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第三课导学案3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千字文》,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千字文》第一章,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千字文》第一章所蕴含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正确朗读并翻译古文句子。

2.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千字文》注释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自然界的奥秘,进而引出《千字文》第一章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千字文》第一章,要求学生注意发音和停顿。

(2)学生自主阅读,结合注释本理解文意。

(3)教师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文。

(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千字文》第一章2. 板书内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重点词汇:天地、宇宙、日月、辰宿重点句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千字文》第一章。

(2)根据注释,翻译《千字文》第一章。

(3)思考:《千字文》第一章所表达的宇宙观和自然观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2. 答案:(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千字文》的第一至第三章。

具体内容包括:1. 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2. 第二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3. 第三章: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字文》前三章的汉字及词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通过学习《千字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记忆《千字文》前三章的词义和句子结构。

重点:掌握前三章的汉字,并能熟练阅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教材、《千字文》原文及注释、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寓意,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一章至第三章的词义、句子结构和内涵。

3. 例题讲解:以第一章为例,分析“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的寓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翻译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千字文》前三章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分享心得。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教学2. 内容:(1)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2)第二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3)第三章:海咸河淡,鳞潜羽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千字文》前三章,并能流畅阅读。

(2)翻译前三章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中寓意。

2. 答案:(1)见教材。

(2)见教材及注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了解他们对《千字文》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阅读《千字文》全文,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千字文导学案.doc

千字文导学案.doc

《千字文》导学案杜桥镇风山小学郑海燕课题《千字文》导学案年级三年级授课时间:1课时模式:学习内容《千字文》第一部分1一一5句学习目标1. 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是“反、闰”等字;2. 能初步识别日、/]、星宿等天体,秋、冬等四季,云、雨等天气现象;3. 借助“歌诀体乐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4. 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习经典的兴趣;重点、难点诵读选文,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从而爱上经典诵读教学过程导入1、图片导入,认识天体出示:天、地、宇宙等图片,学生了解这些称作“天体”。

2、引出《千字文》1400多年前有一个叫周兴嗣的大学问家,把这些宇宙天体的诞生、日J1星辰、气象物候、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出现以后,中国太古和上古时期的历史等编撰成了一篇韵文《千字文》。

知识链接1、题解《千字文》,说明这篇文章是由一千个汉字编排而成的。

4字一句,句句经典。

中国汉字发展到今天共有二万余个方块字。

记载殷商和商以前文化的甲骨文,经过考古学家、文字学家多年的整理,发现共有三千字。

其中二千个是占卜专用字,日常应用的文字仅有一千个。

商朝有600年的历史,常用字只有一千个。

《千字文》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宇宙的诞生、开天辟地开始讲起,讲到日月星辰、气象物候、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一直讲到人类出现以后,中国太古和上古时期的历史。

最后以人类社会组织的出现和王道政治制度作为结尾。

第二部分就落实到人,天地人是三才,人顶天立地,是世间最重要的。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人的世界,把人做好是我们这一生的头等大事。

不会做人就不会做事,因为事在人为,做人是根本。

是全篇的中心之所在。

第三部分讲述了与上层建筑,也就是国家、政权、政治、政令等有关的内容,最后用儿句话赞美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壮丽的山河和秀美的景观。

'、第四部分是整篇《千字文》文字最多的一部分,描述了温馨的人情和恬淡的tn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默默奉献且不为名利所羁绊的人们。

