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练好弧圈球的七个关键

合集下载

乒乓球正手弧圈球的动作要领

乒乓球正手弧圈球的动作要领

乒乓球正手弧圈球的动作要领1. 乒乓球的魅力乒乓球,这项小巧玲珑的运动,简直能让人乐在其中。

谁能想到,一块小小的球拍和一颗轻飘飘的乒乓球,可以在你我之间掀起波澜呢?看着那些高手在场上飞速移动,简直像是在跳舞,优雅又充满力量。

说到这里,咱们不得不提到正手弧圈球,这可是乒乓球中的一项绝技,练好了真能让你在场上风生水起!1.1 正手弧圈球的基本要领首先,准备姿势可不能马虎。

站好位置,双脚自然分开,重心稍微前倾,就像要准备迎接一阵风的到来一样。

然后,把球拍握紧,但别太死,保持放松,手腕就像一根柔韧的树枝,随风摇摆。

记住,握拍的方式就像握住一根香肠,轻松又自然。

接下来,眼睛盯着球,集中注意力,这可是成败的关键啊!1.2 起始动作接下来,准备击球的时候,左手轻轻把球抛起,注意哦,抛得不要太高,刚好让你能掌握住节奏。

然后,随着球的上升,身体稍微向后倾斜,感觉就像在蓄势待发的箭。

待球到达最高点时,迅速转动腰部,带动手臂,挥拍去打。

这个动作可不能心急,要慢慢来,越是放松,效果越好!2. 劈球与击球2.1 劈球动作当你挥拍下去的瞬间,别忘了要用力劈一下,想象你在切一个蛋糕,既要精准又要有力度。

这个动作其实就是发力的关键,能让你的弧圈球产生漂亮的旋转。

拍面微微向下,轻轻地与球接触,然后再轻松地往上抬起,像是在鼓励球飞向空中。

哇,感觉像是给了球一双翅膀!2.2 击球时机当球拍与球接触的瞬间,记得要用力!可是,太用力就容易失控,别把球打得飞得无影无踪。

这个时候,要根据球的落点调整自己的站位,脚步要轻盈,就像在踩着华尔兹舞步。

记住,正确的击球时机能让你在乒乓球场上风生水起!3. 收拍与跟随动作3.1 收拍的重要性击球后,收拍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打完球就忘了收拍,结果变得很尴尬。

想象一下,收拍就像在打完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后,得意洋洋地把剑收回去,给对手留下深刻的印象。

收拍的时候,注意拍面微微向下,身体自然放松,这样才能更好地准备下一次的进攻。

弧圈球精要(自身体会)

弧圈球精要(自身体会)

乒乓球体会精要1、只要来球轨迹对准右脚尖,你就可以发力去击那个球,要拉弧圈或大力攻球皆可。

一定是先动脚步,再出手。

2、触球点大约尽量调整在引拍转腰后,右脚尖或往前一点的正上方触球。

这样有一个好处,拉球时不容易抬肘。

不抬肘也就不会压拍。

3、"出手快"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摆速快,快收前臂。

我教练跟我说,击球前所有的动作都放松且从容的做,但只要一旦出手了,球拍快速的挥到眉心附近的终点,让拍子画弧一口气完成,球路和球质才会扎实。

4、训练大力拉球,拉球动作舒展、跑动范围大、力量大,连续性好。

强调在大力量拉球的基础上提高拉球的连续性和杀伤力,尽量进行一些大力量的拉球训练。

5、在正手拉球时一定要注意收前臂,大臂和小臂之间的角度一定不能固定,要根据来球来决定摆臂的大小。

但要注意一点,收前臂一定要用腰来控制。

6、击球时球拍的后引不是用手往后拉手,而是用转腰来完成,用腰固定大臂,转腰的速度要远远快于拉手。

就是说,在击球前的摆臂是先转腰而不是先拉手。

7、拉上旋球时,右肩略微下沉,同时横向转腰,右臂自然放松,横向转腰动作完成引拍的过程。

此时,以右脚为轴,重心放到右腿上。

然后,右腿蹬地,腰部横向回转,并带动右臂,注意此时右臂仍为放松状态。

8、拉球球拍运动轨迹是一个扇形,从引拍的终点开始到约前额眉心为止,也就是大约1/4圆弧的距离。

要保证弧线运动中间击中球,不要造成球碰在球板上而不是球板打中球,球击出后的行进轨迹无力且不稳定。

因为球没吃到挥拍的力量。

9、一定注意拉弧圈球是鞭打动作,身体、胳膊不要僵硬,触球瞬间之前小臂收缩,肌肉发力,击球结束后迅速自然放松做半圆弧形还原。

10、推挡时一定是将手臂右后向前推,推得过程后期击中球,推挡后一定注意手臂回缩,以保证下次击球时是用球板把球推出去而不是让球碰在球板上,即不能发力也不好控制球的方向。

