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共32张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百姓的门户前仍然 贴着这种对联说明了什么? 1.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 君主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 数中国人。
材料二: 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
颁发《祭孔令》。28日,袁世凯换 上了绣有四团花的十二章大礼服, 头戴平天冠,进行祭孔活动,这是 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上掀起 什么逆流? 2.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 复古逆流。
2018年10月31日
)
和铺垫的作用。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意义
时间:1915年 标志:《新青年》的创办 兴起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为爆发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对白
一次,胡适讲课时大讲白话文的优点,正当胡适讲得得意,一位同学突然 发难:“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没有缺点吗?” 胡适:“没有。” 那位同学反驳道:“白话文语言不精练,发电报用字多,浪费钱。” 胡适:“不会的,前几天有位朋友发电报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 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于是复电拒绝,我使用的白话文。请同学们根据 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怎样省?” 几分钟过去,胡适挑选出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念道:“才学疏浅, 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是12个字,其实5个字就够了:‘干不了,谢谢。’”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 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他们还将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 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百姓的门户前仍然 贴着这种对联说明了什么? 1.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 君主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 数中国人。
材料二: 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
颁发《祭孔令》。28日,袁世凯换 上了绣有四团花的十二章大礼服, 头戴平天冠,进行祭孔活动,这是 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上掀起 什么逆流? 2.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 复古逆流。
2018年10月31日
)
和铺垫的作用。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意义
时间:1915年 标志:《新青年》的创办 兴起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为爆发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对白
一次,胡适讲课时大讲白话文的优点,正当胡适讲得得意,一位同学突然 发难:“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没有缺点吗?” 胡适:“没有。” 那位同学反驳道:“白话文语言不精练,发电报用字多,浪费钱。” 胡适:“不会的,前几天有位朋友发电报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 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于是复电拒绝,我使用的白话文。请同学们根据 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怎样省?” 几分钟过去,胡适挑选出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念道:“才学疏浅, 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是12个字,其实5个字就够了:‘干不了,谢谢。’”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 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他们还将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 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共39张PPT)

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 上改造国民的思想。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从第 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
终身以“新 青年”自居
李大钊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胡适
鲁迅
中国自由 主义之父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主要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读 一 本 杂 志 品 一 段 历 史
一、探办刊的缘起,明大师的用心
背景篇
二、观封面和目录,寻杂志的主题 内容篇
三、看杂志的读者,听历史的回音 影响篇
如春雷一般……
惊醒了无数青年……
影响了一代人……
也影响了一个时代……
在师范学校读书的毛泽东说“有很 长一段时间,看书,看《新青年》 ;谈 话,谈《新青年》 ;… 《新青年》上我 很欣赏陈独秀和胡适的文章,他们一度 成为我效仿的榜样” 当时任敬国军旅长的朱德在朋友那 里读到《新青年》,不久他毅然抛弃了 月薪两千大洋的优越生活,决定出国寻 求真理 周恩来在东渡日本留学期间细读《新青 年》,书中新思想新观点强烈吸引了他, 他开始树立一个信念:在“思想”、 “学问”、“事业”上,都要毫不犹豫 地抛弃“旧”的,迫求“新”的。
1919年12月4日记云:“看《新青年》杂志。 ” 1919年12月5日记云:“上午,看《新青年》杂志” 林士及执信。下午,看《新青年》。” 1919年12月7日记云:“看《新青年》,定课程表。” 1919年12月10日记云:“看(《新青年》)易卜生号。” 1920年4月9日记云:“在船中看《新青年》杂志。” 1926年4月21日记云: “上午看《新青年》杂志。” 1926年4月22日记云: “上午看《新青年》。” 1926年5月5日记云: “下午看《新青年》杂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2)提倡科学、民主,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材料三 帝德乾坤大 皇恩雨露深材料四 鲁迅小说《药》简介
教师讲解:民主和科学这两大口号
改变国民的思想。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过渡: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1)史料链接
材料一
材料二 视频
(胡适在北大图书馆与文言文一派争辩,大约2分钟)
教师讲解:新旧文学的优缺点一目了然。
文学是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要革新旧文化,就必须革新旧文学。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为文学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开白话文小说先河,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后来出现了以白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共22张PPT)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年8月2021/8/92021/8/92021/8/98/9/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8/92021/8/9August 9, 2021
民 可风”。
孔子旧是道数德千年来封建帝王实行专制统
治的护符,儒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比专制 帝王加于肉体上的淫威更其严重。
—— 李大钊
西方的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
民主
自然科学和看待 客观事物的科学 观点。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 暗。”
局限: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新文化运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它的兴起 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它的发展有着鲜明 的时代特征,它的影响有着深远的历史意 义。它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 次激烈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 域的延续,新文化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 与民主和科学的洗礼,推动了中国历史的 前进。
(C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①陈独秀 毛泽东
②李大钊 ③鲁迅 C④胡适 ⑤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
A、《新青年》 C、《民报》
DB、、A《《申中报外》纪闻》
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 (B )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希望 ——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
1918年,《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 1920年,全国各个学校的教科书改用白话文。