千字文 第三课时任务单

千字文 第三课时任务单

姓名:
2
【国学小讲堂】
【我是小助手】
1.腾:上升。

2.结:凝结。

3.生:出产,产自。

4.出:产自。

5.号:叫。

6.夜光:夜光珠。

7.珍:珍品。

8.柰:苹果的一个品种,通称“柰子”,也称“沙果。


9.潜:游 10.翔:飞
【我是小翻译】
空气中的云气上升,化为雨水,地面上的露水遇寒,凝结为霜。

黄金产于丽水的金沙江,美玉出在昆仑冈。

最有名的宝剑名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珠。

李子和柰子是水果中的珍品,芥菜和姜是蔬菜中最重要的调味品。

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长鳞甲的动物在水中潜行,长羽毛的动物在天空飞翔。

千字文.导学案doc

千字文.导学案doc
《千字文》导学案
杜桥镇凤山小学郑海燕
课题
《千字文》导学案
年级
三年级
授课时间:1课时
模式:
学习内容
《千字文》第一部分1——5句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是“昃、闰”等字;
2.能初步识别日、月、星宿等天体,秋、冬等四季,云、雨等天气现象;
3.借助“歌诀体乐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第一部分从宇宙的诞生、开天辟地开始讲起,讲到日月星辰、气象物候、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一直讲到人类出现以后,中国太古和上古时期的历史。最后以人类社会组织的出现和王道政治制度作为结尾。
第二部分就落实到人,天地人是三才,人顶天立地,是世间最重要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人的世界,把人做好是我们这一生的头等大事。不会做人就不会做事,因为事在人为,做人是根本。是全篇的中心之所在。
从此,人们就根据这个规律来制作音乐。
《易经》里说“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想推,而成岁焉”。
秋收冬藏全称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这是说气候与物候历来就是农本国家的大事。
3、跟读易经原文,积累成语“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1、“闰”本义是多余,“闰余成岁”说的是历法。
①古代中国是以农业立本、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务农的根本是不误农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定要按天时,不能胡来。所以中国历代都有司天监,有"天官",专门观测天文气象的变化,以此作为行政施治的根据,所以把日月五星合称为"七政"。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探究]
1、出示,读句子,正确认读“盈、昃、宿”
2、“日月盈昃”是什么样子的?
动画:月初至月末月亮的盈亏变化过程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国学经典《千字文》,主要涉及第一至第四章节。

教材内容涵盖了对千字文的介绍、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以及文中寓意和哲理的阐释。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以及文中寓意和哲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章节内容,理解并运用成语和典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千字文》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逐句阅读章节内容,解释生僻字词,阐述成语和典故的来源和含义。

3. 生字认读与书写:重点讲解章节中的生僻字,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4. 寓意与哲理讲解:分析文中的寓意和哲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

2. 重点生僻字的写法。

3. 重点成语和典故的解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默写《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的生僻字。

2. 作业答案:《千字文》第一至第四章节的生僻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作品,如《论语》、《大学》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千字文》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其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要求较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1. 教学难点:生僻字的认读与书写。

千字文中的生僻字较多,学生对其认读与书写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难点,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生僻字的读音、写法和用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读与书写。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

国学经典《千字文》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千字文》,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千字文》的基本内容,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千字文》第一章,了解其文化背景及内涵。

2. 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古文素养。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激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以及对文化背景的把握。

教学重点:第一章的背诵、翻译和内涵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千字文》注释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古代天文、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新课内容学习:a. 朗读:学生跟读,教师正音。

b. 逐句解读:教师对第一章的句子进行逐句解读,解释关键词汇,分析句式结构。

c. 翻译:学生尝试翻译第一章,教师点评并给出标准翻译。

d. 背诵:学生分组背诵,教师检查。

3. 例题讲解:以第一章为例,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如断句、实词虚词辨析等。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教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2. 黑板右侧:文言文阅读技巧、重点词汇、句式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并背诵《千字文》第一章,结合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章的主题。

2. 答案:第一章主题为“宇宙的广阔与神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背诵、翻译的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千字文》其他章节,了解更多的国学知识,提高古文素养。

同时,推荐学生观看与《千字文》相关的文化节目,拓宽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2. 新课内容学习中的逐句解读和翻译环节。

国学经典《千字文》精品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精品教案全文可读

国学经典《千字文》精品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教材《千字文》,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千字文》第一章,理解其中的字词和句意,把握古代宇宙观和自然观。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自主学习国学经典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千字文》第一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千字文》第一章,理解其含义,感悟古代宇宙观和自然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千字文》第一章字词解释卡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神秘,引出《千字文》第一章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千字文》第一章,查阅资料,理解字词和句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析生僻字词。

4. 例题讲解:以“天地玄黄”为例,讲解句子结构和含义。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尝试解释“宇宙洪荒”等句子。

6.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千字文》第一章所表达的古代宇宙观和自然观。

六、板书设计1. 《千字文》第一章2. 内容:(1)天地玄黄(2)宇宙洪荒(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千字文》第一章,并背诵。

2. 答案:(1)天地玄黄:天是苍白的,地是黄色的。

(2)宇宙洪荒:宇宙广阔无垠,无边无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但对生僻字词的记忆仍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千字文》全文,了解更多的国学知识。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古代文物中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千字文》第一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
一、课题名称
云腾致雨
二、教学对象
全体学生。

三、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45分钟。

四、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国学素质能力,提高学生古文理解能力。

(二)使学生通过学习,积极对待文化课学习。

(三)识记《云腾致雨》中生僻的字。

(四)找出韵律,熟读《云腾致雨》并尝试背诵。

五、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文言文翻译技巧。

六、教学难点
如何翻译,把握整体意思。

七、课前准备
(一)教材:参照教师准备材料。

(二)课件:教师准备课件。

(三)学具:学具。

八、教学方式
(一)教师指导方式
讲授、示范、演示、讲解、指导。

(二)学生学习方式
观察、欣赏、操作、模仿、练习。

九、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云腾致雨 (yún téng zhì yǔ),
露结为霜 (lùjiéwéishuāng)。

金生丽水 (jīnshēnglìshuǐ),
玉出昆冈 (yùchūkūngāng)。

(二)理解句子意思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

【注释】①丽水:即丽江,又名金沙江,出产黄金。

②昆冈:昆仑山。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四)总结
十、教学评价
(一)成绩:
(二)不足:
(三)改进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