在击球前,球板和球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尽量主动去击球,而不要让球来撞你的球拍,或者是球与球拍之间的距离太小,容易被来球顶住,影响你的发力。

拉弧圈球的诀窍

拉弧圈球的诀窍

拉弧圈球的诀窍
拉弧圈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它能让你在比赛中获得更多分数。

下面是一些拉弧圈球的诀窍:
1. 保持头部和身体的稳定。

拉弧圈球需要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当你准备拉弧圈球时,要保持头部和身体的稳定,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控球的位置和方向。

2. 手部动作要快速。

拉弧圈球的核心是手部动作,所以要让手部动作快速、准确。

当你将球放在手心中时,用力的甩出去,同时将手臂向后拉,这样球就会自然的弧线向前飞出。

3. 用力发力。

拉弧圈球需要用力发力,这样才能让球飞得更远、更准确。

在甩球前,要选好发力点、发力方向和发力力度,这样才能将球甩出去。

4. 熟练掌握球的重心。

拉弧圈球需要熟练掌握球的重心,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控球的方向和位置。

当你将球放在手心中时,要仔细观察球的重心,然后根据需要调整手部动作和发力力度,这样才能将球甩出去。

5. 练习要有耐心。

拉弧圈球是一项需要练习的技巧,要有耐心和恒心。

在练习时,要多尝试不同的手部动作和发力力度,然后根据反馈及时调整,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拉弧圈球水平。

以上是拉弧圈球的一些诀窍,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记得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 1 -。

弧圈出手动作的“七字诀”

弧圈出手动作的“七字诀”

弧圈出手动作的“七字诀”我们知道,每个技术动作都是由四个基本环节构成的,这就是准备、引拍、击球、还原,任何技术动作都离不开这样四个基本环节。

但是,四个环节中,对技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击球这个环节,我们叫它核心环节。

许多帖子对核心环节都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讨,尤其是对弧圈技术的击球动作讨论都比较充分,这对我们怎么样来认识弧圈技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看了大家的帖子,对我也有很大的启发,今天,我就从“击球”这个环节,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提供给大家参考。

先提供给大家七个字,来描述“击球”这个环节的技术动作,然后再适当展开讨论一下。

这七个字就是:蹬、送、扭、转、甩、收、拧。

它是根据弧圈击球动作的基本结构和用力的基本顺序来进行总结和描述的,尽量把击球过程复杂的动作用简单的一个字来概括,这样便于大家理解和记忆,也便于在练习中提醒和暗示自己。

蹬:是弧圈击球动作的起点,也是用力的发端。

在准备和引拍两个环节中,身体重心已经适度下降,全身象弹簧一样得到了压缩,力量得到了积蓄。

从“蹬”开始,身体进入了另一个阶段,也就是身体的展放和重心转移及力量的释放阶段。

蹬也是对动作的一个基本的描述,指的是前脚掌的用力方式,其方向是与引拍的方向相反,即向前上方向。

同时,也包含了将原来微屈的膝关节蹬伸的意思。

值得强调的是,蹬所描述的主要是与握拍同侧的脚腿的运动形式,而不是对两脚动作的整体描述。

因为发力和拉球的腿部动作,主要是由握拍同侧的脚来承担和实现的。

另一只脚只起着配合的作用。

送:指送髋,蹬伸与送髋体现了动作的迎前姿态。

送髋动作是与蹬伸动作联系在一起的,蹬的目的,是使力量向上传递,首先是传递给了髋关节,此时髋关节顺应蹬地的动作将迅速向前上方运动,由于拉球的站位两脚基本上是一前一后,因此,送髋的动作首先是从握拍一侧的髋部开始,成不对称的按引拍动作相反的方向作向前送达,这一点与蹬地和伸膝的运动方向是保持一致的。