作用:开启民智,促进文化平民化,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解释作用,民智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 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 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6—57页完成新文化运动概况表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人物 胡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
旗帜/口号 民主、科学
阵地
《新青年》、北京大学
民主
科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 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 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西方的资产阶 级民主思想
反对专制
近代自然科学、科 学态度、科学精神
反对愚昧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 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 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 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代表 鲁迅 陈独秀
文学 革命
后期
提倡 白话文 ,反对文言文 宣传 马克思主义 。
胡适 陈独秀
李大钊
二、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 一批受过新思想 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 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 ——《上海妇女志》
2018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33张PPT)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三纲: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为子纲:子女一切得听从长辈的安排 夫为妻纲:嫁鸡随鸡 五常: 仁、义、礼、智、信 新道德: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有关人权自由 的西方道德思想
民国初年,北京《中 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 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 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 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 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 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 请描述您看到这篇新闻 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 时的心情 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问题情境
“思想自 由”、“兼容并 包”办学方针的 实质是什么?
实质:鼓励和倡导资 产阶级新文化、新思 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 阵地。
“思想自 由” “兼容并包”
•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1894 年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以后,开始接触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他认为戊戌变法 失败是没有培养革新人才,便决心兴办教 育,1902年参与创办中国教育会,任会长, 并创立爱国女学和爱国学社,作为培养革 命人才和进行活动的机关。1905年参加同 盟会,任上海分会会长。1907年赴德国, 在驻德使馆工作。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 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在对 “教育方针之意见”中宣布废除忠君尊孔、 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 行义务教育等。同年,因不满袁世凯篡权 而辞职。后去欧洲,1916年回国,第二年 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面貌一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①是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等思想观念,在当时的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中产生了越 来越强烈的影响。
②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 本”,推行孔教。 ③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 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 思考,认为以往先觉者所进行的救国斗争所以屡遭失败,中国 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 是根本原因。由 此认定,为了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2018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 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课堂小结 兴起
时间:1915年《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新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文
化 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
运
动
倡导文学革命
意义
随堂训练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
D 化运动是为了(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鲁迅
4.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 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
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
C 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A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
A、《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18张PPT)

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C )
A.1915年,陈独秀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 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D.陈独秀和胡适都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2.如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幅漫画。根据漫画可知,这场运动是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B.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民报》的创刊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D 4、读图:与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 )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
想,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 )
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C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6.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
A 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胡 适
陈 独 秀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① 积极性: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
影响
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 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② 局限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A.1915年,陈独秀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 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D.陈独秀和胡适都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2.如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幅漫画。根据漫画可知,这场运动是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B.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民报》的创刊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D 4、读图:与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 )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
想,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 )
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C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6.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
A 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胡 适
