲本为:X b X b与X b Y B,本题考查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会分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特点.13.如果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2个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1次,产生的8个精细胞中(无交叉互换现象),含15N、14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依次是()A.50%100% B.25%50% C.25%100% D.50%50%【答案】A【解析】解:由题意可知,该精原细胞的2个DNA分子的四条脱氧核苷酸链都被15N标记.因此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每个细胞的每个DNA分子上都有一条链被标记;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再各自进行减数分裂,复制后每条染色体有2个DNA分子,2个DNA 分子中一条脱氧核苷酸链被15N标记.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产生的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都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被15N标记,因此最终所产生的八个精子中,有一半含15N 标记.又由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是以14N的原料进行复制的,所以都含有14N.故选: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用15N标记的精原细胞在只供给含14N的原料中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则DNA分子中都是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两个子细胞再各自进行减数分裂,都是以14N的原料进行复制,所以每个DNA分子中都含有14N.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和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4.如图是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为伴性遗传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 B.Ⅲ-2 基因型为AAX b YC.若Ⅱ-5与一正常的女性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D.若Ⅲ-1与Ⅲ-5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其患一种病的概率为【答案】C【解析】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A错误;B、Ⅲ-2两病兼发,父亲不患甲病,故Ⅲ-2基因型为A a X b Y,B错误;C、Ⅱ5与正常女性婚配,题中两者与甲病相关的基因型分别为A a、aa,其子女患病的概率为A a×aa→A a,C正确;D、若Ⅲ-1与Ⅲ-5近亲婚配,由两者的基因型可知,其子女不会患甲病,故所生育的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X B X b×X B Y→×X b Y=X b Y,D错误.故选:C.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由Ⅱ5(患者)与Ⅱ6婚配(患者),生育了Ⅲ3(女性正常),可以判断出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Ⅱ1和Ⅱ2都不患乙病,出生患乙病的儿子,已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再有患乙病的男子的儿子不都患乙病,故排除伴Y遗传,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利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15.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A.TTB.T tC.ttD.TT或T t【答案】A【解析】解:根据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即后代正常尾:短尾=1:1可知第一代是测交,则短尾亲本的基因型为T t,子代正常尾基因型为tt,短尾基因型为T t.又因为短尾类型相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如果亲本有纯合子,则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中亲本短尾基因型全为T t,他们之间杂交的后代基因型比例为TT:T t:tt=1:2:1,又因为第二代杂交结果是短尾比正常是2:1,可以推出不能存活的基因型为TT.故选:A.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由题意分析可知,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符合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短尾类型相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结果不是3:1,说明有个体死亡.要求能熟练掌握孟德尔的基因的分离规律的杂交试验结果.难点在于显性纯合致死,意在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6.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A.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独立性B.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二者都是单一存在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D.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解: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说明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独立性,A正确;B、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二者都是单一存在,B正确;C、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C正确;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D.所谓平行关系即两者的行为要表现一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分子;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
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二(上)质检生物试卷(1-2单元)

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二(上)质检生物试卷(1-2单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下面为有关孟德尔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正确运用统计方法,孟德尔发现在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D.由于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2.小麦和玉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作物.优良小麦品种可连续种植,但玉米需要年年买种.关于小麦和玉米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玉米的红粒与小麦的白粒是一对相对性状B.农业生产中小麦种为纯合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优良小麦品种的培育需要通过连续自交D.玉米的花为单性花,更适于进行杂交实验3.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其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A a的人有50%患病,aa的人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是A a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A.1 12B.16C.13D.124.西红柿果肉颜色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红色为显性.用杂合的红果肉西红柿自交获得F1,将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西红柿自交得到F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F2中无性状分离B.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C.F2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25D.F2中首先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果肉西红柿5.小鼠的体色灰色与白色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校生物科研小组的同学饲养了8只小鼠(编号①~⑧),同时进行了一次杂交实验,下表是杂交组该小组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不能确认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需重新设计杂交组合,以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请选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A.