其主要任务是将两个关节形成的合力凝聚在一起,协助身体重心的交换由下向上转移。

乒乓球七种弧圈球技术是什么

乒乓球七种弧圈球技术是什么

乒乓球七种弧圈球技术是什么很多人在打乒乓球的时候把重点放在一些技术和战术的应用上面。

弧圈球技术是乒乓球运动中是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掌握好这7种技术,可谓是跨过新手的边界了。

那么你还是新手?来了解一下。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乒乓球七种弧圈球技术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乒乓球七种弧圈球技术1、正手加转弧圈球: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右脚上。

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右脚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

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2、不转弧圈球(亦称假弧圈)在掌握了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把拍形稍后仰,触球的中下部,手臂紧张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转弧圈球。

2、正手前冲弧圈球:站位基本上与加转弧圈球相同。

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转弧圈球高一些,球拍与地面大约形成80度夹角。

当球从台面弹起时,腿、腰、上臂、前臂依次进行动量传递,击球瞬间手腕向内向前略为转动,加速度达到最大,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

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3、直板正胶正手弧圈球(俗称小上旋):与反胶弧圈动作要领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胶粒凸起,胶皮的摩擦系数小于反胶,缺少粘性,触球面积没有反胶大,如果摩擦过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击球时要加强手腕转动,扩大球拍接触球的面积,这是正胶弧圈与反胶弧圈的最大区别。

此外,正胶弧圈动作较小,以前臂发力为主,球的弧线较低。

4、正手侧旋弧圈球:击球准备姿势和整个身体的用力方法与加转弧圈球相似,但在击球时,摩擦球的偏右面,拍形稍前倾,手臂自右外侧向左前上方(近似于弧形)发力。

在拉侧旋球时,如果击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拉出的球是侧上旋;如果击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内向前发力为主,往往会拉出侧下旋弧圈球。

6、横拍反手弧圈球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击球前,将球拍引至腹部下方。

提高台球的弧线球技术

提高台球的弧线球技术

提高台球的弧线球技术在台球运动中,弧线球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通过使用弧线球技术,我们可以改变击球的轨迹以及击球后的路径,从而提高我们在比赛中的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提高台球的弧线球技术,以及一些实用的练习方法。

一、了解弧线球的基本原理在提高弧线球技术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弧线球的基本原理。

弧线球是通过击球时施加侧旋和顶旋来改变球的飞行轨迹的一种技术。

侧旋是指将球击打时,在球的侧面施加一个旋转力,使球沿着弧线轨迹运动。

顶旋是指将球击打时,在球的顶部施加一个旋转力,使球向上偏移一定距离后再下降。

了解这些基本原理是提高弧线球技术的基础。

二、正确的击球姿势正确的击球姿势对于发挥弧线球技术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保持稳定的身体平衡,双脚站立在击球点附近,使身体保持平稳。

然后,以舒适的姿势屈膝,使击球手可以自然伸展并保持稳定。

在击球时,保持身体的稳固,注意击球手和球杆之间的协调动作。

三、练习击球力量控制在提高弧线球技术时,我们需要不断练习击球力量的控制。

通过调整球杆与击球点的角度和力量的大小,以及对球的旋转力的施加程度,我们可以控制击球的弧线轨迹。

在练习中,可以从简单的击打距离开始,逐渐增加距离和难度,以提高力量控制的能力。

四、练习侧旋和顶旋为了能够击打出准确的弧线球,我们需要练习施加侧旋和顶旋的技巧。

在练习中,可以选择一个静止的球,以不同的力量和角度进行击球,观察球的弧线轨迹和旋转效果。

通过不断练习,我们可以熟悉并掌握不同旋转力度和速度下的球的运动规律,提高对侧旋和顶旋的掌握能力。

五、练习弧线球的击打角度击打角度是影响弧线球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练习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击球点的位置和杆头与球的接触角度,来寻找最佳的击打角度。

不同的击打角度会产生不同的弧线效果,因此需要通过练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击打角度。

六、实战练习除了以上的基本练习方法,实战练习也是提高弧线球技术的重要环节。

通过参加实际的比赛和和其他对手切磋交流,我们可以将技术运用到实际场景中,并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弧线球技术。