陈 独 秀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① 积极性: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
影响
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 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② 局限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倡民主和科 学
民主
(德先生) 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
科学
(赛先生)
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 科学精神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 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 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列举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作品
《敬告青年》 提出“民 主”“科学”
《孔子与宪法》
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的 护身符
《文学改良刍议》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 言之有物
《狂人日记》 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 治的罪恶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 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 吃人的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 “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狂人日记》插图
“丽春之日,丈夫夭折。祥林嫂在生命和“名誉” 之间,它依然选择了“名誉”,即永远的有祥林名誉权 的“不嫁二夫”的寡妇。然而她婆婆却再也容不下这个 克星,用极其野蛮的手段把她嫁给了何老六。丈夫死了, 本不是祥林嫂的错,可她却要被人认为不吉祥。她本来 是遵照封建礼教的规矩“好女不嫁二男”,可是偏偏有 个婆婆不让她守节,又偏偏有人嘲笑她,歧视她,说她 “不干不净”。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 学
胡适主张:文学改良 一、须言之有物; 二、不摹仿古人; 三、须讲求文法; 四、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务去滥调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主张:文学革命 一、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
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二、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三、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
来“啊妻!丧”速归”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 黄侃 从命“.”干不了,谢谢。”
互动探究(二)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性质 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积极性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 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 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促进 思想解放
(1)袁世凯打着“尊孔复古”的旗号,利用以孔子为代表的 儒家传统道德,维护独裁专制统治。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中国 传统旧道德,有利于促进社会思想的解放。 (2)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3)对待传统儒家思想,我们应该保持正确态度是: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袁世凯复辟期间到天坛拜祭
辛亥革命后的春联: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上述图片和春联反映了当时什么社会现象? 说明了什么问题?
带有强烈的皇权思想。 说明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君主思想仍然 根深蒂固,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诋毁共和, 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面对这股逆流,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 主义者发动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出版《青年杂志》后改名
《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口号: “民主、科学”
陈独秀像
当时宣传民主和科学的刊物
活动阵营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胡
讲坛上的教授
适
陈
当时北大教坛 中,既有旧式的
独 秀
学者:辜鸿铭等
;也有新思想
的代表者:陈独
秀、李大钊、胡
适、鲁迅等人。
1918年,金陵 女子大学的化学
实验室
1918年,金陵 女子大学的排
球活动
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山西省成为全国离婚率最 高的省份,一年内离婚案多达2127件。在一些小城镇, 离婚事件也屡见不鲜。浙江镇海县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 就离婚。
促进民众觉醒 为五四运动做了 思想动员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祥林嫂怀着无限复杂 矛盾的心情在冻饿中死去了……”
——鲁迅《祝福》(节选)
பைடு நூலகம் 探究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 直指儒家传统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 和精神支柱,只有打倒儒家传统道德才能唤醒 民众,才能实现民主政治与民主共和。
问题思考
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 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
鲁
李迅
蔡 元
大 钊
培
辜鸿铭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透过这幅油画,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 化
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 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 道德和文化。
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 三纲五常。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三纲即君为臣 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 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 性。
古为今用、洋为中 用 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
批判、继承、改造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创绝新对,的与坏时;俱所谓进
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毛泽东
总结归纳
时间:1915年
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
新
志》(后改为《新青年》)
一场思想—— 新文
文
撰稿者: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化适运动
化 运 动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内 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
两面大旗—— 民主、 科学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一本杂志——《新青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年》 五位干将—— 陈独秀、
性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蔡元培、李大钊、 鲁
迅、胡适
巩固练习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C ) A、《敬告青年》 B、《每周评论》 C、《新青年》 D、《民报》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D )
①李大钊 ②陈独秀 ③鲁迅 ④胡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的民主 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 主”的含义是 ( C ) A、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 B、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4、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 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 时期是( D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话说文言征婚
秀才娶妻: 话说有个秀才,一日在村里闲逛,看到有
张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 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不错,就把她娶回去了……
可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秀 大才,以周为正:。 乌黑提头倡发,白无话麻子文,有脚利不 实际情况:乌黑于,新头发思无想,麻、子新,文脚 不大周正。 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