让①与⑥杂交,③与⑧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B.让⑤与⑧杂交,⑥与⑦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C.让①与④杂交,②与③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D.让③与⑥杂交,④与⑤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6.在家蚕遗传中,黑色(A)与淡赤色(a)是有关蚁蚕(刚孵化的蚕)体色的相对性状,黄茧(B)与白茧(b)是有关茧色的相对性状.假设这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黑蚁黄茧黑蚁白茧淡赤蚁黄茧淡赤蚁白茧组合一9331组合二0101组合三3010A.组合一中两亲本的基因型一定是A a B b×A a B bB.组合三中两亲本的基因型可以是A a BB×A a BBC.若组合一和组合三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与组合三的相同D.组合二亲本一定是A abb×aabb7.某种植物的果皮颜色有白色、绿色和黄色三种,分别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如图是控制果皮不同色素合成的生理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果皮植株的基因型有两种B.黄果皮植株的基因型有两种C.B b T t的个体自交,后代中白果皮:黄果皮:绿果皮=9:6:1D.B b T t的个体自交后代白果皮纯合子占1168.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基因型为A a的植株表现为小花瓣,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 r的花瓣为红色,基因型为rr的花瓣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A a R 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B.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 a R r所占的比例为13C.子代共有6种表现型D.子代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99.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 abb和AA 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性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 abb:AA 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5 8B.35C.14D.3410.孟德尔研究了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发现任意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这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互不干扰的B.豌豆至少有7对同源染色体C.7对相对性状中任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符合分离定律D.豌豆所有相对性状中任意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11.如图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①与②B.①与③C.②与③D.②与④12.下列关于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用蝗虫精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B.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C.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13.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四分体,则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依次为16、0、16B.某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染色体8条,此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4个四分体C.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36个着丝粒,该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也有36个着丝粒D.一个基因型为A a X b 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 a X 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 a X b、Y、Y14.某研究小组从蛙的精巢中提取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突变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所示.对图示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A.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进行DNA的复制B.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C.乙组细胞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D.用药物阻断DNA复制会减少甲组细胞的生成15.如图为某动物某器官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器官不可能是肝脏B.图②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2C.图③中有两个四分体D.图④中可能存在两条Y染色体16.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关于果蝇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眼雌果蝇体细胞一定含有两个红眼基因B.红眼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一定含有红眼基因C.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中一定含有一个白眼基因D.白眼雄果蝇细胞中一定只含有一个白眼基因17.人类的性别决定为XY型,性别比例理论上应为1:1,研究发现性别比例随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表现为如下规律:男女受精时120-130:100出生时103-105:10010-40岁100:10040-50岁90:10050-60岁70:10060-80岁50:10080-100岁20:100对于人类性别比例随发育阶段逐渐下降的现象,下列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A.Y染色体较为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相对应的基因,导致男性患病率相对较高B.男性吸烟、喝酒人数较多,导致患病率较高C.男性承担较重的体力劳动和较大的生活压力,寿命一般较短D.与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有关18.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相应关系,非等位基因的概念可叙述为()A.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B.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置上的基因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19.科学家将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烟草,筛选出抗冻蛋白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烟草(假定抗冻蛋白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烟草的体细胞含两个抗冻蛋白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图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抗冻蛋白基因的整合位点);让这些含两个抗冻蛋白基因的烟草自交,后代抗冻烟草和普通烟草(不含抗冻蛋白基因)的比分别是()A.1:0 3:1 15:1B.3:1 3:1 9:6:1C.1:0 1:1 9:6:1D.1:1 3:1 15:120.人类的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四个孩子,其中一个正常,两个携带者,一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A.三女一男或全是女孩B.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C.三女一男或两女二男D.三男一女或二男二女21.一种鱼的雄性个体不但生长快,而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高得多的经济价值.科学家发现这种鱼X染色体上存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A.X d X d×X D YB.X D X D×X d YC.X D X d×X d YD.X D X D×X D Y22.人类的先天性白内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低血钙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一个先天性白内障男性(血钙正常)和一个低血钙佝偻病女性(眼球正常)婚配,生有一个正常女孩.该夫妇又生下一男一女双胞胎,则两个孩子均正常的可能性为()A.1 16B.132C.18D.1223.