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习题02

合集下载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政治方面
采纳主父偃的建 议 推恩令
建议内容:下令
主 父 偃
允许诸侯王将自 己的封地分给子 弟,建立较小的 侯国。(削弱诸侯 的势力)
王国问题
中 央 统 辖
皇帝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中 央 统 辖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主父偃 “推恩令”
“推恩令”妙在哪儿?
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而“富有人情味” 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 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统辖 的郡管理。 不费一兵一卒,达到削弱王国,加强中央集权 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 恩戴德,从而培养起了侯国的忠诚。
第 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
(汉朝又称两汉,分指西汉和东汉)
西汉初年 经济形势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
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 子不能具醇驷,而将或乘牛车。”
(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 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初期的什么社会状况?
汉朝初年,经济萧条。
“光武中兴”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一节 础
政治 “推恩令”,削
弱王国势力。
思想 “罢黜百家,
汉武帝的大一统
独尊儒术”
经济
西汉 进入 鼎盛 时期
军事
1.汉朝,颁布“推恩令”的帝王是 C (
)
A.汉文帝 C.汉武帝
B.汉景帝 D.汉高祖
2.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开始于 ( D )
我用哪种思想来 治理国家最好呢?
道家
儒家
法家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试题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文景之治1.原因(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2)汉高祖和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2.措施: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3.结果: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史称“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措施(1)政治: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2)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这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2.大一统的出现:汉武帝时候,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三、东汉的统治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2.东汉的建立:公元 25年,X秀称帝,定都某某,史称东汉。

3.光武中兴:光武帝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4.东汉的衰落:东某某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东汉末年,爆发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问题1】汉武帝为什么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X?探究:(1)汉初,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无法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是把儒家学说提升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汉武帝推行的“儒术”,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

(4)这种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这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问题2】汉武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大一统”的局面?探究:(1)汉武帝时,西汉王朝进入全盛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推行和巩固大一统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皇权的因素,汉武帝( )A.推行“分封制” B.开创削藩政策C.颁布“推恩令” D.设立行中书省2.为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汉武帝在每州设置了(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司隶校尉 D.东厂3.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汉武帝之董生对策”。

他所说的“董生”与“对策”是()A.晁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主父偃、“推恩令”D.主父偃、“削藩”4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的“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5.假如你是一位收藏家,你收藏了一枚西汉时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应是( )A B C D6.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

这里的“他”是指()A.蒙恬B.主父偃C.霍去病D.王昭君7.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A.中央集权B.经济发展C.外族入侵D.儒家学说8.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A.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B.只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诸侯王不再与中央作对D.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二、非选择题9.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汉武帝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进行了讨论,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第一组:捍卫皇权针对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年级
历史 科
自学探究
学案
姓名:
教学设计 (收获)
班级:
二、小组学习:

主备: 张榕榕
时间: 10 月
22 日
学习内容:
第 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
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与东汉的兴盛和灭亡有哪些相似之处:
学习目标: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重点: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
一、自主学习: 西汉建立: 时间:______________ 都城:_______ 开国皇帝:__________ 背景:
三、展示反馈:
( ( ( 1 两汉初年,__________ 国家贫困,民众大量流亡。 2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因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__,其 后又是长达四年的__________,长期战争造成了这一状况。 1、吸取秦亡于暴政的教训,减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治国核 心思想源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 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期,颁布“推恩令”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目 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放权于侯国 D.平定叛乱 )3 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A.大兴文字狱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4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A.直接任免地方官员 B.让地方举荐人才选用官员 C.以人为镜,重用官员 D.采用科学制度选拔官员 )5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 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东汉——三国 B.西汉——-东汉 C.秦——-西汉 D.三国——西晋 )6 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货币 D.盐铁官营 )7“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 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8 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 成始于 A.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9 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有( )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颁布推恩令 ③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④设置西域都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②③④ )10(2008 年·成都市)1.观察右边的“讲经图” (汉代 画像砖) ,这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 A.汉高祖 刘邦 B.汉武帝 刘彻 C.汉光武帝 刘秀 D.蜀汉皇帝 刘备 请你总结一下,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D、道家和兵家 ) D、唐 )
4、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最早出现于(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5、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是在下面哪个皇帝在位时(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景帝
5、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 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C ) A、发展农业生产 B、做给农民看 C、稳固自己的统 D、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B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7、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你将在这里 学习 ( D ) A、天文算术之理 B、法家治国之道 C、《孙子兵法》 D、儒家的经典 8、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 ( D ) ①维护皇帝的权威 ②恩赐亲戚 ③巩固统一 ④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楚河汉界”与他有关 C、领导农民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的 统治,并参加了“鸿门宴”
D、他是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
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 202 都城 长安。