练球笔记系列:学习正手弧圈球的21个小细节

练球笔记系列:学习正手弧圈球的21个小细节

练球笔记系列:学习正手弧圈球的21个小细节2021年/第121篇原创作者:杨磊听说你也会拉弧圈球?我怎么有点不信1、直拍握板。

食指放松、别用力,拇指和中指拿住,板不往外撇,包住球,充分摩擦。

2、发球后缺'还原'环节。

发完球,脚底下'垫'一下,目前欠缺这一环节。

3、步伐'垫'起来很重要,打一下球,垫一下,'垫'的到位,整体感觉才活。

4、'垫'是靠前脚掌'垫',整个脚踩住了,动作也就死了。

5、重心尽量降下去,太高的话,击球点一定会晚。

看乏力瞬间的前臂肌肉,恐怖如斯6、不是动作有多难,而是随时保证正确击球位置很难。

练腿,练腿。

7、对方感觉'顶'才是真顶,不要自认为'顶',一味发死力。

关键要看实际击球效果。

8、随时用腿调整找球,前后左右,找到最舒服的击球位置。

9、一般性击球,最好的击球点是最高点,下降期难度大,质量也差。

10、重心充分转出去(腿支撑住,蹬住,转充分,不要转一半,转完撑住,重心交待清楚),右胯顶,手臂只用前臂做动作即可(不要动大臂)。

说我正手短球不会?看我拉一板穿越11、下旋球,前臂下放到位;上旋球,收前臂直接往前顶。

12、一般性击球,只收小臂足够。

13、前臂不要乱甩,要收住。

14、收臂动作小一些、紧凑一些,多用左胯顶。

15、出手要果断些,干脆紧凑,而不是刻意托。

所谓引拍充分16、动大臂,动作太大,还原太慢。

17、下旋转上旋的节奏不对,太快,应该是'等一下'再拉。

18、腿不仅要撑住,还要蹬上力。

19、上半身动作交待清楚即可,把控住,力求简单,别变形。

20、越累越把力量往腰胯上放。

21、放松放松再放松,少发死力,中等力量合理发力足够。

如何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

如何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

如何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这里我教初学者几个诀窍.第一:一定要站好位置.基本上是双脚平行,身体正对着桌面,千万不要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体成45度对着桌面(右手执拍).这样一是拉出的球比较的暴,二是不容易拉漏.第二:拉的时候,手握拍形一定要改变,不要继续握成传统的钳式握拍(直拍),改成五指捏在球拍的左侧,这样拉球时,球拍很容易形成漂亮的弧线,从而拉出高质量的球,尤其容易拉出侧弧旋球,而传统的钳式握拍,很容易拍型拉出来的是斜直线第三:千万别抬肘和曲肘迎球,这样可以改掉容易拉下网和因为曲肘拉漏的的问题.在乒乓球运动中,弧旋球结合快攻的打法极其普遍.而且,弧旋经常可以达到"软刀子杀人"的目的.但是,如果弧旋球质量不高,也很容易出现"打蛇不死反被蛇咬"的严重后果----被对手快速扣杀而失分.请问诸位乒友,如何才能拉出高质量的弧旋球呢???1、拉手适当放开。

打小球时,由于球速较快,一般不提倡较大的拉手,认为把前臂和上臂的角度打开即可。

而今天,只做到这样是不够的,要把肩关节适当打开,以增加拉球的动作幅度。

同时,手尽可能抬高,为向前发力创造条件,使球产生较大的向前冲力。

2、摩擦球不宜过薄。

旋转能够提高拉球的准确性,但会影响球向前的平动速度。

在同一板击球中,旋转和速度是一个矛盾统一体。

为防止摩擦过薄,击球部位不要太靠上,可以中部为主,板形竖直,前倾不要过大,同时避免接触球的侧面太多。

这样会使摩擦厚一些。

3、腰部收紧。

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动作传递的枢纽。

合理的腰部动作会使动作协调,发力集中。

在拉球的全过程中,腰部要绷住,在垂直轴上的转动不宜过大,以防分散向前的用力。

为更好发挥腰部的功能,在拉球过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侧半圆形运动。

抬肘和夹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错误。

拉球时,肘部随同手臂一起做外侧的小弧形运动,有利于击球中的发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