如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中1个体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bbB.B bC.X b YD.X B Y24.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倒为()A.13:3B.5:3C.3:1D.7:125.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A.甲为AA aa,乙为aa BBB.甲为aa Z B Z B,乙为AAZ b WC.甲为AAZ b Z b,乙为aa Z B WD.甲为AAZ b W,乙为aa Z B Z B26.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2N=80)的羽毛颜色由三种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如图),D+控制灰红色,D控制蓝色,d控制巧克力色,D+对D和d显性,D对d显性.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推论合理的是()A.灰红色雄鸟的基因型有6种B.蓝色个体间交配,F1中雌性个体都呈蓝色C.灰红色雌鸟与蓝色雄鸟交配,F1中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是12D.绘制该种鸟的基因组图至少需要对42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序27.果蝇身体褐色对黄色(bb)为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但是含B基因的品系如果在幼虫发育成成虫的这段时间内用含有银盐的食物饲养,长成的成体也为黄色,称为“表型模拟”.“表型模拟”是由环境造成的类似于某些基因型所产生的表现型.现有一只黄色雌果蝇,请你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其是属于纯合bb,还是属于“表型模拟”.正确的设计思路有()①与其杂交的雄果蝇可以是正常发育(不含有银盐的食物饲养)的黄色果蝇②与其杂交的雄果蝇可以是用含有银盐的食物饲养发育得到的黄色果蝇③其子代用不含有银盐的食物饲养④其子代用含有银盐的食物饲养⑤观察并统计子代体色这种表现型.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⑤28.萝卜的花有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选用紫花萝卜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萝卜杂交,F1中红花、白花、紫花的数量比例分别如图①、②、③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红花萝卜与红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红花萝卜B.白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白花萝卜C.红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既有红花萝卜,也有白花萝卜D.可用紫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29.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属系图如图,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C.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D.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 ,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30.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可以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能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在一块农田间行种植等数量基因型为A a 和aa 的玉米(A 和a 分别控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且A 对a 为完全显性),假定每株玉米结的子粒数目相同,收获的玉米种下去,具有A 表现型和a 表现型的玉米比例应接近( )A.1:4B.5:11C.1:2D.7:9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0分)31.基因A 和a 、B 和b 同时控制菜豆种皮的颜色,显性基因A 控制色素合成,且AA 和A a 的效应相同,显性基因B 淡化颜色的深度(B 基因存在时,使A 基因控制的颜色变浅),且具有累加效应.现有亲代种子P 1(纯种,白色)和P 2(纯种,黑色),杂交实验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两个亲本P 1和P 2的基因型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F 2中种皮为黄褐色的个体基因型: ______ .(2)让纯种白色菜豆植株和纯种黑色菜豆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植株所结种子均为黄褐色种皮.请写出可能的杂交组合(亲本基因型) ______ .(3)F 2中种皮为黑色的个体基因型有 ______ 种,其中纯合子在黑色个体中占 ______ .要想通过实验证明F 2中某一黑色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将其与F 1杂交,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① ______ .② ______ .32.如图果蝇体内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某比例值H (H ═ 染色体数核DNA 含量)的变化曲线,f代表细胞分裂刚好结束.回答有关问题:(1)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cd 段中,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 ______ 对;ef 段中,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 ______ 对.(2)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在 ______ 段既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又具有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3)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 ______ 段.(4)cd 段时,H 的值为 ______ .此时,细胞内 染色体数DNA 含量的值会比H 值 ______ (大/小/相等).33.如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不同基因控制着不同性状.据图分析下列问题:(1)从染色体组成情况看,该果蝇为 ______ 果蝇(填“雌”或“雄”);从基因组成情况看,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以形成______ 种配子.(2)e 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______ 定律,该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大小情况是 ______ .(3)只考虑1、2号染色体,该果蝇与相同性状的雌果蝇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______ .34.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相互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 a 基因在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B b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位置如图1所示.基因A 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B 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aabb 个体显白色,其遗传机理如图2所示.图3为这种鸟一个家系的羽色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2号基因型为 ______ ,4号基因型为 ______ .(2)3号在与2号交配生出7号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 ______ ,并在图4的方框中画出3号减数分裂产生此卵细胞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象(在染色体的对应位置标注相关基因).______(3)5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 ______ ;若5号与6号交配,后代8号为白色羽毛的概率为 ______ .35.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雌花序,侧生雌花序,已知玉米的高秆(D )对矮秆(d )为显性,抗病(R )对易感病(r )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 )和乙(ddrr ),试根据如图分析回答:(1)玉米的等位基因R 、r 的遗传遵循 ______ 定律,欲将甲、乙杂交,其具体做法是 ______ .(2)将图1中F 1代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2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 ______ .丙的测交后代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______ .(3)已知玉米高秆植株易倒伏.为获得符合生产要求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按照图1中的程序得到F2代后,对植株进行______ 处理,选出表现型为______ 植株,通过多次自交并不断选择后获得所需的新品种.,(4)科研人员在统计实验田中成熟玉米植株的存活率时发现,易感植株存活率是12,其他植株的存活率是1,据此得出图1中F2成熟植株表现型有高秆植株存活率是23______ 种,比例为______ (不论顺序)。