建立者:刘邦 (汉高祖)
第 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
本课知识目标: 一. 二. “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
• 措施:颁布“推恩令”,削弱诸 侯势力。(主父偃) • 设立刺史制度
效果:诸侯再也无力对抗中央
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长安设立太学,以五经为教材, 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董仲舒)
效果: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 的正统思想
3、意义: 两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 • 3、经济上: • 4、军事与外交 措施:1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 • 措施:由中央统一铸造五 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后训练.doc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后训练.doc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知识梳理一. 文景之治1原因: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 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②文帝、景帝奖 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2表现: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二. •汉武帝的大一统1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 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 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2大一统的出现:汉武帝时候,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 鼎盛时期。

三. 东汉的统治1东汉的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不久,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襄樊枣阳人。

2 “光武中兴”: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 吏,任用清廉官史。

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 武中兴”3东汉'的衰落: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

整治黑暗的局面持续 到东汉末年,最终导致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

东汉名存实亡。

课堂预习1赭质文帝、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知识点二汉武帝的大一统2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知识点三东汉的统治4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互动课堂知识点一文景之治1. 西汉初,提倡节俭,重视农业生产,社会比较安定,开始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A.文景之治B.高祖之治C.武帝强盛2. 汉初统治者减轻农民负担的最终目的是(A )A.巩固封建统治B.发展农业生产C.使百姓生活富裕知识点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3.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D )A.卫青B.主父偃C.王莽4. 汉王朝进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鼎盛时期是在下列哪一个帝王时期(C )A.汉文帝时期B.汉景帝时期C.汉武帝时期D.汉元帝时期知识点三东汉的统治D.贞观之治 D.提局综合国力D.董仲舒5建立东汉王朝的帝王是(D )A汉武帝B汉文帝C汉景帝D光武帝课堂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B )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2.为了实现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B )A.引入佛教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设立太学D.削弱王国势力3.为了宣扬封建正统思想,西汉时期出现了国家举办的学校,并成为我国古代最高学府的太学。

初三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试题答案及解析1.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今后学者有所统一。

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

更钱造币以赡用。

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材料二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

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统一的主要措施。

(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功绩。

(2分)【答案】(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铸造钱币;征讨匈奴(4分) 4(2)使国家统一得到空气巩固;对汉文化主流形态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使西汉进入了全盛时期(任意两点得2分);【解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国力逐渐增强,年轻的汉武帝立志要有所作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除了地方的王国问题;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铸造五铢钱;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境的威胁。

(2)本小题考查的是评价汉武帝的统治。

汉武帝作为一个雄才伟略的皇帝,彻底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扫除了北方边境的威胁,极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统一得到空气巩固;思想上独尊儒术的推行,重视儒学教育,对汉文化及中华主流形态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他的统治下使西汉进入了全盛时期。

历史上常把他与秦始皇并列,称为秦皇汉武。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2.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第十二课导学案

第十二课导学案
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自学环节
1、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________、________等,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2、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___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补充
“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
二、展示环节
展示自学环节的各习题
小组展示
三、检测环节
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
2、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A、吸取秦亡教训B、推行儒家教育C、破格录用人才D、削弱诸侯国力量




鸡西市第四中学导学指南
学科
历史
年级
初一学年
课题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授课模式
四环教学模式
课型
预展型




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之治
3、假若穿越时空来到西汉的最高学府,你将在这里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习题02 一、单项选择题:
1.汉朝建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9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前202年
2.西汉的都城是()
A.咸阳 B.镐京 C.长安 D.洛邑
3.公元前200年,在白登山被匈奴围困7天7夜的皇帝是()
A.汉武帝 B.刘邦 C.汉文帝 D.汉景帝
4.在汉武帝时期出击匈奴的将领是()
①卫青②蒙恬③霍去病④王莽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5.下列皇帝中,从匈奴手中收复河套地区的有()
①秦始皇②汉高祖③汉文帝④汉武帝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D.②③④
6.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李斯B.孟子
C.董仲舒D.商鞅
7.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我国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在()
A.汉武帝时 B.光武帝时
C.汉文帝时 D.秦始皇时
8.东汉的建立者是()
A.光武帝 B.刘邦 C.汉文帝 D.王莽
9.下列皇帝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汉景帝②汉高祖③汉武帝④汉文帝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初年,牲畜奇缺,连皇帝要配齐4匹一色的马来拉车也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只好坐牛车。