重心在保持平稳运动的前提下尽可能抬起来,千万不要蹲下去,造成坐着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练好弧圈球的七个关键弧圈球的文章很多, 职业级的教练也谈了很多, 但我发现针对业余球友的缺点写的文章并不多. 我研读了许多文章看了不少影片视讯, 再自己亲身验证, 得到以下的论点. 也许部分内容被转贴过 , 但是我再做个清楚的整理,以便球友们消化.1.突破正手攻球三大关卡2. 引拍观念与引拍意识3. 发力的机制-腿腰前迎4. 摩擦的关键5.收拍的位置6. 击球点与拉球的节奏7. 步伐的训练弧圈球看似复杂但是如果掌握了几个技术关键来练, 其实可以很快就有成效, 估计半年时间就可以练的起来.以下分阶段把文章慢慢整体贴出....看以下文章之前先澄清一下弧圈球观念, 请看此篇文章--->建立正确的弧圈球关念 (直接点击阅读)了解内外弧的发力定义---> [讨论]续谈拉弧圈球的内弧与外弧(附图)您准备好练拉球了吗? ---> [原创]练好拉球的基本条件与练习方法练拉球之前, 要先学会放松 ---> [转帖]爆发力始于放松1. 突破正手攻球三大关卡我的心得是,腰是乒乓技术中最重要的基础,任何想要增大击球质量的动作,如小臂、手腕,甚至是大臂加力,都应该建立在转腰发力的基础上。

就如盖房子,腰就是地基,有了稳固的地基,才能再把墙壁、梁柱一一盖上去。

为何大家这么强调从近台快攻来建立腰的基础? 我想原因就是,近台快攻基本动作的练习可以暂且把全身肌肉都放松,所以多余的动作(挥大臂、耸肩、抬肘、手后拉、挥拍过左耳、引拍太高、翻拍、乱使腕力、上半身晃动......等)都去除,只用转腰+重心转移的力量就能轻易把球打了过去,小臂只要微调,不需要发力。

正确地练习近台快攻基本动作(在此强调“正确”两个字),可以让你养成转腰的习惯,多余的动作就会慢慢去除(无法短期去除),就如倒吃甘蔗般越来越甜美,动作越来越顺畅,发力也就会越来越合理,达到击球快速稳定、发力集中、快速还原、收放自如、四两拨千斤的境界。