河南省郑州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生物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说明:1.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1I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卷左侧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请考生将第1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中,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遗传学两大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若Fi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例接近1: 2: 1 C.若Fi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 1D.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答案】C2.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有( )①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⑧子一代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④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例⑤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雌配子比例⑥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雄配子比例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⑤⑥ C.①⑧④⑤ D.④③④⑥【答案】B【解析】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例不定,雄配子要远多于雌配子,选B。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3.人的体细胞内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着丝点己分裂),细胞内不可能含有( )A. 44条常染色体+XX性染色体B. 44条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C.44条常染色体+YY性染色体 D.两组数目和形态相同的染色体【答案】B4.菜豆是一年生自花传粉的植物,其有色花对白色花为显性。
一株有色花菜豆( Cc)生活在某海岛上,该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问F3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A.3:1B. 15:7C.9:7D. 15:9【答案】C【解析】由于亲本为有色花杂合子,并且只能自花传粉,三年后,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3=1/8,显性(隐性:白色)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1-1/8)=7/16,所以有色植株=1-7/16= 9/16,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9:7【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名师点睛】注意题干的关键字眼“自花传粉的植物”,即为自交,否则就要考虑随机交配,还有出现豌豆就一定是自交。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四十七中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四十七中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1.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以下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统一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脂双层B.DNA是它们的遗传物质C.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D.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2.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一种组织颜色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该小组把这些野果带回实验室欲鉴定其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该野果的切片进行脂肪鉴定时需要使用显微镜B.若向该野果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野果中含有葡萄糖C.进行蛋白质的鉴定时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先混合再使用D.进行还原糖鉴定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长期备用3.下列关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链是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基础B.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C.细胞利用种类较少的小分子脱水合成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D.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需要酶来催化4.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该物质的分子大小等性质有关。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B.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或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一样的C.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转运蛋白的协助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中伴随着生物膜的相互转化5.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C.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D.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6.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既可以体现在细胞等生命系统水平上,也可以体现在分子水平上。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DNA上有多个复制起点,有利于细胞快速复制DNAB.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有利于细胞快速合成不同的蛋白质C.细胞生物DNA中GC含量较高,有利于DNA维持稳定结构D.一种氨基酸对应多种不同的密码子,有利于保证细胞翻译的速度2.下列有关细胞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发生变化B.某种固醇类激素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后可促进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C.某种蛋白质类激素与膜表面受体结合后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D.抗利尿激素与垂体细胞受体结合后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3.从唾液腺细胞中提取全部mRNA,以此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单链DNA(T-cDNA),利用该T-cDNA与来自同一个体浆细胞中的全部mRNA(J-mRNA)进行分子杂交。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c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一定相等B.浆细胞中的RNA与T-cDNA都能进行分子杂交C.唾液腺细胞不能分泌抗体是因为缺乏编码抗体的相关基因D.能与T-cDNA互补的J-mRNA中含有编码呼吸酶的mRNA4.碳元素能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B.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干扰了全球的CO2平衡C.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过程5.图 1 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A、a、B、b、C、c 分别表示染色体;图 2 表示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变化情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实验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实验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双向传导的参考答案:D【考点】D8:突触的结构;D9: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是将兴奋传入神经元的结构,轴突是将兴奋传出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点.