(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为解决这一问题,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4)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果
(5)这种成果对西汉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令人仿照六国宫殿样式,在咸阳修建了许多宫殿。

后来,他又令人建起在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阿房宫。

材料二汉文帝宠爱的夫人,也不能穿拖地的长裙。

帏帐上面不得绣花。

有一次,文帝想建筑一座高台,经过计算,要花费相当于10户中等水平人家的家产那样多的钱,汉文帝就放弃了。

(1)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秦始皇和汉文帝的不同做法,带来了什么不同后果?
(3)通过材料和问题的回答,你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D 2.C 3.B 4.C 5.A 6.C 7.A 8.A 9.C
10.(1)说明西汉初年经济凋敝。

(2)①秦的暴政。

②连年的战争。

(3)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奢侈。

(4)出现了文景之治。

(5)为汉朝的大一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1.(1)说明:秦始皇生活奢侈腐化;文帝生活节俭。

(2)秦始皇的奢侈腐化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帝的崇尚节俭是出现“文景之治”重要原因之一。

(3)统治者崇尚节俭与否,关系到其统治的兴衰成败。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习题03
一、选择题:
1.文景之治是指()。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2.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汉高祖 B.光武帝 C.周文王 D.汉武帝
3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A.太学 B.郡学 C.国学 D.府学
4. 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是接受了谁的建议()。

A.董仲舒 B.刘濞 C.晁错 D.主父偃
5.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人做了大官
6.汉高祖提出:“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怎能还在马上治天下呢?这句话告诫当时的统治者()。

A.秦朝的统治被推翻
B.必须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C.尽快停止战争,注重恢复和发展生产
D.大力分封同姓人做诸侯王
7.关于“文景之治”出观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吸取秦亡教训
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8.今天我们国家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而西汉时期提出“以德化民”在()。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期
9.西汉鼎盛时期出现在谁的统治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10.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A.大学 B.儒家 C.郡国学 D.太学
1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推行儒学教育
C.破格录用人才 D.窒息学术空气
12.(2006年,河北)下列政策不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是()。

A.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B.颁布“推恩令”
C.减轻刑罚,废除肉刑
D.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诛钱
13.我国历史上唯一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二、填空题:
1.西汉初年,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这表明当时经济(),到处一片()景象。

面对这种形势,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包括: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和()负担,注重发展();奖励努力的农民,关心();提倡(),以身作则;重视()。

出现了()的盛世局面。

2.汉武帝雄才大略,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有;政治上允许诸侯王建立(),削弱()势力。

思想文化上实行“()”;推行()教育,兴办()。

西汉王朝在()、()、()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时期。

3.公元()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公元()年,刘秀称帝,定都(),史称()。

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

三、材料分析题:
1.(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


阅读材料回答:
①这段话反映了汉景帝的什么思想?
②汉景帝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种思想?
③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之为什么?
2.“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
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书•食
货志》
阅读材料回答:
①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②汉初这样荒凉的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③材料中的“上”是谁?他和汉初的其他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这种景象?出现了什
么结果?
3、阅读下列材料:
汉武帝即住时,只有16岁,年轻有为。

他下诏,令每个郡县推荐人才,由他亲自出题。


过考察,武帝发现了像董仲舒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

对出身低微的人,他也能破格录用。

如出身贫寒的主父偃,长期怀才不遇,后来受武帝赏识,立即任他为官,一年内竟将他四次
升官。

又如,出身于奴仆的卫青,做到了大将军。

请回答:
(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跟他个人的雄才大略有关吗?
(2)今天,我国进入了21世纪,国家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

汉武帝的做法对今天有
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A
4.D
5.B
6.C
7.B
8.B
9.C 10D 11.A 12.C
13.B
二、填空题
1.萧条荒凉徭役兵役赋税农业生产耕作农桑节俭“以德化民”文景之治
2.小诸侯国王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太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全盛
3.9 25 洛阳东汉光武中兴
三、材料分析题
1.①农本思想
②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③文景之治
2.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②是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的。

②汉高祖,他和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

3.(l)有关。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他能完成大~统的主观因素。

(2)提示:从国家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个人要勤奋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做贡献方面谈即可。

知识链接
我认为汉武帝的功劳最大,因为汉武帝时期实行了以下措施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1)政治上: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这样封国越发越小。

(2)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太学。

(3)经济上: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或我认为秦始皇的功劳最大。

原因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