不过这是慢慢养成的,不是练了一天两天就能成事;要有恒心毅力。

直接从拉球动作来感觉用腰是比较难的。

因为拉球靠腿、腰、肩、大臂、小臂、腕、指力等发力传递,不像近台快攻基本动作那样单纯,很容易一个环节错误,就给练错,不小心就走回头路,或者误解,感觉错误。

要理解腰的动作也比较辛苦,容易绕远路......毕竟许多业余球迷都打了好几年的球,要直接从拉球动作去改,真的很难很难。

三大关卡: 借力击球以腰带手重心转移详细的内容请点这里----> 突破正手攻球的三大关卡正手攻球基本动作图文解说----> [原创]正手近台快攻23项要领图文解说近台攻拉球的收臂方式跟肘关节的运动息息相关,可配合此文章来体会-->[讨论]谈谈肘部对拉攻球的影响(附视频)2. 正确的引拍观念不论是加转或者前冲弧圈, 脚的发力是个关键. 想要达到用腿拉球, 引拍意识就更为重要, 引拍时腿没怎么动重心没事先转移到右脚, 就很难用腿来发力击球 !脚怎么动? 引拍时把意识集中在转动两边髋骨, 髋骨动了腰自然会被带动. 髋骨要动脚就得先动. 引拍是个关键, 右脚踏实左脚虚浮(脚尖往右转内屈 , 脚跟提起) . 击球时, 以左脚脚尖为转轴, 脚跟踩地踏实, 左脚吃力, 右脚虚浮(脚跟离地),引拍其实是拉球的第一个关键, 引拍动作不好后面就难看了很别扭. 练习时引拍动作可以越大越好, 引拍的意识要做到越早越好 .详细内容请点选这里----> 一个拉好正手弧圈球的重要关键3. 弧圈球的发力的机制--腿腰发力的迎前力量弧圈球的发力, 要求相当高. 引拍正确之后, 到击球之前的腿腰力量要发挥出来. 而这个力量来自身体的迎前(or 前迎) .什么是迎前 ? 看看这篇吧 ---> [原创]弧圈球的秘密(2)-迎前与发力传递发力顺序: 腿先动腰跟着动. 腰带动放松的大臂, 大臂相对固定在腰旁, 带动放松的小臂往上往前甩动. 小臂不先主动发力, 小臂是被身体带动后才顺势发力.看一下打棒球打网球的发力方式..... 是不是棒子后引的时候右脚支撑发力, 打击时重心做好转移让身体前迎并且用左脚支撑发力击球 ? 拉弧圈也是类似的发力方式.许多人拉球身体都只注重往上提拉重心后坐, 身体忘了前迎, 利用左脚为支点来击球, 是个改善的方法. 至于比赛时, 很多情况下无法让选手运用左腿的力量, 那是步伐跟反应的问题. 很多选手的侧身爆冲, 左腿肯定是要发力的. 情况不同, 用的方法也不同, 个人的运用也不同, 没有说哪种方式最好.看看波尔的击球注意他的右脚动作(左撇子) , 是不是有踩地动作呢? 虽然他的重心转移动作很小, 但是他的右腿还是有发力的. 而他的转腰动作到小臂收缩之间, 有那么一点停顿甩鞭的感觉, 腿腰先动, 小臂后动练习方式: 建议各位想尝试练习的朋友, 暂时先把手臂挂着不动只练习徒手的腿腰动作, 先对腿腰发力的顺序重心转移身体前迎左脚吃力转腰带肩以肩带臂放松手臂甩臂等都有了深刻的领悟 , 才加上手臂发力的动作一松一紧一般人来说都是紧绷易放松难所以首先您要学习放松. 放松可以先从正手攻球练起以腿腰发力为主来攻球手臂只负责微调. 腿腰有了知觉会先发力, 手臂做得到真正的放松, 再来练拉球.初练拉球可以先分阶段来练.... 手臂先都不动不发力, 手臂放松挂在肩膀上, 尽量把意识放在两脚控制转髋的发力. 先利用转髋带动腰部, 来甩动手臂. 大臂控制在腰旁位置固定, 腿腰转的快小臂自然会被甩动 -- 这就是腿腰力量的传递.养成习惯腿腰先发力之后, 慢慢的再加上小臂收缩的力量-- 引拍松击球紧就是这个道理. 不放松就无法把力量传递给小臂, 小臂太早收缩力量会不够集中.看孔令辉的拉冲弧圈球示范图片也是以左腿当支撑.这张拉下旋球的动作 , 因为整个人往上提拉的动作很大, 两腿几乎都腾空身体在空中稍往左转动才落下. 所以不同情况的发力, 有不同的结果.不过我用这些图片也只是为了讲解 "发力的顺序" .. 球友们别误会我并不是特别支持某些职业明星的打法或者要你去模仿.... 看职业选手动作要看重点学精随, 不必刻意模仿. 每个人适合的打法都不同.看看王励勤的拉球慢动作如何先前迎发力后收小臂磨擦弧圈球发力入门第一式 : [原创]一个比较正规的腿腰发力训练方法先不用管手的动作不用管拍型.. 都不要动最好. 即使是已经会拉球的人, 没做过这种训练拉出的球前途有限. 我在这个发力训练之前拉出来的球都是垃圾. 试试看! 会有意外收获的, 连带会让您的正手快攻更上层楼的.4. 谈摩擦1. 传统式磨擦--胶皮较硬,海绵较薄,胶皮较黏. 这种打法由于要利用表面黏性来磨擦,胶皮又因为硬薄,正面压力不能太大避免提早弹开,所以摩擦方式较薄. 这种打法,球的前进速度靠的是往前磨擦的力量,所以速度较弱. 