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
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
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
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
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
密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概况
终身以“新青年”自居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获有35个博士学位的“中
国自由主义之父”
“横眉冷对千夫指”

从复苏走向觉醒
新文化运动——内容
材料一
科学,不仅指科学知识,更强调科
民主,不仅指民主政治,更强调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精神。
学精神、科学世界观,反对迷信。
×专制 民主
从蒙昧走向复苏 从复苏走向觉醒 从觉醒走向新生

从蒙昧走向复苏
辛亥革命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 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 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新文化运动——背景
材料一 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
1914年,袁世凯为配合复辟 帝制,加紧进行尊孔活动。颁发 了《祭孔令》,恢复前清的祭孔 规定,亲自抵达孔庙,三跪九叩。 要求北洋政府定“孔教”为“国 教”,列入“宪法”。
卷尾语
新文化运动是进步的知识分 子在思想领域里一次反封建的 激烈斗争,它用新思想、新文化 刷新了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 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推动了中 国历史的发展。
当堂达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共4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共46张PPT)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1920年春,北大 招收了9名女生入 文科旁听,暑假 又正式招收女生 ,开中国国立大 学男女同校之先 河。
(3)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⒈进步性:
(1)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3)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赛先生——Science——科学
—自然科学、科学精神
西方的学和 科学精神。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民19主12年制南度京+临民时政 府废 倡主止自思读由想经、拜平孔等提
《文学改良刍议》应该视作白话文向文 言文挑战的发难之作。在那个时代掀起了 巨浪狂风,成为白话文运动的第一炮。
(3) 建设新文学推到旧文学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新文学就是白话文; 旧文学就是文言文。
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标点符号很重要 大便当饭小便当菜
大便当饭,小便当菜。
大便当:饭,小便当:菜。
亲们:要正确 使用标点符号 哦!不然后果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回顾先进的中国人如何学习西方的: 首先是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睁开眼睛看世界,开始 向西方学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接着,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生产技 术,但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进行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但也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上升到思想领域,想从思想文化 层面上进一步学习西方,进行了新文化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共36张PPT)

《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鲁迅以他坚定清醒的现实 主义立场和坚忍持久的战斗精 神,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 柱和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 代表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口号)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民主 科学
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也包从西 方传入的社会科学理论
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
北大红楼
新文化运动
主要阵地
1917 年初, 陈独秀 接受 新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 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新青年》杂志不久也迁 往北京。《新青年》的主要撰 稿人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
新文化运动
主要阵地
当时中国第一流的学者纷 纷进入北大,北大拥有了陈独 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辜 鸿铭、刘师培等等一大批优秀 的教师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
(1889-1927)
李大钊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毕业于东 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 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 创始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
胡适,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 者、哲学家、文学史家、诗人。1917 年回国任北大教授,投身新文化运动 ,是该运动早期领导者之一。
新文化运动
主要人物
蔡元培,字鹤卿,中国近代革命家、 教育家, 1916 年至 1927 年任北京大学 校长。他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 但却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他秉 持教育救国的理念,希望能通过改造一 所堕落的大学,用教育和启蒙的方式为 中国培养人才。
(1868-1940)
蔡元培