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解答】解:A、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A正确;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随着神经递质的释放,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化学信号又转化为电信号,B正确;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C 正确;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 图为人体水平衡调节机理,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示中的B、C分别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大脑皮层渴觉中枢B. 图示A是由垂体分泌,并通过体液运送才能发挥作用C. 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能感受其变化的感受器在下丘脑D. 由图可知通过调节水的来源和去路可以维持水的平衡参考答案:B【分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二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二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一种细菌的mRNA由360个核苷酸组成,它所编码的蛋白质长度是A.约360个氨基酸 B.约1080个氨基酸C.整120个氨基酸 D.少于120个氨基酸参考答案:D2. 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 细胞外液B. 细胞内液C. 血浆、淋巴、组织液D. 内环境参考答案:B体液是指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其中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称为细胞外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综上所述,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体液及其组成成分3. 在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圴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
虎要获得1KJ能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 )A.150KJ B.125 KJ C.100 KJ D.75 KJ参考答案:D4. 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参考答案:C5. 测定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A.有无酒精生成 B.有无水生成C.有无有机物消耗D.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参考答案:D6. 如图3-15所示,如果茎a侧生长素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且a与b两侧浓度比为1∶2,则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是图3-15A.在OA段范围内 B.在BC段范围内C.在OC段范围内 D.在BA段范围内参考答案:C7. 如图是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过程2、5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甲液中可以存在乙酰胆碱,乙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乙液和丙液中D.乙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甲液和丙液蛋白质含量较少参考答案:A8. 遗传学上的“密码子”是指A.DNA一条链上的3个相邻碱基 B.核糖体RNA上的3个相邻碱基C.转运RNA上一端的3个相邻碱基 D.信使RNA上决定一种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参考答案:D9.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参考答案:A10.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捕食关系有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B. 引入外来物种会增加群落中物种丰富度C. 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呈“S”型或“J”型增长D. 调查校园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用记名计算法参考答案:A具有捕食关系的种群之间由于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从而有助于维持群落中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A 正确;引入外来物种如果没有天敌,会导致原来的某些物种逐渐灭绝,反而会降低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B错误;自然状态下如果环境条件不适宜或不能维持不变的情况下,种群数量既不会呈“J”型,也不会呈“S”型增长,C错误;调查校园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记名计算法的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D错误。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10-1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理 新人教版

2010-2011学年上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年级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O2、血浆蛋白、糖元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血液中缓冲物质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血浆渗透压C.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D.当外界温度过高时,机体主要通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而降低机体的体温2.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没有提供的信息是()A. 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A、B、C点对应的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C.D点对应的浓度促进芽、茎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D.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不敏感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侧光使植物弯曲生长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都比向光侧低B.探究不同浓度药液对插条生根影响时,应选不同种植物材料C.改变处理愈伤组织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比例会影响生根发芽的效果D.种子在浸泡过程中随着乙烯含量的减少,逐渐解除休眠而萌发4.有关人体激素和神经的说法,正确的是()A.促激素是联系下丘脑与胰岛B细胞之间的信号分子B.垂体合成的激素需要通过血浆的运输才能到靶细胞C.某人因病听不懂别人讲话,原因是大脑皮层S区受损D.类固醇能使免疫系统无应答,原因是使B细胞增殖受阻5.下图1表示反谢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
图2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
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图1 图2A.图1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a点B.图1中③内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C.图2中CO2浓度最高处在⑦,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递)提供能量D.图2轴突中的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6、以下对生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农民种的小麦在扬花期受到大风袭击,影响了传粉,该农民给小麦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他认为这样能避免小麦减产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蝌蚪会停止生长,因而不能形成青蛙成体;幼年人会患呆小症;成年人耗氧会增加C.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D.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对于维持动物内环境的稳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机体是不利的,机体能通过反馈调节来缓解这种作用7.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