但是对于早期小球时代而言,这样的球速是够的.2. 咬球式磨擦--胶皮较软,海绵较厚,胶皮黏性较涩. 这种打法为了运用胶皮软而厚的特性,摩擦较厚.先谈吃球-- 把球压入海棉的过程,叫吃球. 攻打也有吃球动作, 也有压入海棉的动作, 但这是拍子从正面迎球,球拍几乎垂直于球心方向来击球,球快速弹出 . 拉球时, 因为拍型是前倾来击球(只是不能前倾过多),并不是拍子垂直于球心来击球,所以把球压入海棉的"吃球"过程,事实上已经在磨擦范围.咬球-- 其实就是把"吃球到出球的时间"拉长,就是咬球的动作范围. 拉球从触球那一刻,拍子倾斜发力摩擦球的过程,先有吃球动作,再运用小臂二次加速来延长吃球时间,形成"咬球"的行为,也就是大家在说的, 让球停留在拍子久些. 吃球后,使球不立刻弹开,继续顶(咬)着球,把球往前上送去来增加旋转.吃球不好可以说是"拍子过度前倾导致摩擦太薄,或者是迎前力量不足". 咬球不好可以说是"吃球时间太短,球提早脱板" ,小臂二次加速做的不够. 一个好的摩擦动作, 吃球咬球两着缺一不可.各位可以试试看, 只要拍子前倾去击球, 海绵有吃球动作, 就已经有了磨擦 -- 即使小臂不二次加速做后续咬球的行为, 打出去的球仍然有旋转. 如果用先打后磨的说法,这不就叫做"先打不磨" ? 问题这个打,是纯撞击吗? 也不是 -- 仍然是摩擦. 垂直于球心的吃球,是撞击. 有前倾的角度来吃球,就带有磨擦. 如何分成"先打后磨"两个动作 ? 除非是先垂直于球心来击打,再改变拍型前倾来磨擦. 大家都知道,先击打后磨擦根本是荒谬的.以上的论点,足以反驳有所谓先打后磨的行为. 从以上跟帖的讨论看来, 也许是业余朋友拿来形容"咬球"过程的手感,但这要定义的更明白才行,因为这是很不规范的用词,更不可能定义成是一个新的技术. 而先打后磨的说法,跟一些专业人士所写的"打磨结合"可能一点关系也没有. 我反对这个手感的说法,是因为容易误导球迷,步入学习误区.这不是对错问题,是定义上,字义上已经"脱轨"了.如何练习发力摩擦? 请看这篇---> [原创]拉弧圈球的唯一秘密--发力与磨擦有关收腕展腕转腕翻腕等解释请看这篇 -->[原创]浅谈转腕翻腕腕型收腕展腕吊腕甩....的不同[长]有关咬球小臂收缩之间的关系请看这篇--> [原创]谈吃球咬球手感,小臂收缩等物理现象5. 收拍位置的影响 (挥拍的终点)拉球姿势光看收拍位置在哪就知道正不正确了. 挥拍过眉心左耳肯定是动了大臂.做个很简单的实验,1. 现在把右手举起往右伸直跟地面平行,然后做个敬礼的动作, 也就是收小臂. 这时候手的指尖位置是否指向右眉 ? (如果拿拍子, 拍子就会差不多只向眉心前额的地方) .2. 维持敬礼姿势把指尖往左耳移动怎么动 ? 就是移动了大臂 !!! 如果拉球动作的收拍位置停在左耳, 不是大臂发力, 那才有鬼...会不知觉的用到大臂有几个原因 :1. 引拍动作太小, 无法往前发力, 只好往左发力, 因而动了大臂.2. 击球点往左前偏了, 只好往左发力动了大臂. 侧身不够或者两脚站位太过平行.3. 没有以腰带手, 击球力量没有靠腿腰来传递, 为了发力击球, 自然就用了大臂的力量.4. 拉球习惯都带侧拐, 这种拉球上旋的旋转度比较不足.再来看, 收拍的高度. 维持刚刚敬礼的姿势, 手指指向右眉. 这时把手往下放指到胸口. 可以明显发现, 这种收拍位置, 代表小臂往上内收的力量不够, 拉的球一定不够转, 不然就是带侧旋居多.球友们一定要注意收拍位置, 因为这跟发力方向有很大的关系.基本动作里面, 一般停在右眉或者再高些额头高度.若大臂稍有发力的人, 会停在眉心或者左眉(或左额) .如果超过左脸挥到左耳 , 问题就大了.不敢说停在哪比较正确, 因为看个人发力习惯.我个人的建议是, 停在右脸 , 不超过眉心.6. 拉球的节奏 -- 击球前的停顿感快速来回快攻比较难体会停顿的感觉.拉球就特别明显. 一个被对手拨回来的球或者提拉的球, 预判正确脚步够快立刻侧身做好引拍等球过网在球弹起到最高点的时候,在往下坠之前会有个明显的停顿-- 那时候球往上弹的分力减弱到停滞, 而球落台后的加速度由于动能损失往前弹跳的速度也会减弱, 这时候球就会有一个很明显的停顿感, 这时候正是拉球最好发力摩擦的最佳时机.脚步太慢, 没有侧身意识球来了才引拍来个追身球呵呵那就没机会有击球前的停顿感了....所以, 两个部份来谈这个停顿感1. 节奏 -- 眼睛要盯球, 击球时机要等, 看清楚弹跳方向高低, 选择最佳击球时机跟击球点 , 还有击球方向.2. 引拍 -- 预判脚步拉球意识到位引拍要快狠准, 停顿的感觉就会够久让你足够时间充分引拍, 集中发力拉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