2017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2017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白话文的推广
新文化运动提倡用白话文进行写作,使文学更加贴近民众。
妇女解放和平等权益
新文化运动呼吁妇女解放,倡导妇女平等权益,推动社会进步。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文化观念的变革
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文化观念 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启发了对 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思和更新。
对传统价值的冲击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和价值 观念提出了质疑和冲击,促进 了传统与现代的交流与融合。
2017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 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 动》课件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股思想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 现代化和革命化。
时代背景
1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困境,迫切需要进行社会和文化改革。
2 传统文化与新思潮
传统文化与新思潮之间的碰撞,加剧了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质疑和冲击。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
胡适发起的新文学运动
Hale Waihona Puke 2胡适主张推动现代文学的发展,推翻传
统文学的束缚。
3
方志敏等人的思想影响
方志敏等人的先进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 兴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李大钊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动 了新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文言继续规范
新文化运动倡导对文言文的规范使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3 文化创新
新文化运动鼓励文化创新, 我们应该勇于创新,推动 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开拓了中国文化的新方向
新文化运动开拓了中国文化的 新方向,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
新文化运动的启示
1 思维方式
新文化运动启示我们要用 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看 待世界,不断拓展自己的 知识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共21张PPT)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干生,字 仲甫,号实庵,安徽省怀宁县十里铺(今属安庆市)人。思想家、 政治人物、语言学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及首任总书 记。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创办了著名白话文刊物 《新青年》,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文章指 出,中国封建文化和制度已经一文不值,急需改弦更张。他号召 青年们“以科学与人权(人权即‘民主’)并重”,“利刃断铁,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含义: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 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
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
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2、背景 :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 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促进了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 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 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材料一:“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
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
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
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小说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在仁义道德掩盖下 “吃人”的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新文化运动提提倡民主与科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 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 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 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 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 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 秀《新青年·警告青年》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希望 ——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
1918年,《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 1920年,全国各个学校的教科书改用白话文。
作用:开启民智,促进文化平民化,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解释作用,民智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 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 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6—57页完成新文化运动概况表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人物 胡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
旗帜/口号 民主、科学
阵地
《新青年》、北京大学
民主
科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 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 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西方的资产阶 级民主思想
反对专制
近代自然科学、科 学态度、科学精神
反对愚昧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 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 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 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代表 鲁迅 陈独秀
文学 革命
后期
提倡 白话文 ,反对文言文 宣传 马克思主义 。
胡适 陈独秀
李大钊
二、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 一批受过新思想 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 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 ——《上海妇女志》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件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9张PPT)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件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9张PPT)
D
A
D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锋芒指向孔孟之道?
想一想
“孔家店”指的是什么?
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儒家思想与道德体系
孔子是历代专制的护身符
打倒孔家店
民主、自由、平等
三、文学革命
1.标志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代表
胡适、陈独秀、鲁迅。
《狂人日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影响
近代中国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新文化运动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聘请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执教。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北大的教授们
1917年底,北大文、理、法三科分别成立了研究所。
不同思想流派的知识分子展开学术争鸣。
二、民主与科学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的白话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还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是二十世纪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思想家。
八项主张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公开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号,主张变革文学内容,倡导通俗易懂、反映现实、抒发真情的新文学,摆脱八股文只顾。
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精品教学课件
性质: 它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思想文化
民主与科学
器物技术
自强求富
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
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层层深入
当堂训练
1.中国近代史上,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一争高低,背后拖着长
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这种场景最可能
写什么? 《吃人与礼教》(鲁迅)……………………第六卷6号
抨击旧道德 和旧文化
《袁世凯复活》(陈独秀)…………………第二卷4号 《药》(鲁迅)………………………………第六卷5号 《科学的起源和效果》(王星拱)…………第七卷1号
《文学改良刍议》(胡适)……………………第二卷5号 《白话诗八首》(胡适)………………………第二卷6号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第二卷6号
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 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
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我自从得了吴 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 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
揭出个露字字了是来封‘,建吃满礼人本教’都的写!吃着人两本质 旧—道—德节:选指自以鲁孔迅子《学狂说人为 代日表记的》封建礼教。核心内 容:三纲五常
。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 事,祖宗的面旧子道,德都草添菅许人多命的光彩。”阿 新毛道在德第:七自天由饿、死平了等。、县个官性送解来放一等块有匾关,人上 权题自四由个的大西字方“资贞产烈阶可级风道”德。思想。
学习任务二 二、新文化运动之内容
2.内容
《新青年》索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维护专制制度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陈独秀(1916年《青年杂志》1卷5号 )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自由、平等。
第一桩西式离婚案
1922年11月8日《新浙江》登载 了大诗人徐志摩和妻子张幼仪的离 婚声明。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于 是选择了和家庭包办的妻子张幼仪 离婚。离婚后的张幼仪开始学习德 语,后单担任苏州大学德语教授, 并投身金融界,成为中国银行第一 位女总裁。
意义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五四运动北京学生的愤怒
动纪念馆。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中国培养人才。
代表人物
他们认为, 辛亥革命所建立 的民主共和只是 个虚假的形式, 要使中国真正成 为一个民主共和 国,就必须用民 主和科学来救治 中国在政治上、 道德上、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 暗。
鲁迅
胡适
陈独秀
李大钊
内容
①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 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 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 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鲁迅以他坚定清醒的现实主 义立场和坚忍持久的战斗精神,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和 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代表。
C
B.李大钊 D.胡适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新青年》 C.《民报》
A
B.《中外纪闻》 D.《申报》
3、某校排练了一部历史剧,其中一句台词是:“请 ‘民主’和‘科学’两位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 德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据此判断,在这部历史 剧中表现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1851
材料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 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 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 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 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意义 促进了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 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 的作用。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课堂小结
兴起
时间:1915年《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口号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化 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


倡导文学革命பைடு நூலகம்
意义
随堂练习
1、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
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A.陈独秀 C.鲁迅
B.辛亥革命 1911 C.新文化运动 1915 D.北伐战争 1926
----- 陈独秀
DEMOCRACY--民主
SCIENCE--科学
内容 ③倡导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 建设新文学, 倡导白话文)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近代化的探索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开 端
洋务运动
技术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制度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这是一个思想自由,人才辈出的时代,这是中国近 代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知识分子的目光转向思想 启蒙,唤起了国民的觉醒。民众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 的洗礼,新的主义、新的信仰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917年初,陈独秀接受新任北 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 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 不久也迁往北京。《新青年》的主 要撰稿人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
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
北大红楼:
蔡元培,字鹤卿,中
是1916年至1952
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
年期间,北京大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
学的主要校舍所
原因
①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②思想上: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③经济上: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
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开始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主要阵地
《新青年》
这些知识分子在《新青年》上 发表一系列文章,号召打倒孔家 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 进攻。由于他们的文章均发表在 《新青年》上,所以《新青年》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 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 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 乱”。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 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 采用世界语。
意义 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
大学校长。他并不是新
在地之一。整座
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但
建筑通体用红砖 砌筑,红瓦铺顶, 故名“红楼”。
却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 支持者。他秉持教育救
始建于1916年,
蔡元培
国的理念,希望能通过
(1868-1940)浙江绍兴人
1918年落成。现
改造一所堕落的大学,
为北京新文化运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用教育和启蒙的方式为
胡适 陈独秀
电影《建党伟业》有关新文化运动的片段
意义
材料 “古来女人的位置,不过是男子的器具与奴隶,中古 时代,教会里还曾讨论女子有无灵魂,算不算得一个人。儿童 过去也只是父母的所有品,被当作具体而微的成人,因此不知 演了多少家庭与教育的悲剧。”
---1918年12月,周作人《人的文学》
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陈独秀
内容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口号) 民主 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也包从西方传入的社 会科学理论。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 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 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 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